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1页
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2页
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3页
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4页
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HTTP/WWWHZWESTLAKECOM/INTRODUCE/LAYOUT/LAYOUTDOC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风景名胜区资源综合考察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为风景资源“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条编制与实施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目的是在确保具有高度自然与文化价值的风景资源完整保护、世代传承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综合效益,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三条规划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管理条例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水域保护管理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务院建城国函字(1983)99号关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工作的意见国发(1982)136号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审定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95)23号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设部(2001)83号文“关于发布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国发号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设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建规2002204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第二章总体规划第一节风景资源评价第四条景源特征评价1、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西湖风景名胜区”或“风景区”)与杭州城区紧密相融,形成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共生互依关系。2、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的特征。3、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空间格局与景域范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其一景一物的意义除了体现于景物本身,更在其与周围空间环境的组合中显现其价值。4、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秀丽清雅的江南自然景观,是自然山水美学中的典范(1)具有典型湖泊风景和江南山水特色的水景。(2)具有繁盛而富有生机的动植物景观的生景。(3)具有逶迤绵连的丘陵和多层次景观特色的地景。(4)具有随时入景的气象景观的天景。5、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与自然景观交融一体,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1)拥有高密度、高价值的文物古迹、历朝遗宝;(2)拥有优美感人影响深远的诗文传说、名人逸事;(3)拥有众多江南风韵的佳构异园、古刹名寺;(4)拥有丰多彩的民俗风情、地方产品。第五条景源统计1、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共有主要景点122处,其中特级景点26处,占景点总数的2131一级景点25处,占景点总数的2049二级景点39处,占景点总数的3197三级景点21处,占景点总数的1721四级景点11处,占景点总数的902第二节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确定范围原则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发布保护条例确定,规划根据现状情况,建议作局部修改,并遵循以下原则1、保持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2、保持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3、保持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4、强调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七条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起松木场、保俶路转少年宫广场北,经白沙路、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万松岭路、铁冶路接四宜路,河坊街、大井巷,至鼓楼。南自鼓楼沿十五奎巷、丁衙巷、瑞石亭、大马弄、太庙巷、中山南路、白马庙巷、市第四人民医院西北面围墙、严官巷、杭州卷烟厂西面围墙、万松岭路、中河高架桥路、馒头山路、规划凤凰山脚路至天花山沿西湖引水渠道连接钱塘江北岸,向西经九溪至留芳岭(不包括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范围)。西自之江旅游度假区北端(留芳岭)、竹杆山、九曲岭、石人岭至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山脊以东。北自老和山山麓(浙江大学西围墙)转青芝坞路北侧30米,接玉古路、浙大路、曙光路至松木场以南。总面积为5904平方千米。以上范围和1983年省人大确定范围的修改之处是(1)新增加白塔起至六和塔沿江绿地;(2)浙大南侧退至青芝坞路北30米;(3)凤山门外增加馒头山地区;(4)划出之江旅游度假区098平方千米。第八条外围保护地带东起中河北路、中河中路、中河南路转复兴大桥一线以西地区;南至钱塘江主航道中线、之江路至转塘路以北地区;西为绕城公路以东地区;北自留下经杭徽路、天目山路至环城北路以南地区。外围保护地带总面积为3965平方千米。第九条风景名胜区性质具有世界遗产意义,以秀丽、清雅的湖光山色与璀灿的历史文化交融一体为特色,以观光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第十条规划指导思想遵循建设部关于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与申报世界遗产相结合,同时必须与杭州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规划相衔接。第十一条规划的基本原则1、保持和发展西湖特色。充分体现西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风格特征,既考虑各个景区、景点的整体格局和风格的协调性,又突出各个景点在历史文化、文物古迹、园林建筑、植物景观等方面所形成的各自特色,还要特别强调景区与城市能形成和谐共美、互依互利的良性共生关系。2、加强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保护。按申报世界遗产的要求确定风景区的保护与建设标准,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为规划的总原则,把保护和保持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可读性、完整性与可持续性作为确定规划布局、游人规模、服务设施规模、管理模式的先决条件和基本出发点,要保护好水体、山峦、溪泉、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历史内涵等人文景观,强调风景区内风景资源和环境的整体及综合保护,使风景名胜资源永世传承。3、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努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充分利用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发挥植物景观的特点和生态效益,并努力提高绿化、美化和净化水平,做到春花烂漫、夏荫浓郁、秋叶多彩、冬枝可爱,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植物景观,使西湖山环水抱,林绕花环。4、积极充实传统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严格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文物古迹,在保护的前提下,积极、不断地在景区内充实新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内容,丰富西湖的文化内涵。结合环境条件和历史特点,创建博物馆、艺术馆、生态课堂,使游人通过游览进一步了解历史,认识自然,增长科学知识,促进艺术修养,在丰富西湖的游览内容的同时,使西湖灿烂的文化艺术随历史而发展传承。5、充分体现历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既要保持传统,充分反映传统东方文化的艺术特点,又要融于时代之中,要充分引用现代的信息技术、交通手段、后勤服务及基础设施,积极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各种功能设施。强化景区的管理及运行功能,使其更加高效可靠,并使景区的相关功能与城区的功能相融合。6、远近结合,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远近结合,为远景建设留有充分余地。近期建设需老景点的改造和新景点的建设、一般维护和重点改建相结合,加强西湖的综合保护建设,充分利用现有基础条件,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增添必要设施,增加游览景点,扩大环境容量。第十二条确定发展目标原则1、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指导思想。2、充分考虑历史、当代、未来三个阶段的关系,科学预测并满足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各种需求。3、因地制宜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4、使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功能安排和项目配置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趋势及步调相适应。第十三条发展规划目标1、自我健全目标(1)完整保护融汇了审美与生态、文化与科技价值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以完整保存、保护这一风景特点为基本目标,强调其风景脉络的延续,并在规划措施及建设中特别强调这一特色的体现。(2)具备与其功能相适应的游览设施。风景名胜区应充分满足游人在游览观赏时即时即地的游览服务,形成完善的,与功能要求相适应的游览设施系统。(3)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规划应通过适当的疏理与合理布局调整城市与景区的良好协调关系,使城景共美、互利互依。2、社会作用目标(1)保护风景资源,树立国家和地区形态的典型作用。达到和保持湖水明净、大气清新、花树繁茂、人文荟萃、内涵丰富、交通便捷、设施齐备的总体面貌,树立其国家和地区形态的典型作用。(2)展示本风景名胜区特有的自然和人文遗产,提供游憩风景用地,发展风景旅游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加强对风景区的科学研究,发掘、认识和宣传风景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增加其可读性,并强调这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使游人能了解传统文化、认识自然规律、增进健康、陶冶情操。(3)促进旅游发展,拉伸地方经济的先导作用。把保护风景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结合起来,合理选择旅游内容,科学合理地保护、利用风景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对杭州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起先导作用。第三节规划分区、结构与布局第十四条风景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九大景区百二十二处景点(群)环湖景区西湖十景荟萃之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体与代表北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历史街区、登山观湖及名人文化为特点吴山景区城景结合景区,以襟江带湖之景及城市民俗文化为特点西湖风景名凤凰山景区南宋、吴越文化积聚区一百二十二虎跑龙井景区以龙井茶、虎跑水为代表的西湖山林文化区和龙井茶保护区植物园景区以植物多样性和植物资源保护为代表的杭州西湖休闲型生态景观区灵竺景区佛教文化积聚区五云景区胜区钱江景区登高缆胜,一望汇流云天,与寻涧访幽,竹径、清溪相结合的钱江文化积聚地处景点(群)第十五条旅游服务子系统按四级配置杭州主城区(旅游服务基地)四处一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三至四千米)十六处二级旅游服务点(服务半径一至二千米)分布于各景点的三级旅游服务点孤山黄龙洞玉泉茅家埠花港柳浪闻莺玉皇山八卦田四眼井上天竺虎跑龙井九溪六和塔梅家坞杭州主城区灵隐岳湖口九溪口凤凰山脚云栖三级旅游服务点第十六条地域及居民点子系统按三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一级政府)按景区范围划分的九个社区七个城居型居住点、十二个村居型居住点北山、栖霞岭居住点茅家埠居住点环湖社区双峰村居住点保俶路居住点西湖风北山社区金沙港居住点吴山社区鼓楼居住点紫阳居住点闸口居住点南星居住点凤凰山社区南山村居住点龙井村居住点翁家山居住点虎跑龙井社区满觉陇居民点玉泉村居住点植物园社区东山弄居住点灵竺社区灵隐村居住点五云社区梅家埠村居住点九溪村居住点景名胜区钱江社区杨梅岭村居住点第十七条风景养护及管理子系统按二级配置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按景区划分的九大景区管理处加上水域管理处环湖景区管理处北山景区管理处吴山景区管理处凤凰山景区管理处虎跑龙井景区管理处植物园景区管理处灵竺景区管理处五云景区管理处钱江景区管理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水域管理处第四节风景名胜区容量及生态原则第十八条游人容量确定原则以综合该地区的生态允许标准、游览心理标准、功能技术标准、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游览特点等因素,根据景区生态允许容量与游人合理容量来综合预测景区容量。第十九条游憩用地生态容量允许容量的用地指标用地类型面积KM2人均指标(M2/人)容量(人)山林402170057443平坦地131040032750水面57310005730合计590495923注生态容量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9592333031654590人/年第二十条游人合理容量序号景区名称规划用地(KM2)可游览面积(M2)人均指标(M2/人)日容量(人)周转次数年容量(人)1环湖景区862380000015025300175900002北山景区22517800002506400119200003植物园景区334180000015012000136000004吴山景区1259000001257120121360005凤凰山景区734590000250236017080006虎跑龙井景区56412000002006000118000007钱江景区783390000200195015850008五云景区1072270000200135014050009灵竺景区6062570000100257001771000010西湖水面5995990000200029901897000合计5904192900009117027351000注按每年330天可游览天数计,游人合理容量为27351000人次,游人量控制在小于生态允许容量值内,旅游活动在不破坏风景资源的前提下开展。第二十一条高峰日游人容量按日合理容量的3倍确定景区的高峰日容量,即景区高峰日容量为273510人/日。其人均密度指标标准,为维持游览活动的极限标准。高峰日游人容量不是景区固定的基础及服务设施的执行标准,但在设置景区的临时应急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时,应考虑高峰日游人容量。第二十二条游人量的调控措施1、建立旅游引导信息系统。通过现代信息系统使游人及时了解各景区景点的游人数量,空闲车位,引导游人就冷避热,均衡旅游。2、大力发展风景名胜区外围景点景区,如西溪风景区、之江旅游度假区、湘湖旅游度假区、灵山风景区、龙坞风景区等的建设,完善交通体系,引导游人前往,疏解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游人量。3、充分挖掘西湖风景名胜区内部景区、景点旅游潜力。一方面扩大热点景点的游览容量,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冷区冷点的景观内容,使其吸引游人前往游览。4、对个别过热景点,通过限制门票数量、浮动门票价格等手段,控制游人的超负荷进入。第二十三条居住人口容量据土地规模、土地所处地块的空间界面特征,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关系,景区内外部的风景景观要求等,规划测算景区居住人口容量1、村居型建筑居住人口容量规划可利用土地约076平方千米,按人均用地5560平方米计,村居型居住建筑人口容量为138万人。2、城居型建筑居住人口容量规划可利用土地约090平方千米,按人均用地35平方米计,城居型居住建筑人口容量为257万人。第二十四条景区建筑容量规划按景区山地面积的05和平坦地面积的6测算建筑占地容量,并以平均二层计算景区建筑量,由此得到景区建筑容量约200万平方米。第二十五条景区建筑量的控制措施1、整治、压缩景区村居型居住建筑。外迁景区内的城市户口居民,拆除现农村居民超过农居建筑面积指标的附属用房和违章建房、建新未拆旧(应拆未拆)的建筑。2、冻结、控制景区内城市住宅小区型住宅建筑。拆除零星分布于景区中的住宅建筑,冻结景区内住宅建筑的新建和改建,拆除一部分有碍风景的建筑,对于其余大量的住宅建筑则创造条件,逐步搬迁,对于确实无法在规划期内拆迁的住宅建筑,也要控制性改建至建筑达到使用年限后即行拆除。3、除大量的居住建筑外,景区内尚有企事业单位、医疗休养类、院校类等建筑,部分内容风景名胜无关,该类设施原则上都应外迁,对于部分目前尚不具备外迁条件的,应严格采取总量控制的手段,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其逐步外迁。规划通过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保护工作,在近期以集中行动的手段大量缩减其建筑总量。第二十六条生态原则1、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控制景区人口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2、保护和维护原有生物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特征,保护典型而有示范性的综合体。3、提高自然环境的复苏功能,提高氧、水、生物量的再生能力与速度,提高其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对人为负荷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第二十七条环境质量标准指标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2、地面水环境质量按GB38382002中规定的类级标准执行,生活饮用水标准应符合GB574985中的规定;3、风景区室外允许噪声级应符合GB309693中规定的一类标准值。第二十八条环境生态保护措施继续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水域保护和公园绿地建设等措施;加强和完善风景区内交通、供水、供电、通话等设施建设;加强西湖水域保护和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排污纳管工作,规划将风景区内所有排放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就地处理,达标排放。禁止使用木材、燃油等燃料,采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电等清洁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禁止在风景区内开山取石、挖土取沙、拦截溪泉、打井取水等活动,加强西湖风景区的综合保护整治。综合治理对西湖水质和环境影响较大的污染源,加大从钱塘江的引水力度,恢复西湖生态湿地,重塑清水湖泊生态系统,以综合手段保证西湖水质达标。加强西湖的综合保护及治理,修订有利于保护水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各项政策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觉保护和参与管理的意识。常规保护与重点保护、日常管理与针对性管理、分类治理与综合治理并举,将保护与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三章专项规划第一节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九条规划对风景资源区别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以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的手段双管齐下,使保护工作措施到位、力度充分、规划可行。第三十条分类保护规划对不同性质特征的景源,划定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等五类保护区,并针对其不同的保护要求,进行分类保护。第三十一条自然景观保护区1、宝石山景区重点保护火山流纹岩地貌及特色植被,面积为071平方千米。2、飞来峰景区重点保护喀斯特地貌及特色植被、水体,面积为049平方千米。3、九溪景区重点保护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的特色山涧景观及冰川地质景观,面积为330平方千米。4、云栖、五云山景区重点保护五云山至灵隐山脊景线琅珰岭、西湖龙井茶原产区、竹林及色叶植物景观、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面积9平方千米。自然景观保护区共计面积135平方千米。在自然景观保护区范围内,严格强调植被、地形的原生性,严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的原则,范围内只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道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他设施进入。第三十二条史迹保护区划入史迹保护区的有1、吴山城市民俗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6平方千米;2、凤凰山南宋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26平方千米;3、将台山五代、吴越文化保护区,面积为40平方千米;4、灵隐、天竺佛教文化保护区,面积为10平方千米;5、孤山清文化保护区,面积为02平方千米;6、北山历史街区,面积为04平方千米;7、西湖十景及西湖新十景是西湖景源的精华所在,人文内涵及历史信息极为丰富,各景点分别划为史迹保护区。史迹保护区共计面积746平方千米。在史迹保护区内,应严格保护历史遗存,建立保护标志,建立建全科学的记录档案,实施统一管理。对区域内的大批古建筑按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抢救性维修加固,对石窟造像等石质文物进行防酸雨侵蚀、防风化保护和定期巡查。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历代史迹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物历史环境保护,搬迁保护区内所有居住人口,严禁增设与历史遗存无关的设施,严禁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按照杭州文物保护单位用地保护规划所提出的每一处文保单位的保护利用设想,对文物保护范围及建筑控制地带内的建设行为进行严格的控制。第三十三条风景恢复区1、将台山、金家山一带因采石破坏山体与植被,需进行景观植被的重点恢复,面积060平方千米;2、凤凰山需进行南宋皇城遗址和文物历史环境的恢复,面积15平方千米;3、九溪口、四眼井居住建筑杂乱无序格调低下,其中违法建设和有碍观瞻的建筑应坚决拆除,共计整治范围02平方千米;4、金沙港、茅家埠、双峰村一带位于湖西综合保护工程规划范围,划为风景恢复区,面积为48平方千米,要求通过科学规划,拓展西湖水面,建设湿地景观,恢复生态植被,形成良好的植物景观。风景恢复区共计面积71平方千米。第三十四条风景游览区划入风景游览区的有1、环西湖风景游览区,面积为1228平方千米2、梅家坞云栖五云风景游览区,面积为27平方千米已划入史迹保护区、景观恢复区、自然景观保护区的区域,不重复划入风景游览区。西湖风景名胜区经千余年的持续发展,景点景源已具有了高度密集、相互依存、互为因借、不可分离的特点。规划把具备以上特点,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的区域划分为风景游览区。应疏解风景游览区内外交通,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工具的进入,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配置,冻结并逐步减少区域内的常住人口总量及建筑总量。第三十五条发展控制区在风景区范围内,上述四类保护区以外水面与用地,均为发展控制区。在发展控制区内,应合理调整原有土地的利用方式与形态,合理配置同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游览服务设施,适当设置与风景游览相关的经营服务、管理设施,并合理控制各项设施的规模。第三十六条分级保护依据风景名胜区景源价值的高低及地域的关联特征将景区按核心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进行分级保护,并确定各级的保护要求。各级保护区需共同遵循的保护措施和要求为1、保护西湖、泉水、溪流和水源,严禁污水的任意排放,禁止在区域内拦截溪泉,打井取水。2、各单位的污水、烟尘和有害气体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3、保护风景区内山林植被和动植物资源,严禁在风景区内开山采石、取土、攀折砍伐花木、毁坏草坪、植被,保护风景区水域内的水生动植物,禁止擅自捕钓和采摘。在风景区范围内禁止放牧、狩猎、打鸟等活动。禁止毁林垦荒、毁林种茶,按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严格保护龙井茶原产地。4、在风景区内不得新建、扩建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建筑物,与风景名胜及游览无关的单位和工厂要逐项清理,限期搬迁。5、景点的建设应符合规划要求并与西湖风景名胜区环境相谐调,新建建筑只能点缀湖山,从属于湖山,密度宜疏不宜密,体量宜小不宜大。除风景园林中塔、阁等建筑外,建筑物的高度不超过三层,檐口高度不超过12米,造型要与景观相协调,以坡屋顶为宜,色彩宜淡雅。第三十七条核心保护区以西湖为中心划定核心保护区,面积为146平方千米,该区域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所在,其整体保护是总体规划的重点,对该区域内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均应严格保护。保护措施1、加强西湖水质的保护,西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应定期疏浚西湖,保持西湖年清淤量和淤积量基本平衡,西湖平均水深不低于15米,并采取措施逐步提高西湖水的透明度。2、禁止向西湖水域排放污水,应将污水的排放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处理达标后排放。3、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禁止侵占、填埋西湖水面,在西湖水域周围设置必要的环卫设施,禁止在湖岸和上游溪流两岸10米内设置厕所、粪缸、垃圾箱等污染水体的设施。4、加强西湖船舶的管理,控制西湖船舶的数量,除治安、工程等工作用船外,任何机动船舶必须采用电力和太阳能等无污染的能源为动力源。5、加强环湖的建设管理,保护和保持现有西湖四周墅园佳构环绕亭台楼阁点缀景观的特色,现宾馆、饭店等设施不得扩大体量、数量和范围。加大环湖绿地动迁建设,彻底打通环湖绿地,使其真正成为环湖大公园。第三十八条一级保护区规划以所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特级、一级景点范围、龙井茶产区为一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区域内严禁新建非保护目的的任何设施,限期拆除任何对区域内保护目的不利的原有设施。2、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游览设施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控制旅游服务设施的规模,服务设施的设置以不破坏景观游览为原则。3、特级景点和一级景点周围的一定范围内严禁建设与风景名胜无关的设施,已有的应限期拆除。除个别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点外,不得安排旅宿床位,区域内不得设置休疗养院、医院等,并严格控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4、除部分文保单位为保护文物的原真性环境,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加以保护外,保护区内不得有住户和居民,在特级景点、一级景点和文保单位一定范围内现有的住户和居民要限时搬迁。5、文物保护单位及外围保护范围内严格按照杭州文物保护单位用地保护规划,提出的每一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利用设想,对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6、加强龙井茶保护和管理,不得非法占用龙井茶基地,禁止非法侵占损坏西湖龙井茶基地的基础设施,禁止在龙井茶基地内使用农药和其他化学物品,确保龙井茶基地的生态性和完整性。第三十九条二级保护区规划将特级景点、一级景点、文物保护单位、龙井茶原产地保护区之外的所有景点景源划为二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不得新建与游览或景点保护无关的设施,已有的要拆除;搬迁与风景游览无关的工厂、企事业单位和设施。2、区域内现有的部分旅宿设施要严格控制规模,不再新建和扩建,并通过严格整治,拆除部分有碍景观的建筑,提高设施的环境及住宿质量,缩小规模。不得新设置休疗养院、医院等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和设施,对于已存在的该类设施,要创造条件,积极予以外迁。3、严格控制农居数量,不得设置居民住宅点,现有的要限期搬迁。4、允许机动车交通适度进入,但要控制车速和车型,机动车道不能成为城市干道。第四十条三级保护区规划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除一级、二级保护区外的所有区域为三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范围内的各种建设和设施,都必须按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在风景名胜区内不得新建、扩建同风景名胜无关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原有的有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要按规划进行遮挡、改造,影响严重的应坚决拆除,与风景名胜及旅游无关的单位应限期迁出。2、旅游服务设施要合理布局,严格控制,以不影响景观为原则。现有宾馆和招待所不得扩大规模,不得扩建、新建或变相的扩建、新建。3、区域内所有疗养院、医院等单位不得扩大规模、扩建和新建任何建筑物;不准建家属宿舍,已建的要逐步创造条件外迁。4、区域内的居住点应统一规划,并严格控制常住人口的数量。规划要求区域内的居民全部外迁,农居制定政策,鼓励外迁,逐步缩减农居点规模,积极整治、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第四十一条外围保护地带规划划定风景区外围地块为外围保护地带。保护措施1、外围保护地带内不准新建污染环境的工厂企业,现有的污染源要限期治理,污染严重而又治理不好的工厂要停产、搬迁。2、保护山体、水体、植物、动物,不准开山采石、污染水源,不准毁林垦荒,破坏植被,不准狩猎、打鸟。3、保护生态环境,建立森林生态系统。在外围保护地带内,应尽量缩小工厂企业、居住建筑以及其它单位的开发用地,开发用地之间应有森林相隔,避免开发用地连片出现。4、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建筑物必须满足西湖对城市景观控制的要求,其布局、设计要与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相适应,不得有碍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观瞻。外围保护地带除了加强环境保护、维持生态平衡外,还应满足西湖对城市景观的控制要求。第四十二条西湖对城市景观的控制要求1、保护西湖同城市相融、精致和谐的景观特色,严格控制湖滨地区和嵌入城市内部的吴山、宝石山过渡带内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要求体量小巧,色彩清雅,与环湖景观相协调。建筑物高出环湖树冠高度的部分应有良好的体量和造型,组成平缓、柔和的轮廊线,与对面的自然山际线相呼应;对现有高出树冠的大体量建筑,可通过加强垂直绿化等各种绿化手段来弥补,建筑色彩注意避免使用大面积实墙面和反光墙面。加强湖滨地区绿化,注重绿化种植的多样性,尤其多种植高大乔木,使建筑与绿化相互渗透。远期拆除不符合规划的建筑。2、鉴于西湖风景名胜区和杭州市区紧密相连,城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西湖的自然景观特色,不能破坏西湖山水空间构架和尺度感,实现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和谐统一。保护风景区的视觉环境,区内新建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必须考虑西湖的特殊环境要求,规划把西湖湖东区域作为风景区与城市的过渡缓冲带,特别是湖滨路东侧是西湖的门户,要以开敞式的绿化庭园和西湖的风景相渗透。3、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官巷口、武林广场、城站周围新建高层建筑,形成高层峰,西侧建筑缓和趋降。鉴于西湖与城市紧密相依的特点,城市建筑物,特别是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物在较大范围内会对西湖景观产生影响,规划要求在以上三个区域的高层建筑物需做以西湖湖心亭为视点的视线和景观分析,高层建筑的高度以不凸兀于宝石山、吴山山脊为控制原则。4、为体现宝石山、吴山山脊线的纯净,设风景与城市的过渡带,控制如下宝石山过渡带环城西路以西,教三路以东,余杭塘河以南,少年宫以北范围内,建筑高度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步增高,以避免与保俶塔争辉,并相冲突。从近湖地区看到保俶塔、宝石山和吴山舒展的山脊线,背景不能有建筑物突出。吴山过渡带望江路以南至上仓桥、中河路以东地区内,建筑高度控制在山脊线以下;望江路以北至城站路,建筑由南向北逐步增高,鼓楼以南、中河路以西的狭长地带,因紧贴吴山、紫阳山、凤凰山等风景文物保护区,亦不宜建高层建筑。过渡带内建筑的视线高度控制在环湖树冠高度及两山低矮平缓的山脊线以下,以避免城市高层建筑与山脊线直接冲突。5、近湖地区和城市与风景区结合部建筑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的控制。近湖地区、湖滨地区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湖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控制建筑高度,湖滨地区北部,新省府路以南的少年宫地区和南部的四宜路地区新建的建筑高度控制在1520米以下,浣纱路以东至中河路控制在3040米以下,中河路以东至环城东路控制在4075米以下。城市和风景区的结合部,如吴山东麓、凤凰山地区、植物园以北地区等建筑高度不超过18米。第二节风景游赏规划第四十三条景观特征分析及景象展示构思西湖风景名胜区具有自然与人文高度融合,城景相融,山水相依,比例尺度和谐,秀逸清新的特点,是自然美中秀美的典范。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一千多年来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体现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的互渗性、包容性,代表了东方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谐为美的审美情趣,因此,风景游览规划须体现这些基本特征。规划依据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特征,按世界遗产的要求,确定在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向游人展示的景象游览内容是欣赏为主的游览景观,开展旅游所需的娱乐、服务等内容,主要可安排在杭州城区、沿江及旅游西进所开辟的空间中实现。第四十四条景观分区原则1、同一区内的规划对象的特征及其存在环境应基本一致。2、同一区内的规划原则、措施及成效特点应基本一致。3、规划与分区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人文、现状等单元界限的完整性。第四十五条景区划分为使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众多景源有适当的区划关系,以便于对景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实施恰当的建设强度和管理制度,既有利于展现和突出景源的分区特点,也有利于加强风景名胜区的整体特征,规划把西湖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九大景区1、环湖景区2、北山景区3、吴山景区4、植物园景区5、灵竺景区6、凤凰山景区7、钱江景区8、五云景区9、虎跑龙井景区第四十六条分区特征及规划要求1、环湖景区本景区包括西湖环湖路以内绿地、西湖水面、湖中孤山、二堤、三岛及茅家埠、普福岭一带湖西区域和太子湾、南屏山、九曜山等西湖南线范围。景区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2475,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1处,占总量的4180,其中特级景点15处、一级景点9处、二级景点18处、三级景点8处、四级景点1处。环湖景区以“湖开一镜平”、“水色入心清”的秀美湖景为景观特色,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髓,集中了西湖造园艺术的精华,西湖十景荟萃于此,该景区为特级景区。规划措施(1)结合扩大湖西水域面积,实施西湖综合整治和保护,整治西湖水体,复原原有西湖周边生态,使地表水、上游溪涧水在入湖之前首先得到过滤净化,以生态方式净化湖水,同时丰富景观,提高景效,完善西湖引水工程,增加钱塘江的引水量,解决西湖水源。(2)进一步挖掘、充实环湖地区的文化内涵,实施“西湖西进”,充分展示湖西地区的人文积淀,全面整修、扩建景区现有的艺术馆、名人故居、博物馆,建设万松岭脚下的省美术馆,使环湖景区的文化内涵进一步积聚。(3)打通环湖景区,搬迁单位居民、整合风景资源,改善经营结构、疏散常住人口,使环湖景域全面贯通。(4)规划修建滨湖隧道,改造湖滨路为步行街,使湖滨的商业和旅游服务建筑与西湖的滨湖绿地融为一体。(5)通过培育、引进、挖掘、改良等多种手段,选出一大批生长势强、抗病性强、色彩丰富、形态多变的园林植物品种,充实景区绿化;同时对原有景区植被加强培育、调整、复壮,改善景区绿化结构,提高风景质量,贯彻生物多样性原则。(6)建成环湖游览交通复线,与现有环湖道路结合,发展公交系统及景区特色交通系统,控制一般机动车进入风景核心区域,疏解景区交通压力。2、北山景区本景区由北山路、保俶路、曙光路围合,包括宝石山、栖霞岭一带,景区内景点、文物与古迹众多,还集中了西湖风景名胜区中大部分的近代建筑。景区地域贴近市区,与城市互为借景。宝石山座北朝南,是登高望远的最佳地区。北山景区总面积225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38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特级景点3处、二级景点4处、三级景点2处、四级景点4处,北山景区属特级景区。规划要求在宝石山南坡按照历史街区的保护要求,整治环境,保护历史环境风貌,山的北坡应严格控制建筑总量,不得新建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建筑。清理区域内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单位和乱搭乱建、与景观不和谐的建筑,拆迁和疏解居住人口,使其达到合理的密度。挖掘、开放一大批近、现代遗迹和名人故居,充分发掘、展示其固有的文化内涵,结合该地区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把西湖北山建设成为以名人故居群、中小型画廊、雕塑室及景观咖啡吧、茶吧等休闲设施错落于山间、林中,可游宜憩、城景结合的特级景区。3、吴山景区吴山景区位于万松岭路以北伸入城区的吴山、紫阳山地块,景区面积734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243。该景区特色鲜明,其历史上即以“山上城隍庙,山下清河坊”连诀展演着杭州市民食、住、购、娱、游的丰富活动,成为杭城民俗文化积淀的中心源和最佳演示舞台。该景区除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外,还存留有众多历史遗址。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5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二级景点2处。经风景资源综合评价,吴山景区为一级景区。规划措施利用吴山历史及地理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挖掘与展示该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并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手法把山上、山下、分散闲置的景点很好的缀连起来,使整个景区真正成为完美一体的城景结合的景区。4、植物园景区植物园景区北至浙大路,东至曙光路,南沿灵隐路由洪春桥沿金沙溪上至白乐桥村,西至老和山至北高峰山脊。景区总面积334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56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6处,占景区景点总量的492,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3处、二级景点1处、三级景点1处,植物园景区属一级景区。杭州植物园以公园的外貌,植物科研和科普教育,休闲旅游活动为内容。园内景观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营造适合各类植物生长的生态小环境,是自然化、生态化的特色景观绿地。规划要求充分完善本景区分区规划,形成景区完整的游览线及空间主体,通过城市交通的优化,解决公交线穿越景区的问题,限制“假日通道”的使用。同时,加强分类区科研内容、增加科研设施,为西湖风景名胜区提供更多的优良植物种类;紧密结合“生态”主题,进一步充实景区观赏游览内容,进一步充实相应的各类设施,建设展览温室和展馆,为游人提供一处亲近自然,并可获得有益知识的“生态天堂”。5、凤凰山景区凤凰山景区北起万松岭路,转南山路,上南屏山、莲子峰、九耀山山脊至西侧虎跑路,往南达钱江大桥北岸,南界为钱江大桥北岸沿江转西湖引水管线,绕过杭州陶瓷品市场,沿笤帚湾路、凤凰山脚路,止于万松岭路。规划凤凰山景区面积585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991。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13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066,其中一级景点6处,二级景点4处,三级景点2处,四级景点1处,该景区总体评价属二级景区。凤凰山景区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历史积淀最浓厚的地区之一,属吴越、南宋历史文化保护区,且襟江带湖,位于杭州城市沿江发展的要地,目前自然环境良好。规划要求(1)加强文物保护,建设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组织完整有序的游览空间序列,适当增加园林设施、整修园路,把现在散置零落的各景点串联起来。(2)鉴于该景区与杭州城市发展中心位置紧紧贴邻,规划要求城市建设,特别是景区以南沿江地块的城市建设,必须考虑景区与钱塘江的视线和空间关系,要留有充分的绿化环境用地。(3)拆迁和整治凤凰山东侧一带和玉皇山脚南山村过于密集的建筑,搬迁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单位,疏散过于密集的常住人口,打开城区与景区互通的多条通道,使其道路互通、景观互通,自然绿色向城市渗透。6、灵竺景区灵竺景区自九里松沿一一七医院西界,折西顺金沙涧,上至白乐桥村,折上九峰山、北高峰、石人岭山脊,东折天竺山山脊,转棋盘山、天马山、月桂峰山脊至九里松,景区总面积606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026。景区共有各级景点7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数的574,其中特级景点2处、一级景点1处、二级景点3处、三级景点1处,经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该景区总体属一级景区。该景区为以佛教文化为内涵的景区。规划要求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改善三天竺的景观风貌,完善寺院布局规模,整合灵隐景区风景资源,因地制宜,依山傍溪,合理规划农居建设用地,把农居建设按风景建筑的要求来处理,使其成为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保持和发扬地方特色。鉴于目前确定的农居建设量已大大超过了该地块的景域承受能力,建设规模必须缩减。加强飞来峰石刻造像等文物古迹的保护,保护好古树名木,扩大游览范围,疏散游人量,保持景区幽深的环境。要进一步疏导游览交通,开辟龙竺隧道(但道路的选线及工程做法需总结梅灵路的经验教训,慎重决定)。完善寺庙的布局,整理北高峰顶华光庙,重建华光庙塔,复现双峰插云景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清净幽深的宗教氛围,避免进一步商业化。7、钱江景区钱江景区南靠钱塘江,东端贴临钱江大桥北引桥,转北至马鞍山、虎跑后山、白鹤峰、杨梅岭山脊,西达琅珰岭,南下万林背山脊,过五云山顶,到许家坞与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东界重合延伸至珊瑚沙水库处江边,景区面积783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1326。景区内共有各级景点6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491,其中,特级景点1处,一级景点2处、三级景点2处、四级景点1处,经风景资源综合评价,该景区总体属二级景区。本景区主要景点为六和塔、九溪和钱江大桥,巍峨古塔与钱江怒潮、秋江红叶与九曲清溪,以清旷之江景和幽邃之溪景形成景观对比。规划要求进一步整治和改善九溪口的环境,把九溪口附近的几处疗养院设施整合起来,资源共享,形成合力,为开发度假、休闲活动提供后勤保障。九溪是一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山谷游览线,应严加保护,突出山涧景色。九溪茶室至龙井路(九溪十八涧)严禁一切机动车辆驶入,现杨梅岭村建筑过于密集,应适当疏解,拆除部分过于城市化的房屋,还山村以悠然景色。8、五云景区五云景区为西湖风景名胜区最西端的景区,其西部界线为狮子笼、竹杆山、百子尖一线山脊;南界为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北界即梵村、红庙山、九溪玫瑰园一带山脚;东侧为许家坞、五云山顶、万林背、琅珰岭、天竺山至北端狮子笼。景区面积1072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1816,共有景点5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410,其中特级景点1处、二级景点2处、三级景点1处、四级景点1处。该景区属二级景区。五云景区包括新西湖十景之云栖竹径及西湖龙井茶主产地梅家坞,西湖风景名胜区最有价值的山脊景线琅珰岭等。景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植被生长良好,是竹林、茶叶、红枫以及山岭风光与幽谷景观共美的自然景区。该区南端一部分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要求处理好风景名胜与旅游度假之间的关系,保护好环境,使两者互相促进。整治、完善景区环境,还该地清溪茶庄的清丽面貌,以黑、白、灰色净化景区内建筑色彩,按空间比例要求搬迁疏解过于密集的建筑,增加绿化,丰富植物的色彩变化,沟通五云山顶游览线,严格控制之江旅游度假区紧贴风景区地块的城市化倾向。云栖竹径入口处的住宿设施应坚决拆除。梵村的仁和外国语学院虽不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在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中),但由于其建筑形态严重破坏了景域环境,应坚决整治。9、虎跑龙井景区虎跑龙井景区即普福岭、龙井、满觉陇、虎跑、珍珠坞一带,为北山、吴山景区之外的六大景区所环绕,是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腹地所在。景区面积564平方千米,占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总量的955,景区共有各级景点16处,占西湖风景名胜区景点总量的1311,其中特级景点2处、一级景点3处、二级景点4处、三级景点4处、四级景点3处。该景区属一级景区。溪泉洞壑是本景区的主要特色。龙井茶、虎跑水被称为“西湖双绝”。满觉陇是传统的赏桂胜地,登南高峰可俯瞰西湖山水,景色佳丽。规划要求按环境容量要求疏解景区建筑和人口,净化景区农居色彩,增加绿化,恢复南高峰塔,保护整理“一峰四洞”,坚决停止对景区内泉水资源的商业性开采,景区内的人居用水,接入城市自来水管网系统,使用水质量得到保证,经使用后的污、废水,有条件的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无纳管条件的应就地进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溪涧,增加景观水量。第四十七条游览组织1、逐步形成以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的区域旅游网络以杭州为中心,可组织辐射型的游览线如下(1)杭州向西南行经“黄金水道”(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歙县(皖南)黄山九华山。(2)杭州向西北行经洞霄宫、会锦湖(青山水库)临安(安国山、玲珑山)天目山皖南(歙县)黄山九华山。(3)杭州向东行经绍兴宁波普陀山(海天佛国)北雁荡山(中雁荡)楠溪江温州仙岩南雁荡。(4)杭州向西南行萧山兴汀湖五泄金华双龙洞方岩仙都南明山石门洞温州南雁荡。(5)杭州向西北行经古运河太湖苏州无锡扬州淮阴。(6)杭州向北行经良渚文化南山石佛径山莫干山宜兴南京(钟山)(7)杭州向南行经绍兴新昌大佛寺天台国清寺北雁荡楠溪江温州南雁荡。2、西湖风景区内部游览路线的组织(1)传统观光(自助)旅游可适应不同年龄、爱好的游人,自由选择比较灵活,交通工具可车、船和徒步并举。一日游上午湖滨灵隐玉泉岳坟孤山下午湖滨六和塔虎跑花港观鱼三潭印月二日游第一天湖滨少年宫白堤孤山岳坟玉泉灵隐中国茶叶博物馆曲院风荷湖滨第二天湖滨三潭印月花港观鱼太子湾动物园虎跑六和塔九溪九溪烟树龙井湖滨三日游第一天湖滨少年宫宝石山初阳台黄龙洞紫云洞栖霞岭岳坟玉泉植物园灵隐中国茶叶博物馆曲院风荷第二天柳浪闻莺三潭印月湖心亭孤山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苏堤花港观鱼太子湾净寺第三天湖滨吴山紫阳山云居山凤凰山玉皇山中国丝绸博物馆南宋官窑博物馆动物园虎跑六和塔九溪烟树龙井烟霞洞四眼井湖滨(2)西湖一日游系旅行社(公司)组织以车游为主。湖滨少年宫岳坟玉泉灵隐花港观鱼虎跑六和塔火车站(3)环形游览线1)水上游览线湖滨断桥湖心亭平湖秋月(孤山)岳坟曲院风荷郭庄刘庄花港观鱼净寺汪庄三潭印月柳浪闻莺湖滨2)环湖旅游线湖滨少年宫镜湖厅岳坟曲院风荷郭庄刘庄花港观鱼太子湾汪庄集芳园柳浪闻莺湖滨3)中环游览线湖滨岳坟灵隐中天竺龙竺隧道龙井村龙井翁家山石屋洞四眼井赤山埠湖滨4)外环游览线湖滨黄龙洞灵隐中天竺法云弄梅灵隧道梅家坞云栖宋城之江路六和塔玉皇山隧道清玉路湖滨凤凰山路万松岭(4)特殊游览线1)山脊游览线上天竺琅铛岭五云山老和山天峰山北高峰北高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