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类别茶叶加工年产200吨富硒红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2项目建设方案3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414项目效益4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516综合评价5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721项目建设背景7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建设条件1231项目区概况12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5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841市场分析18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2143市场风险分析25第五章建设方案27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2752建设规划和布局27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2754工艺(技术)方案2855设备方案3256建筑方案3557实施进度安排38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4061环境影响40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41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43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4372劳动定员4473经营管理措施4574技术培训45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6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4881投资估算依据4882投资估算4883资金来源5084资金使用和管理50第九章财务评价5291财务评价依据5292销售(营业)收入、销售(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52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5394财务效益分析5495不确定性分析5796财务评价结论58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60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60102农业产业化经营60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62附件目录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专业机构审计的上一年度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3、项目备案文件4、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境评价文件批复意见5、国土局颁发的土地使用证6、银行贷款承诺函7、组织机构代码证8、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9、注册商标证书复印件10、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11、企业获奖证书12、公司产品照片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11概况单位名称陕西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注册地址安康市县镇村法定代表人注册时间2010年6月28日注册资金1000万元企业类型有限公司主管单位部门名称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经营范围茶叶种植、加工及销售,建筑材料、金属材料、钢材、茶具、五金交电的销售,石材的加工及销售。陕西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6月28日,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外贸、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红茶生产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已注册成功“”商标,并再注册了以县女娲文化为背景的“红茶”地域品牌。公司传承百年世家技艺,精选陕西省县境内镇、八仙镇一带含硒丰富的态茶鲜叶为原料,经技术创新自主开发“”红茶系列产品,打响本省第一红茶品牌。公司在县镇拥有一座标准化、生态化、规范化的现代厂房。厂房占地面积8000,总建筑面积2200。引进安装了一套国内先进的红茶加工生产线。公司坚持以品质和品牌为中心,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设备的同时,着力于品牌建设与推广,采用连锁经营模式。“”红茶品牌,旗舰总店选址于陕西省县城黄金地段的水晶郦城。榆林、宝鸡、西安等地的“”红茶品牌旗舰店已迈入规划,并逐步向省外普及。2011中国陕西(安康)茶叶节,“”红茶获得非绿茶类的“其他茶质量评比”特别奖。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及员工42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4人,大专以上学历15人。其中管理人员5人,技术人员7人,生产人员24人,销售人员6人。研究开发团队中,从事红茶开发技术的有2人,从事红茶加工技术4人。公司在加强现有研发力量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指导研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不懈地科研攻关,公司现已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化“”红茶品牌精品系列御品天下、安康红、红、金凤凰、尊皇、中皇红、汉水红韵、骄子、和谐(大)中华、和谐(小)中华、金州盛品等,并积极开发新产品,所生产的产品环保、绿色、天然、无污染,产品已获得了QS认证和中国“安康富硒食品”许可编号。112财务状况2011年底,公司总资产为23237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3257万元,流动资产219114万元,负债总额13793万元,所有者权益218578万元,年销售收入468623万元,利润总额21651万元,净利润16238万元,税收6739万元,净资产收益率869,投资报酬率1204,资产负债率594。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籍,19年出生,现年岁,长期从事茶叶生产工作,积累了大量和先进的茶叶生产经营经验,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他积极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指导研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和力度,通过不懈地科研攻关,使公司品牌形象树立起来,并在企业管理方面认真学习,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企业,个人信用状况良好,无破产、银行欠资。12项目建设方案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县年产200吨富硒红茶清洁化加工厂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建设地点陕西省县镇村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或经营)方案本项目按照清洁化生产体系标准,建设县年产200吨富硒红茶清洁化加工厂,项目完成后,年生产“”红茶200吨,实现产值7612万元。123技术、设备、建筑物(主体工程)公司已注册成功“”商标,并再注册了以县女娲文化为背景的“红茶”地域品牌。主要技术为企业自有技术,技术来源可靠。按照清洁化生产体系标准,主要建设富硒红茶鲜叶萎凋及发酵车间10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400;购置专业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设备231台套,建设富硒红茶清洁化精制生产线一条,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线一条;建设标准化仓库300,建设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配套工程。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15445万元,流动资金1225万元,建设期利息12055万元。公司自筹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4286;申请银行贷款2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714;申请专项资金扶持100万元。14项目效益本项目完成后,年生产“”红茶200吨,年平均营业收入7612万元,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597673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163527万元,年平均上缴税为82273万元,年平均净利润为122422元。本项目的建设,将以企业成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及技术能力为依托,充分利用当地地产资源,带动项目所在地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科学化方向良性循环发展,顺应了国内外市场对红茶的需求,顺应了消费者对茶叶品种多元化的需求,可解决50多人的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项目的建设,可带动当地有机茶园的建设,既有利于恢复生态,增加植被、减少坡地的轮歇耕作、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又有利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带动全县绿色产业的全面发展。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3、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4、农业部行业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等技术标准;5、陕西省“十二五”茶产业发展规划;6、陕西省政府关于加快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7、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8、陕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9、本项目收集的其他有关资料。16综合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和陕西省茶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和建设条件较好,建设方案经济合理;项目的实施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项目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项目具有较好的财务效益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的建设不仅是发挥县资源优势,培养优势产品,打造茶产业龙头企业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的实施,能有效带动当地茶叶产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是必要的、可行的,建议省厅给予大力支持。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11符合陕西省政策和安康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陕政发20091号指出,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植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实力,弘扬汉唐皇家佛道茶文化,提升陕西茶叶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纲要中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支持优势企业通过联合和扩张,集聚各种生产要素,打造810个省内知名品牌、12个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品牌。积极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核心龙头企业,力争每个县(区)培育12个市级龙头企业,全省培育510个省级龙头企业、23个国家级龙头企业,带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安康市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指出,安康市是全国高富硒地带之一,茶叶中平均硒含量比非富硒地区高55倍,茶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市场为导向,以茶农增收、企业增效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机械化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设优质茶叶示范种殖基地,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弘扬茶叶文化,提高安康茶叶竞争力。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扶持,扶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低产茶园改造、无性系良种茶园、名优茶机制加工、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加强科技攻关、品牌建设、人才培训。鼓励茶农投资、投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捆绑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产业项目等资金。设立茶叶发展专项资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企业投入。212充分利用富硒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富硒茶产业硒在人体生长与繁殖功能方面,与维生素E的作用类似,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剂,对维护组织弹性,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防止早期衰老,都有积极作用。人体缺硒可能引发的疾病有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血溶性贫血、克山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不妊症、肌痛、糖尿病、白内障等20多种。血硒含量与癌症死亡的关系,呈极高负相关。中国农科院茶叶所陈宗懋(研究员)认为,30多年的研究表明,硒的缺乏可使动物产生一系列严重疾病,包括肝坏死、心肌变性、胰脏萎缩纤维化、肌肉营养不良、水肿贫血,溶血和繁殖机能衰退等。近代研究还证明,硒是构成高等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高发性疾病有治疗效应。西安医科大学李广元(教授)认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会引发多种疾病。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克山病就发生在低硒的地区。有人认为缺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补硒能减少心绞痛的发作。缺硒地区还有大骨节病的发生。县富硒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初具规模,茶叶及其他植物中含硒量都十分丰富。经检测,茶叶原料内含成份较南方部分主产省份茶叶含量要高,尤其是富含硒素,每克茶硒含量为026毫克,对独特具有韵味的富硒红茶口味的形成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213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食品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有机茶园建设为基础的有机茶不仅会成为世界茶叶成品市场的一个发展主方向,也是茶叶生产突出重围、脱颖而出的必然选择,它以生态保护、降低残留、提高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正好迎合了世界范围内的绿色食品浪潮。县富硒环境优势明显,历经千年历史沉淀,红茶声名远扬,品种优势无与伦比。本项目承袭百年红茶世家之技艺,精选女娲故里中国之绿色态茶鲜叶,以自然天成之制茶精髓而大成,讲求茶之品质醇和灵韵。包装考究,精致大方。本企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欲在我国红茶加工行业市场站稳脚跟,引入现代茶业企业最新的经验理念,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加工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以赢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引导产业和陕南区域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安康市县在秦巴山区的中高山区和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湿润温和、生产周期较长、土地富含硒、无工业污染,是种植茶叶的最佳生态环境,发展茶叶生产也是该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首选项目。县境内的自然环境保护良好,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健康,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不会出现虫病成灾的情况。茶树不受虫害侵扰,这也就杜绝了农药的使用;茶树的养分来自土壤中丰富的腐殖质,这些都确保了茶青的优越质量。另外,县境内土壤富含硒元素,因而出产的茶青也富含硒元素。经检验,本公司的“”红茶符合“富硒食品”标准。富硒食品有防癌、抗癌等医学作用,是本地茶叶的另一项重要优势。本项目的实施是带动县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进富硒红茶技术进步,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质量。222项目建设是培植骨干财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茶叶介于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之间,需求量大且稳定,利润率高,其利税贡献仅次于烟、酒。对农业县来说,发展和壮大茶叶产业化项目,不仅可以提供大量而稳定的税源,还可以对陕南药、桑、果等富硒食品的产业化开发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提供资金和经验,带动其它产业的大发展,培植更多的骨干财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种植农户发展有机富硒茶叶种植,为当地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农民致富开辟新途径,由此增加茶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茶农种茶采茶的积极性,保持富硒红茶健康,持续的发展。223发展富硒红茶延长茶叶产业链陕西自古就是茶文化浓厚之地,随着物质文化不断进步,人们更加于注重身体保健,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更加被注重,茶叶变得更加不可或缺。目前陕西各地仍然以绿茶为主要消费,部分城市特别是西安等主要城市已有红茶、普洱茶等茶叶消费群出现,坦洋工夫、金骏眉等外省红茶品牌已有商家进驻。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西安市红茶品牌连锁店比上年增加了十多家,销售专柜更是多不胜数。宝鸡、榆林等城市也陆续有红茶专柜等出现。红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是陕西省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安康市本土茶叶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必行之路,是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和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重要选择,是延长茶叶产业链的重点举措。224项目建设是治理生态环境、巩固生态成效的需要项目区当地政府根据气候等条件,已将茶叶种植作为退耕还林、建设山川秀美工程的主要经济作物列入计划。茶园具有保持水土、绿化环境的功能,对改造当地生态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可促进有机茶园栽培技术的推广,探索一条改善农业生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的新路子。从而加快退耕还林的步伐和山川秀美工程的进程,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第三章建设条件31项目区概况311建设地点选择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陕西省县镇村。选址原则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标准等规定;符合陕西省县镇体系规划和相关城市规划;符合相关规划用地性质要求;与城市交通、通讯、能源、市政、综合防灾等相协调;与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相协调;距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距离满足生产要求,有供电稳定的电源。选址依据建设地点符合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本项目土地使用陕西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已有厂区土地。312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县地理坐标为北纬31373239、东经10910933。地处陕西东南部,陕鄂渝三省交界处,东接湖北竹溪,南邻重庆城口,西北分别与岚皋、汉滨和旬阳接壤。全县辖12个乡镇、190个村和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3万,其中农业人口197万人,国土总面积2627平方公里。2、气候条件县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由于北有秦岭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为268天。地势南高北低,属中山川道地区,最高海拔2488米,最低海拔562米,平均海拔600米,境内土地肥沃,溪流纵横,气候湿润,峰峦叠障,清山水碧,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达67,有天然“氧吧”之称。森林覆盖率高,尤其是海拔高低悬殊,昼夜温差较大,漫射光源丰裕,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有利于茶叶的微量元素的聚积,是全县茶叶最佳适宜区之一。3、富硒资源县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保持良好,使得茶业成为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土壤含硒量一般在15200MG/KG,最高含量为400MG/KG,水中硒含量在0014MG/KG0016MG/KG之间,富硒地带出产的动植物均含较丰富的有机硒。313社会经济状况2011年,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增长1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5亿元,增长29;财政总收入达到16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500万元,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67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50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亿元,增长2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市定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314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本建设项目不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项目的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前向关联度看能带动当地茶叶种植产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当地茶叶资源,带动项目所在地茶产业及相关产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良性循环发展,通过调整当前产业结构,走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这对于县县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极大的促进了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一县一产业发展,使富硒茶叶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地方经济振兴闯出一条新路。对进一步提升安康农业产业的档次和品位,形成循环绿色经济,做大做强安康市紫阳县优势产业,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从其后向关联度看,富硒红茶产业的发展,能带动交通运输、生物保健、食品、物流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据测算,每年增相关领域的附加值将超过5000多万元。同时,可以改变城乡建设面貌,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项目投入运营后,还要面向社会招收技术人员、工人及部分临时工,因此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当地部分闲置劳动力,将劳动力资源转化成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32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321政策、资源、市场、科技、基础设施条件等1、自然资源优势县虽地处秦巴山区,但是有北方地域,南方水系的自然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的积累,适宜开发优质茶。森林覆盖度逐年提高,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化。近十年来,经过飞播造林、长防工程建设、退耕还林等几项重点林业工程的实施,林地面积迅速增加,使森林覆盖率从278上升到478。没有环境污染。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冶炼、化工企业,因而,紫阳的大气、水流基本上没有遭受工业污染,从农业部西北环境检测站对我县无公害茶环境检测来看,我县的茶园大气、水流等状况明显好于汉中,更优于西安。同时,县茶园大多没用化肥,多年来也没有用农药,为开发富硒红茶创造了有利条件。县因土壤高硒而使茶叶天然富硒,经科学研究证实,硒具有防癌、搞衰老、搞有毒元素等功能。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富硒茶是一种延年益寿的优质保健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既符合国际传统又简便易行的补硒途径。在县开发富硒红茶具有独特优势。2技术优势本项目实施综合运用富硒红茶标准化生产技术、茶叶生产投入品的控制和使用技术、生产环境建设和治理技术、节能环保型加工机械引进使用技术和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严格执行富硒茶的相关标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可重构模块化技术为核心,使茶叶加工全面实现规范化、机械化、标准化,提升茶叶产业的科技含量和茶叶加工企业的规模,该技术具有独创性。本企业始终瞄准茶红茶的市场发展趋势,对县绿茶的初、精加工进行了长期的开发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富硒红茶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富硒红茶生产技术队伍,公司现已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化“”红茶品牌精品红茶,有御品天下、金凤凰、尊皇、和谐中华、中皇红等,并积极开发新产品,所生产的产品环保、绿色、天然、无污染,产品已获得了QS认证。3、管理优势本公司是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公司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功能划分合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科学的经营管理体系。不但在富硒茶叶标准化研制开发、生产营销等方面培养了一支能力强,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善经营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员工队伍,而且还建立与形成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开发团队中,从事红茶开发技术的有2人,从事红茶加工技术4人。322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本项目技术问题已解决,“”红茶产品品牌市场基本已打开,企业早已规划建设该项目,但是资金不足影响了项目的开展进度。针对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主要解决方案如下1、以富硒红茶优势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寻找投资合作伙伴。2、以企业良好的信誉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对项目的扶持。3、积极争取中省市对茶叶生产加工项目的扶持资金。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41市场分析411项目产品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数最多的日常饮料,并且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当前人们饮茶已不是单纯的“解渴消遣”,而更多的是追求从饮茶中获得有益成份,达到防病健身目的。品质优良的富硒红茶在未来的茶叶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和更广泛的消费适用人群,酚氨比例协调、有益成份丰富、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本项目产品是富硒红茶,其用途极为广泛,除具有茶叶的保健作用外,还能补硒,特别适宜销售的人群有贫硒和缺硒地区的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即亚健康人群、疑难症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肌缺血、肥胖症人群)肿瘤人群。就世界茶叶市场而言,红茶占世界茶叶生产总量和消费量近80,我国我省虽然是主产绿茶和消费绿茶,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格局的快速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交流频率增加,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呈高档化和多茶类(不同品质口感)发展趋势。据市场调查,茶饮爱好者愿意饮口感较好的红茶,并对富硒红茶十分感兴趣,公司富硒红茶产品投放市场试销,受到消费者欢迎,并出现产销两旺局面。特别是富硒红茶的开发生产,极大地满足了喜饮红茶的人们获得一条重要的补硒途径,使富硒茶让更多消费者从中受益。因此,从事富硒红茶生产,可提高富硒红茶的市场占有分额和茶叶消费空间,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县富硒红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增值潜力。健康生活方式的推广对这一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健康饮食成为流行时尚。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已日趋多元化,“红茶热”悄然兴起。红茶因其特殊的加工工艺而产生的独特保健功效,得到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垂青;同时,作为时尚与品位的象征,红茶的品饮对城市白领、新生代等时尚一族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饮食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资本流动的不断推动,中国国内的传统红茶和新兴红茶生产得到快速恢复与迅猛发展。2010年,中国茶叶产量为1413万吨,红茶产量为万吨,占64;茶叶出口总量为3024万吨,红茶出口量为366万吨,占12。2010年,中国红茶在“金骏眉”的带动下,成为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并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开来。随着红茶文化的推广和红茶消费的不断扩大,国内红茶市场仍将保持继续扩大的趋势。2010年红茶内销市场需求强劲,红茶消费量几近54万吨,加之商家的热推,国内近期红茶市场仍处于“求大于供”的不平衡状态,尤其是高档红茶,市场供不应求。由于红茶复兴不久,量产有限,因此很多红茶在当地即被消化,造成全国大部分市场销售的红茶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以正山小种、坦洋工夫、滇红为主,川红、祁红、宜兴红茶、信阳红等局部区域也有销售。在销售渠道方面,茶叶销售的主要渠道是批发市场、品牌专卖店、商超专柜,目前仍处于建设当中,也阻碍了红茶是市场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也有一定数量的红茶正在通过网络渠道完成销售。在品牌方面,由于目前红茶行业集中度不高,产量不多,质量不稳,制约了红茶产销规模的扩大,国内尚未形成强势品牌。红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属于发酵茶类。全世界茶叶市场75的份额为红茶。近年来随着人们重新对红茶文化的关注,红茶风潮开始侵袭全国各地,引起各地方政府的广泛关注。一个又一个红茶品牌名声鹊起,炙手可热,如坦洋功夫、正山小种等,特别是新晋的“信阳红”在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的引领下更是饮誉颇丰。在国内沉寂已久的红茶市场如今已然复苏,各地的红茶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遂起称雄。目前,红茶生产商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河南等省份。随着红茶文化在上层人群间蔓延,红茶的风尚与影响力在进一步扩延。国内红茶市场再次走向成熟,一种优雅、知性的新贵之风轰然而至,新一波红茶热潮已经逐步从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向各地流传开去,值此良机,红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红茶消费热潮的引导下必然作为茶叶行业多元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412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全球生产的红茶,外形相对较单一,分条形红茶和红碎茶两类,本项目认为选择我国比较畅销的条形红茶外形,因其对加工设备要求相对简单,现有的绿茶生产设备(如揉捻机、烘干机等)可充分利用,同时也便于后期开发不同形状的红茶品种,有利于富硒红茶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公司已注册成功“”商标,并再注册了以县女娲文化为背景的“红茶”地域品牌,为本项目奠定了品牌基础。公司在加强现有研发力量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指导研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不懈地科研攻关,公司现已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化“”红茶品牌精品红茶,有御品天下、安康红、红、金凤凰、尊皇、中皇红、汉水红韵、骄子、和谐(大)中华、和谐(小)中华、金州盛品等,并积极开发新产品,所生产的产品环保、绿色、天然、无污染,产品已获得了QS认证。本项目产品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企业信誉良好,项目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421产品定位本项目依托产地文化,将女娲文化、陕西文化与红茶文化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生产的富硒红茶主要以品牌推广、企业团购、超市供货等方式销售。本项目所选原材料均来自县富硒带的茶鲜叶,在品质上优于国内同等产品的原材料,其较高硒含量的特点为大多数红茶所达不到,生产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高效生产能力为支撑,注重产品特色和健康化,产品定位为同等国内质量水平的中高档富硒红茶。422市场目标根据上述产品定位,企业可确定本项目产品的市场目标1、近期市场目标是陕西省全省。立足安康市,逐渐将营销团队扎根于安康市,建立安康“”红茶直营旗舰店,并发展榆林、宝鸡、西安等地的营销团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富硒红茶产业做好充分准备。2、长期市场目标,在国内红茶市场中树立富硒品牌形象;在同档次产品中建立巩固、突出的地位,立足陕西本省,面向全国,在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产品品质达到国内一流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国际富硒红茶市场。423市场策略1、注重分销渠道的建立和拓展,并指导分销商深入认识产品,快速完成销售。2、不断与媒体、商业协会建立联系,传播富硒红茶的文化,从保健、时尚、文化三个角度展示富硒红茶的产品差异性。3、为重点客户开展礼茶定制等增值服务。424价格策略本项目产品的定价充分考虑生产成本及利润指标的要求及项目企业打开市场的需要。1、一级批发(含大型连锁、商场)6折供货;2、二级批发(含形象店、单体店)7折供货。425推广策略主要销售地区定位在立足陕西全省市场,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红茶市场中树立富硒品牌形象;在同档次产品中建立巩固、突出的地位,销售面向全国,在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产品品质达到国内一流的情况下,大力开发国际富硒红茶市场。销售网点及销售渠道建设采取自营网点及代理网点相结合的方法。与华商报、西安晚报、陕西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在时机成熟时,开展红茶品鉴会等活动;与西安汽车4S店定期举办名车、名茶品鉴会等活动;与西安大型楼盘定期举办名盘、名茶品鉴会等活动;联合陕西省各外省商会,设法使其商会会员企业把富硒红茶作为馈赠的首选礼品。根据上述产品定位,企业可确定本项目产品的推广策略1、强化宣传推介。以富硒红茶造福人类为己任迅速掀起“”红茶风暴,把推介红茶作为我公司“十二五”及更长时期内首要任务,以崇高的使命感强力进行宣传推介,力争在2013年打开在西安、榆林、延安市场,2014年进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我公司生产的红茶唱响中国。2015年进驻国际市场。充分利用各种节会活动和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展示、宣传“”红茶;加大品牌营销力度,立足北京、上海、郑州等大城市,完善红茶销售网络,开拓“”红茶销售市场。2、精心打造品牌。市场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特色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我们将依托自身优势,打造特色品牌,促进红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一是抓好品牌定位,以女娲文化为依托,把本项目产品定位为“”牌,实行品牌、质量、标准、包装、宣传“五统一”,使富硒红茶形成独具风格的品牌特色;并按照生态、环保、美观、便捷的要求,设计印制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包装。二是抓好产品定位,立足产品独特的富硒茶叶品质,不断扩大有机茶基地规模与产品批量,以满足市场对有机茶品的需求。三是充分挖掘茶历史,精心做好茶文化产业。通过多种活动,进一步弘扬“”红茶茶文化,以名种、名茶、名山和名师创造茶文化,以茶艺和茶文化打造著名茶叶品牌。从创立“名茶、名店”入手,以成就“名企”为目的,树立品牌信心。3、加快“三化”建设。一是推进红茶生产规模化。在全市推广普及红茶生产技术,使全市红茶生产尽快形成规模优势;积极引导茶企业和茶农转变观念,充分利用春末、夏秋茶鲜叶资源生产红茶,提高茶叶产量。二是推进红茶生产标准化。严格制定“”红茶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实现富硒红茶的高中低档全覆盖;加强原产地标记保护和标准化建设,尽快建立“”牌红茶企业标准,着力于打造精品“”红茶品牌;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跟踪、监督体系,提高茶业标准化水平。三是推进红茶生产产业化。“十二五”期间,通过扶持发展骨干龙头企业整合散小企业,整合全市资源。使其企业发展壮大,使其在全市红茶产业发展中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43市场风险分析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由于国际市场对红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红茶的质量反而大大下降,我国红茶叶市场多数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组织松散、名声不大,竞争能力较弱。我国红茶生产企业较多,主要分布于福建、广西、重庆等地。陕西不仅是我国茶叶消费的核心城市,更是西北茶叶的集散地。因此,很有必要利用中国“茶文化”的历史积淀、现有茶文化氛围、绿茶的威望,扩大“中国茶业”在国际“茶交易”中的市场份额。432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展市场营销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结合“”红茶的品质、资源、文化、品牌等优势,确立“”红茶系列产品的市场地位。2、加强科技、营销、管理骨干三支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通财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施系统营销战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完善营销网络。3、通过科技进步和内部挖潜等各种形式,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增强项目公司的整体竞争力。4、实行创名牌战略,以稳定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吸引消费者,拓展市场,确定品牌形象,品牌优势将有助于消除市场波动对本项目产品的影响。第五章建设方案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产品方案本项目运用自动控制装置和连续作业设备,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富硒红茶,有效解决和控制了原来茶叶生产难以解决的重金属和人为污染问题。按照生产工艺要求,通过茶叶全程清洁化技术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延长茶叶产业链,突出产品的清洁化与富硒特点,对产品进行检测分级,精品茶进入“”牌系列产品包装,共11个品种。次级茶进入冰红茶原料系列。建设规模本项目按照清洁化生产体系标准,建设县年产200吨富硒红茶清洁化加工厂,项目完成后,年生产“”红茶200吨,实现产值7612万元。52建设规划和布局按照清洁化生产体系标准,主要建设富硒红茶鲜叶萎凋及发酵车间10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400;购置专业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设备231台套,建设富硒红茶清洁化精制生产线一条,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线一条;建设标准化仓库300,建设富硒红茶清洁化生产配套工程。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531项目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条件(NY5020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NY50172001)、无公害食品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S0182001)、有机茶技术规范相关标准、DB61/T30712003天然富硒茶标准综合体。532产品标准严格执行陕西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的质量方针和食品安全QS认证标准生产,执行“中国有机产品”生产规程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复习红茶全程清洁化生产技术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技术,确保产品的自然特性和有机品质,达到无公害、优质、高效。产成品应达到过程生产合格率98,出厂产品合格率100,顾客满意度98,并应符合以下标准GB2762、GB2763茶叶卫生标准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NY/T51962002质量标准54工艺(技术)方案541“”红茶生产工艺路线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拼配提香贮藏。1、初制加工流程图51富硒红茶初制加工流程图原料2、精制加工流程图52富硒红茶精制加工流程图542工艺(技术)流程说明1、鲜叶萎凋鲜叶萎凋夏季为室内萎凋,秋季可先日光萎凋再移入室内自然萎凋。室内萎凋,利用空调和除湿机,使萎凋室内温度保持在2030,相对湿度控制在5590,摊叶量为05075KG/M2,嫩叶薄摊,老叶稍厚,萎凋过程中萎凋时间控制在1820小时以内为宜,当萎凋叶表面光泽消失,叶色转为暗绿,青草气味减退,清香显露,叶形萎缩,嫩梗萎软,曲折不断,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磨擦复火切茶圆筛风选拣梗炒车干燥匀堆包装装箱萎调揉捻发酵解切筛分烘干品质检测响声,紧捏成团松手不能弹散,减重率4550左右,茶叶含水率在5055为适度。萎凋程度掌握“嫩叶重萎凋,老叶轻萎凋”的原则。2、揉捻红茶的揉捻,主要目的是塑造茶叶外形,叶细胞破坏,促进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揉捻作业时,一般按揉桶容器的3/4装入萎凋叶,揉捻机工作35分钟可再适当抛入部分萎凋叶揉捻,第一次揉捻30分钟不加压,第二、三次揉捻各30分钟,分别加压10分钟,减压5分钟,重复一次。揉捻时间一般掌握15小时左右,加压为“轻重轻”原则,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以揉捻适度为准。揉捻程度揉捻叶局部泛红或淡黄绿色,用手紧握揉捻叶有茶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散,有粘手感即为适度。在制品揉捻后,立即解块进入发酵工序。3、发酵发酵是形成红茶色、香、味品质的关键工序。发酵在发酵室里进行,配备空调,加湿机等设备,通过控制温度、湿度、通气(供氧)达到有利红茶发酵品质形成的工艺过程。摊叶厚度812CM,嫩叶稍薄摊。发酵时叶温保持30为宜,室温控制在2528,室内相对湿度95以上。每隔3分钟左右开启排气扇,通气供氧。试验显示发酵时间从揉捻开始计时在57小时。当发酵叶青草气消失,有一种清新鲜浓的花果香时,叶色红黄,嫩叶红匀,老叶红里泛青。叶温达到高峰并开始稳定时,即为发酵适度。发酵程度掌握“宁轻勿重”的原则。4、干燥干燥是红茶加工决定品质的重要环节,采用烘焙干燥,分烘湿坯和足干(足火),期间经一段时间的摊凉。干燥时烘干和进风口温度以110120为宜,摊叶厚度12CM,在制品叶温达80以上(多酚氧化酶80以上失活,终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采取高温快烘,时间1015分钟,在制品有刺手感达七八成干下烘,摊凉30分钟以上(在制品水分重新分配)。烘足干(足火)提香足干进风口温度以8090为宜,摊叶厚度23CM,时间约20分钟左右,采取“低温长烘”的技术措施,提高红茶的香气品质。当再制品梗折即断,用手指紧搓茶条成末(含水量约5)下烘摊凉。5、入库贮藏足干再制品摊凉至室温,编号入库,精选,包装销售。6、产品的技术检测、分析化验情况产品经过检测,理化指标为水分60,总灰分65,粉末30,达到了优质红茶的理化指标。感官品质为外形条索紧卷、色泽乌褐油润、匀齐净,内质香气鲜浓、滋味香甜、汤色红艳明亮、叶底匀红亮,达到了优质红茶的感官品质指标。7、全程清洁化生产的技术管理规程(1)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加工厂设1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2)原料管理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3)技术管理以可重构模块化技术为核心,集成汽热杀青、动态脱水、扁茶成型、灭菌提香等关键技术提高茶叶内在品质,通过风选、分级割末技术,实现名茶精制,提高其外在品质。与茶叶接触部件采用优质不锈钢或食品橡胶材料,设计自动传输设备,实现了茶叶不落地、清洁化、连续化生产。运用汽热与微波组合杀青技术,利用过热蒸汽的穿透性和热风的干燥性,通过微波控制茶叶内部分子热运动,在短时间内钝化活性酶,提升茶叶品质。(4)质量管理茶叶加工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包括佩戴各种首饰)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场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包括来厂参观指导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5)包装管理。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食品。543主要工艺(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本项目主要技术工艺为企业自有技术,公司已注册成功“”商标,并再注册了以县女娲文化为背景的“红茶”地域品牌。公司在加强现有研发力量的基础上,聘请专业机构专家指导研发,不断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通过不懈地科研攻关,公司现已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化“”红茶品牌精品红茶,有御品天下、安康红、红、金凤凰、尊皇、中皇红、汉水红韵、骄子、和谐(大)中华、和谐(小)中华、金州盛品等,并积极开发新产品,所生产的产品环保、绿色、天然、无污染,产品已获得了QS认证。为保证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本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监控认证制度,严格按照富硒茶标准化示范园进行建设。从分析结果看,产品质量是稳定、可靠。544主要工艺(技术)参数表51“”女娲硒红茶感官指标指标外形内质级别条索整碎净度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叶底精品细嫩显毫匀齐净乌褐油润鲜浓香甜红艳亮嫩匀红亮特级细紧有锋苗匀整净乌润甜香浓醇(爽)红亮红明亮1级尚紧细有锋苗尚匀整尚净乌褐尚润纯浓醇和红尚亮红尚亮表52“”红茶理化指标指标项目精品特级一级水分707070总灰分656565粉末30304055设备方案551设备选型本项目拟采用最新“鲜叶萎凋”和“红茶发酵”设备,自行研发的生产工艺技术通过安康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评审验收,并申报陕西省科技厅成果奖。引进由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设备,以及最新“鲜叶萎凋”和“红茶发酵”设备,并由上洋公司委派技术人员进行整套设备的安装调试。产品各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茶叶标准的要求,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技改以建设“技术先进、节能高效”的生产线为目标,设备选型应统筹兼顾以下原则1、生产上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或开发新产品等需求相适应;2、技术上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其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突显富硒、无污染的现代饮食概念;3、经济上合理即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回收期较短;4、考虑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设备的安全性和操作性,选用运行效益高,节约能源,环保无污染的设备。552设备清单表51主要设备配置一览表名称及型号单位数量单价(万元)金额(万元)茶叶风选机台62515增湿机台458232红茶生产专用空调机台446184红茶生产排气扇台63121872茶叶精选机台268136阶梯拣梗机台423539412自动充氮包装机台22125425真空包装机台4134536多层萎凋机组套23245649传送带式萎凋帘架台81675134鲜叶萎凋机组套4265910636砖木结构萎凋槽套66734038红茶发酵机组套224784956不锈钢发酵罐台625151509茶叶自动发酵柜台412334932烘干设备台2234655型揉捻机台62641584足干提香机台4315126单层回潮机台66543924投叶振动槽台6163978滚筒杀青机台6335201输送振动槽台1618288冷却机组台4765306计量装置台5376188斜式平输机台4242968解块机台8185148振动理条机台10321321瓶式炒干机台437515双锅曲毫机台2162324电控柜台268136温控设备套323827146感官审评器具套61272天平(不同感量)台10145145水分检测仪台17878分光光度计台123623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台17575液相色谱仪台13838气相色谱仪台13232电烘箱台207515磨沸炉台228557电动粉末筛台25046115不锈钢架子套18285513筛网套832256荧光分析仪台1045045其他各类试剂套155其他各类小器具及配套设备套1852852合计231158529553设备来源引进由浙江上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设备,以及最新“鲜叶萎凋”和“红茶发酵”设备,并由上洋公司委派技术人员进行整套设备的安装调试,设备均从市场采购。56建筑方案561建筑物(主体工程)主要建设富硒红茶鲜叶萎凋及发酵车间10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400;购置专业富硒红茶生产设备231台套,技改富硒红茶精制生产线一条,扩建富硒红茶标准化生产线一条;建设标准化仓库300,建设富硒红茶加工配套工程。本项目建筑物按功能分为三部分富硒红茶加工厂房、富硒红茶生产线、仓库工程。富硒红茶鲜叶萎凋及发酵车间1000,富硒红茶包装车间400生产区改造富硒红茶鲜叶萎凋及发酵车间1000;建设富硒红茶包装车间400;购置先进红茶生产设备、检测设备,技改红茶精制生产线一条,扩建红茶标准化生产线一条;建设生产线配套仓库300平方米。公司厂房和仓库内外墙均为240MM厚空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六氟磷酸锂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脂肪族的探索:课件
- 管到安全施工方案
- 民宿项目合同协议书
- 服装无偿捐赠协议书
- 消防维修分包协议书
- 搭建钢架棚寸协议书
- 校方雇佣电工协议书
- 泔水外包收集协议书
- 淘宝变更店铺协议书
- 教研员考试题及答案
- 风力发电项目实习报告范文
- 海南省临高县2022-2023学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 名著《红岩》三年中考真题及典型模拟题训练(原卷版)
- “艾梅乙”感染者消除医疗歧视制度-
-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高考信息技术真题及答案
- 患者画像与精准营销-深度研究
- 热点素材41+2025年央视春晚里的作文素材-备战高考语文作文高分素材运用与范文
- DB11-T 889.2-2013 文物建筑修缮工程操作规程 第2部分:木作
- DB11-T 356-2017 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
- 融侨大道螺旋桥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