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疾病防控以及鱼病标志性鱼类的鉴定.doc_第1页
草鱼疾病防控以及鱼病标志性鱼类的鉴定.doc_第2页
草鱼疾病防控以及鱼病标志性鱼类的鉴定.doc_第3页
草鱼疾病防控以及鱼病标志性鱼类的鉴定.doc_第4页
草鱼疾病防控以及鱼病标志性鱼类的鉴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 20个草鱼病例研究情况2.1打粉病:2.1.1.病原体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是一种嗜酸性卵甲藻寄生鱼体表的结果。嗜酸性卵甲藻是一种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中的浮游植物。身体呈肾脏形,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 体内充满淀粉和色素体,中央有一个圆形的核。嗜酸性卵甲藻用纵分裂法形裸甲子,在水中自由活动,碰到鱼类就附着于鱼体上,开始过寄生生活,成长为嗜酸性卵甲藻。池塘水质呈酸性(PH5-6.5),水温22-32的条件,最适合它的生长繁殖。2.1.2.患病时期病鱼在患病初期,在池中拥挤成团,体表的粘液增多,背鳍、尾鳍和背部先后出现白色小点,随后,白点逐渐向尾柄,身体两侧,头部等处蔓延扩大,以致连

2、接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米粉一样,故叫打粉病。 2.1.3.流行情况打粉病的发病时间长,感染快,死亡率高。以夏、秋两季流行最盛,草鱼种最易感染。夏花和刚入池培育的冬片鱼种容易发生此病。2.1.4.治疗方法发病时,定期(1周到10天)用生石灰(10-20Kg/亩)全池均匀泼洒。2.1.5.防治方法鱼池要彻底清塘消毒,在鱼种培育过程中,定期用生石灰泼洒,把池水的酸碱度调节到8左右; 将病鱼转到水质为微碱性的鱼池内饲养。2.1.6.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金鱼、锦鲤。打粉病2.2打印病2.2.1.病原体点状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2.2.2.病症通常在肛门两侧皮肤出现红斑,似脓泡状,之后鳞片脱落,肌肉腐烂穿孔,病

3、灶呈圆形,边缘充血且发红。打印病是由一种与腐败极毛杆菌相似的细菌引起的。细菌菌体短杆状,单个或两个连在一起,病症明显。病灶主要出现在 肛门附近的两侧,呈圆形或椭圆形, 周围充血发红,形状好象打了一个印记,因此叫打印病。发病初期,肛门两侧皮肤、肌肉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胞状,摸之有浮肿的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鳞片脱落,肌肉发烂,严重时露出骨头和内脏。病鱼身体瘦弱,游动缓慢。病情严重时,陆续死亡。此病多在春、秋季发生。主要危害鲢鱼的鱼种、成鱼和亲鱼,鳙鱼次之。消毒不彻底的老鱼塘,多发生此病。2.2.3.治疗方法(1)全池泼洒0.20.4毫克/升的二溴海因,或用24毫克/升的五倍子等交替使用。(2

4、)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连续两天,10天后再用一次。(3)鱼虾敌菌灵、鱼病灵、鱼康等均有疗效。2.2.4.防治方法1、池塘每666.7平方米用100-12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 2、发病季节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3、病鱼池泼洒漂白粉,每1立方米水用药1克; 4、直接在病灶上涂抹1%高锰酸钾水溶液; 5、亲鱼患打印病,每千克鱼注射5000单位金霉素或硫酸链霉素20毫克; 6、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液浸洗病鱼10-15分钟; 7、每100千克鱼每天用呋喃唑酮10-20克拌饲料,分上、下午两次投喂,连喂4天。2.2.5.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金鱼、鳙鱼、锦鲤、花鲢、泥鳅、黄鳝、鲢鱼、罗非鱼打印病2

5、.3中华鳋病2.3.2病原各种中华鳋(寄生草鱼的为大中华鳋(Sinergasilus major))2.3.3病症中华鳋大量寄生时,病鱼消瘦,烦躁不安。揭开鳃盖,肉眼可见鳃上挂着白色虫体,多寄生于鳃边缘,寄生处鳃丝末端肿大,呈白色,黏液增多或破损部位受细菌感染而局部发炎。2.3.4发病规律及危害此病主要流行于5-9月。主要危害15厘米以上的大鱼种和一龄以上的成鱼。2.3.5.防治措施A、 预防: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虫卵、幼虫和带虫者;B、治疗: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 用晶体敌百虫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浓度全池泼洒。用上述两法每隔10-1

6、5天遍洒1次,有较好效果。中华鳋病2.4指环虫病2.4.2.病原多种指环虫(寄生草鱼的为鳃片指环虫(D. iamellatus)9.4.3.病症病鱼无明显的体表症状,一般表现出鱼体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鱼苗和夏花鱼种大量寄生指环虫时,常因鳃丝肿胀而引起鳃盖张开;翻开鳃盖,可见鳃上有白色不规则的小片状物,并有蠕动感。病鱼鳃通常黏液增多,有局部或全部贫血现象。此病需在显微镜下确诊。9.4.4.发病规律及危害此病主要流行于春末夏初。指环虫多数对宿主有特异性。鱼苗、夏花鱼种每片鳃上寄生20个左右;一龄左右的鱼,每片鳃上寄生50-100个左右即可造成死亡。9.4.5.防治措施A、 预防:鱼池放养前用

7、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用1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或15-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30分钟。B、治疗:晶体敌百虫(0.2-0.4毫克/升)全池遍洒; 晶体敌百虫、面碱(Na2CO3)合剂(1:0.6),浓度为0.1-0.2毫克/升全池遍洒。指环虫病2.5斜管虫病2.5.2.病原为鲤斜管虫寄生而引起的。虫体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面观左边较直,右边稍弯,左面有9条纤毛线,右面有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腹面中部有一条喇叭状口管。大核近圆形,小核球形,身体左右两边各有一个伸缩泡,一前一后。2.5.3.症状斜管虫少量寄生时对鱼类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刺激鱼体体表和腮分

8、泌大量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兰色的一层粘液层,鳃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病鱼呼吸困难,鱼种、鱼苗阶段尤为严重。产卵池中的亲鱼也会因大量寄生斜管虫而影响生殖机能,甚至死亡。病鱼食欲减退,消瘦发黑。镜检鱼腮及体表,能见斜管虫病原体。病鱼侧卧岸边或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2.5.4.发病原因在水温适宜时,虫体大量寄生于鱼的鳃、皮肤和鼻腔内而发此病。环境不良时虫体将形成胞囊,以直接接触或胞囊传播。流行及危害:分布广泛,各地均有发病。主要发生在水温15左右的春秋季节。当水质恶劣时,冬季和夏季也可发生。35月最易流行。寄生在各种淡水鱼类如鲫、鲤、草鱼、鳙、鲇、黄颡鱼、鳜等的体表和鳃上。主要危害鱼苗、鱼种,为一种

9、常见的多发病。可用下列方法进行防治。2.5.5.预防方法1.生石灰清塘:每亩用5075公斤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病原。2.硫酸铜浸浴:用8ppm的硫酸铜溶液浸浴30分钟。3.高锰酸钾浸泡:用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水温1020浸洗2030分钟;2025浸洗1520分钟。2.5.6.治疗方法1.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用水稀释1000倍水后全池泼洒。2.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每立方水体用2030毫升(稚鱼用20毫克/升) 福尔马林,稀释1000倍全池泼洒。3.高锰酸钾浸浴:每立方水体用2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浴病鱼l2小时。4.硫酸铜、

10、硫酸亚铁合剂与强氯精组合用药:每立方米水体用0.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与0.3克强氯精混合,稀释后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池塘,可连用2次。5.阿维菌素溶液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0.20.3毫克阿维菌素溶液(以阿维菌素计),稀释2000倍,全池泼洒;第二天,每立方米水体用0.3克二氧化氯(含量8%)化水全池泼洒。6.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3克亚甲基蓝稀释后全池泼洒。7.苦楝枝叶汁全池泼洒:水深1米,每亩用2530千克苦楝树枝叶煮水全池泼洒,每15天1次。 2.5.7.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鲫、鲤、草鱼、鳙、鲇、黄颡鱼、鳜、金鱼等淡水鱼类。斜管虫病2.6小瓜虫病(白点病)2.6.2

11、.病原体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这是一类体型比较大的纤毛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的差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当幼虫感染了寄主后,就钻进皮肤或鳃的上皮组织,把身体包在由寄主分泌的小囊胞内,在胞内生长发育,变为成虫。成虫冲破囊胞落入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产生几百甚至成千的纤毛幼虫。幼虫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寻找寄主,这就是小瓜虫的感染期。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生活史。2.6.3.症状观赏鱼因小瓜虫寄生而发病的病例较为普遍。鱼体感染初期,胸、背、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分布,此时病

12、鱼照常觅食活动,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鱼体失去活动能力,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游动迟钝,食欲不振,体质消瘦,皮肤伴有出血点,有时左右摆动,并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侧身迅速游动蹭痒,游泳逐渐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传染速度极快,若治疗不及时,短时间内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虫的适宜水温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容易流行。当水温降至10度以下或升至28以上时,小瓜虫就会开始死亡。但这只是针对室外水体和鱼池来说的,而对于室内水族箱和小鱼池来说,当水温高至35度时,仍会有小瓜虫病发生,所以室内水族箱和小鱼池一定要放药治疗。2.6.4.防治方法

13、发病鱼塘,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隔3天泼洒一次,连泼3次。多采用小瓜虫不耐高温的弱点,提高水温,再配备药物治疗,通常治愈率可达90%以上。若治疗及时,治愈率可达100%。 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绿和百万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处理,疗效较好;也可用1%盐水浸泡数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甲基蓝溶液,每天浸泡6小时;或用2830的百万分之二(2ppm)的盐酸奎宁药液浸泡35天,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硝酸亚汞药液浸泡30分钟;或用

14、百万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浓度的红汞溶液浸泡515分钟,或用百万分之零点一至零点二(0.10.2ppm)的硝酸汞溶液泼洒,均可取得良好效果。 养鱼生产实践表明,我们常吃常见的干辣椒能治愈鱼类易患的小瓜虫病。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它是由多个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及鳃部引起的一种鱼类侵袭性寄生虫病。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鱼会变得运动失调,食欲降低,甚至因消瘦而死亡,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用干辣椒治疗鱼小瓜虫病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按照每亩每米水深用干辣椒250500克的用量,把干辣椒放在锅内,加水煮烂后,对整个鱼池进行泼洒,每天泼洒1次,连续进行3天即可。您不妨一试,相信定能起到预期效果。 2.6.5

15、患此病的鱼类主要包括鲤鱼、鲫鱼、金鱼、黄颡鱼等淡水鱼类小瓜虫病2.7草鱼肝胆综合症2.7.2.病因分析2.7.2.1饲料原因1.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等违禁促生长添加剂,且含量偏高,导致鱼种生长过快,肝脏的脂肪含量偏高,形成脂肪肝,使肝脏的功能弱化。肝脏是最大的腺体,它除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吸收外,还把消化吸收的物质合成糖元、脂肪和蛋白质。此外对中间代谢、解毒、维生素的贮藏以及免疫物质的生成都有着重要作用。但是鱼种一旦形成脂肪肝后其肝脏内的胆小管被堵塞或压迫,胆汁的分泌、输送以及胆囊向肠道排放胆汁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苗种肠道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各种营养元素尤其是脂肪、脂溶性

16、维生素和B 族维生素等的代谢与供应失常,苗种鳍条、鳃丝、肌肉等发生病变,肝脏功能逐渐丧失其体质及抗病力急速下降。2.乱用药物,如长期低剂量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违禁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造成了肝损伤。3.饲料中各类营养成分不平衡,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 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

17、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脂肪含量过高,超出草鱼的需求,导致脂肪在鱼体内沉积过快,尤其是在肝脏中富集,形成脂肪肝,从而导致肝脏的功能减弱,机体的抗病力下降。4.饲料中胆碱含量不足,满足不了鱼种的需求,导致鱼类生长缓慢,脂肪代谢紊乱,形成脂肪肝。5.饲料霉变或脂肪氧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等,会不同程度损害鱼体肝脏和其他内脏器官。此外,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池塘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浓度的超标、致病菌的大量繁殖也可以加速此疾病的蔓延,病情的恶化。2.7.2.2管理原因 在春季由于水温低,鱼类代谢水平低,而养殖户为加快鱼类生长速度,盲目加大投饲量,使鱼类

18、摄取的营养物质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需求,增加了肝胆负担,导致营养代谢不良,体内脂肪积累,也会引起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生。2.7.3.病例治疗1.发现此症建议首先停食两天,肝胆疾病主要是脂肪分解、代谢机能受阻,适当减少营养的摄入,能够有效地稳定、缓解此症。2.此前施用化学药剂过多、品种较杂的池塘中先泼洒“强力护水解毒灵”或“生物有机酸”以沉淀、絮凝、络合一些残留化学制剂。3.建议在养殖池塘中适量泼洒“鱼虾可乐”或“特性复合菌素”,有效调节鱼体的渗透压,分解排泄多余的脂肪。4.采取上述步骤12天后,基本上可以稳定鱼类病情, 仔细观察待病情稳定后选择优质饲料投喂, 开始可投喂正常投喂量的50,并且在饲料中

19、添加免疫多糖、活力Vc、“鱼肝宝散”或“肝肠宝”,化成溶液均匀泼洒在饲料上,连续投喂45天,治愈几率一般超过95%。5.病情基本治愈后,可适当增加投饵量(采取每日递增法,一般每日递增投喂量的3%5%)。如有部分病鱼表皮有鳞片脱落导致发炎、出血症状, 由于此时鱼体刚刚恢复,体质比较虚弱,建议使用一元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等温和性消毒剂进行外用泼洒消毒,治疗炎症。切勿使用漂白粉或强氯精等强刺激性药品,以免引起病情反弹。综上所述,在养殖过程有效合理的预防,发现病症后有的放矢的治疗,草鱼的肝胆综合症将变得不再可怕;及时科学的防治将有利于广大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2.7.4.预防措施1.正确选择饲料养殖户在选

20、择饲料时, 应选择信誉良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厂商,注重品牌和质量,切忌将就凑合,贪图便宜。优质的饲料不仅原料质量好而且营养全面合理, 更适宜草鱼各阶段生长的需要。实际生产中,养殖户最好根据自己池塘里面草鱼的生长状况, 在不同的阶段选择蛋白质含量不同的饲料,如:一龄苗种培育期间使用蛋白质含量为30%的配合饲料, 二龄鱼种和商品鱼养殖使用蛋白质含量为26%-28%的配合饲料。2.优化养殖模式滤食性鱼类和草鱼以及其他摄食性鱼类的搭配比例以及放养密度应科学合理,养殖户要逐年总结养殖经验和教训, 逐步优化养殖模式。3.科学饲养管理科学投喂,切忌强制投喂、过量投喂。尤其是一龄鱼种培养阶段的前期应适量、均匀

21、地投喂,投喂率在4%左右,以避免个体大小分化。注重精饲料和青饲料的搭配,草鱼鱼种两寸左右时, 开始投喂一定数量的浮萍;二龄草鱼鱼种在3月底至5月初适量投喂黑麦草。适时冲换水或泼洒生石灰等调节水质,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改善鱼类生存生长的水环境,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5-30cm,养殖水体应“肥活嫩爽”。4.定期药物预防定期使用生石灰、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等药物,杀灭养殖水体中的有害病菌,药物预防使用剂量同治疗剂量,不应减半,以免细菌产生耐药性。不要长期低剂量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要做到合理用药,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如溴氯菊酯、敌敌畏、敌百虫、硫酸铜等,更不能用国家禁用渔药或

22、以农药代替渔药施放于水体中。5.勤观察,多检查养殖期间,投喂饲料和早、晚巡池时多观察鱼类的摄食与活动情况,注意有无异样;另外每半个月对池塘内的草鱼进行一次抽样检查,观察其体形、体表及肝胆等内脏器官有无异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草鱼肝胆综合症2.8碘泡虫病2.8.2病原体由多种碘泡虫寄生而引起的。鲮鱼、鲤鱼碘泡虫病多为野鲤碘泡虫和佛山碘泡虫寄生引起的,鲫鱼、黄颡鱼碘泡虫病多是由鲫碘泡虫、圆形碘泡虫和歧囊碘泡虫引起的鱼病。碘泡虫的形态大同小异,如野鲤碘泡虫为长卵形,前端有两个瓶状极囊,内有螺旋形极丝,细胞质内有两个胚核和一个明显的嗜碘泡。2.8.3.病症鲮鱼、鲤鱼碘泡虫病常在体表出现大量乳白色瘤状

23、胞囊,鲫碘泡虫病在鲫的吻部及鳍条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乳白色圆形胞囊,黄颡碘泡虫病的胞囊分布在各鳍条的末端,白色胞囊大小不等或重叠起来呈灰白色。患碘泡虫病的病鱼,鱼体消瘦,特别是各种胞囊让人望而生畏,使鱼失去商品价值。 2.8.4流行情况鲮鱼碘泡虫病多发生在鲮鱼的鱼苗、鱼种阶段,鲫、鲤、黄颡鱼等碘泡虫病在全国各地都有流行,并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有的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2.8.5.治疗方式1.每666.7平方米用12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淤泥中的孢子,减少病原的流行;2.鱼种放养前,用1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鱼种30分钟,能杀灭60%-70%孢子。2.8.6.防治方法1.每667

24、平方米水面用125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防止此病发生。2.每立方米水放500克高锰酸钾,充分溶解后浸洗病鱼2030分钟。碘泡虫病2.9赤皮病2.9.2.病原体荧光假单孢菌(条件致病菌):属假单胞菌科。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7-0.750.40.45微米,单个或2个相连。有动力,极端1-3根鞭毛;无芽孢,菌体染色均匀、革兰氏阴性,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园形,灰白色,20小时左右开始产生绿色或黄绿色的色素,弥漫培养基。2.9.3.感染对象草鱼、青鱼2.9.4临床症状病鱼两侧和腹部部分皮肤腐烂、出血;鳞片脱落; 鳍基部充血,鳍条腐烂、裂开,上、下颌和鳃盖充血,呈块状红斑;肠道有时充血发炎。在

25、鳞片脱落处往往有水霉菌寄生。患出血病的一龄草鱼,在水温不正常时,多伴有赤皮症状。2.9.5.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及镜检现象基本可以判定,确诊需进行分离/鉴定病原菌。2.9.6预防措施放养前彻底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用高锰酸钾(1015mg/L)浸泡15-30min,或用2%-5%食盐水泡5-20min;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发病季节,每月泼洒生石灰(15-20 mg/L)1-2次,保持ph在8.0左右;荧光假单孢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鱼体表损伤才易发病,因此尽量避免鱼体受伤。2.9.7.治疗漂白粉(有效氯30%)1.0-1.2mg/L;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5%)0.4-0.5mg

26、/L;优氯净(有效氯56%)0.5-0.6mg/L全池泼洒;4 mg/L五倍子全池泼洒;0.3 mg/L商用红霉素全池泼洒,同时,每公斤鱼第1天用0.04克红霉素拌饵投喂,第2天至第6天用0.02克,每天1次,6天为一疗程;2.53.7 mg/L大黄全池泼洒。将大黄捣碎,用其20倍的0.3氨水浸泡12小时后连渣带水泼洒;3.7 mg/L干乌柏叶(鲜叶为干粉的4倍)全池泼洒,乌柏叶用20倍的2生石灰液浸泡过夜后,煮沸10分钟,连渣带汁被洒。2.9.8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青鱼、金鱼、锦鲤、鲤鱼、团头鲂等淡水鱼类2.10鱼肠炎病2.10.2.病原体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该病流行全国各养鱼地区,青鱼、草鱼

27、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当年草鱼种和二龄青鱼种。发病季节为每年3-10月,以6-7月为流行盛期。死亡率很高,一般30-50%,严重的可达90%以上。其主要症状是:病鱼行动缓慢,失去食欲,头部显得特别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血黄色粘液流出;把病鱼腹部剖开,可见肠道发炎充血,严重时肠道发紫,很快就会死亡。2.10.3.治疗第一天,全池泼洒杀虫药。(阿维菌素、速效灭虫灵等);第二天开始,投喂药饵,连喂10天:同时全池泼洒消毒剂,连泼5天。药饵制作过程:每100千克饵料加入鱼用氟哌酸150克,护肝宝300克,维生素C 75克,将这三种药放入粘合剂中,用适量的水调成糊状,拌入饲料中,搅拌均匀,并

28、在阴凉处风干,然后投喂,因为维生素C遇高温分解,所以用凉水搅拌,不宜强光直晒。注意:发病和用药期间,不要拉网捕鱼,不要大量换水,不要施无机氮肥和生石灰。原则上就是保持池水的稳定,使鱼类能安静地治病,否则鱼体会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使池水的氨氮浓度升高,毒性加剧,造成病情加重,引起大批死鱼。2.10.4.预防1.选用优质饲料,减少肠炎病的发生,这是防病的基础。现在饲料价格较高,有的饲料厂家为了压低价格,采用劣质原料,加工成饵料。鱼吃了这种料,即受到损害,发生脂肪变性,使鱼体免疫力降低,很容易患肠炎病,因此选购饲料时不能贪图便宜,应选用有信誉的大厂家饲料,品质才有保障。2.在养殖过程中如发现有死鱼,

29、应及时剖检,查找病因,如是肠炎,应马上减少投喂量,并及时施用外消与口服相结合治疗。3.及时杀灭鱼体寄生虫。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杀虫,可减少烂鳃、赤皮等病的发生;在治疗内脏疾病时,也要先杀死体表寄生虫,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高温季节定期泼洒高效温和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菌毒双杀、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有效杀灭病原体,改善水体环境,防上疾病暴发。5.治疗时,应联合用药,尽量减少药物对鱼体的伤害,防止产生抗药性,并缩短疗程。护肝宝有健肝利胆的作用,促进胆汁分泌,提高肝脏的代谢能力,从而治疗脂肪肝,并提高机体免疫力。维生素C对鱼体有解毒作用,促进伤口愈合和抗感染能力,增加机体抵抗力。这两种药和氟哌酸共

30、同作用,能充分调动鱼体各种机能,共同抵御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鱼肠炎病2.11.草鱼水霉病2.11.1.图表图18 草鱼水霉病2.11.2.病因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到目前已经发现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2.11.3.病症 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具体症状如下: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3.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2.11.4.治疗方法1.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

31、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 2.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浸洗鱼体10-20分钟,数日后可见菌丝脱落。 3.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4.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5.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2.11.5.防治方法 在牵捕、搬运和放养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每亩水面用2-5千克菖蒲汁,0.5千克食盐,加入2-20千克人尿,全池泼洒。 用食盐、小苏打合剂各4/10

32、000的溶液全池泼洒。1.越冬鱼塘不要密度过高。2.过冬鱼塘尽量不要鱼扫冰,如有应立刻检查水质采取措施。方法:1.用少量食盐泼洒开化处;2.用少量的硫醚沙星;3.用一些水改剂或调水剂; 4.春季放鱼之前先把养殖水体进行一次消毒,所用药品:戊二醛聚维酮碘漂白粉强氯精,因池中没有鱼应该按最大量使用,消完毒3-5天之后验水质没有毛病就可以放鱼了。 2.11.6.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鲫鱼、金鱼、锦鲤、乌龟、2.12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松球病等。是金鱼、鲫鱼、鲤鱼以及各种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我国南方饲养的草鱼、鲢、鳙等有时也发生这种病。2.12.1图表图19 竖鳞病2.12.2.病原体 水型点状假单胞

33、菌(Ppunctataf.scitae),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胞,革兰氏阴性。2.12.3.流行情况 该菌是水中常在菌,是条件致病菌,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感染。主要是危害鲤鱼、鲫鱼、金鱼,草鱼、鲢鱼有时也患此病,从较大的鱼种至亲鱼均可受害。主要流行于静水养鱼池中,流水养鱼池中较少发生。主要发生在春季,水温17-22,有时在越冬后期也有发生。死亡率一般在50以上,发病严重的鱼池甚至100死亡,鲤鱼亲鱼的死亡率也可高达85。2.12.4.症状 病鱼身体前部或胸腹部鳞片向外张开,鳞基水肿,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或含血渗出液,形成竖鳞。用手轻压,渗出液即从鳞下溢出,鳞片也即脱落。严重

34、时,全身鳞片竖立,并有体表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肌肉浮肿等体表症状。剖腹后,腹腔内积有腹水,肝、脾、肾等内脏肿大、色浅,此时病鱼表现出呼吸困难,身体失去平衡,最终死亡。2.12.5.诊断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作出进一步诊断。应注意的是,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鲤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即可区别。金鱼的竖鳞病要注意与正常珍珠鳞区别。珍珠鳞金鱼的鳞片上有石灰质沉着,有光泽,给人以美的感觉。患竖鳞病的病鱼鳞片无光泽,病鱼通常沉在水底或身体失去平

35、衡。2.12.6.预防措施 A、预防: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保持水质清新;发病季节,用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鱼种放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B、治疗: 磺胺二甲氧嘧啶, 0.10.2g/Kg鱼;拌料投喂,每日1次,连用5天; 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或卡那霉素,46g/Kg鱼,拌料投喂,连用46天。2.13草鱼跑马病2.13.2.病因主要由于鱼苗下塘后,天气阴雨,水温偏低,池水清瘦,池水肥不起来,池中缺乏鱼苗的适口饵料。也有的因夏花培育池漏水,引起水质变瘦,加之投饵不及时,均会造成鱼苗成群结队,围绕池边逛游,形似“跑马”,长时间不停,最终因体力消耗殆尽,而引起大批死亡。2.13.3.流行及

36、危害情况跑马病为鱼苗培育至夏花阶段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5-6月,多见于草、青鱼夏花,较大鱼种及鲢、鳙鱼较为少见。2.13.4病症 病鱼成群围绕鱼池边,长时间狂游不停,像跑马一样。由于过分消耗体力,使鱼体消瘦,体力耗尽而死亡。2.13.5.治疗方法增加食物饵料,提高水体温度。2.13.6.防治方法一是:要注意育苗放养不能过密。二是:鱼苗下池10天后,要投喂一些豆浆或豆渣等鱼苗适口饵料,并及时堵塞池中漏洞,有利培肥水质。发生跑马病的鱼池,可用芦苇从池边向中间横立,以隔断鱼苗成群狂游路线。鱼苗放养不能过密,尤其是草、青鱼。鱼苗饲养10天后,应及时投喂豆饼等适口饵料。 防止鱼池漏水,认真检查进水口

37、。发病时,立即用芦席或竹帘隔断鱼苗逛游路线,并同时投喂一些适口饵料如蚕蛹粉等以诱其摄食,可终止“跑马”。将夏花鱼种移放到已培育有丰富浮游生物的鱼池中。2.14草鱼烂鳃病2.14.1.图表图22 草鱼烂鳃病2.14.2.病原体细菌性烂鳃病的菌株,菌体细长,粗细约为0.5um左右;两端钝圆,一般稍弯,有时半月圆形。体长工224 um,有的长达37um,革兰氏染色阴性。2.14.3.病因 引发鱼类烂鳃病的病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细菌鱼害粘球菌引起细菌性烂鳃病;二是真菌鳃霉引起的鳃霉病;三是寄生虫引起的各种鳃病,包括原生动物、粘孢子虫、指环虫和中华蚤引起的各种鳃病。前期养殖预防较好,没有出现鱼病,后期由于

38、忽视预防,使鱼生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14.4.症状用肉眼看,天然感染的烂鳃病鱼鳃病瓣上有泥灰色,特别是鳃丝末端,粘液较多,往往粘附着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鳃瓣上也可看到淤血斑点,有些病鱼的鳃盖骨中央,肉眼可看到内侧一表皮已脱落,成一透明区。在坏死的鳃小片上有时可看见少量菌体。2.14.5.流行及危害情况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目前虾、蟹鳃病 发生也很严重,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引起。2.14.6.治疗方法: 1.细菌及真菌性烂鳃病的防治: 富氯或二溴海因0.3ppm全池

39、泼洒,重症隔日再用一次。 同时配合用鱼复宁、大蒜素、鱼血停按0.2%的比例拌饲投喂36天。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的防治 用强效杀虫灵或菌虫杀手泼洒,其浓度为0.01-0.02ppm。 内服渔经虫克,连喂2次。每百斤饲料配药200克。 用复方增效敌百虫每亩150克泼洒。2.14.7.防治方法预防: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是粘球菌的孽生缘,因此鱼池必须施用已发酵的粪肥,这是防止此病的关键之一。使用益池宝全池泼洒,每亩1m水深用量为5-6kg调节和改良水质。鱼种下塘前,用2%-4%的食盐水药浴5-20分钟。防治:因鱼体内外及池水中都有病原菌,又需要全池遍洒药物,以杀灭池水中及鱼体表的病原菌。漂白粉(含

40、有效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遍酒,使池水呈1.1-1.3mg/L的浓度;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全池遍洒,使池水呈0.5-0.6mg/L浓度; 全池遍洒五倍子(要先磨碎后用开水浸泡),使池水呈2-4mg/L;大黄经20倍0.3%氨水浸泡提效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浓度为2.4-3.8mg/L。内服药:每20kg饵料添加土霉素50-80g,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2.14.8.患此病的其他鱼类草鱼、青鱼、鳊鱼、白鲢、虾、蟹。2.15疖疮病2.15.1图表图23 疖疮病2.15.2.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产气单孢杆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杆状,两端圆形,大小为(0.50.6)微米(

41、1.01.4)微米,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荚膜,无芽孢。琼脂菌落呈圆形,直径23毫米,灰白色,半透明,最适培育温度2530。 2.15.3.症状一般可根据症状诊断。当疖疮部位尚未溃烂时,切开疖疮,明显可见肌肉溃疡,有脓血状的液体。涂片检查时,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量的细菌和白血球。病鱼通常在肛门附近的两侧或尾柄部位(极少数在身体前部)、皮肤、肌肉开始发炎,出现红斑,有时似脓疱状。随着病情发展,该部位的鳞片脱落,肌肉逐渐腐烂,形成边缘充血发红、呈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好像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之为 打印病。病鱼身体瘦弱,游泳迟钝;发病严重时,可陆续出现死亡。当水质不清洁或鱼体受损伤时,常会感染

42、此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 2.15.4.疖疮病 - 防治方法(1)预防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 药物消毒,可消毒受伤部位,防止细菌感染。 (2)治疗 (内服与外用)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合饲喂,连用5天; 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预防此病应保持水质清洁,防止鱼外伤。 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涂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 大型鱼可肌肉注射青霉素48万单位或用药液冲洗疮面。 2.15.5.治疗方法可用1%食盐水,或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唑酮,或百

43、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或百万分之二(2ppm)的漂白粉浸浴防治方法:与赤皮病相同 (1)不要使鱼体受伤。 (2)将鱼放入2克/立方米浓度的氟哌酸溶液中药浴20分钟。 (3)磺胺甲基异恶唑或磺胺间甲氧嘧啶拌饲料投喂,每公斤鱼体重每天给药100200毫克,连用45天。 (4)每公斤鱼体重每天用2570毫克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拌饲料投喂,连用510天。(内服与外用) (5)内服磺胺类药物,混全饲喂,连用5天; (6)内服呋喃唑硐,每天1次,混全饲喂,连用20天。 (7)内服抗生素类,连用10天;氯霉素,连用510天;四环素,连用10天。 (8)内服氟哌酸,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为1个

44、疗程。 (9)待脓疮成熟后开刀排脓,再用呋喃西林水冲洗干净,涂呋喃西林干粉或抗生素粉剂均可收到较佳效果。严重者立即淘汰,发现身上有鼓疱者捞出单独治疗。2.16草鱼出血病2.16.1.图表图24 草鱼出血病2.16.2.病原体水生呼肠孤病毒,隶属呼肠孤病毒科,水生动物呼肠孤病毒属,直径7080nm,20面体球形颗粒,含有11个片段的双链RNA。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毒株。2.16.3.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或块状充血。病情轻者全身肌肉呈点状充血,下颚、鳃盖和腹部出淡红色血斑,眼球突出;重者全身肌肉呈红色,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内脏器官均可出现点状出血,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

45、2.16.4.发病过程人工感染健康草鱼,从感染到发病死亡需415天,一般710天。病程分潜伏期、前趋期和发展期3个阶段。1潜伏期为31天,在此期间内,鱼的外表不显示任何症状,活动与摄食正常。潜伏期的长短与水温及病毒浓度有密切关系,水温高,病毒浓度高,潜伏期短;反之,潜伏期则长。2前趋期时间短,仅12天,鱼的体色发暗、发黑,离群独游,停止摄食。3发展期时间长短不一,一般为12天,病鱼表现充血、出血症状。2.16.4.治疗方法1.用大黄粉,按每100KG鱼体重用0.5斤大黄粉拌饲料投喂,1天1次,连用一周。 2.用鱼血康或出血平拌饵投喂,用量参照渔药说明书使用。 3.用车前草粉拌饵投喂,疗程3-5

46、天2.16.5.防治方法草鱼出血病的病毒可以通过水来传播,患病的鱼和死鱼不断释放出病毒,加上该病毒的抗药性强,就造成药物治疗的困难。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 (1)注射来活疫苗。对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当年鱼种注射时间是6月中下旬,当鱼种规格在6-6.6cm时即可注射。每尾注射疫苗0.2ml,一冬龄鱼种每尾注射1ml左右。经注射免疫后的鱼种,其免疫保护力可达14个月以上。同时还可用浸泡疫苗进行浸泡免疫。 (2)每100kg鱼用克列奥-鱼复康50g拌饲料投喂,1天1次,连喂3-5天。在发病季节(7-9月)还可每月用该药2个疗程,每个疗程连用3天,对预防出血病有效。 (3)在发病季节,每亩水面,水

47、深1m,每次用15kg生石灰溶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天泼洒1次,也有一定预防效果。(4)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5)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6)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7)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8)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9)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

48、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2.16.6患此病的其他鱼类:鳊鱼、草鱼、鲫鱼2.17赤皮病2.17.1图表图25 赤皮病2.17.2.病原体为荧光假单胞菌,广泛存在于水中,土壤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阴性。2.17.3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剥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部较为多见。“三病”并发时,表现症状主要是肛门红肿,肠道发炎,呈紫红色;鳃丝腐烂,黏液增多;鳞片松动脱落,鳍条充血、末端腐烂。2.17.4.发病规律全年均可发病,发病最适水温为25-30;因饲养管理不当赞成鱼体损伤或体表因寄生虫寄生最易引发此病;在北方地区,因越冬鱼体冻伤,

49、入春后易造成发病和流行。2.17.5.预防措施(1)日常管理措施要恰当,避免鱼体损伤;(2)养殖之前,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大剂量杀菌清池;(3)鱼苗入池前,用5-8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0分钟左右或用5%食盐水洗浴5-10分钟;(4)养殖过程中,每月用生石灰30-50g/m水体或强力消毒剂1g/m水体,全池泼洒1-2次。2.17.6.治疗措施(1)内服药饵,每天每kg鱼加鱼用肠特灵或磺胺噻啶0.1-0.2g,或氟哌酸30-50mg拌饵投喂,连续4-5天,一般病情会自然消失;(2)全池泼洒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0%)0.5g/M水体,或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5g/m水体,或三氯异氰尿酸(

50、含有效氯80%以上)0.3-0.5g/m水体,每天或隔天1次,连用5-7天。2.18草鱼肠炎病性肠炎病又叫烂肠瘟,由细菌引起,病原体是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该病流行全国各养鱼地区,青鱼、草鱼中非常普遍,特别是当年草鱼种和二龄青鱼种。发病季节为每年3-10月,以6-7月为流行盛期。死亡率很高,一般为30-50%,严重的可达90%以上。2.18.1.图表图26 草鱼肠炎病2.18.2.症状病鱼腹部膨大显红斑,肛门外突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似脓夹血状物,从肛门处外溢。剖开病鱼腹部,腹腔内充满积液,明显可见肠壁微血管充血,或有破裂,使肠壁呈红褐色。部开肠道,内无食物,含有许多黄色粘液。2.18.3.防治方法预防:彻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质清洁,杜绝病原菌繁殖滋生。该病是经口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因此,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是预防该病的关键。鱼种放养时,用漂白粉8-10mg/L,浸浴半小时。在发病季节,每隔半个月,用漂白粉或生石灰粉在食场周围泼洒消毒;或以水体中浓度为1mg/L的漂白粉,20-30mg/L的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可控制该病发生。在发病季节,每隔半个月,用鱼服康A型或B-I型100g,拌入饵料内投喂,连用2-3天,其用量为治疗量的一半。治疗:鱼服康A型或B-I型。内服,每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