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_第1页
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_第2页
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_第3页
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_第4页
班主任工作交流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班主任讲座:如何培养高品质的人才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感谢各位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各位的到来说明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各位家长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成长。其次,是各位愿意和学校通力配合,家校结合,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最后,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成就,即都怀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一、教育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有必要粗浅地理解一下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什么?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教育”是一个合成词,它既有“教”也有“育”的意思。“教”是传授、指导、示范;“育”则蕴含的内容更丰富,它既有培养、感化、养育的意思,又有对人道德品质的培植,人格力量的泽润,内在能量的供给,生机养分的补

2、充等含义。古代人很聪明,为什么把“教”和“育”相连,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过程,既要“教”,又要“育”,而“育”比“教”更重要。教育就是生长,其本质是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二、教育的三要素。一是教育的对象学生;二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三是教育的环境社会和学校。(一)我们的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中国家庭教育素描:孩子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孩子打碎了饭碗,妈妈还在一边叫好;孩子谩骂小朋友,父亲明知不对,但怕孩子不高兴也不批评;孩子对长辈无礼,甚至说脏话、破口大骂,奶奶还在夸奖孩

3、子聪明会骂人、骂得花花;孩子想骑马,爷爷便趴在地上给孩子当马骑,两三岁的时候还可以,十三四岁了还这么骑着在地上跑。这不是爱孩子,是害孩子。共同的、幼稚的想法: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就自然变得有礼貌了。1、孩子的物质需要。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流的。吃的是精美的食物;穿的是温暖、舒适、华丽的服饰,玩的是价格不菲的玩具。孩子要什么,家长买什么。有的家长哪怕是自己节衣缩食,也不肯苦了孩子。在物质方面的给予,中国的家长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正是这样,我们的孩子也不懂得什么是生活。歌曲“母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4、;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可怜天下父母心,典型的溺爱。什么都不要孩子做,孩子能做什么,孩子会做什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个一个寄生虫,离开了父母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做不来。2、孩子的成长体验。现代的家庭,几代人“看护”一个“龙子龙孙”,什么也不让孩子去做,不是怕磕着,就是怕碰着于是,孩子缺少了他童年该有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雨和打击。3、孩子的精神成长需求。相当多的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用有的孩子的说来说就是:“妈妈只关心我吃穿的那种爱,让我受不了,让我感觉发腻。好像我来到世界上就是一种来吃穿的动物一样。”孩子说的没错。只注重养

5、,只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那跟养一只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真没什么区别。孩子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本领,高尚的人格,这些人生最必要的东西,他们还要向别人学。学到手的孩子,当然尊重那些教给他最终要东西的人。没学到的孩子呢,则往往在社会上吃尽苦头。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而真正要教育你们则是一件大事情。”大事情是什么?那就是做人。我们的现状是,只有少数的家长关注了孩子的精神正成长。宽容是一种美德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儿子拜访朋友。在公共汽车上,一位背着大包的青年挤进了车厢,妈妈被大包撞到了一边。儿子关切地问:“妈妈,你没事吧?”同时恼怒地看了那位青年一眼,喊了一句:“太可恨了!”妈妈对儿子说:

6、“可不能这么说,这位叔叔不是故意的。”“那位青年连连向她道歉。”儿子听到这些,惭愧地低下了头。几天以后,妈妈下班来到学校接儿子回家,发现儿子的手破了皮,血一滴一滴往下流。妈妈心疼极了,连忙找来一些纱布,将他的伤口包好,然后去找老师问是怎么回事。老师很纳闷,因为他既没有看到他来报告,也没有听到他哭过。妈妈不解地问儿子:“为什么不告诉老师呢?”儿子笑着说:“妈妈,小朋友不是有意弄伤我的啊!他为这事已经很不安了,如果我再去告诉老师,他会更加自责的。”孩子从妈妈那里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替人着想,学会了换位思考。宽容是一种美德。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

7、胸怀。”4、家庭的精神副影响。可怕的共识、民族的忧患:“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孩子,在学校谁要动你,打他。别害怕,打坏了,爹给你出钱治病,不吃亏就行。”“孩子,在学校谁要欺负你,给爹打电话,我去给你出气。”一天晚上,一名住宿生肚子疼,舍间保育教师给家长打通了电话。家长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老师打我们孩子了吧,我带着医生去”家长来校看孩子,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打你来吗?”孩子和同学有了点小矛盾,家长来校威胁或者打孩子。这些无知、愚昧的话语(溺爱)道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隐患与悲哀。 6、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个伟大的母亲(父亲),就是一所伟大的学校!“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

8、对孩子行为、品质的影响,家庭教育永远大于学校教育。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

9、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 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

10、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二)教育环境社会教育1、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都在关注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物质生活和享受度、舒适度。2、理解、支持、帮助学校教育的人越来越少。总是用放大镜来寻找教育的问题,放大问题(3.3班部分家长来看望老师)。家庭几个人过日子,还存在问题呢?学校一个几百人的人群,能一点问题没有吗?有问题,是

11、正常的,是出于工作方式、方法的不当。没有哪一个老师会教孩子坏的。缺少理解和宽容。3、污蔑、诽谤教师。有的家长出于某种目的,用什么老师卡要等一些无中生有事情来污蔑、诽谤老师。4、教育、管理权和监护权混淆。学校对孩子只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不是监护人,没有监护权。家长才是孩子的监护人,具有监护权。一些家长,只要孩子是在学校磕着、碰着,就死盯上学校,要学校负责。是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但也要看是哪类事情,什么事情而定?大家想一想,如果发生在校园的这件事情,发生在家里,那应该追究谁的责任呢?应该由谁来追究责任呢?家长说了“在家就没事了。”既然在家就没事了,那么在学校怎么就有事呢?为什么不能没事呢?(三)孩子

12、的表现。这些长期处于溺爱中的孩子,由于受到天长地久的格外“优待”,从而在心目中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主人。于是我们看到:1、生活不能自理、自立、自强。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不知道怎么剥皮吃熟鸡蛋,因为剥鸡蛋皮的工作从来都是父母代劳的。一个上三年级的孩子早晨吃到,委屈地说“妈妈没来送他”。学校离家不超1公里。一个已经升入大学的男孩,盖得被子被面竟然有四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被面,而是由母亲每个月来学校拿走一层,洗好后再来为其换上。一个大学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到了考点,因找不到准考证上的考场在几楼哪个教室,只好回家去找妈妈帮助自己找考场。等她和妈妈一起来到考点找到考场的

13、时候,考试已经结束了。 2、任性、虚荣,不服管教。一个7岁的孩子,屡屡花钱雇用别的同学为自己写作业。一个高中生,为了跟家长隐瞒自己在学校的不良表现,竟然花钱雇人充当家长,到学校去开家长会。一个小学生,为了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是学雷锋的榜样,竟然从家里说谎骗来几元钱,到校交给老师,说自己是从街上捡到的。“老师,你不敢管我,你不敢打我。打我,我就给你讹上。”3、好逸恶劳,贪小便宜,偷、抢别人的东西。2005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可能会被载入人类史册的新名词“啃老族”。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我国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有人戏谑地称他们为“啃老族”。

14、 个别孩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羞耻感。到同学书包偷拿东西吃;起早到办公室拿老师的东西、钱。到商店偷东西,让人抓住,没有羞耻感,还理直气壮。大同学欺负小同学;要钱;抢小同学刚刚买来的小吃。4、自私、泼辣,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同学之间相处没有宽容和忍让,女同学像“泼妇”一样,男同学向“土匪”一样。为了引起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对家长说老师打他了,来验证家长对自己的关注度。5、狭隘:斤斤计较,心胸太狭窄,容不得他人,不能理解别人。一位处于花季年华的女孩,只因为父母未能满足其去香港看明星演唱会的愿望,便从高楼之上舍生一跳,结束了自己的一生。6、以自我为中心,不懂感恩。1996年4月17日河南教育时报

15、刊登了一则消息,标题是半数的学生不喜欢家长。常州市妇联对家有读书郎的700户家庭进行了教育现状调查。调查的结果发人深省:有54.5%的学生在“最不喜欢的人”一栏中填写的竟是家长。一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统计结果,日本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的历史人物);105名美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父亲、迈克尔.乔丹(球星)、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哀哉,中国为人父母者!7、脾气暴躁,经受不

16、了委屈,受挫能力差。同学间闹矛盾,给家长打电话,让家长来当“解决”。孩子间相处,就像小牛小狗一样,你逗我一下,我碰你一下,没个停。偶尔一言不和,便吵吵闹闹,发展下去,就动了手脚。但他们并不太认真,也不记仇。你没见过这样的情景吗?两个孩子打架,双方家长都出动,吵得不可开交。家长还没吵完,那两个孩子又在一起你逗我、我都你地玩上了。8、错误面前总是给自己找种种借口和理由,“不怨我,是XXX让我做的”。不能很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就餐时,随意仍馒头,老师抓住他:“不是我的,是谁谁谁的,是他让我仍的。”“老师!不怨我,是他先骂我的;是他先打我的。”9、残暴、没有责任感。2011年1-2月,清华大学电机系大

17、四学生刘海洋,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是否正确,他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只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的身上或嘴里。2013年4月1日,黄洋在早上喝了宿舍里的桶装水后,一直呕吐不停。4月16日黄洋去世。这个复旦大学2010级的硕士生,这只尚未开发的花蕾就这样凋谢了。死亡原因是同寝室的硕士研究生林森浩向宿舍饮水机投放剧毒的N-二甲基亚硝胺,导致黄洋死亡。林森浩解释说,自己只是愚人节想整一下黄洋,让他难受一下,没想到会杀人。就这样,两个令人羡慕的青春少年、艳丽无比的花朵凋谢了。同时也破碎了两个本来充满希望的家庭。三、学校教育的缺失(一)教育的“三要素”变成了“三不管”我

18、们区域教育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如此下去,二十几年后,将有更多的青年被同龄人远远落在身后。无论是做人(品德),还是文化素养、能力、心理健康、工作、家庭等等。此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们的教育出现了“三不管”的苗头。如果不能及时加以遏制、消灭,后果不堪设想。三不管:家长不让管,学生不服管,教师不敢管。家长不让管: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之说,每位家长都知道。可我们的一些家长给孩子灌输一些消极、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似乎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天生就是一堆冤家一样。你的那种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而是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工作没有任何好处。在你的思想引导下,孩子学会了自私、掩饰错误、撒谎、欺骗、暴

19、力,这些童年本不该有的东西代替了天真、无邪、烂漫与快乐。这是一种心灵的扭曲,代价惨重,或许你还没有发现。学生不服管:个别周一早晨来学校,没有完成家庭作业的大有人在;课堂上不能主动遵守纪律;和老师一唱一和,打哈哈凑热闹;老师的要求当耳旁风;老师叫他回头看看,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就像没听见一样;大同学欺负小同学;向小同学要钱;抢低年级学生的食品;偷东西记得一名学生对我们的政教主任说:“老师你咋不着我,你不敢打我,你打我,我就给你讹上。”学生说出这样的话,是谁影响了孩子?他以后的人生会怎样?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想?怎么做?教师不敢管:个别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不怕老师,也不知感恩老师,老师根本就管不了孩子

20、了;在教育孩子的观念和做法上,老师和家长不合拍,经常出现偏差和离心力;老师经常遭到家长的误解;个别家长为了某种目的向领导散布流言,诽谤、攻击老师面对这样、这么多的压力,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我们出现了区域教育危机信号,这是一个可怕的现象,它是用孩子的人生幸福做赌注,代价太大、也太残忍了。各位家长们,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吧!想一想,那些曾经和我们一样的成功人士中,有我们的同桌、同学、亲戚、朋友。我们当初拥有一样的童年,可现在却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不能再让孩子像我们一样,被同龄人远远地抛到身后;再像我们一样生活的如此艰辛。为了几百元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费,跑到学校来和他人比多少,很

21、没有面子和尊严。聪明的家长们!不要被个别的无知所影响、误导,不要被个别的谣传所蒙蔽。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为了我们的希望孩子的幸福人生,让我们联起手来,和谐共建一个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包容、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消灭这种可怕的“三不管”现象吧,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是孩子终身发展的*,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爆炸那一刻的悲惨情景。(三)惩罚教育的缺失:在高呼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大谈赏识教育,高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惩罚似乎被人们视为异端,视为侵犯人权。学生犯了错误不敢批评,不敢惩罚,生怕会出什么事。许多教师谈“罚”色变,面对惩罚,有的信心破碎,有的伤痕永存,甚至一生怨恨。其实,在对学

22、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不仅能教育人,更能警示人、激励人,从而造就人。 “教育性惩罚”与“体罚”的区别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未成年人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未成年人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悖于伦理道德。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其

23、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未成年人的基础上对其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后者则是教师对未成年人身体的恶意侵犯和对未成年人人格的随意侮辱。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时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性惩罚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五、家校合力孩子成长的保障。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1、要让孩子追真、向善、求美心灵的摄像机对准真善美我们的社会、城市、朋友、同学、都是有两个方面组成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使人满意的一面,也有使人不满意的一面。学校

24、也是如此。如果提出“哈拉哈达寄宿制学校怎么样?”这样一个问题,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说不好的人会说:我们孩子成绩没有达到我预想的高度;教师素质低;有讽刺、挖苦学生的;有打孩子的现象说好的人会说: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合理了,擅长什么学科就叫什么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教师年轻了,本科生来教我们小学了;办学条件好了;管理更规范、更科学了;教学质量提高了这么说来学校也好也不好,和五年前、十年前比呢?你肯定会说“那当然好了。”现在好的方面多还是坏的方面多?我想大家肯定会说“好的方面多。”清华、复旦大学好不好,大家会毫不疑问的说好,但会经常有学生跳楼、自杀的现象发生。公园里有垃圾桶和厕所

25、,垃圾桶和厕所脏不脏?我们不能因二者的存在说公园脏或者不好。我们去公园干什么去了?很明显我们是去欣赏,去看鲜花,看亭台楼阁,看小桥流水,看飞禽走兽。谁也不会利用星期天买张票去公园看垃圾桶、厕所。我们的心灵像摄像机,眼睛便是摄像机的镜头。面对社会、生活、学校,在自己心灵的摄像带上,我们拍下什么记录片,全由自己说的算。社会中肯定存在不好的东西,因为社会还不尽善尽美,所以我们才追求更加美好的共产主义来代替它。说它好,是因为它比过去好。说它好,是因为在社会中好人占多数,好事物占多数。学校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家长首先做到追求真善美,其次是要正面引导孩子追求真善美,增大孩子人生的正能量。孩子才会辨别是非

26、、善恶,积极进取,心胸豁达,人生幸福。2、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卢梭说:“人们只想到怎么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他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马耳他岛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强弱,决定人一生成就的大小。所有为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伟人,都经历过无数次挫折,都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

27、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在挫折面前,要满怀必胜的信心。逆境中,要学会适应,学会自强不息,不屈不挠。3、莫偏袒自己的孩子大河上了7年学,已经挨过十几次打了,每次打完架之后,他母亲都去找对方训斥一通。最近,大河又同别人吵架,还动了手,回家来说被人打了,母亲又去找那个孩子评理。可听那孩子一说,母亲才知道,被打的不是大河,而是人家的孩子。母亲看的出来,那个孩子比大河矮的多,又瘦弱,很文静的样子。人家是班上的学习委员,从来不打架,是大河仰仗自己胳膊粗,力气大,才说闲话气人,又动手欺负人的。这件事,使母亲深受触动,明明是大河欺负别人,回家来却说被人打了。原因何在?家长的偏袒。大河一打架,家长便很自然低

28、站在他一边,然后去指责训斥别的孩子。家长是怕孩子受欺负,岂不知,家长一给孩子撑腰,变助长了孩子打架的胆量,认为自己打架没错。许多爱偏袒孩子的家长,等到孩子大了,成年了,到处横行霸道,甚至不把自己的父母放在眼里的时候,才开始后悔,觉得当初真不该袒护孩子,但后悔时想管教,已经来不及了。袒护孩子,姑息纵容孩子,当时看起来,似乎占了一点便宜,实际上还是吃了大亏。孩子变得狭隘了,爱关注没用的事情,变得和别人关系不融洽了,甚至骄横跋扈,这岂不是吃了大亏?4、为家庭分忧能使孩子更坚强。1995年10月25日的人民日报以好孩子丁玉娟为题,报到了她的事迹。丁玉娟出世8个月的时候,生母便离家出走,把她对给了养父;

29、后来她的二审也因熬不住苦日子,把丁玉娟的堂弟也丢给了她的养父。丁玉娟10岁的时候,养父患了肝硬化腹水,一病不起。从此丁玉娟要侍奉患病的养父,还要照料不懂事的堂弟。家里的面粉吃完了,小玉娟要骑着自行车驮上小麦到二里外的丁庄磨面。她用自行车驮着养父去看病。尽管她尽心照料,还是没有能挽救养父的生命。1994年4月,与她相依为命的养父,丢下两个孩子,离开了人世。丁玉娟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农历七月,气温高达30多度,玉娟要背着喷雾器给花生、大豆、苹果树打农药。人家成年人一趟40分钟就完了,她得永一个多小时。为了补贴生活费用,玉娟在家中饲养了20只兔子和一些鸡、鸭、鹅。放学后,小玉娟先到地里除

30、草。之后,把草打成捆,背回家做饲料,每天早晚两次给家禽伴食拌料。剪兔毛的活儿一般要两个人干,由一人抓住兔子的腿,另一人剪。丁玉娟没人帮助。他想了一个办法,先把兔子的腿用绳子捆住,然后自己动手剪,赞多了再拿出去卖。家庭负担这样重,小玉娟在学校里学习能跟上吗?回答是不仅跟得上,还处处领先。她在班级里当班长,老师不在的时候,他组织同学们上自习,教室里静悄悄。她把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同学们都听她的,他有人格的力量。在小玉娟座位的后一排,有一位曾患小儿麻痹症的女同学,走路时腿脚不利落。每逢下雨下雪,玉娟便经常背着这位同学上学回家。这位女同学的个子和玉娟差不多高,玉娟背上她很吃力,走在满是泥泞的土路上,又是满身湿透,分不出是汗水还是雨水。有时在路上滑倒,满身是泥。就这样,从三年级开始看,一直背到五年级。因此,那位女同学从没因为天气不好而误过课。养父病危的那一个多月,她只好停学了,但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