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1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2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3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4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我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也读过很多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书。他常随母亲去农村,了解农民的疾苦和他们的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对鲁迅后来的思想发展和文学创作都发生了深刻影响。16岁时,鲁迅去学堂读书,后又去日本留学,积极寻求科学知识和救国真理,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写了大量小说、杂文,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与旧势力、旧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后来,他和中国共产党有了密切的联系,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发起并领导了中国

2、左翼作家联盟。日本侵占东三省后,他又积极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成为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精神遗产。他光辉的一生得到党和人民的崇高评价。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1927年编成的散文集,共十篇作品,回忆了鲁迅从童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往事,笔调优美,感情深沉,记叙挥洒自如。

3、学习本文首先通读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一、字、给下列字注音:确凿()菜畦()皂荚()桑椹()长呤()油蛉()斑蝥()脑髓()书塾()蝉蜕()倜傥()盔甲() 、多音多义字:系宿攒 二、解释词语:机关:在文中是秘密的意思。鉴赏:欣赏。鉴,鉴别;赏,欣赏。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宿儒:年高而博学的读书人。宿,有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三、学习本文内容、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本文采用哪种方法开头?“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有什么作

4、用?文章一开始就扣住题意,介绍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以及现在的归属。本文采用不同于成人看法的语式,开门见山地点明了中心。“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是第一部分的点题之笔,以下七段,便可见到。 、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班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百草园的景物有些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详写?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的详略是与中心意思紧密相关。例如“泥墙根一带”是详写,目的是以“点”映“面”,既然这里都有“无限趣味”,可见百草园里好玩的地方很多,突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在描写

5、百草园景色时,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作者把百草园写得有声有色、亲切感人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作者对百草园作过细致的观察,熟悉并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描写中又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童年的乐园的热爱之情。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这两段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这两段文字是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也给了“我”一些教益,使其如下文所说的“觉得做人之险”,“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即产生了惩恶的念头。加红的一句话在结构上起了过渡作用,用“长的草

6、”承着百草园,由“是不去的”引出下文有关美女蛇的故事。 、“一切景语皆情语。”认真研读课文前八自然段,体会作者笔下百草园里有哪些乐趣。(1)看“乐”,饱人眼福。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有无限乐趣”。色美:碧绿耀人眼,紫红撩人心。音美: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齐奏齐鸣。状美:黄蜂肥胖,何首乌与木莲缠络,形状各异。味美:覆盆子酸甜,令人垂涎。 (2)听“乐”,饱人眼福。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找“乐”,用心体验。雪后捕鸟,乐在其中。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和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以上三个内

7、容,表明百草园的生活美好、神奇而有趣,印证了开头的最后一句话:“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与百草园比较,三味书屋的环境有什么特点?“我”在这里的生活和在百草园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本文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味书屋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狭窄的,学习的内容脱离实际,没有什么意思;“我”在这里的生活不如百草园丰富多彩、有意思;反映了作者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正常发展的不满。 、文章的结尾部分有什么含义?怎样和开头呼应?这样首尾照应有什么含义?文章的结尾不仅从时间上照应开头,而且表现了三味书屋教育的失败,与开头写的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暗中呼应,

8、含蓄地称赞了儿童的天性,讽刺了封建教育,突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测试一、选择题(80分)1、加红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o)间壁(jin)蝉蜕(tu) 攒电脑(cun) B、白颊(ji) 啄食(zhu) 宿儒(s)潜龙勿用(qin) C、脊梁(j )倜傥(tng)锡箔(b)荆川纸(jng) D、菜畦(q) 缘由(yun) 脑髓(su) 金叵罗(p)2、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班蝥消释绅士盔甲 B、渊博签赏秕谷罕见 C、书塾臃肿觅食恭敬 D、质朴缠络绣象和蔼3、给句中加红词语选择义项正确的是()(1)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 机关:秘密 整个机械的

9、关键部分(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鼎沸: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喧闹(3)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敛:收拢,聚集约束,检束(4)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拗:不顺,不顺从用力弯曲 A、机关鼎沸敛拗 B、机关鼎沸敛拗 C、机关鼎沸敛拗 D、机关鼎沸敛拗4、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骨的石井栏,紫红的桑葚 B、徜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C、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

10、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的远。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 。作者 ,原名 ,伟大的 、思想家、革命家。参考答案一、1、答案:B知识点:字音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音的掌握。A项中“间壁”的“间”应读四声。C项中“脊梁”的“脊”应读三声。D项中“脑髓”的“髓”应读三声。B项正确。注意“潜龙勿用”的“潜”应读二声。 2、答案:C知识点:字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A项中“斑蝥”的“斑”误写作形似字“班”。B项中“鉴赏”的“鉴”误写作“签”。D项中“绣像”的“像”误写作“象”。 3、答案:D知识点:对词义的理解。解析:一词多义的情况,在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要通过多查

11、字典、多思考,来细致体味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4、答案:C知识点:背诵课文解析:A项语序错误,“光滑的石井栏”应在“高大的皂荚树”之前。B项“倘若”的“倘”误写作形似字“徜”。D项“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中的“得”误写作“的”,形容词后带补语应用“得”。 二、5、答案: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文学家知识点:掌握作家作品解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中考解析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我不知道为什么家

12、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土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1、这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_2、这段分别流露了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什么样的感情?答:_3、为什么在“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前面加上“我的”,在后边加上“们”?答:_4、三个“也许”可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样的心态?答:_【考点】:阅读记叙文的综合能力【分析】:1、答案:起过渡作用。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这段文

13、字,前面写的是学前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后面写的是在严厉的书塾中过着兴味索然的读书生活。2、答案:对百草园喜爱、留恋的感情,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3、答案:加上“我的”,表示与“蟋蟀”、“覆盆子”、“木莲”的亲密关系。加上“们”,是拟人化用法,而且表示数量多。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4、答案:排比。表示猜测、估计或不能肯定的语气。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又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外拓展一、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实在只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平常叫做后园,再分别起来这是大园,在它的西北角有一小块

14、突出的园地,那便称为小园。大园的横阔与房屋相等,那是八间半,毛估当是十丈,直长不知道多少,总比横阔为多,大概可能有两亩以上的地面吧。小园一方块,恐怕只有大园的四分之一。大园的内容可以分段来说。南头靠园门的一片是废地,东偏是一个方的大池,通称马桶池,仁房的园门沿着池边的弄堂在池北头向西开门。智房的园门在西边正中,右面在走路与池的中间是一座大的瓦屑堆,比人还要高,小孩称它为高山堆,来源不详,大抵是太平天国战后修葺房屋,将瓦屑放在这里。堆上长着一株皂荚树,是结“圆肥皂”的,树干直径已有一尺多,可以知道年代不很近了。路的左边靠门是垃圾堆,再往北放着四五只粪缸,是智房各派所使用,存以浇菜或是卖给乡下人的

15、。再说北头的一片,东边三大间瓦房,相当高大,材料也很不坏,不晓得原来是做什么用的,一直也不看见有什么用,总是空着,名为三间头,是仁房的所有。西边有一口井,上有古阑,井北长着一棵楝树,只好摆个样子,却不能遮阴,井的西偏便是往小园去的小路。园的中间一段约占全部五分之三吧,那全是可以种植的土地,从中央一直线划开,由智仁两房分用,智房西边部分又分成三家,但因立诚两房缺少人力,所以那些园地常由兴房借用,种些黄瓜白菜萝卜之类。小园一方块,搭在大园的西北角外。其东面一半贴着大园,一半向北突出,其他三面全与别家园地接界。西南角有一个清水茅坑,全用石板造得很好,长方形,中间隔断,但并不曾使用,只积着好些水,游泳

16、着许多青蛙,前面有石蒜花盛开,常引诱小孩跑到这冷静的地方去。东北角有一头板门,传说是从前挑肥料出去的门,外通咸欢河沿,这地名虽是这样写,但口头却读如“咸沙河沿”,如不是这么说,便没有人懂得了。摘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二、寿镜吾老寿先生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是并不严厉,他的书房可以说是同类私塾中顶开通明朗的一个。他不打人,不骂人,学生们都到小园里去玩的时候,他只大声叫:“人都到那里去了?”到得大家陆续溜回来,放开喉咙读书,先生自己也朗读他心爱的赋,说什么“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情形在朝花夕拾上描写得极好,替镜吾先生留下一个简笔的肖像。先生也替大学生改文章即是八股,可是没有听

17、见他自己念过,桌上也不见八铭塾钞一类的东西,这是特别可以注意的事。先生律己严而待人宽,对学生不摆架子,所以觉得尊而可亲,如读赋时那么将头向后拗过去,拗过去,更着实有点幽默感。还有一回先生闭目养神,忽然举头大嚷道,“屋里一只鸟(都了切),屋里一只鸟!“大家都吃惊,以为先生着了魔,因为那里并没有什么鸟,经仔细检查,才知道一匹死笨的蚊子定是在先生的近视眼镜的玻璃外边哩。这蚊子不知是赶跑了还是捉住了,总之先生大为学生所笑,他自己也不得不笑了。朝花夕拾上说学生上学,对着那三味书屋和梅花鹿行礼。因为那里并没有至圣先师或什么牌位,共拜两遍,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是拜先生。那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行礼照

18、例是“四跪四拜”,先生站在右边,学生跪下叩首时据说算在孔子帐上,可以不管,等站起作揖,先生也回揖,凡四揖礼毕。元旦学生走去贺年,到第二天老寿先生便来回拜,穿着褪色的红青棉外套(前清的袍套),手里拿着一叠名片,在堂前大声说道,“寿家拜岁”。伯宜公(鲁迅的父亲)生病,医生用新奇的药引,有一回要用三年以上的陈仓米,没有地方去找,老寿先生不知道从哪里弄到了一两升,装在“钱搭”里,亲自肩着送来。他的日常行为更是如此,但在现在看去觉得古道可风,值得记载下来,还有些行事出自传闻,并非直接看见,今且从略。摘自周作人著鲁迅的故家三、“三味书屋”名字的意义 寿洙邻先生(寿镜吾老先生之子)曾言:据说古人有言,“书有三味”,经如米饭,史如肴馔,子如调味之料。他只记得大意如此,原名以及人名已忘记了。又说:那四字原是梁山舟手笔,文曰“三余书屋”,经他的曾祖父改名“三味”,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