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掌握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常见文言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是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看,考查的常见文言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是一种能力。文言实词是每年高考必考考点之一,并且命题形式十分灵活,一般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安排在第卷中。考查的方式主要有:(1)判定所选的几个词语的解释哪一个错误或正确。(2)区分几个句子中相同词语的不同意义。(3)题干举例提出某种实词现象(如偏义复词、古今异同词等),要求从选

2、项中找出与这一现象符合的项。(4)与现代汉语比较,找出所选的加点的文言实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项。(5)通过句子翻译或选择正确的句子翻译来考查对关键实词的理解等。【技法指导】正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辨析外,考生还需要掌握一些文言实词方面的知识。一、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相同的词。这类词常常是命题的重点。古今词义演变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为河流的通称。2.词义缩小。如“臭”,古代表示气味,可以指香气也可以指臭气,现代却只表示臭气。3.词义转移。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或刻薄、不厚道,今义转

3、移为偷窃。4.感情色彩变化。如“爪牙”,古代是得力帮手之意,是褒义词,现在是贬义词。如(2010年高考语文安徽卷第7题)翻译句子“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在这个句子中,“既”“行李”“赠遗”“一”为主要得分点,翻译时要注意。其中“行李”现代汉语中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而古代汉语中则为“外交使者”,词义发生了转移;另外“一”现代汉语中常指“最小的正整数”等,而古代汉语中则常常为“全、整个”,词义也发生了转移。因此可译为: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二、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最为常见。一般说来,一个词不

4、管有多少个义项,总有一个义项是基本的,其他义项都是从这个基本的义项中引申出来的,而且各个义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以“兵”为例,兵的基本意义是武器,由武器引申到使用武器的兵士,由兵士的集合引申到军队,由军队引申到战争,由战争引申到作战策略,引申到军备等等。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第8题(材料略)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及再遇阵没。及:趁着。B.寻知代州,移深州。寻:不久。C.会暮,约诘朝合战。会:适逢。D.援不至,遂没焉。遂:于是。本题就是考查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中的“及”字,通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到达。(2)追赶上。(3)涉及。(4)推及。(5)等到。(6)趁着。

5、(7)和,同。文中的“及”实际上是表时间的,可译为“等到”。试题用“趁着”义来进行干扰,应当是错误的。B项的解释为“不久”,这是“寻”字的常用义。C项的解释为“适逢”,这也是“会”字的常用义。D项的解释为“于是”,这是“遂”字的基本意义。B、C、D三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因而正确选项当为A项。三、偏义复词。所谓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便可白公姥”一句中的“公姥”只有“姥”字有实在的意义,“昼夜勤作息”的“作息”中只有“作”有实在的意义。四、通假异读。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意义不相同只是音同或

6、音近或形近的字去代替它的现象。甲字是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蚤”通“早”;“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的“信”通“伸”。异读字是古汉语中保留了两个以上读音的字。如“王天下”(王,读wng),语人曰(语,读y)等。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主要包括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数词活用。如“沛公军霸上”(军,驻扎),“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等等。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第8题)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

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中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的“报”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报答、报复、答复等意义,这里的意思指答复,符合文中语意。B项中的“宠”字,可以解释为宠爱、骄纵,但在句中的意思是词类活用,应当说“使荣耀”。B项的解释为重用,是不符合文意的。C项中的“祈”解释为恳求,D项中的“法”解释为效仿,是这两个词的基本用法之一。答案为B。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时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技巧:1.联想推断。当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

8、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不以外夷见忽”的“见”,可联想课本“府吏见叮咛”来推断,“见”具有代词的作用,可翻译为“我”。“不以外夷见忽”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2.结构推断。有些文言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3.词性推断。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如“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为对仗句,“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

9、,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同步突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选自晁错论贵粟疏)(1)下面黑体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A.不待甘旨我有旨酒B.不农,则不地著皆著于本C.虽有高城深池池鱼思故渊D.犹不能禁也良将犹在(2)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足,生

10、于不农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B.不地著,则离乡轻家素善留侯张良C.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且夫天下非小弱也D.饥之于食,不待甘旨将军身披坚执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选自刘向新序杂事第一)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庄王谋事而当谋:谋划B.且群臣莫能逮逮:达到C.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若:好像D.吾国其几于亡矣几:接近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后面的题。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谁可而为之为:担任B.平公曰:“善。”遂用之用:任用C.善哉,祁黄羊之论也论:言论D.祁黄羊可谓公矣公:公开4.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掷烛仆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惟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13、。”(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写出下列黑体词在句中的意思。(1)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2)友股栗欲死(3)拊壁呼之,不出矣(4)狂吼数声,灭烛而没【参考答案】1.(1)C(C中前“池”为护城河,后“池”为水池。A项均指“味美”,B项均是“附着,加之上”。D项都译为“还”)(2)DD中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A项前为名词动用,“师”为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轻”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轻视),“善”为形容词用为动词(与交好)。C项“轻暖”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弱”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2.C(C中若为比得上)3.D(D中公为公正无私)4.(1)仔细,详细(2)害怕得发抖(3)拍打,敲打(4)消失文言文参考译

14、文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做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便不会在农村安家;不在农村安家,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像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文言文参考译文楚庄王谋划一件事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

15、朝以后,(他)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文言文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的对。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

16、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好。孔子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大公无私了。”文言文参考译文:南皮地区有个许南金先生,很有胆量。在僧人的寺庙里读书,和一个朋友睡在一张床上。半夜里,看见北边的墙壁上燃起了两把火炬。仔细看,一个人的脸出现在墙壁中,大的像簸箕,两把火炬是他的目光。朋友害怕的要死,直发抖。许南金先生披上衣服慢慢起来说:“正想要读书,怎奈蜡烛没有了。你来太好了。”于是拿起一本书背对着那脸而坐,开始诵读书来。没有读了几页,那两个目光渐渐隐去了;许南金先生摸着墙壁呼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