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职的加强.ppt_第1页
明清君主专职的加强.ppt_第2页
明清君主专职的加强.ppt_第3页
明清君主专职的加强.ppt_第4页
明清君主专职的加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宰相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坐,站,跪,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标要求】,(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重难点】重点 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产 生的影响,废行省 设“三司”,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行政,监察,军政,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三司,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权力过大,中央各部,丞相,隶属,“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太祖实录,“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

2、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直接原因:,2、废除:,1380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胡惟庸骄恣擅权,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秦朝,隋唐,皇帝,中书省,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元朝,明朝,1、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直接原因:,2、废除:,1380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胡惟庸骄恣擅权,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废丞相,权分六部,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

3、司奏事札达1 660件,共3 391事,即朱元璋 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 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 “密勿论思不可无人”。教师教学用书,“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二、设内阁,1、原因:,废丞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 从心,2、形成过程:,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形成,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议一议,内阁首辅=宰相,?,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中央一级决策者,决策权,制约皇权

4、,皇帝的信任,皇帝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强化君主专制,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首辅宰相,二、设内阁,1、原因:,废丞相后,政务繁多,皇帝力不 从心,2、形成过程:,3、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进一步 强化了皇权,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限,皇权达到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三足鼎立,皇权扩大,三、军机处的设立,

5、1清初的内阁六部与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限 2康熙帝设立南书房(议政王达成会议、内阁) -相互制约,集权与皇帝 3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漏军事机密而设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任用什么人为军

6、机大臣?其职能是什么?,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2、设立:,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特点:,办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原因:,2、设立:,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3、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特点:,简、速、密,5、影响:,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办理西北军务,防止泄露军事机密,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想一想,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

7、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极大妨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封建统治走向衰落,小结专制皇权加强的方式,1.起用近臣: 汉(中朝)明(内阁)清(军机处) 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机构的职权 2.分割相权:隋唐、宋 隋唐三省六部制 通过程序性分工,分割相权 宋朝

8、通过中书门下、三司、枢密院 事权性分工分割相权,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朝: 建立,明清: 空前加强,承上启下,总结巩固,课堂练习,1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2某班学生看到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介绍“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于是

9、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们下列说法的对错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A乙丙对,甲丁错 B甲丙对,乙丁错 C甲乙错,丙丁 D甲乙丙对,丁错,B,D,3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C.清朝设置军

10、机处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4明朝东林列传中记载:明太祖“一宗朱子之学,令学者非五经、孔孟之书不读。”这段材料表明 A儒学始终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理学出现了严重的宗派之争 C明朝统治者推崇儒学,加强思想控制 D当时统治者注重民众的家庭教化,C,C,6.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

11、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B,C,8.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B军机处 C内阁 D礼部,B,9.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12、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A,B,11.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B,辨析改错,1.“封邦建国”就是封建制 2.宗法制下,长子不一定有资格继承王位 3.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是绝对的 4.郡县制开始于秦朝 5.元朝中书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与唐朝中书省职能相似 6.汉朝察举制是一种自上而下任命官员的制度 7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中国古代史资料选辑 (1)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中央、地方行政部门)作了哪些改革? (2)当时,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这些人的职权怎样?,制度:(1)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地方: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