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1页
中药化学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2页
中药化学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3页
中药化学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4页
中药化学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结构与分类第三节:理化性质第四节:提取与分离第五节:检识第六节:结构研究第七节;中药实例,(3) 具有C6 C3 C6通式;泛指两个苯环( A和 B 环) 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重要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生理活性多种多样,第一节: 概述,(1) 黄色带有酮基化合物 (A B C 环),(2) 2 苯基苯骈 -吡喃酮 (苯骈 -吡喃酮:色原酮),存在形式:苷、苷元 分布于菊科、豆科,等 植物体内花、叶、茎,三、分布,二、生物合成途径,是复合型的,既分别经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5、保肝作用

2、: 水飞蓟素 、 (+)儿茶素,四、药理活性,1、活血化瘀作用 : 芦丁 、 槲皮素 、 葛根素,2、抗菌消炎作用: 黄芩苷 , 黄芩素,3、雌性激素样作用: 金雀异黄酮 ,大豆素,4、抗病毒作用: 槲皮素 、 山奈酚 、 桑色素,1、黄酮 flavones :占总数 1/4,2、黄酮醇 flavonol :占总数 1/3 C环(C3 - OH),第二节、结构与分类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A环和B环中间的三碳链的氧化程度,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结构,3位是否有羟基取代以及B环(苯基)连接的位置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一下几类,3、二氢黄酮 flavanones :C环(C2 - C3)无双

3、键,4、二氢黄酮醇 flavanonols :C环无双键 C3-OH,6、橙酮 aurones : C环是五元环,5、异黄酮 isoflavones :B环取代在C环 C3 上,7、查耳酮 chalcones : C环是开裂状态 (编号P200),8、黄烷、黄烷醇 flavan3ols : C环上无羰基,1,2,9、花色素 anthooganidins : C环上无羰基,且C环O原子是阳离子状态,10、山酮 ( 双苯吡酮类) xanthones :C环与B环骈合,11、双黄酮(醇)biflavonoids : 二个黄酮(或黄酮醇)聚合在一起 12 、二氢异黄酮 、二氢查尔酮,6、木糖 D-xy

4、lose (D-Xyl),二、黄酮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由于苷元不同,以及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式的不同,形成数目众多、结构各异的黄酮苷类化合物。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一) 单糖类,1、D-glucose ( D-glc) D-glucaronic acid (D-gluA),2、鼠李糖 L-Rhamnose (L-Rha),3、半乳糖 D-galactose (D-Gal),4、甘露糖 D-mannose (D-Man),5、阿拉伯糖 L-Arabinose (L-Ara),槐糖 sophorose (glc 12 glc) 龙胆二糖 gentiobio

5、se (glc 1 6 glc) 芸香糖 rutinose (rha 1 6 glc) 新橙皮糖 neohesperidose(rha 1 2 glc),(二) 双糖类,(三) 连接位置:单糖连接在C-7,3及4位; 双糖连接在C-3,7位 碳苷连接在C-6,8位,第三节 : 理化性质,1、性状(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黄酮苷类) 。 二氢黄酮不易结晶。,一、物理性质,(3) 碱性下,黄色加深,(1) 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黄酮(醇) 灰黄- 黄色 异黄酮 无色 二氢黄酮(醇) 白色 橙酮、查耳酮 黄- 橙黄色,2、颜色:,(2) 在黄酮(醇)7 、4引入O

6、H 、OCH3 等助色团,促进 电子移位、重排,化合物的颜色加深,(4) PH不同而颜色改变,PH7显红色,PH=8.5显紫色,PH8.5显蓝色,例如:矢车菊苷。,苷元 :除双氢黄酮(醇)、黄烷(醇)有旋光性,其余均无旋光性 苷 :分子中有糖部分 ,左旋,3、荧光:共轭体系大,向长波方向移 。,4、旋光性:,黄酮-黄绿色荧光 黄酮 醇-亮黄色 3甲基化或成苷-暗棕绿色荧光, 查耳酮-棕黄色 异黄酮-紫色,苷元:亲脂性 易溶MeOH 、 EtOH 、 Et2O;难溶于水,1.结构:平面型分子 难溶于水: 黄酮(醇)、查耳酮,非平面型分子 溶解度稍大: 二氢黄酮(醇),离子型分子 具有盐的通性,水

7、溶性大 :花青素,5、溶解度:取决于存在状态,苷 :亲水性 易溶热水、甲醇、乙醇; 难溶CHCl3,2.取代基: 3-OH7-OGlc (水溶性),P-共轭7 、4OH 酸性强,7 、4 二OH 7 或4OH 一般ph-OH 3或5-OH,二、化学性质,酸碱性:以黄酮为例: 6.1:酸性,5% NaOH,5%NaHCO3,5%Na2CO3,0.5% NaOH,3、与浓H2SO4 , HCl 反应呈特殊颜色,6.2 碱性,1、碱性很弱,只与强酸成盐,2、生成盐极不稳定,加水分解,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显橙红紫红色 查耳酮、橙酮、儿茶素: () 阴性, 检查:样品 /甲醇 + Mg粉 +3

8、d 浓 HCl,显色,1、还原反应,三、显色反应,1)盐酸镁粉反应,注意,1、当样品是花青素、部分橙酮、查尔酮时:空白 对照实验 2、样品为植物粗提物时:观察升起的泡沫, 选择性还原二氢黄酮 红紫色 其它黄酮类化合物均不显色,可以与之区别 二氢黄酮可与 磷钼酸试剂反应呈现棕褐色,2) 四氢硼钠反应(NaBH4),操作: 样品乙醇液2等量的四氢硼钠,一分钟后加 入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为二氢黄酮的特征反应,2、金属离子络合反应,Al 3+ Pb 2+ Zr 3+ Mg 2+ Sr2+ Fe 3+,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结构单元:均可与重金属生成络合物,(2) 1% PbAc2 1%Pb (OH)Ac

9、黄红色 ,1、1% AlCl3 / MeOH Al(NO3)3 黄色络合物 荧光(max = 415 nm) 黄酮醇或,二黄酮醇显天蓝色荧光,(3) 2%ZrOCl2 / MeOH + 枸橼酸盐 区别 3-OH 与 5-OH黄酮,+ 枸橼酸,+ 2%ZrOCl2 / MeOH,原因: 3-OH黄酮锆盐络合物比5-OH黄酮锆盐络合物稳定,(5) FeCl3试剂 Ph-OH + Fe3+ 呈色,+ Sr 2+ + 2OH -,(5) SrCl2试剂(氨性甲醇中) 绿棕色黑色 ,3、硼酸显色反应 鉴别 5-OH黄酮和 2 OH查尔酮 无机酸或有机酸条件下-亮黄色 草酸-黄色伴有绿色荧光 枸橼酸丙酮-

10、黄色, 无荧光 4、与五氯化锑反应 鉴别查尔酮-红或紫红色 条件: 无水环境,(1) 碱性试剂: NH3气:颜色可逆的 NaHCO3水溶液:颜色不可逆,5、碱性试剂显色反应,(2) 碱性试剂反应可以帮助鉴别分子中某些结构特征,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过程分三个阶段,黄酮成分与其它非黄酮分开,将总黄酮 单体黄酮,1、水煎煮法:,注意: 酶的活性:提取苷类,先破坏酶 破坏酶方法:沸水提取 、 高浓度醇,一、提取方法:,药材,浸膏,系统溶剂萃取, 例如:,芦丁溶解度:,槐米粉,水煎液,粗品芦丁,芦丁,适当浓缩,碱:石灰 CaO 、 Ca(OH)2 酸:硫酸、盐酸,2、碱提取酸沉淀法,(3) 酸化时,浓度

11、不宜过强,否则生成盐,使析出的黄酮又重新溶解,降低产率,注意:,(1) 碱浓度不易过高,强碱加热易破坏母核,(2) 花、果类药材,含杂质果胶、粘液质,宜用石灰乳 (水),可使含COOH的杂质生成钙盐,有利纯化,4、有机溶剂提取法(极性小的苷元),3、乙醇回流提取法, 分离依据 A:酚OH 酸性;邻二 ph-OH B:依据分子量大小Sephadex LH-20 C:依据分子极性,二、分离方法,(一) 柱色谱法,1、硅胶柱色谱:极性差异 极性大,吸附牢 极性小,吸附差,先洗下来,2、聚酰胺柱色谱:是分离黄酮类较理想的吸附剂 P62, 原理:H 键吸附。吸附能力取决于H 键能力的大小, 特点:吸附容

12、量高,(1) 苷元相同时,连糖愈多,吸附力愈差 吸附能力: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叁糖苷 洗脱顺序: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叁糖苷,(2) 母核羟基数目愈多,吸附力愈强,(3) 与形成H键基团的位置有关,若所处位置易于形成分子 内H键,吸附力减小 3、 4 、7 OH 6、7、 3、 4OH 5、6、7OH,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特点:, 洗脱剂洗脱能力: 水 MeOH Me2CO NaOH MF DMF,(4) 分子中芳香核共轭双键多者,易被吸附 查耳酮 二氢黄酮,(5) 不同类型黄酮化合物,被吸附强弱顺序 黄酮醇 黄酮 二氢黄酮醇 异黄酮,3、葡聚糖凝胶柱层析,(1) 常用型号:Sephadex-G

13、型 Sephadex- LH-20型,(2) 分离原理:,游离酚OH的数目多,吸附力大,分子量大(连糖越多),先被洗脱下来 。,A:碱水溶液NH4OH、盐水溶液Nacl B:醇性溶剂甲醇,甲醇-水 C:其他,含水丙酮、甲醇 / 氯仿,(3)洗脱溶剂:,依次用弱碱 强碱,自有机溶剂中将黄酮苷元由强酸弱酸顺序萃取出来,(二) 梯度PH萃取法,适用范围: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黄酮苷元,流程图如下:,1、铅盐法:,2、硼酸络合法:, 邻二酚OH与H3BO3络合,生成酸性强的络合物,易溶于水,与不具上述结构的黄酮分开,(三) 根据分子中特殊官能团分离,化学方法 色谱方法,谱学特征解析:UV 1H 谱 13C

14、 谱 MS,辅助手段,方法:,2、测定mp:熔距12 测定混合mp(与标准品):纯度不够,mp,一、纯度检查:,1、TLC:三种以上展开剂,与标准品共层析 (Rf、斑点颜色、形状相同),当加入诊断试剂时,通过光谱的改变又可推测基本结构中OH取代情况,提供结构信息,二、紫外光谱,黄酮化合物的 UV 光谱特征,对区分各种类型的黄酮具有意义,优点:,1 、规律性强 2 、测试技术合理 3 、样品用量少,特征: 母核具有两个吸收带,(一) 黄酮化合物在 MeOH 中的基本光谱,母核,取代基的影响,一、 位置 二 、种类 三 、数量,A环取代:影响带的峰形和峰位,对带基本无影响 B环取代: 影响带的峰形

15、和峰位,对带影响很小, 只影响其峰形。,注意:当 5 位有取代基时即影响带又影响带 ,因为 5位取代基可与4位羰基形成亲电系统,而4位羰基 又直接参与两个共轭系统。,一、位置,二 、种类,-OH :使峰红移; -OCH3 :或-OH 甲基化,或糖苷化, 则红移减小,三 、数量,有加和性,取代基数目越多,影响越大。 -OH 数目增加,则红移更多,1、黄酮、黄酮醇类:,黄酮: 304350 nm,黄酮醇:352385 nm (C3-OH游离),同:UV光谱相似,2个主峰,峰形及峰强度相似。 异:Band 峰位不同,黄酮醇:328357 nm (C3-OH被取代),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同

16、:苯甲酰系统相同,桂皮酰系统被破坏 Band 吸收强, Band 吸收弱,可作为Band 的肩峰或低强度峰出现。 异: Band 的峰位不同,异黄酮: 245270 nm (27025),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270295 nm (27025),查尔酮、橙酮类,同: Band 为主峰,强度高, Band 弱或为肩峰 异: Band 峰位不同,查尔酮:340390 nm,橙酮: 370430 nm,Band = Band 黄酮,Band Band 查耳酮、橙酮,Band Band 二氢黄酮、异黄酮,2、判断 C3OH 的存在状态,有 C3OH Band max 350 nm,C3O糖苷 Ba

17、nd max 350 nm,1、判断结构类型,注意:黄酮及黄酮母核上的羟基甲基化 或苷化时,将引起相应吸收带向 紫移,带紫移更明显。,(二) 加入诊断试剂光谱,诊断试剂:通过加入某些试剂,使化合物中的OH 全 部或部分解离,或形成络合物,使光谱发生 规律性变化,用以判断化合物的结构。因为 这些试剂对化合物结构具有诊断意义,故称 之为诊断试剂。 诊断试剂类型:一般为碱性物质,如NaOMe、 NaOAc、 NaOAc / H3BO3、 AlCl3 / HCl等,1、MeOH + NaOMe :,Band红移: A环上有OH 7-OH游离,在320-330 nm有吸收,若成苷, 吸收消失。,Band

18、红移: B环上有OH 40-65 nm强度不变或增强时,有4-OH 50-60 nm 强度减弱时,有3-OH无4-OH,峰强度 :对碱敏感的取代图式, 在碱性下发生降解反应,多用来判断7 -OH 、 4-OH 、 3-OH的存在。,主要用来判断 4-OH 、 3-OH的存在。,2、MeOH + NaOAc 鉴别酸性强的酚OH, 7、 4-OH,3、MeOH + NaOAc / H3BO3 判断有无邻二酚OH,Band红移12-30 nm : B 环上有邻二 酚OH,Band 红移5-10 nm : A 环上有邻二酚OH,Band红移(5-20 nm):示有 7 -OH,Band红移: B环上有

19、邻二酚OH 、C3有-OH Band红移: A环上有邻二酚OH、C5有-OH,4、MeOH + AlCl3 Al 3+ 络合物,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生成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 3-OH黄酮 5-OH黄酮 邻二酚OH,5、MeOH + AlCl3 / HCl: 加入 HCl,铝络合物分解,光谱发生紫移,AlCl3 / HCl谱 AlCl3 谱:示结构中有邻二酚羟基,AlCl3 / HCl谱= MeOH谱: 示结构中无 3-OH 或 5-OH,AlCl3 / HCl谱 MeOH谱:示结构中有3-OH 或 5-OH,Band: 红移5060 nm:示有 3-OH 或3-OH 和5-OH 红移355

20、5 nm:示有5-OH ,无3-OH 红移1720 nm:可能含有6-OR(含氧取代),B环上有邻二酚OH时, AlCl3 / HCl谱比AlCl3 谱紫移 3040 nm B环上有邻三酚OH时, AlCl3 / HCl谱比AlCl3 谱紫移 20 nm,3、 苯环 : 1600 cm-1 1500 cm-1,三、红外光谱,1、 C=O 1700 cm-1 (强峰),2、 醇 : OH 3350 cm-1 酚 : OH 3300 cm-1, 测定黄酮溶剂:,加入D2O消失,DMSO-d6:溶解范围广,信号分辨力强,可以鉴别黄酮母核上酚OH,CCl4 :三甲基硅醚衍生物,四、1H-NMR的应用:

21、是分析黄酮结构的重要方法,CDCl3,氘代吡啶,1)A环: 5,7- 二OH,1、黄酮苷元的 1H-NMR 信号,7-OH糖苷化后6位和8位质子均向低场移动,黄酮(醇),5-H: 7.98.2(d, J=9.0 ) 6-H: 6.77.1(dd, J=9.0, 2.5 ) 8-H: 6.77.0(d, J=2.5 ),7- OH,二氢黄酮(醇),5-H: 7.77.9(d, J=9.0 ) 6-H: 6.46.5(dd, J=9.0, 2.5 ) 8-H: 6.36.4(d, J=2.5 ),2)B环:一般比 A 环质子位于低场 4- OH (H-3,5 较为高场):,3、 4- 二含氧取代,

22、H-5 : 6.77.1(d, J8.5 ) H-2: 7.27.9( d, J2.5 ) H-6: 7.27.9( dd, J8.5, 2.5 ),注意:黄酮及黄酮醇中,如是3- OH, 4- OCH3取代,则H-2位于高场; 反之亦然。,H-3(黄酮): 6.3( 1H, s ),H-2(异黄酮): 7.67.8( 1H, s ); 8.58.7( 1H, s, DMSO-d6 ),3) C 环,H-2: 5.22 ( 1H, dd, Jtrans=11 Jcis =5) H-3: 2.80 ( 1H, dd, J=17.0, 11 ) ( 1H, dd, J=17.0, 5.0 ),二氢

23、黄酮,二氢黄酮醇,化合物 H-2 H-3 二氢黄酮醇 4.80-5.00 d( 11.0) 4.10-4.30 d(11.0) 二氢黄酮醇3-O-糖苷 5.00-5.60 d ( 11.0) 4.30-4.60 d(11.0),注意:3- OH成苷后, C2-H 或C3-H 将移向低场。,H- : 6.70-7.40 ( 1H, d, J=Ca. 17.0 ) H- : 7.30-7.70 ( 1H, d, J=Ca. 17.0 ),查耳酮,苄氢: 6.50-6.70( 1H,s ) 6.37-6.94( 1H,s, DMSO-d6 ),橙酮,2、糖上质子:, 葡萄糖:糖上C1H 一般位于较低

24、磁场,具体 值与成苷位置、糖的种类有关, 鼠李糖:CCH3 特征:0.81.2 ppm (m),单糖苷,在黄酮化合物DGlc 分子中, Glc 上的 H-1和 H-2 为二直立键偶合系统,Jaa=7Hz, H-1表现为一个双重峰 在黄酮化合物LRha分子中, Rha上的 H-1和H-2 为二平伏键偶合系统, Jee=2Hz, H-1也表现为一个双重峰,双糖苷:,末端糖的端基氢位于相对高场, 具体移动程度因位置而异,苯环上其他取代基的氢,取代基 甲基(6/8位) 2.04-2.45 ( 3H,s ) 乙酰氧基 2.30-2.50 ( 3H, s ) 甲氧基 3.50-4.10 ( 3H, s )

25、,异黄酮: 180 (s) 140 (d) 120 (s),(一)对推断黄酮化合物骨架类型有帮助 骨架中中央3个 C 核信号的位置及它们的裂分情况,五、13C-NMR的应用,C-4 C-2 C-3,黄酮 : 180 (s) 160 (s) 110 (d),黄酮醇 : 180 (s) 150 (s) 136 (s),二氢黄酮: 190 (s) 80 (d) 45 (t),二氢黄酮醇: 190 (s) 80 (d) 70 (d),取代基Zi ZoZm Zp OH26.6-12.81.6-7.1 OCH331.4-14.41.0-7.8,取代基影响,5- OH黄酮:,C4 C2 C3 +4.5 +0

26、.9 -2.0,2. 5,7二羟基取代,C6 较 C8 位于低场(90100ppm),C6或C8上的H被CH3、OH取代 或成苷, C6或C8信号将移向低场,1、糖苷化后,苷元上直接连接C原子向高场位移 邻对位C原子向低场位移 2、糖苷化后糖上端基C-1信号低场移+4+6ppm,(二) 苷化位移:判定糖在苷元上的结合位置,黄酮苷极性大,热不稳定,EI 测不到分子 离子峰,用 FD-MS,六、MS 的应用,1、EI-MS:,2、FD-MS:,3、黄酮苷元的 MS 裂解方式(两种), 裂解方式 ( RDA开裂 ), 裂解方式,例如 :有一化合物 A1碎片: m/z 152 (152-120=32)

27、 说明A环上有2个含O取代 (2个OH ) B1碎片: m/z 132 (132-102=30) 说明B环上有1个含O取代 (1个OCH 3),MS:产生A1 B1 B2 三种碎片,黄酮化合物谱学特征,一、黄酮类(Flavones),UV: Band 304320 nm Band 240280 nm,1H-NMR:特征质子 H-3 , S , 6.3,MS:苷元的基峰为分子离子峰,二、黄酮醇类(Flavonols),UV:Band 352385nm Band 240 280 nm,1H-NMR:无 H-3 吸收峰,13C-NMR: C-2 ,d ,75 80 C-3 ,t ,42.5 44.6 C-4 ,s ,195198 (羰基C向低场移10ppm),三、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UV: Band 270295 nm 强峰,1H-NMR:特征质子 H-2 dd 55.5 ; H-3 ddd 2.8,MS:有A1 B1 碎片,四、异黄酮(isoflavones),UV: Band 245270 nm 强峰,1H-NMR:特征质子 H-2 S 7.88.1,13C-NMR: C-2 , d ,149 156 C-3 , S ,122 125 C-4 , S ,180182,某化合物淡黄色结晶,分子量284,分子式C16H12O5; Mg-HCl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