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_第1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_第2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_第3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_第4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好朋友 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唱两只小象打掌掌;听大白象口哨与小狗;动:音乐游戏打花巴掌;认:铝板琴;评:成长的足迹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作品选用和活动设计试图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用他们感兴趣、能接受的音乐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巩固一年级音乐“双基”内容,做好学年间的过渡和衔接工作。单元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友情带来的快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 2、能用自然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两只小象和打掌掌,体验、表现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旋律;能够利用打击乐器或自编声势动作为歌曲伴奏。能清晰、准确地模唱打掌掌旋律,初步建立mi、sol、la三个音的音高感。 3、

2、专注地聆听口哨与小狗和大白象,能通过声势律动、打击乐器随音乐伴奏等实践活动,对乐曲的段落变化做出较为准确的反应。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听口哨与小狗 第二课时 听大白象唱两只小象 第三课时 第一课时 口哨与小狗一、指导思想与教师定位:以新课程音乐课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和表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身心的协调发展。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体验目标:通过对乐曲口哨与小狗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发

3、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课堂环境。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并试用颜色来表示;练习用动作表现自己音乐的感受,并逐步养成或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2、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对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动物动作的模仿,学生的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发展想像力及随音乐律动的良好能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三、教学设计意图:管弦乐口哨与小狗 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典型的回旋曲式写成,A-B-A-C-A结构,C大调,2/

4、4拍 本课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展音乐的感受能力。通过学生对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动物动作的模仿,提高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体会创造过程中的乐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使学生对音乐的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在游戏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时事相联系,加强了道德教育。四、教学内容:1、欣赏乐曲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进行曲节奏型的认识。并通过对小主人和小狗等其它动物动作的模仿,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2、乐曲的欣赏中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合作意识。3、通过综合表演,让学生体会在音乐中表达情感、塑造形象的喜悦。五、教学重点:通过聆听音乐分辨

5、出口哨与小狗的单三部曲式,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正确演唱乐主旋律曲。六、教学准备:头饰(小男孩、小狗、各种小动物)、节奏卡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1、组织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进入教室。狮王进行曲课件学生踩着音乐的节奏进入教室;同时让学生自己发挥;或者边走(跳)边唱;或者边走(跳)边做律动;还可以走(跳)、唱、做律动同时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后面的学习产生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二、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并进行各种节奏模仿训练。(一、) 听听想想感受音乐(初步听赏)听一听: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播放课件口哨与小狗音乐。).

6、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口哨与小狗,请你们听仔细。说一说:2、音乐中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出现了几次小狗的叫声?可以用什么样图形表示小狗的叫声,还可以要求大家用嗓音模仿小狗的叫声叫声,并说说小狗叫声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想一想:重新听一遍,说出:乐曲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曲子听了感觉怎么样?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谈谈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应该用怎样的心情表现自己的心情?走一走:让学生随着音乐点出节奏并表现出应有的情绪。4、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表现主人与小狗散步的情景,要求脚步与音乐节奏相吻合。5、引出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课件口哨与小狗音乐故事版。)板书课题:口哨与小狗(管弦乐

7、)6、选出两位模仿有特点的学生,让他们随着老师的讲解和音乐进行表演。7、乐曲简介: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乐曲用单三部曲式写成,C大调,2/4拍 作曲家介绍:普莱亚 美国的作曲家指挥家。5岁开始学琴,海恩是他第一个老师。17岁进入纽约曼尼斯音乐院主修作曲和指挥,副修钢琴,25岁时参加了里兹钢琴大赛,获得首奖。35岁时写下了这首明朗活泼轻快俏皮的名曲,如今已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管弦乐小品。 口哨艺术有着悠远的历史。19

8、世纪,口哨艺术风行世界,无论绅士淑女,贵族平民都喜欢它。据说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也常在工暇之余吹口哨自得其乐呢!由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世界各国涌现了一批技艺超群的口哨演奏家且有的以口哨吹奏为业,也出现了专门吹奏古典音乐的古典口哨音乐家。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现存的口哨曲目多达205首。不仅如此,目前国外已从1974年开始,世界口哨音乐协会每年春天于美国北卡罗莱那州的路易斯堡举行一次世界口哨音乐大赛,可见口哨音乐在国外的风行程度。(二、) 唱唱跳跳享受音乐(分段赏析)(播放课件口哨与小狗动画版。)这首曲子讲了一个爱吹口哨的小朋友和一群小狗的故事。我们可以把曲子分几个部分?我们一起再来听听。1、欣赏第

9、一段:乐曲中的小朋友和小狗去干什么?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完整地聆听口哨与小狗A段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 唱一唱:用“lv”哼唱口哨与小狗A段主旋律。并让学生用手心点出节奏,加深对乐曲主题的了解,理解音乐情感。A段主旋律:A段是整首乐曲的中心。也正是这一段体现出口哨音色与小狗节奏型的结合。 跳一跳:这乐段中小狗是怎样跳舞的?师放音乐,学生自由表演。用狗叫声加以伴奏,配音乐表演唱。由表现出众的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表演,做到动作和神态与音乐表现的内容一致。通过观看课件及动作的模仿训练,使学生体会音乐形象,以及声音、动作等之间的相互联系。完整听全曲音乐:听到第一段音乐时有节奏地做或唱。提问:此段音乐出现了几

10、次?并模仿结尾的狗叫声。2、欣赏第二段:提问,情绪的变化。这段中的小狗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玩的?完整地聆听口哨与小狗B段主旋律,感受歌曲的旋律中的低音管乐器与高音弦乐器的音色对比。B段中,有低音管乐器与高音弦乐器的对答。C段主旋律:(哼唱旋律)1=F 5 1 767 5 103 506 767 5 11 66 532 123 6 5 出示课件,来到了马路上,发生什么紧急的事?C段主旋律,是一支短小的进行曲,可听音乐边画旋律线表示(师:示范画出)课件?C段主旋律边复听哼唱旋律边画旋律线-“山”(共有四次重复)3、欣赏第三段3. 欣赏第三段:最后小狗去干什么?它们是怎样回去的?你们会学狗叫吗?A听

11、三段,B边复听边学生自由表演小狗跳舞。C出课件图听音乐表现此段(四)、完整画图谱并完整欣赏音乐(播放课件口哨与小狗音乐。)三、拓展欣赏1、边游戏边完整欣赏。口哨与小狗(课件:舞蹈版)表演。2、复习以前所听过的“音乐中的动物”音乐(1.荫中鸟 ;2.大象; 3.快乐的小熊猫;4.鸭子拌嘴;5.四小天鹅舞曲; 6.狮王进行曲)四、人文道德教育。1、师进行道德教育,让学生热爱小动物。(学生根据平时的知识说出对保护动物的了解。)2、师提示还有那些动物的节奏和学过的动物节奏相同。(学生按老师提示的节奏模仿其它表演,也可以自己创新表演。 通过对乐曲的学习和创编活动,进一步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让孩

12、子们在相互合作中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五、下课音乐视频 清凉口哨宁夏结束课堂教学结束句:人与人之间可以做好朋友,其实人与地球上一切有生命力的动植物也可以做好朋友,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和谐,只有这样我们的地球也才能更加美丽。(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表演,开拓了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发展。)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唱:两只小象 2、听:大白象教学目标:1、能专注地聆听音乐,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2、能用自然的声音完整地演唱两只小象。 3、能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和老师、同学合作演唱两只小象教学重点:欣赏大白象,学会专注地聆听音乐。教学难点:歌曲两只小象中的大音程跳动

13、比较难唱准,给学唱歌曲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学准备:CD、CD机、挂图教学过程:一、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先弯眼睛圆又亮再弯鼻子弯又长弯出耳朵宽又大身体肥胖腿粗壮(注:师边画边说) 小朋友猜出来了吗?生回答:大象师: 对,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平均寿命在岁左右,最大的能活到岁。夏天,大象为了避暑,会用鼻子吸水喷洒到身上在泰国的清迈城有一座非常有名 的大象训练营地叫美莎大象营。这是一个专业的大象训练中心,让大象学会对森林的适应能力,学习如何帮助人类运输货物。在大象营,游客还可以看到猎象表演、 大象洗澡、踢足球等。现在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大白象教书”这个节目吧!二、 故事

14、学歌1、(配图)听故事师:请小朋友用小朵听一听,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呀?生:听赏音乐并回答,大白象,在给小动物们上课。【视听结合,可以使学生对内容的记忆更牢,这样更能提高他们的兴趣】2、说故事师:真棒,听的真仔细!现在我请小朋友们再仔细听一遍,大白象教书引来了谁?并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生:小猴子,小山羊 讲故事。三、 视听结合、学唱歌曲。1、 创设情境。大象妈妈今天特别高兴!她呀要送给小象们一首歌,你们想听听吗?2、 播放两只小象。生:聆听,感受。(学生随音乐做大象走路的动作)3、聆听歌曲,进一步感受象的音乐形象。(1)小象在河边做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2)歌曲中哪一句词出现的最

15、多?(衬词:哟罗罗)教师: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4、 师:那么请你们也在音乐声中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去,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用手代表小象的长鼻子,象它们那样勾勾鼻子,握握手好吗?生:再次聆听,在音乐声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勾一勾”。5、学习歌词:师生接龙按节奏朗读歌词:(1)教师读单小节歌词,学生接双小节“哟罗罗”衬词。然后师生交换读;学生完整齐读。(2)学生跟着琴伴奏念歌词。6、演唱歌曲。学生跟着琴伴奏演唱,注意表现了小象什么心情?用亲切活泼的歌声表现小象河边嬉戏的情景。7、观看两只小象师:两只小象相处的怎么样?我们同学之间该怎样相处呢?教

16、育学生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8、出示大象图片。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保护环境。9、学生跟着伴奏音乐演唱歌曲。进一步表现两只小象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三、 团结协作、表现歌曲1、 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为歌曲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2、 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3、 邀请几对好朋友,自愿上台表演。4、 学生评价,老师点评,选出“最佳合作奖”和“最佳表演奖”,并给予奖励。(鼓励全体参与,培养协作能力,激发竞争意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四、 激发兴趣、编创歌词1 师:来参加这次狂欢节的动物有很多,你们想想还会有谁呢?生:小猪、小狗师:他们也带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了,请你

17、想想他们又会怎么唱呢?2、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动物进行歌词创编,老师巡视、指点。3、 老师弹琴,各小组按次序展示编创成果,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掌声表扬。(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歌词编创,激发灵感,提高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编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打花巴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让学生学会歌曲打花巴掌,能够以游戏的形式表现这首童谣。2、能力目标 :同时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鉴赏和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重点学习歌曲打花巴掌,指导学生准确的掌握歌曲的节奏,并能

18、运用到拍手游戏中同时培养学生能够合作进行创编。教具准备;多媒体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唱打掌掌教学目标:1.能用身势动作参与歌曲表现。2.能唱学会演唱歌曲打掌掌。3.能跟着歌曲打掌掌的节奏玩打掌掌的游戏。4.能唱准3、5、6 三个音的音高,并借助柯达伊手势唱准三个音的音高。教学设计意图(理念):1.通过读童谣熟悉歌词内容,同时在无意识的恒拍律动中,建立2/4、3/4 拍的节拍感。2.通过师生打掌掌游戏反复感受3/4拍与2/4的不同,解决变换拍子的难点。3.3、5、6的音高是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游戏在柯达伊手势的帮助下建立音高概念。4.在音乐中找伙伴玩游戏,通过游戏中动作的变化感受变换拍子,

19、培养聆听的耳朵。教学设计亮点:在多样的游戏中学会歌曲并体验2/4,3/4的节奏。教学重点难点:能够快乐的与同学参与音乐游戏打掌掌教学准备:电子琴 课件教学过程:一、随伴奏拍手掌 读童谣1.师示范念童谣打掌掌。2.随伴奏跟老师拍童谣。3.出示歌词,随伴奏齐拍念童谣。4.随伴奏,齐打掌掌背童谣。5.交换伙伴玩打掌游戏。二、跟着歌曲 打掌掌1.师示范和一位同学打掌掌。 2.交换伙伴,连续播放三遍音乐,玩打掌游戏。三.跟着琴声唱童谣1.师范唱歌曲。2.师弹琴,学生跟琴唱。 3.带表情唱全曲。 4.交换伙伴唱歌曲玩2人打掌游戏。四、带着手势 唱音符1. 师带手势唱旋律,生找出三个音符3、5、6板书:3、

20、5、6三个音2. 唱单音跟3、5、6打招呼 (1)说着答师:3的小手在哪里? 生:3的小手在这里。(腰间)师:5的小手在哪里? 生:5的小手在这里。(胸前)师:6的小手在哪里? 生:6的小手在这里。(嘴边)(2)跟旋律问答 3 3 3 3 3 3 3 0 | 3 3 3 3 3 3 3 0 |(师)3的 小手 在哪 里 ?(生)3的 小手 在这 里 。 5 5 5 5 5 5 5 0 | 5 5 5 5 5 5 5 0 |(师)5的 小手 在哪 里 ?(生)5的 小手 在这 里 。 6 6 6 6 6 6 6 0 | 6 6 6 6 6 6 6 0 |(师)6的 小手 在哪 里 ?(生)6的

21、小手 在这 里。(3)把学生分3、5、6三组,玩找朋友游戏。3 3 3 3 3 3 3 0 | 3 3 3 3 3 3 3 0 |(师)3的 朋友 在哪 里 ?(生)3的 朋友 在这 里 。 5 5 5 5 5 5 5 0 | 5 5 5 5 5 5 5 0 |(师)5的 朋友 在哪 里 ?(生)5的 朋友 在这 里 。 6 6 6 6 6 6 6 0 | 6 6 6 6 6 6 6 0 |(师)6的 朋友 在哪 里 ?(生)6的 朋友 在这 里。(4)玩唱旋律呼唤朋友的游戏3 3 3 3 3 - | 3 - - - |(师)我在 呼唤 MI (生) MI5 5 5 5 5 - | 5 - -

22、 - |(师)我在 呼唤 SOL (生) SOL6 6 6 6 6 - | 6 - - - |(师)我在 呼唤 LA (生) LA(4)唱音组63 5 | 36 5 | 56 3 | 65 3 | 53 6 | 35 6 |(5)唱旋律生看着师的手势唱出旋律。(6)出示打掌掌乐谱,学生指谱唱旋律。五唱着童谣 玩游戏1.试一试问:更多的人一起打掌掌怎么玩呢?2.说一说 找一两组刚才拍得好的上来,说一说他是怎么玩的。目标:拍准确 ,提醒“开在小河边”的时候,推几下。3玩一玩(连续三遍)第一遍:跟你的同桌一起玩。第二遍:前后的伙伴接着玩。第三遍:多个伙伴开心地玩。六、总结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了打掌

23、掌的歌,玩了打掌掌的游戏,希望你们可以跟你的伙伴们一起:读童谣,唱儿歌,一起快乐地打掌掌 第二单元 妈妈的歌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听摇篮曲小乌鸦爱妈妈;唱小宝宝睡着了大树妈妈;动:情景表演“小乌鸦爱妈妈”;评:成长的足迹。单元教材分析: 在音乐活动中体会母爱与亲情的可贵,让爱浸润孩子的心灵是本单元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的出发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蕴含着的温馨、亲切的情绪和情感特征,还可以领略到以歌曲表现同类主题的多样性及其艺术魅力。单元教学目标: 1、能有表情地参与到摇篮曲的欣赏、演唱、律动、伴奏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情绪、力度、速度的特点,并较为准确地体验

24、与表现。 2、乐于与同伴合作进行情景表演。理解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内涵,尝试借助歌词进行角色安排和动作设计,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 3、学习用轻柔、甜美的声音熟练地演唱小宝宝睡着了和大树妈妈,对比感受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拍特点。积极参与歌表演和为歌曲伴奏等综合音乐实践活动,表演要富有表情并符合歌曲情绪特点。 4、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感,并尝试编创两小节节奏为歌曲伴奏,或完成节奏接龙游戏。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听摇篮曲 第二课时 唱小宝宝睡着了 第三课时 听小乌鸦爱妈妈 第四课时 唱大树妈妈第一课时摇篮曲教学理念:本课教学运用音乐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

25、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通过学生的欣赏与感受,体验、参与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通过学生的演唱与表演,感受母爱的真挚,进行亲情教育。教材分析:摇篮曲,也叫催眠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抚慰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其特点是旋律轻柔甜美,节奏和伴奏常带有摇篮的动荡感,具有安静、温暖、亲切的特点。这首摇篮曲是作曲家舒伯特十九岁时的作品。歌曲旋律委婉动听,像是一首音诗。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

26、全曲只有四句,第二、第四句完全相同,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热爱之情; 二、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三、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表现歌曲,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教学重、难点:1、装饰音的唱法;2、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3、填补上空缺的音符,对歌曲的乐句作出准确的理解与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播放音乐 月亮月光光。这音乐那么宁静,那么温柔,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妙的夏夜中了。可是,你听,小宝宝哭了,(播放课件)这哭声吵到

27、了左邻右舍,你能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小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并安然入睡吗?生:(根据学生回答给予反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师:想想能用音乐课相关的方式)2、 嗯,同学们列举的方式都非常好。老师这里有两首音乐,我们来比较一下哪首比较好。A、先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片断。师:这首行吗?我们还有一首。B、播放舒伯特摇篮曲,那么这首呢?(引导学生从强弱,情绪上分析。)二、学习新歌1、随音乐轻声哼唱,分析有什么特点。旋律重复、装饰音前倚音、空缺音符填补。2、你能用最亲柔的声音来随琴来哼唱吗?用“LU”母音哼唱全曲,要求轻柔、连贯。3、师弹琴生唱歌曲摇篮曲。4、引导学生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及附点节奏唱法:装饰音

28、: 5 65 4 . 3 2 5 |?附点节奏:2 ? 2 3 ? 2 1 |师:让我们随琴准确的把歌曲唱一遍吧!5、师:歌曲那么温馨、静谧而甜蜜,从歌曲的演唱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了什么?(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 所以我们在演唱时自认而然的就吧速度?演唱力度?为的就是要体现歌曲怎样的情绪?师生交流:歌曲速度缓慢、旋律平稳,力度轻柔等。6、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世界各国都有很多摇篮曲,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各国的摇篮曲吧!三、创作拓展从你们的演唱中,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让我们

29、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对妈妈的爱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唱小宝宝睡着了教学目标: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定的意境。2、能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3、结合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模仿,体验音强弱。教材分析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小宝宝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教学重点、难点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定的意境,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30、体会妈妈深深的爱!教具准备布娃娃、课件。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放小宝宝睡着了的音乐,师跟着音乐唱。2、这首歌是唱给谁的?是谁在静静的夜唱歌给小宝宝听呢?小宝宝听着妈妈的歌会怎么样?这首歌是妈妈哄小宝宝入睡时唱的摇篮曲,它有非常好听的名字,请你一起跟我来读一读(出示课题小宝宝睡着了)。二、寓教于乐1、聆听体验,熟悉歌曲旋律师以“欢快”的调子唱小宝宝睡着了,让学生评议。学生们总结“魔力”:慢,甜美,温柔师鼓励学生。2、感受摇篮曲的摇荡感同学们面对面做好,双手拉起来,慢慢地、

31、轻轻地摇一摇,摇的同时用“呣”给小宝宝唱摇篮曲。(生边摇边用“呣”跟随老师哼唱摇篮曲)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1)出示三条航行路线:起伏很大的波浪线、断开的直线、平缓的波浪线。想一想:哪条路线是妈妈的歌声变化形成的,说出为什么?(第一条起伏太大,不平稳;第二条断开了,不连贯;第三条既平稳又连贯,是妈妈的声音变化形成的。)2)划旋律线全体起立,伸出小指头,用“U”哼唱旋律,画着旋律线唱。3)熟悉歌词现在我们一起读读歌词吧(出示歌词: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支船,妈妈轻轻摇。摇呀摇呀摇,一摇一摇睡着了。)读最后一句歌词,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好“了”。4)让我们合着音乐伴奏,按节奏轻声朗读歌词。5)

32、学生合着钢琴学唱歌曲,老师特别指导好“摇呀摇呀摇”中最后一个“摇”声调要高上去;唱“了”的时候要慢慢地收回来,声音越来越小;整首歌要以轻、柔的调子去唱。三、创造表现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1)齐唱歌曲跟着老师的琴声,像妈妈的声音一样爱唱这首歌,要用轻、柔、美的声音把小宝宝哄入睡(师弹琴,生边做动作边跟唱歌曲)。2)个性展示咱们总共学了几句歌词啊?(三句)你最喜欢歌曲的哪一句呢?站起来展示一下吧。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XX同学唱得真好听,她的表情很美,微笑着,就像妈妈的笑脸一样,非常有感情地唱出了妈妈对宝宝深深的爱,我们要象她学习,一起来跟她来演唱。1)以多种形式演唱男女生分唱、小组唱。2)模仿

33、表演模仿妈妈的动作,数名学生上讲台抱着洋娃娃在老师的指导下表演,下面的同学也跟着模仿。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1)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妈妈)是的,妈妈不光给了我们生命,还教会我们说话、走路、辅导我们学习,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请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让我们一起说一声 “妈妈,我爱您!”2)升华感情(出示妈妈在睡觉的图片或课件)为妈妈唱支摇篮曲(出示歌词“好妈妈,睡在摇篮微微笑。摇篮像支船,我来轻轻摇。摇呀摇呀摇,一摇一摇睡着了”)生全体起立,伴着老师的音乐及歌声齐唱献给妈妈的歌。四、完美结课 师:从同学们甜美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深深的爱,老师有个提议

34、,今天晚上就把这首歌唱给我们最爱的妈妈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小朋友们再见!”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表演小乌鸦爱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爱妈妈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爱;2、通过现实生活的交流,让学生发现爱;3、通过点滴爱的呼唤,让学生奉献爱。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教学难点:处理和表现小乌鸦爱妈妈,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头饰。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2.发声练习.二.学习小乌鸦爱妈妈。1、故事导入:小乌鸦和它的妈妈从远方来,.它们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和礼物,要考考小朋友。思考: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2、第一关

35、:请你和我这样做2/4 XX XX |X X |X |X | 要求:(1)学生跟教师模仿节奏5遍。 设问:歌曲中XX XX |X X|X|X|的节奏一共出现了几次?(小组讨论、汇报) (2)分别找同学来依次演唱。4、课件播放小乌鸦爱妈妈FLASH动画,感受歌曲内容。5、听完,讨论歌曲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6、师对学生发言小结:这真是一只懂事的乌鸦、孝敬的乌鸦。7、师:小乌鸦是一只鸟儿,它也懂得孝敬自己的妈妈,多懂事的小乌鸦呀!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听的节奏来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好么?8、指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设问:(1)在这个故事里哪几句最打动你?把感动你的句子读一读。 (2)分句体会。师

36、: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心情会怎样?(伤心、难过)启发学生用表情表现乌鸦妈妈的心情。 师:小乌鸦为妈妈捉虫时,心情又会怎样?(着急) (3) 学生有感情的读歌词。(想象画面) (4) 学生有感情演唱,看谁唱的最入情。 (5) 学生表演读歌词。10、再听歌曲。 让我们来听听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的。12、学唱歌曲。 我们也一起用歌声赞美小乌鸦,好吗?(1)轻声歌唱。(2)在讲述故事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小组讨论、汇报。(3)解决学生遇到的难点,采用跟唱法。(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讲给大家听听听吧!(5)小乌鸦特别喜欢听别人的赞扬,让我们男同学先来夸夸它吧。(男同学齐唱)(6)女同学等着

37、急了,那就你们来赞美小乌鸦吧!(女同学齐唱)三.表演音乐剧小乌鸦爱妈妈 分配角色:一生扮演乌鸦妈妈;一生演小乌鸦;多数学生扮演路边的野菊花和小草;几个学生搭成“窝”。四.联系生活,爱心教育。1、爱,无处不在。孩子们,在你的身边你感受到爱了么?2、学生讲述关于“爱”的故事。3、看到你们发现的爱让人感动不已,想到爱心的奉献感触很深。 老师讲述“爱的故事”。五、“爱”的回味课堂尾声。1、“爱”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但“爱”却是永无止境的。请你记住:爱就在我们身边,爱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奉献,轻轻的一声问候,淡淡的一个微笑,都会让爱你的人感到满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播放歌

38、曲爱的奉献,学生手拉手离开教室。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大树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难点:正确演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

39、:“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的笑了。学唱新歌1、出示大树妈妈的歌谱、画面。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歌曲大树妈妈。大树妈妈的枝叶可茂盛了,两只小鸟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睡着了,如果你是这只小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生:回答师:大树妈妈的怀抱又温暖又安全,有很多小鸟都想飞到它的怀抱里,这节课哪个组的小朋友表现得好,就可以让一只小鸟飞到大树上,一起来比一比好吗?2、用响板教学生逐句学歌词。3、全班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4、请

40、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分句模唱法解决难点。师:小朋友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好,现在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这几句。6、完整跟师的琴唱歌唱,记忆歌词。7、师反馈教学效果(强调休止符)8、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轻柔)师: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呀9、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三、 分组创编,角色表演。1) 学生分小组合作编排歌表演。2)邀请各组上台表演(小组成果展示,评出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创意奖。)3)全班表演。4)学生自评。四、课堂小结。师:在大树妈妈的摇篮里,小鸟感到很幸福,如果这时候有人要砍伐大树妈妈,你是小鸟,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生:回答师:所以我们要爱护

41、树木,爱护大自然,相信在大家的保护下,大树妈妈一定会长得更加茂盛,小鸟们会更加幸福、快乐,让我们和小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结束今天的音乐课吧。 第三单元 校园节拍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包括:听乒乓变奏曲溜冰圆舞曲;唱:儿童在游戏拍皮球;动:儿歌诵读、我的编创;评:成长的足迹。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音乐”“运动”“游戏”为主要载体,展现孩子们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成长状态。两首演唱歌曲轻快活泼、短小凝练,相应的节奏、歌词编创、旋律模唱活动融入了巩固四分、八分、二分节奏和体验旋律相同与不同的学习要求。两首欣赏曲目清新而富有活力。单元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感受“运动”与“游戏”的

42、快乐,增进对校园生活的喜爱和同学间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乒乓变奏曲和溜冰圆舞曲,体验二拍子和三拍子的不同,并能用合乐、协调的身体动作加以表现。 3、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拍皮球和儿童在游戏。熟练模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饶有趣味地参与儿歌诵读和节奏、歌词编创活动,表现出较稳定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听乒乓变奏曲第二课时 唱拍皮球第三课时 唱儿童在游戏第四课时 听溜冰圆舞曲第一课时 乒乓变奏曲教学目标:1、在音乐学习中感受音乐的趣味,感受打乒乓球的快乐,进一步培养对音乐学习的热爱。2、能在听、唱、演、创等音乐学习活动中,锻炼听觉

43、记忆能力。3、通过聆听、分析乒乓变奏曲,初步感受、理解变奏曲式的结构。教学重点:感受变奏曲式呈现音乐情绪时的表现力。教学难点:变奏4、变奏5与主题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 1、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打过乒乓球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打乒乓球的。引导学生说出(动作灵巧轻快,你推我挡激烈比赛)师: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儿童歌曲 小小球儿闪银光听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歌曲情绪和描写的内容。2、新授:(1)师:今天我们来听一首根据小小球儿闪银光而创作的乒乓变奏。(2)简单介绍变奏曲(3)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师:你听这段音乐什么感觉,像什么在跳动。生: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

44、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引导学生说出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 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4)复听主题曲调。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5)初听全曲师:你能说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说一说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出现几次?(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 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 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 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 第四、

45、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6)小组讨论创编 师:你们能根据这些变奏来创编节奏吗? 生自由运用身体语言表现 (7)复听全曲。 师: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谁来根据音乐模仿一下那激烈的角逐场景。 生自由展示。小结第二课时拍皮球教学内容:唱 拍皮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旋律来表现大家一起拍皮球的愉快心情。2、初步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二拍子的韵律。教材分析 拍皮球是一首

46、欢快的儿童歌曲,平拍五声F宫调式。曲调活泼,跳跃,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歌曲为一部曲式,第一、二乐句为规整乐句,第三乐句为扩充乐句,衬词“嘭通”的运用使歌曲更加形象有趣,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皮球游戏的愉快心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运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爱国情绪。 难点:学唱的歌曲中出现的附点音符,第9、10小节的音准把握。五、 教具准备 磁带,电子琴,盒子,皮球,多媒体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3

47、、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2、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处

48、理难点:3 6 6 6 3 5 5 5 嘭通嘭通 嘭通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6 5 3 6 | 5 2 3 | 5 2 3 |1 - 大 家 玩得 多 愉 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第三课时儿童在游戏教学内容:唱儿童在游戏教学目标: 1、熟练

49、模唱演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学习用铝板琴奏一奏歌曲中色块处的旋律。教学重难点: 熟练模唱演唱儿童在游戏曲谱,并通过演唱发现旋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学过程:节奏练习。歌曲教学 1、出示儿童在游戏的歌谱、画面。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歌曲。听听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2、用响板教学生逐句学歌词。3、全班听一遍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4、请学生跟着录音轻声哼唱歌曲。5、分句模唱法解决难点。师:小朋友有几个地方唱得不太好,现在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这几句。6、完整跟师的琴唱歌唱,记忆歌词。7、师反馈教学效果8、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特点(高兴地)9、学生跟琴用高兴的情绪演唱

50、歌曲。三、模唱曲谱 1、出示色块处的曲谱,带领学生模唱旋律,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2、分男女同学演唱色块处的旋律。 3、用柯尔文手势相配合,让学生唱准音。四、练习用铝板琴演奏色块处的旋律。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听:溜冰圆舞曲 评:成长的足迹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感受圆舞曲的风格,并鼓励学生能在音乐声中模仿溜冰的动作.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学分析 管弦乐溜冰圆舞曲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洒脱的姿态,用这样的乐曲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本课中还以音乐游戏与创编为主,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歌曲钻山洞,并在活动中培养

51、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师应充当激励、引导、欣赏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寓教于学,寓学于乐.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创编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及相关课件,电子琴,磁性黑板,磁带等.教学过程1.导入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想看吗?(多媒体播放一段溜冰运动的录像) 2.欣赏与创造 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刚才看到了什么?) 生:溜冰. 师:对!但你们知道吗?运动员在溜冰的时候往往会配上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首,想听吗? 生:想! (教师播放管弦乐溜冰圆舞曲,学生静坐聆听) 师:嗯,听完了这首曲子你们想干什么呢? 生:溜冰. 师:那我们就给这首曲子取个名字叫溜冰圆舞曲好吗? 生:好! 师:那你们想溜冰吗?让我们跟着溜冰运动员一起来溜冰吧! (多媒体播放溜冰的录像,配以溜冰圆舞曲) 学生边听边想象运动员溜冰的动作与姿态,并模仿运动员做各种溜冰的动作. 然后请个别模仿得比较好的学生到前面来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