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正式_第1页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正式_第2页
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正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二章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2、2知晓学生学情 1、从教育心理学的分析看学情:这是同进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难度,而且学习兴趣较低。2、从学生基础分析:我们位于城乡结合部,生源严重不足,所照学生基础薄弱,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应降低难度。3、要上好这节公开课,教师必须在预习课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3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b.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一些虚词的用法 c.能熟练背诵、默写全文,必说出句意。(2)能力目标:a.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及习惯b.理解课文所蕴含的

3、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3)情感目标:a.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反省自己b.汲取课文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 学法和教法教法;1、分类整理归纳法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这也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要求。2情景教学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教师充分利用语文课文中生动、丰富的德育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初

4、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3诵读法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初中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培养学生古文的语感。注音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学法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叶圣陶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根据这些理论的指引,在这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下列方法参与学习。1、资料搜集法;我要求学生搜集关于“路”的名言警句有有关诗人弗罗斯特的相关资料,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

5、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把握作品的内涵。2、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认真研读文本,提出自己的困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答疑解惑。3、情感体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还仅仅是停留在对诗歌的初步感悟上,只有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体验去“品读诗句,感悟诗人形象”,去与诗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把握诗歌的主题与内涵。从实际的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运用以上三种主要的学习方法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三、教学过程展示及设计理念阐述 1、导入语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这样标榜过论语的作用:“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北京大学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时

6、间讲解论语心得。孔子在国外的影响:韩国的孔庙、日本的孔庙、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巴黎年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设计理念阐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看到中学生不喜欢学习文言文,理由无非是时代久远、学了没用、枯燥乏味之类。也有语文教师向我说倾诉过同样的感受,问我文言文该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说。这样的导语无非是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古文的兴趣。2、预习检测A、学论语说论语(介绍论语这部书)。B、学论语知孔子(介绍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C、学论语清字词(扫除课文中的生字词障碍)D、学论语译课文本环节设计目的:了解论语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学生为主,教师只稍

7、加点拨即可。3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确定可有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确定,也可有师生共同确定。但无论是那种确定方法都在强调学生的参与。我采用的是:师生共同确定。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依据单元提示,结合本课具体内容及课后练习,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A、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B、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解释,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C、掌握整理归纳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三维目标有利于教师操作。4、学论语理知识A、梳理文言文知识此环节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

8、,不仅让学生理解巩固课文的主要知识点,而且在此基础上,能让学生了解掌握“归纳整理知识点”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多音字”、“通假字”、“古今异义”、“成语归纳”教学方法:先展示课件,请同学举手发言,回答各个部分的问题,老师适当加以解释。然后,在学生掌握课内知识点的基础上,教师延伸说明这种学习方法“归纳整理法”的好处:a有利于理清课文知识点,便于积累、复习。b有利于训练自己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c 有利于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B、梳理课文思想内容在上节课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从“求知识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个方面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感受其丰富的语言

9、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5 学论语悟人生 (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论语所蕴含的人生道理) 此环节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针对我班学生2个月时间所出现的学习及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通过本节课所蕴含的道理,旁敲侧击的对同学进行指导教育,通过他们自己的思考讨论,理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含义,加深记忆,并能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老师举例,设置情景,请同学们讨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用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哪一则来教育他们。例:有位同学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业写完,但老师发现他的作业质量不高,好像都没有经过思考,不会的就空着交上来;还有一位,觉得自己都会了

10、,可以自己思考问题了,上课都不注意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怎么教育他们呢?为什么?讨论之后,回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并解释意思。6学论语写心得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接触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与掌握,大家把自己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也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做到学以致用。7、板书设计 学论语 知论语 说 孔 子 理 知 识 悟 人 生 写 心 得板书设计本节课教学程序的体现,也是预习课上师生共同确定的展示环节,同时也是课文的提纲。8、结语圣人思想传千古,论语精神育后人。让我们品味经典,感悟古文化魅力,让经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