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解析_第1页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解析_第2页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解析_第3页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解析_第4页
高二语文语文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Word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语言作为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心灵的外观。“言语”是孔门四科之一,对语言的重视是孔子尚文思想中包含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支配人的语言的应该是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1字音字形(1)笾豆()(2)愆()(3)瞽()(4)闵子骞() (5)裨谌() (6)雍()(7)侃()2重要词语(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_(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_(3)侍于君子有三愆:_(4)仍旧贯,如之何:_(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_(6)辞达而已矣:_(7)巧言令色,鲜矣仁:_(8)雍也仁而不佞:_(9)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_3通假字(1)出辞气,斯远鄙倍矣:_(2)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_4古今异义(1)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古义:_今义:_(2)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古义:_今义:_(3)有言者不必有德古义:_今义:_5词类活用(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_(2)动容貌,斯远暴慢矣:_(3)正颜色,斯近信矣:_(4)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_6虚词用法(1)为(2)也(3)焉7特殊句式(1)夫子何为:_(2)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_8成语积累(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_(2)言必有中:_(3)求仁得仁:_(4)巧言令色:_9名句积累(1)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_;正颜色,_;出辞气,_。(2)_,有言者不必有德。(3)_,勇者不必有仁。重点研读1孔子既反对巧言令

3、色,又追求语言的敏捷得体。这二者的区别在哪里?孔子的主张对我们今天从事言语交际有什么启示?答:_2孔子在文化教育和主持礼仪时为什么要用“雅言”?你对学习和推广现代“雅言”普通话有什么看法?做得怎样?答:_3言语交际要讲求技巧。面对敏感话题,有时须采取婉转的方式。作为孔子弟子中“言语”方面佼佼者的子贡,就很擅长这种方式。以本课7.15章和第三课9.13章为例,说说你对委婉这一交际技巧的体会。答:_合作探究子曰:“辞达而已矣。”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翻开论语,读到这些简短的评述与描写,一个极力反对语言华采的孔子仿佛就模模糊糊地站立在我们面前。孔子真的一味地主

4、张质朴为美,反对一切的语言修饰吗?请以“走近孔子倾听孔子论言”为主题进行一次探究活动。 提示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对话是这部书叙述、明理的载体,语言传递着孔子治学、修身、为政之道的精髓,其中关于“言”的观点历经千年沧桑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受益很多。真诚地倾听孔子论“言”的真谛,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大有裨益。探究第一步,借助网络等工具搜集有关孔子语言艺术研究的文章、论著。第二步,认真研读论语,摘录孔子有关“言”的精妙论述,摘录孔子与其弟子的精彩对话片段,做好读书笔记。第三步,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孔子“立言”的根本、“言”的原则与方法,然后加以概括。第四步,研读搜集的研究资料

5、,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此基础上研读摘录的论语精彩对话片段,探讨孔子如何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贯彻实施了其“言”之主张。第五步,写一篇1 500字左右的论文,总结自己的探究所得。考点一不及物动词的用法【命题规律】一般不单独命题,有时放在考查实词的选择题中考,有时放在翻译题中考。【例题解析】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_(2)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_(3)必复之全之:_(4)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_(5)项伯杀人,臣活之:_(6)犹得备晨炊:_(7)吾子好道而可吾文:_(8)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_(9)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10)辄倾数家之产:_解析第(6)句

6、“炊”作“备”的宾语,其余9句均为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跟随”。(2)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困顿的生活”。(3)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复原”。(4)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归”。(5)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活下来”。(6)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饭菜”。(7)动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认可”“以为可”。(8)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站立”。(9)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鸣响”。(10)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倾尽”。点拨不及物动词在句中处于谓语的位置,陈述主语使宾语“怎么样”,那么这个不及物动词就是使动用法;如果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

7、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那么这个不及物动词就是为动用法;当动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时,一般是活用为名词。【考点总结】动词活用也有自己的规律。1如同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和意动词,动词也可以活用作使动词。不过一般是在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情况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为不及物动词,本义为“归顺”,此处应译为“使归顺”。2动词用作名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作名词用。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原为动词,此处应译为“生产出来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3动词用作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动词具备了形容词的语法特点,作形容词用。如“循陵而

8、走,见蹲石鳞鳞”中的“蹲”,原为动词,在这里作形容词,修饰“石”,译作“蹲着一样的石头”。考点二“为”和“乃”字的用法【命题规律】(1)“为”和“乃”均为常考虚词。(2)“为”多考介词用法,其中表被动用法更常考。“乃”多考副词的用法,其中表示出乎意料的用法更常考。【例题解析】1下列句子中的“为”都是介词,试选出其中用于表被动的一组()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持其踵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ABCD试解:_解析表原因,因为;对;替。答案A点拨“为”作介词表被动

9、时,常与“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2对下列句子中,“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乃重修岳阳楼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和相同,和不同B和不同,和相同C和相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不同试解:_解析副词,却。连词,于是。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副词,才。答案D【考点总结】1“为”字用法归类(1)介词表示动词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等。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例: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表示动作,行为的目

10、的,可译为“为着”“为了”。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表示被动。读wi,可译为“被”。有时和“所”结合,构成“为所”“为所”结构。例: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所笑矣。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c.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2)助词读wi,放在疑问句之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乃”字用法归类(1)副词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例: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可表示前后两件事在情

11、理上逆转相背,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例:a.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或条件,可译为“才”“仅”等。例:a.臣乃敢上璧。b.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表示出乎意料,可译为“竟然”。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可译为“你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例: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4)“乃”有时还作连词,可译为“于是”。例: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第九课出辞气远鄙倍知识梳理1(1)bin(2)qin(

12、3)(4)qin(5)p chn(6)yn(7)kn2(1)粗野,鄙陋(2)待人不当或错过人才(3)过失(4)沿袭(5)切中要害(6)表情达意(7)令,美好的;鲜,少(8)有口才(9)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3(1)通“背”,乖戾(2)通“智”,聪明4(1)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古义:这个人今义:指妻子,一般用在外交场合(3)古义:不一定今义: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5(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重视(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改变,整肃(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6(1)做,改作,动词/做,动词/读wi,帮助,介

13、词/草拟,起草,动词(2)句中表停顿语气/句末表否定语气/句末表疑问语气/句末表判断语气/句末表肯定语气/句中表停顿语气(3)代词,他/疑问代词,哪里7(1)宾语前置(2)被动句8(1)鸟将死时,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死时,说的话是善意的。(2)说话一定能切中要害。(3)追求仁就成就了仁。本义指伯夷、叔齐成全了孝悌也就成全了仁。现泛指如愿以偿。(4)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讨好于人。9(1)斯远暴慢矣斯近信矣斯远鄙倍矣(2)有德者必有言(3)仁者必有勇重点研读1两者的区别在于说话的出发点和内容不同,前者是虚情假意,即所谓“鲜矣仁”;而后者则出于“仁”的目的,以诚信为本。启示我们今天要重视语言交往

14、,重视表达说话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对说话能力有专门的要求。语文能力为“听、说、读、写”,其中“说”是口头表达,“写”是书面表达,在现代社会中,两者同等重要。2孔子重视“礼”,“礼”既指制度、规范,又指个人礼仪、礼节、礼貌,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礼仪是集中体现“礼”的机会和载体(如今天的庆祝会、升旗仪式等),礼仪需要庄重、严肃的气氛,才能体现出礼的重要和必要,也才能让人们在礼仪中受到礼的教育和熏陶。而“雅言”则是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教育则是教育和规范人们礼仪的基础和基本手段、途径,每个人从小就都从文化教育中得到熏陶和培养,接受正规的“雅言”教育。如果不用“雅言”,则将误人一生。现在提倡普通话,作为一种全国性交流的、规范的、文明的“雅言”,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尤显必要。3委婉是不直接将话点明,而是采取迂回曲折的方式,去试探性地了解对方的内心。这种方式在与人交际的特殊场合,还是十分需要的,特别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或劝说别人时,尤为需要,可避免矛盾激化,或者了解对方意图。课文中子贡有成功运用的例子。7.15章是讲子贡借机试探,用古比今的手法了解了孔子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