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2020年度优秀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由学习的“七年级历史教案上册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
2、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
3、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 - 北京人。 【自主预习】 ( 一)、 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 _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4、。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 二) 、 北京人 教师先介绍有关贾兰坡教授的故事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失踪的经过 , 引起学生的兴趣 , 。同时引入一个考古学知识即只有发现了头盖骨才能复员古代人类的面貌。这就是为什么元
5、谋人的相貌不能够复员而北京人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 、地点 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 2 、距今年代 约 70 万年至 20 万年。 3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 让学生观察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 并试着说一说北京人的的体质特征。学生可能回答不全 , 教师补充。 4 、生活情况 : 使用打制石器。 已经使用天然火。会使用天然火之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 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还用火照明,防寒、吓跑野兽。用火烧烤食物,吃到了熟食,缩短了消化的过程,减少了疾病,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北京人使用火,就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 过着群居生活。让学生阅读北京人的群居生活的段落,讨
6、论 : 北京人为什么过群居生活?北京人群居生活的情况怎样?学生结合课文和一些相关知识,应较容易地回答出答案。 ( 北京人生活的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只靠个人力量,无法生活下去。所以北京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几十个人在一起,依靠集体的力量打野兽,采 集植物果实、根茎,过着群居生活。 )( 北京人共同劳动 , 分享劳动果实 , 生活艰苦。 ) 通过北京人的生活情况的分析 , 使学生明白艰难险恶的自然环境逼迫类人猿为生存而斗争 , 制造简单粗糙的工具去获取食物 , 这个过程就是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的发展。如果不是环境险恶 , 类人猿不需劳动即能获得食物 , 人类也就不会出现了。所以说 : 劳动创造了人。
7、 ( 三) 、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
8、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合作探究】 1 、结合下列有关材料和图片,思考北京人为何要过群居生活? “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 韩非子 2 、北京人已学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对北京人来说有什么作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什么意义?想像一下,北京人是怎么样取得天然火的? 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既然我们知道了北京人已经会制造简单的工具,过着群居生活,会使用自然火。那么,我们再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3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同学们应该从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比较。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
9、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 _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一 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由同学们所熟悉的三国演义小说、电视剧导入到历史上的三国: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有没有看过?你对里面那些人物印象最深刻?(诸葛亮、曹操。
10、) 教师讲述: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它反映了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历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英雄造时势,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2、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1800年前的东汉、三国时代。 新课探究 一、群雄逐鹿说战争 (一)官渡之战 分析官渡之战前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曹操力量的发展壮大,视频展示官渡之战的经过,说明战争的影响。探讨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原因。 1、官渡之战前的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结合曹操的蒿里行进行阐述。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交替干政,皇室衰落,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战争不断,就如曹操的蒿里行所描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民不聊
11、生,饿殍遍野,老百姓渴望国家统一,天下太平。 2、官渡之战 曹操的势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后,与黄河以北袁绍发生了冲突,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公元200年,袁绍率10万大军南下,进攻曹操,曹操只有3、4万军队,敌强我弱,曹操该怎么打呢?他采纳了谁的策略? (1)让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观看视频官渡之战,请学生简单复述官渡之战的历史典故。 (2)出示一段文字材料,让学生归纳官渡之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200年,袁绍率十万大军,进攻曹军,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曹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后来,曹操采纳降将许攸的计策,袭击袁军屯粮处,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军趁机进攻,大败袁军。袁绍带领
12、数百骑兵狼狈逃回河北。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3)探讨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原因 曹操招贤纳士,善听正确意见;袁绍骄傲轻敌. (4)探讨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招贤纳士 经济上:(1)招募流亡农民垦荒 (2)组织兵士耕田(屯田) 过渡:统一北方统一天下(课件展示观沧海) 师生互动:曹操写过一首诗观沧海,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一起来欣赏观沧海,并跟随它一起朗读。 1、从诗中体现出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还有怎样的雄心壮志?(这首诗是曹操追赶袁绍的残余力量,来到渤海之滨写的,他登上碣石山,登高望远,面对茫茫大海,有感而发。它表现了曹操胸怀天下的英雄气
13、概) 2、要实现他的雄心壮志,有什么障碍吗?(刘备、孙权)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公元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下,当时南方的刘备与孙权,敌强我弱,该怎么打呢? 2、赤壁之战的经过 播放视频赤壁之战,让学生感受激烈的战争场面;并结合赤壁之战的动画讲解,让学生自己归纳出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特点、影响) 师生互动:请学生分享有关赤壁之战的历史典故,教师引导总结。 3、探讨: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失败? 孙刘联军:组成联军,战略得当;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曹操:客观,官兵北方;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4、归纳、比
14、较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5、以史为鉴:不要骄傲,善于借鉴和采纳别人的建议,做事要有恰当的方法。 二、三分天下话三国 赤壁之战,曹操打败,逃回北方,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一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东汉灭亡,魏国建立,都城在洛阳。 1、三国鼎立的形成 动画展示三国鼎立的形成。 列出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强调魏国代汉,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的。 2、三国的经济发展 通过图片展示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帮助学生区分三国发展各有特色。 3、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的混战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
15、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 _进步。 三、浪花淘尽论英雄 以曹操为例,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1、从三国演义里对曹操,到名人眼里的曹操,到你眼里的曹操,最后老师总结。帮助学生辨别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 2、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进行评价。 课后小结 以板书梳理本课内容,作为小结。 板书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
16、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
17、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
18、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 _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
19、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
20、,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 _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
21、与现实距离 二、河姆渡遗址 该遗址是何地发现的?发现了些什么?这些发现能说明什么问题?能画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吗?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三、半坡遗址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
22、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四、大汶口遗址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五、小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
23、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六、学习活动与学习测评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教学后记】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 _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品经理招聘笔试模拟题集及答题技巧
- 山东省普通高中2026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吉林省延边二中2026届化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新送车位的协议书
- (2025年标准)河堤卫生管理协议书
- 2025河南驻马店市市直和经济开发区学校招聘326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苏州交投华设设计有限公司招聘3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经济支持协议
- 德阳市教育局市直属事业单位2025年公开考核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高考英语 写作-倡议信 复习课件
- 2025广东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3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建材买卖(橱柜订购类)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小学英语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小学基孔肯雅热应急防控预案
- 港口无人驾驶行业深度报告:奇点已至蓝海启航
- 纪法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免疫复合物沉积-洞察及研究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题库1200道带答案可打印
- 托管老师岗前培训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