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转变意识,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现象:很多孩子在同伴交往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一旦到了课堂上,不说或说得没有条理、抓不住中心、用词欠妥,考试和作文中,错别字泛滥,成语不会用、乱用,写作文病句连篇、标点修辞乱用,这基本是反映出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有很多欠缺。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作了清晰的阐释:“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道明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习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落实“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这一核心任务?我认为我们教师要做到“强化一个意识,关注两个什么,理清三个关系。”一、强化一个意识阅读教学应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转身十多年课改的历程,是我们教师不断接受新理念与新思潮,不断实践创新与反思研究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收获与忙碌并存,喜悦与困惑同在。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干什么?各种流派的教学,让教师眼花缭乱,于是乎,语文教学或“沉浸”于内容,或“沉醉”于“人文”,或“沉迷”于文学,语文课要么在课文的内容上兜圈子,要么在人文思想上深挖洞,语文教学演变为内容至上的“教课文”,异化为“情感至尊”的煽情课,语文教学的本质任务反倒到冷落一旁。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认识上
3、转变,要切实转变这种内容之上、理解至上、文本至上的教学观,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将“课文”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为此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观。 1.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观确立“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可能在网络上看到过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哪吒闹海一课。教学流程采用四大板块:一是课文朗读板块,薛老师引领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懂意思,读清思路。二是学习概述板块,将一篇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述成三句话,既有方法引领,又有实践的指导,让学生在方法的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是学习讲述板块,将一句话具体化为一段话或是一个个画面,通过创
4、设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思维,在想象中表达,非常巧妙地进行基于文本的想象训练。最后是学习转述板块,通过不同人物,站在不同立场,转述同一故事,明确神话故事“扬善惩恶”的主旨,播下读书探索的种子。从这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看到薛法根老师做到了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我们要落实好“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要树立全面的教学目标观,就是要不仅关注文本“写什么”,更着力于“怎样写”,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重点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将“感悟内容”与“学习语言,揣摩表达”有机结合,将“学习表达”与“运用表达”巧妙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习得语言的规律,进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 2.
5、做动态的课程建构者从忠实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创生者。我们也来看一个案例。这是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的教学过程。课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父亲是汽车修理厂的技工,技术精湛,工作卖力,深得老板的器重。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贾老师先指导读好这两段课文,特别重视指导学生读好母亲安慰一家人的话:“一个人只要活得有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又指名四位学生背诵,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反复读,反复纠正中,所有的感悟体会都在“读得好“里头。接着,出示“
6、拮据”、“梦寐以求”和一辆玩具汽车,请学生按顺序用这些词说说两段话的意思。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贾老师再把汽车模型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的中间:生:“虽然我家很拮据,但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最后还在“拮据”后加一个“?”,示意学生继续说。生:“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家很拮据,这怎么可能呢?”贾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看出
7、,不但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而且积累、内化了“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还熟练地运用,概括了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这个案例赋予语言教学活力,又有应用的高度,通过语言转述、重组、改换等运用方式,巧妙地把学生从“千万次问”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活学活用中,体悟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所以有了全面的教学目标观,教师就能从课程的“操作工”走向课程的“建筑师”,做动态的课程建构者从忠实的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创生者。从“教课文内容”的束缚中走出来,不过度“纠缠”课文内容,将较多的时间引向“语言文字运用”。 做课程的创造者,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取舍、合理的增删、巧妙的重组,或集中关键处感悟品味,揣摩表达,习得学习语言的
8、方法,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关注两个“什么”解读与设计教学要善于捕捉语言文字运用的“点”“语文课文的内容不等同于教学内容。”这句话确有道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教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生要读懂课文写了什么,还要清楚课文是怎样写的,学习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在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上,课文只是一种媒介,一个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的真正内容就是隐含在课文中的“言语形式”,因此,我们倡导阅读教学要从“文本解读型”向“语言学习型”转型,从“内容的分析”向“策略的指导”转身。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学在研读文本、设计教学时,就要立足于课文的语言,从语用的角度,关注两个“什么”。1.关注课
9、文中“有什么”站在语用的角度,找出课文的“语用”点。“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走一个来回,即从语言文字出发,进入到思想内容,然后再从思想内容出发,重新又回到语言文字。”但回到怎样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教师从整体出发,结合年段要求以及单元训练重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筛选、定位。在这之前,又需要教师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即从文章精妙的篇章结构,灵活的表达方法,特殊的语言形式,新奇的遣词造句等方面挖掘文本的语言因素,关注课文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面有哪些特点。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本文的语言教学价值点至少有以下几个:(1)学习按时间(腊八除夕初一元宵)
10、的顺序来写的写作手法;(2)民间风味的散文如何锤炼语言;(3)比喻手法的运用;(4)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的运用;(5)如何围绕中心句把话写具体;(6)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7)联系背景,紧扣文眼,“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8)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练笔;(9)利用课后的两篇小短文进行对比读,感受表达方法。关注文本中“有什么”语言特色点,是确定“教什么”语言特色点的基础,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必不可少的环节。2. 确定教学中“学什么”立足教学,找准最具教学价值的语用点。一篇文章若拥有许许多多值得学生品味、学习、借鉴、运用的语言方式、表达方法,教师则应该“众里寻他”学
11、会“筛选”,选择最具有教学价值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又是如何表达真情实感的,从中感悟出值得学习和运用的写作方法。其筛选的原则应是着眼于“三点”:一是依据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现行教材一般是以单元呈现的方式,在教材编排上,每单元一般都有“导读”,导读从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重点两方面对本单元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因此,在确定教学的重点时,我们往往要研读导读,将导读中的提示作为本单元教学的训练重点,领会了编者意图,我们的教学才能抓住教学的核心。如刚才举得例子北京的春节,如此多的教学价值怎么可能(也无必要)在两节课时间里全部完成呢?当然得来一番比较、分析、整合,选取本课的核心教学价值。
12、从本课的单元编排意图、学段目标以及课后思考练习要求来审视,他所处的单元主题是“民风民俗”。感受课文是怎样表现“民风民俗”,则应是单元训练的重点。老北京人如何过春节是“民风民俗”的体现,老舍的语言叙述是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根据这样的研读思路,就可以将“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年俗和语言风格”作为教学的重点,以此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学习语言。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思路对以上九个语言训练点进行整理:上述价值点的(1)和(4)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方法,且在以前的学习中较少接触和训练过;(2)的难度较大,小学生难以把握,可和(6)合并,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句感受老
13、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和魅力;(8)和(9)是课后要求的训练项目,必须落实;至于(3)(5)和(7),在以往的教学中已做重点训练,应予舍弃。这样一样,北京的春节核心教学价值点有三:一是在课文阅读及与附文的对比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二是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效果,感受老舍笔下的北京年俗和语言风格;三是学习详略得当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练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带给我们的是语言训练的扎实深入,课堂教学的省时高效。再如,月光曲所在的第八单元的导读,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本组课文是艺术专题,“将带你走进艺术的百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段话指出“语用”教学要求:“学习作
14、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把它们组合成一句话便是:“学习课文,在感受艺术的魅力、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或基础上,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换一句话说就是:“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这样,教学的核心目标便指向了“语用”学习“联想和想象”及其表达方式。 二挖掘好文本中的关键点、激发点 教师首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课,仔细研读教材,重点放在挖掘课文中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激发点,从此处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有找好关键点、激发点,才能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依托、附藉。 如在乡下人家的执教中,老师如果认真钻研教本,就能很好的挖掘
15、到关键点、激发点。1.在字词教学方面,可以将字词分为三行,第一行是一般的认读的重点字词;第二行是多音字;第三行是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样分梯度地呈现字词,不仅清晰而且一目了然,学生能通过这种清晰而且一目了然的方式在以后字词的运用中,更加好地提醒自己注意这些字词的运用。2.在文本的执教方面,老师应抓住“别有风趣”一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如何别有风趣,让学生仔细读读,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老师可用自己的语言给学生描绘瓜架上的情景“闭上眼睛,春天到了,一定开出了,长出了;夏天到了,瓜架上,结出了;秋天到了,瓜架上”,引导学生自己说出闭上眼睛后看到的春天、夏天、秋天瓜架上的情景,并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
16、怎样的瓜架。3.在句子“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教学中,可以出示图片,说说有什么不一样。在句子“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 这些语言点的挖掘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找到好的语言文字激发点、关键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才会犹如有源之水,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增长。 再比如课文桥中有这么一句“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我们知道“揪出”是揭发出,捉拿出来的意思。带有贬义的色彩,面对坏人或做错事的人才采取此行为
17、,动作比较粗鲁。但这个词偏偏用在高风亮节的老支书身上,这样用词不符合人物身份。可是在桥这篇课文中,“揪出”这一个词语,却蕴含着个人的心灵密码。作为一位村老支书,为什么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把自己的儿子揪出来,把求生的机会让给别人。这一点,我们在读完全文时才知道。同样面对自己的儿子,在课文后面又有一个描写老支书动作的词语“推上”。这一“揪”一“推”,面对同一个人(儿子),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这样一分析,就能发现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把老支书这个人物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但在学生的语言世界中句不是能够立马感悟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很好地抓住这一学习的“需要点”,引导学生感悟,体会。三是考虑文本语言表达
18、的特色点。文本表达的特色指的是文本最独特的结构,最具特色的表现方法,最有特点的语言形式。这些特色点理所当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触摸春天一课,真正写实的文字甚少,而作者的感受、想像占了课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揣摩表达时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特点。可问:作者抓住哪几个镜头,哪些是写实,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写实镜头只有“流畅穿梭、伸向月季、拢住蝴蝶,松手张望”四个,每个镜头只有一两句话。而感受想像却十分丰富。当安静拢住蝴蝶后,作者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慨叹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这是安静全新的经历,安静到了一个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地方,作者仿佛看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当安静放飞蝴蝶时,作者又浮
19、想联翩安静心上一定划过美丽弧线。让学生深刻感悟:原来表达需要丰富的想象与灵动的联想!再比如:火烧云中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段落“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的教学,这段话在语言表达上也极富特色,一个是排比句的运用,另一个是这些描写颜色的词很有节奏感。为了让学生感悟火烧云的美。同时体会表达效果,学会语言运用,我就会设计这些问题: 1.火烧云有哪些颜色?列出来并归归类。 2. 你为什么分成这几类?这些写色彩的词在结构上各有什么特点? 3.你能再写几个这
20、几种结构的词语吗? 4. 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你自己写的词语写一段话,再说说你的感受。 再看慈母情深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句话的教学: 师:谁能发现这句话的特别之处? 生:一连写到三次“我的母亲”。是排比句。 师:这都不特别。 生:每次都把“我的母亲”放在了句子的后面。 师:把它改成平常的说法,读一读,看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读后):放在后面有一种惊叹、疑惑的味道,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母亲。 师:这样写就更能体现母亲的辛劳和我进到母亲时的那种惊叹、疑惑。这段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师就抓住了一个很能体现情感,语
21、言表达又很有特点的句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理解了这种语句的表达效果,以后孩子们就能自己运用了。这些特色点与作者要描述的重点以及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自然教学时离不开这些关键地方的品味、感悟、理解、运用。 根据文体特点确定训练点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特质,神话有神话的特征,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内核。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理应有异。像童话,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想像奇妙,给人启迪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尤其是想像奇妙。童话教学就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离奇的想象,练写童话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驰骋的想象。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可设计问题:巨人几次训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感悟
22、发现:第一次,巨人很生气:喊道,滚出去!此时,出现的奇景是:村子里鲜花美丽,小鸟欢叫,花园里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瑟瑟发抖。第二次巨人又发脾气:滚出去!此时,在孩子纷纷逃窜的同时,花园里顷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第三次巨人大声叱责:滚出去!此时,小男孩凝视着巨人,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问题的设计,紧扣童话特点,学生学与未学这篇童话,前后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学完这篇童话,若让学生写童话,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清晰认识:写童话一定要写进自己奇妙的想象!三、处理好三种关系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毋庸置疑,“学习语文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但在具体教学中,倘若只
23、强调“语言”,只在“表达”上下功夫,可能又会造成另外一种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要处理好三种关系:1.处理好“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做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感悟语言,品评词句,领会表达;习得方法,运用语言。这样的表述是立足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出发点与归宿点上,但并不排除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偏重”语言文字运用而“冷淡”文章内容的感悟。一方面,内容与形式犹如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文章的内容依靠一定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内容与形式是有机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另一方面,理解、感悟文章
24、的内容,不可能不涉及到语言形式,内容是借助语言来表现的,理解内容,自然离不开品评词语,推敲语言,领会表达,否则,这种理解就是肤浅的,空洞的,苍白的;揣摩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表达方法之妙,也不可能不涉及内容,这种涉及是必需的,不然就没有依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在这一过程中,得意得言,既感悟内容,又品味语言,习得表达方法。2.理清“运用”与“写作”的关系,做到“听说读写”并举。谈到“运用”,不少教师就会想到“写”,将“运用”的理解等同于“写”,认为阅读课中要体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要体现“写”,于是小练笔便成了阅读课中不可少的环节。
25、诚然,写是“运用”的体现之一,但非“运用”的全部。第一,从“语言文字”理解来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其实涵盖了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的运用”,即有关听和说的运用,二是“文字的运用”,有关读写方面的运用。这样看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其实应是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运用,不能简单地认为阅读的终极目标是教学生“写”。第二,从“运用”的理解来看,课标中关于阅读与写作的描述中都提到了“运用”:“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表达,是一种运用;阅读,同样是运用。第三,从“教学”的流程来看,听说读写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几种语言实践形式。所以我们应该着力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写”的能力,应将“听说读写”有机渗透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这一媒介,练就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教秋天一文时,我会这样设计教学环节:说。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为学习秋天这一课打下基础。听。让学生边看边听课文录音,通过听初步感受秋天的美。读。让学生读读课文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再次感受秋天的景物美。写。学习课文之后,再让学生到公园或田地、花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补偿合同(标准版)
- 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2025
- 临沧市乡村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度勘察设计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水污染防治复习题及答案
- 综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重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万科物业客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主要负责人)自测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章节练习试卷(详解版)
- 湖南省益阳市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大气污染防治专业案例)全真模拟题库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四级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 T-CFNA 6705-2024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玉林八角 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 员工离职面谈记录表范本
- 2024建筑消防设施检测技术规范
- 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业务相关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白芳礼课件教学课件
- 第2课黄河文化网上搜(课件)泰山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 《大学课件钻井液》课件
- 资深船长:18天终于把船舶抵达美国加州的注意事项理清了
- 期中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全面质量管理(习题集)》学习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
- 新收入准则在电商企业中的应用探析-以阿里巴巴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