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_第1页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_第2页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_第3页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_第4页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微生物检验规程1.实验注意事项1.1无菌操作要求 1.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1.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

2、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1.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1.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1.2无菌间使用要求 1.2.1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1.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

3、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1.3消毒灭菌要求1.3.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1.3.2装放(1)干热灭菌器:装放物品不可过挤,且不能接触箱的四壁。(2)大型高压蒸气锅:放置灭菌物品分别包扎好,直接放入消毒筒内,物品之间不能过挤。1.3.3设备检查 (1)检查门的开关是否灵活,橡皮圈有无损坏,是否平整。

4、(2)检查压力表蒸气排尽时是否停留在零位,关好门和盖,通蒸气或加热后,观察是否漏气,压力表与温度计所标示的状况是否吻合,管道有无堵塞。(3)对有自动电子程序控制装置的灭菌器,使用前应检查规定的程序,是否符合于进行灭菌处理的要求。1.3.4灭菌处理 (1) 干热灭菌法: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制品、陶瓷制品等的灭菌。灭菌完毕后或温度升温过程中,须在60以下才能打开箱门。(2)立式压力蒸气灭菌器:待压力恢复到零时,自然冷却至60后开盖取物,如为液体物品,不要打开排气阀,而应立即将锅去除热源,待自然冷却,压力恢复至零,温度降到60以下 再开盖取物,以防突然减压液体剧烈沸腾或容器爆破。(3)物品取出,随即检

5、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坏或棉塞脱掉、包装有明显的水浸者,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培养基或试剂等,应检查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后的色泽或状态,未达到者应废弃。取出的物品掉落在地或误放不洁处,或沾有水液,均视为受到污染,不可作为无菌物品使用。取出的合格灭菌物品,应存放于贮藏室或防尘柜内,严禁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凡属合格物品,应标有灭菌日期及有效期限。1.4有毒有菌污物处理要求1.4.1经培养的污染材料及废弃物应放在严密的容器或铁丝筐内,并集中存放在指定地点,待统一进行高压灭菌(经微生物污染的培养物,必须经12130min高压灭菌)。1.4.2染菌后的吸管(即进行阳性菌操作后的),使用后放入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

6、酸液中,最少浸泡24h(消毒液体不得低于浸泡的高度)再经12130 min高压灭菌。1.4.3涂片染色冲洗片的液体,一般可直接冲入下水道,强致病菌的冲洗液必须冲在烧杯中,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倒入下水道,染色的玻片放入5煤酚皂溶液中浸泡24 h后,煮沸洗涤。做凝集试验用的玻片或平皿,必须高压灭菌后洗涤。1.4.4打碎的培养物,立即用5煤酚皂溶液或石炭酸液喷洒和浸泡被污染部位,浸泡半小时后再擦拭干净。1.4.5污染的工作服或进行强致病菌试验所穿的工作服、帽、口罩等,应放入专用消毒袋内,经高压灭菌后方能洗涤。 1.5培养基制备要求1.5.1根据培养基配方的成分按量称取(可根据产品说明书用量和方法进行),

7、然后溶于蒸馏水中,在使用前对应用的试剂药品应进行质量检验。1.5.2因高压灭菌可影响一些培养基的PH降低或升高,故不宜灭菌压力过高或次数太多,以免影响培养基的质量。1.5.3盛装培养基不宜用铁、铜等容器,使用洗净的中性硬质玻璃容器(三角烧瓶)为好。1.5.4每批培养基制备好后,应做无菌生长试验(空白平皿试验)及所检菌株生长试验。如果是生化培养基,使用标准菌株接种培养,观察生化反应结果,应呈正常反应,培养基不应贮存过久,必要时可置4冰箱存放。2.实验操作2.1准备用具,配制培养基、稀释液、培养箱2.1.1用具:150mL三角烧瓶 试管 1mL移液管 10mL移液管 2.1.2培养基:需氧菌菌总数

8、 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控制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接种平板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2.1.3稀释液:0. 9%无菌氯化钠溶液2.1.4培养箱:3个(3035、2025、4244)2.2培养基配制2.3灭菌2.4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至48小时,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2.5无菌室准备:用消毒液擦拭无菌室,将本次试验所用的器皿、培养基通过传递窗送到无菌室,样品置于传递窗,一次性使用物料(工作服、口罩、手套)置于缓冲间。开启净化系

9、统1小时,关闭净化系统,打开紫外灯0.5小时,关闭紫外灯,至少0.5小时后进入无菌室。2.6微生物计数检验(平皿倾注法)2.6.1供试液制备2.6.1.1称取样品:一般供试品的检验量为10g或10ml;膜剂为100cm2; 贵重药品、微量包装药品的检验量可以酌减。检验时,应从2 个以上最小包装单位中抽取供试品,大蜜丸还不得少于4 丸,膜剂还不得少于4 片。2.6.1.2稀释液制备:0. 9%无菌氯化钠溶液2.6.2平皿的制备:3个稀释级(常用10-1、10-2、10-3)(每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制备2 个平板),同时做空白(等量稀释剂)供试液用量为适应性试验确定的,常用1ml2.6.3加入培养

10、基:取培养基,融化并让其冷却至45左右,倾入已加入供试液的平皿中,每个平皿约15mL(即倾倒时液面刚刚闭合时),在超净台面上轻轻晃动使供试液均匀混合于培养基中,放置一旁待冷却凝固。2.6.4培养:待平皿完全冷却凝固,通过传递窗取出,倒置叠放置于培养箱中。培养时间及温度:需氧菌菌总数 3035培养35 天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2025培养57 天,2.7控制菌检验2.7.1供试液制备:取供试品10g,用稀释剂制成1 : 10供试液,混匀,在2025培养约2小时(可以在无菌室中先做这一步,等其余试验步骤完成,再继续进行控制菌的下一步)。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大肠埃希氏菌 0. 9%无菌

11、氯化钠溶液沙门菌 直接取样品10g或10ml2.7.2预培养(增菌培养):取供试液10mL(相当于1g样品),加在 ml增菌液体培养基(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中,3035培养2448小时。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大肠埃希氏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门菌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2.7.3选择和分离培养2.7.3.1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取相当于0.1g、0.01g和0.001g(或0.1ml、0.01ml和0.001tnl) 供试品的预培养物或其稀释液分别接种至适宜体积(经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 5培养244 8小时。2.7.3.2大肠埃希氏菌:l ml接种至

12、100 ml麦康凯液体培养基中,4244培养244 8小时。2.7.3.3沙门菌:0.1 ml接种至10mlRV沙门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 4小时。2.7.4平板划线分离培养(1)培养基平板的准备:取培养基,融化并让其冷却至50左右,倾入灭菌平皿中,每个平皿约15mL,使其分布均匀,冷却凝固后即为固体平板培养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大肠埃希氏菌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沙门菌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2)各种物品的准备取出预培养后的控制菌供试液,置于工作台上;接种前准备好酒精灯、一次性接种针、火柴、酒精棉球、试管架等。可在阳性菌室或无菌室操作,无菌室准备工作

13、相同。(3)平板划线以左手持平板,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托着平板底,拇指和食指打开上盖,使盖与底成30角,以便划线。右手握一次性接种针,把接种针上的菌液涂在培养基一侧,一般作5-8次划线。将环上的多余细菌材料烧掉后,从第1次划线引出第2次划线;再从第2次划线引出第3次划线,如此反复3-4次划线后,即可把整个平板表面划满,注意每一次划线只能与上一次划线重叠,这样就可在最后的1-2次划线上出现多量的单个菌落,以便进行纯培养。2.7.4培养:接种后的平板倒置叠放置于培养箱中,3035培养1824小时。2.8培养物的观察2.8.1需氧菌总数: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数目多,应及时点计。2.8.2霉菌和酵

14、母菌总数: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如数目多,应及时点计。2.8.3大肠埃希菌:每天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2.8.4沙门氏菌:菌落为淡红色或无色、透明或半透明、中心有或无黑色。如有疑似菌落则用接种针挑选于三糖铁琼脂培养基高层斜面上进行斜面和高层穿刺接种,培养182 4小时,或采用其他适宜方法进一步鉴定。 3.数据报告3.1平皿法:点计平板上生长的所有菌落数,计数并报告。菌落蔓延生长成片的平板不宜计数。点计菌落数后,计算各稀释级供试液的平均菌落数,按菌数报告规则报告菌数。若同稀释级两个平板的菌落数平均值不小于15,则两个平板的菌落数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3.2控制菌3.2.1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紫红胆

15、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2查l g 或lm l供试品中含有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3.2.2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应进行分离、纯化及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大肠埃希菌;若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判供试品未检出大肠埃希菌。3.2.3沙门菌: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黄色或黑色,应进一步进行适宜的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沙门菌。如果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虽有菌落生长但鉴定

16、结果为阴性,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的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黄色或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3.3报告规则:需氧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300cfu的稀释级、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宜选取平均菌落数小于l00cfu的稀释级,作为菌数报告的依据。取最髙的平均菌落数,计算lg 、lmL或10cm2供试品中所含的微生物数,取两位有效数字报告。如各稀释级的平板均无菌落生长,或仅最低稀释级的平板有菌落生长,但平均菌落数小于1 时,以 1 乘以最低稀释倍数的值报告菌数。3.4结果判断:101 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102cfu:可接受的最大菌数为200103cfu:可接受的

17、最大菌数为2000,依此类推。3.5限度标准:3.5.1不含中药原粉的口服中药制剂:需氧菌总数 103cfu(2000) 102cfu(2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102cfu(200) 101 cfu(20)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沙门菌(含脏器提取物的)不得检出3.5.2含中药原粉的口服中药制剂3.5.2.1不含发酵原粉需氧菌总数 104cfu(20000) 5102cfu(10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102cfu(200) 102 cfu(20)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沙门菌(含脏器提取物的)不得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1023.5.2.2含发酵原粉需氧菌总数 105cfu(200000) 103cfu(2000)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5102cfu(1000) 102 cfu(200)大肠埃希菌 不得检出沙门菌(含脏器提取物的)不得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1014.实验时间安排4.1第一天:准备用具、培养基、稀释剂,灭菌4.2第二天:准备无菌室(预计2小时),检验(无菌室操作预计3小时),平皿冷却(夏季预计2小时,冬季预计1小时),移出无菌室进行培养(预计0.5小时)4.3第三天:观察培养物(需氧菌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第一天),耐胆盐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