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和(1)_第1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和(1)_第2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和(1)_第3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和(1)_第4页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总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典诗歌鉴赏之 诗歌形象答题技巧,2,【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形象的含义; 2、掌握鉴赏诗歌形象的方法、技巧;,3,一、什么是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主观形象) (2)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客观形象),诗歌的形象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 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4,(一)人物形象,(课本回顾) 例: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少年英雄周瑜(客观人物形象):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

2、灰飞烟灭。 “我”(抒情主人公):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本词所塑的人物形象如下:,5,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游子形象,战士形象,闺妇形象,少女形象,6,如何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时代背景、环境特征,了解作者经历。,2.抓所

3、塑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2) 这首诗歌中的“xx”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什么形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形象的意义。,7,答题模式:诗中塑造了 形象(什么形象), (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抒写了 之情(概括形象的意义)。,8,例、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4、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结合诗句阐释形象的特征,思想情感,常见艺术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9,10,(二)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一般有: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 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

5、猎、离别等); 色彩描写(冷、暖色调) 2、物象 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 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 格节操。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11,【提问方式】: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什么的意境? (2)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12,例: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 钩疏箔:把帘子卷起。,【答案】

6、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 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 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劲气势。从而表 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什么景象,结合诗句阐释景象营造的特点,诗人情感,13,例1: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分析解答: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 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 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

7、、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什么物象,物象特征,抒发情感,14,【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15,古典诗歌鉴赏之 诗歌表达技巧答题模式,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8、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问题: (1)问题: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早 行 陈与义,参考答案,主要用了反衬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答题步骤:,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阐释,诗人情感,18,古典诗歌鉴赏之 诗歌语言(字词推敲、诗眼)的答题模式,一、赏析“字词推敲”的提问方式,1这首诗中某个字,你认为用得好不好? 2同一诗

9、句在不同版本中某个字不同,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何? 3某联或某句子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品味作品某字,并加以简要分析。,答题步骤,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明确答题方向: A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 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 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答题格式,X一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结合诗句分析该字,(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 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10、?,答:同意。,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送别的人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看,在诗中指回望。,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释词,分析,意境或情感,形象,二、以鉴赏“诗眼”的方式考查,【提问方式】,A、本首诗歌的诗眼是某一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B、你认为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答题步骤】,1、点出诗眼,并释义。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诗眼的表达作用; 3、明确答题方向:A该诗眼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B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C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诗眼“X”在诗句

11、中的意思是,结合诗句分析诗眼的作用,它运用了的修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答题格式】,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提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眼”分别是“咽”、“冷”。 “咽”即呜咽之意, “冷”即阴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

12、象。表现了作者恬静的心境。,诗眼并释义,扣诗眼并释句义,景象特征,思想情感,24,古典诗歌鉴赏之 诗歌思想情感的答题模式,1、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解题要点: (1)指出手法 (2)点出手法的具体内容 (3)阐述情感内涵 2、请结合一句诗简析作者的情感。 解题要点: (1)解释诗句 (2)分析具体诗句的作用 (3)阐明情感内涵,26,3、请结合这首词的主旨句简析作者的情感。 解题要点: (1)点明主旨句; (2)分析主旨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3)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词中那句诗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解题要点: (1)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描述

13、手法内容、意境; (3)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5、简析本词尾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解题要点: (1)词句内容分析;(2)分析作用;(3)指出情感。,踏莎行雪中看梅花(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注】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请结合“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简析作者的情感。,梅花在空山散发出光彩来,而雪花却很随便地穿越进帘幕进入家户里 。在此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意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惟高一着”之意 。可见作者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

14、情 。,(1分),(1分),(2分),解题要点: (1)解释诗句(2)分析具体诗句的作用(3)阐明情感内涵,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请结合这首词的主旨句简析作者的情感(4分),参考答案:主旨句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本句以丝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新颖而别致。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不断,理还乱” ,极写愁思纷繁,难以解开,突出了幽居生活的无可伦比的愁苦滋味。,评分细则:点明主旨句(1分),指出比喻手法(1分),写出愁思难解之情(2分)。,词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

15、情感?,参考答案:情景交融。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秋色笼罩深深的庭院,全句摹画了一幅意境朦胧、浸染着哀愁的图画,抒发了词人的寂寞冷清之感 。,评分细则:手法(1分),描述手法内容、意境(2分),情感表述(1分)。,返回,简析本词尾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参考答案:尾句即“离愁在心头”,紧承上句写词人对愁的体验与感受。以滋味喻愁,写出一种独特而真切的感受。“别是”二字极佳,道出离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尽了真正经历过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感受。,评分细则:词句内容分析(2分),“别是”作用(1分),指出情感(1分)。,返回,综合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

16、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参考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作者通过想像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的画面,表现“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古诗鉴赏,内容,形式,语言,技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