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全]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全]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全]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_第4页
[全]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综合知识-考研真题详解1神羿射日山东大学2011年研答:神羿射日是中国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羿”有两人,“神羿”与“后羿”并不相同,前者是帝尧时人物,后者是夏太康时期人物。天问载:“帝降夷羿,革孽夏民。”山海经载:“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即淮南子所谓:“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不得食。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据此推断,射日神羿指的是尧时天帝帝俊命其下凡为民除害的人物。2高唐神女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高唐神女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个女性形象。高唐神女的故事由山海经中次七经所记炎帝女死为草之事演变而来。宋玉以

2、丰美奇诡的神话为源头,在高唐神女中塑造了一位光耀千古的女神,其为寓言托兴甚明。作品既从写男女之情出发,又不越过礼教的界限,宋玉真正领会了诗经作者“有益风化”的精髓。两千多年来,它以浓郁浪漫的色彩、似真似幻的情节、美丽多情的形象,成为我国古代诗赋中长盛不衰的文学母题。3诗有六义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诗有六义是古代诗歌美学用语。它是指诗经的“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指国风,是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了。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雅正,是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音乐。分大雅和小雅。颂是祭神祭祖的歌舞乐曲,音乐舒缓。而赋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

3、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此物比彼物,诗人借用一个事物来作比方。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的歌唱,所以大都在诗歌的开头。4风、雅、颂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它是由音乐性质的不同划分而成的。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5赋、比、兴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赋比兴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赋、比、兴是

4、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说“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赋”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是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6七月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答:七月是诗经国风中的名篇,也是其中最长的一首诗。全诗共分八章,每章各十一句,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七月全诗语言朴实无

5、华,采用铺叙的手法写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古代奴隶社会阶级压迫的图画。其主要内容是描写我国上古时代农民受到剥削压迫的情况,他们终年辛勤劳动,而绝大部分的劳动是为“公”的,最好的生产国事都被统治者占去,自己却得不到温饱,过着悲惨的生活。7三家诗复旦大学2010年研答:三家诗是诗学名词,是“鲁诗”“韩诗”“齐诗”的合称。三家诗在汉代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源于申公,齐诗源于辕固,韩诗源于韩婴。齐诗多荒诞,鲁诗多保守。魏时齐诗已亡佚。鲁诗至西晋亦亡,韩诗亡于南宋,现仅有外传。三家诗都相当繁琐,解经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所以这三家诗又称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8“春秋三传”首

6、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左氏春秋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内容丰富,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印证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春秋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9左传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

7、;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左传是一部成书于战国初期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本书全面记载了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本书的作者直书无言,褒贬分明。本书因其记事记言,追载附载、夹叙夹议而体例完备。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0春秋笔法南京大学2010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春秋笔法是指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

8、,又称“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它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是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作家自己的态度,并且在作品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作为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如杀有罪为“诛”,杀无罪为“杀”,下杀上曰“弑”等。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11孔子诗论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孔子诗论是21世纪初上海博物馆公布新发现的竹简资料之一。从竹简上的记载可以看到孔子这位“诲人不倦

9、”的教育家、思想家授徒讲课的真实情景。整理者根据内容将这部分竹简资料定名为孔子诗论。对孔子诗学思想的新发现,主要指对孔子诗学思想中“情”的发现。虽然论语中“情”字仅两处,但礼记等书中却保留有大量孔子论“情”的话,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主“情”论者。孔子的这种重情思想,自然会影响到他对诗的评价与阐释。12“声音之道与政通”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声音之道与政通”是音乐政治化的阐释,出自公孙尼子。公孙尼子的乐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公孙尼子认为,音乐是客观

10、世界的主观反映,音乐要反映真实的思想感情,音乐必然表现社会的政治,为政治服务。13楚辞九歌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九歌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研;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楚辞九歌是楚辞中的代表作之一。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的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代为抒写他人或神的感情,风格大都凄清幽渺,细腻动人。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可以说九歌

11、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革命一、名词解释1新青年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新青年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一份综合性文化月刊。它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新青年早期主要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后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新青年坚持“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原则,对于外国文学的各种流派和作家采取开放的态度,先后译介了众多国外著名作家的作品。为了保卫和推进文学革命,新青年还进行了反对封建复古派

12、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2“三大主义”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三大主义”是“文学革命”的纲领,由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首次提出。“三大主义”即“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陈独秀从内容到形式都对封建文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3人的文学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京大学2013年研答:人的文学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文学主张。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

13、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文学创作中表现个性解放的主题,“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它紧紧把握了五四时期“人的发现”这一根本主题,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的战斗色彩;揭示了新文学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系,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人作为文学表现的中心,这对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确立了文学革命的方向,使个性解放、人道主义成为五四时期文学创作一个最有代表性的特色。4

14、文学研究会四川大学2013年研答:文学研究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团体。1921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等。不久,活动中心移到上海,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这一现实主义主张,要求文艺表现或讨论社会人生问题,关心人民疾苦。会员遵循这一创作原则,写出一批“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要求。除创作外,文学研究会在新文学理论探讨、外国文学译介诸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5创造社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创造社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

15、初期成立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之一。1921年7月中旬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倾向。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二、简答题1胡适与五四文学革命。答:胡适是五四文学革命最主要的倡导者,他对五四文学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于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针对“今日文学之腐败极矣”的现实,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并且明确指出改革旧文学的“八不主义

16、”。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公开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文章发表后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一场极大的反响,最先得到陈独秀、钱玄同的呼应,同时也遭到林琴南等人的诋毁。面对旧派的指责,胡适对其进行批驳之后提出了以白话文学为正宗的主张。(2)提出国语文学的主张他将五四文学革命引向了深入。首先,胡适的历史进化文学观打开了五四文学观念的新思路。其次,胡适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对五四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三,胡适的开放的文学观为五四新文学注入了“少年血性汤”。(3)标志五四文学革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是各体新文学的建立在这方面胡适同样作了许多努力,他为新诗建设花的气力最多,作品尝试集是我国第一部新诗集。当时胡适敢用平白

17、的语言去写诗,这不仅是对文学传统的挑战更是对几千年封建礼教的挑战,更是从文体上去推动一场思想文化革命。在他之后,刘半农、康白情、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等人开始用这种新诗体创作。尝试集的出版使一些过去对用白话写诗持怀疑态度的人也纷纷向文坛靠拢,新诗创作一时蔚然成风。(4)新小说方面胡适也作了一定的贡献小说在中国长期遭到鄙视,胡适最早从文学的审美特征出发,在文学本体意义上提倡新小说。胡适十分看重短篇小说,1918年发表了论短篇小说。文章较早地对短篇小说作了界定,同时通过对中外文学发展总趋势的分析来说明发展短篇小说的意义,还对小说中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篇文章对促进新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的发展

18、起了积极的作用。他还曾经亲自动手将西洋小说译后给国人“作为创作的模范”,以及创作了新短篇小说一个问题。(5)终身大事对我国话剧的建立起了开路的作用在戏剧建设方面,五四文学革命初期注重对旧戏剧的批判、介绍欧洲的话剧,但是理论非常丰富,创作却十分贫乏,只有胡适的终身大事一部剧本是值得称道的。胡适主张在“取例”西洋戏剧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的新戏剧。终身大事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形式上仿照西洋话剧,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的戏曲,对我国话剧的建立起了开路的作用。综上可见,五四文学革命经历了酝酿、倡导、发展、推进等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胡适不仅在每一阶段中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主张,而且参与主要实践活动,写出了很多作品,五

19、四文学革命的成功与他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2简述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的集大成者,也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先导者和批评家。他在文学理论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具体表现为:(1)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五四时期周作人最突出的贡献是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表示新文学区别于旧文学的本质特征,使“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1918年底发表的人的文学这篇著名的文章中,周作人要求新文学必须以人道主义为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对改造社会持积极的态度,而且还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的观点中,新文学所主张的人道主义具体指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只有作家自己觉悟了,“占得人的位置”,才能“讲人道,做人类”。周作人将新文学的本质界定为“重新发现人的一种手段,根据目标再助成人性健全发展”。(2)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1919年初,周作人提出“平民文学”的概念,这实际上是“人的文学”的具体化。周作人将封建传统的旧文学概括为“贵族的文学”,认为“平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