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2)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2)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2)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2)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数学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2 应用举例(2)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应用举例(2)学习目标1.会运用测仰角(或俯角)解决一些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高度测量的问题.2.会用测方位角解决立体几何中求高度问题.3.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知识点一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思考如图,AB是底部B不可到达的一个建筑物,A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如果能测出点C,D间的距离m和由C点,D点观察A的仰角,怎样求建筑物高度AB?(已知测角仪器的高是h)答案解题思路是:在ACD中,所以AC,在RtAEC中,AEACsin ,ABAEh.梳理问题的本质如图,已知AEC为直角,CDm,用、m表示AE的长,所得结果再加上h.知识点二测量方位角求高度思考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

2、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处时测得公路北侧远处一山顶D在西偏北15的方向上,行驶5 km后到达B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25的方向上,仰角为8,怎样求此山的高度CD?答案先在ABC中,用正弦定理求BC,再在RtDBC中求DCBCtan 8.梳理问题本质是:如图,已知三棱锥 DABC,DC平面ABC,ABm,用、m、表示DC的长类型一测量仰角(或俯角)求高度问题命题角度1仰角例1如图所示,D,C,B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10 m,从D,C两地测得A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A10 m B5 mC5(1) m D5(1) m答案D解析方法一设ABx m,则BCx m.

3、BD(10x)m.tanADB.解得x5(1)m.所以A点离地面的高AB等于5(1)m.方法二ACB45,ACD135,CAD1801353015.由正弦定理,得ACsin ADCsin 30 .ABACsin 455(1)m.反思与感悟(1)底部可到达,此类问题可直接构造直角三角形(2)底部不可到达,但仍在同一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内,此类问题中两次观测点和所测垂线段的垂足在同一条直线上,观测者一直向“目标物”前进跟踪训练1某登山队在山脚A处测得山顶B的仰角为35,沿倾斜角为20的斜坡前进1 000 m后到达D处,又测得山顶的仰角为65,则山的高度为_ m(精确到1 m)答案811解析如图,过点D

4、作DEAC交BC于E,因为DAC20,所以ADE160,于是ADB36016065135.又BAD352015,所以ABD30.在ABD中,由正弦定理,得AB1 000(m)在RtABC中,BCABsin 35811(m)所以山的高度约为811 m.命题角度2俯角例2如图,在山顶铁塔上B处测得地面上一点A的俯角5440,在塔底C处测得A处的俯角501.已知铁塔BC部分的高为27.3 m,求出山高CD.(精确到1 m)解在ABC中,BCA90,ABC90,BAC,BAD.根据正弦定理,所以AB.解RtABD,得BDABsinBAD.将测量数据代入上式,得BD176.5(m)CDBDBC176.5

5、27.3149(m)答山的高度约为149 m.反思与感悟利用正弦、余弦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所给的实际背景中,进行加工、提炼,抓住本质,抽象出数学模型,使之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跟踪训练2江岸边有一炮台高30 m,江中有两条船,船与炮台底部在同一水面上,由炮台顶部测得俯角分别为45和30,而且两条船与炮台底部连线成30角,则两条船相距_ m.答案30解析设两条船所在位置分别为A、B两点,炮台底部所在位置为C点,在ABC中,由题意可知AC30(m),BC30(m),C30,AB2(30)230223030cos 30900,所以AB30(m)类型二测量方位角求高度问题例3如图所示,A、B是水平面

6、上的两个点,相距800 m,在A点测得山顶C的仰角为45,BAD120,又在B点测得ABD45,其中D点是点C到水平面的垂足,求山高CD.解由于CD平面ABD,CAD45,所以CDAD.因此只需在ABD中求出AD即可,在ABD中,BDA1804512015,由,得AD800(1)(m)即山的高度为800(1) m.反思与感悟此类问题特点:底部不可到达,且涉及与地面垂直的平面,观测者两次观测点所在直线不经过“目标物”,解决办法是把目标高度转化为地平面内某量,从而把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内解三角形问题跟踪训练3如图,为测得河对岸塔AB的高,先在河岸上选一点C,使C在塔底B的正东方向上,测得点A的仰角为

7、60,再由点C沿北偏东15方向走10 m到位置D,测得BDC45,则塔AB的高是()A10 m B10 mC10 m D10 m答案D解析在BCD中,CD10 m,BDC45,BCD1590105,DBC30,由正弦定理,得,BC10(m)在RtABC中,tan 60,ABBCtan 6010(m)1一架飞机在海拔8 000 m的高度飞行,在空中测出前下方海岛两侧海岸俯角分别是30和45,则这个海岛的宽度为_ m(精确到0.1 m)答案5 856.4解析宽5 856.4(m)2甲、乙两楼相距20米,从乙楼底望甲楼顶的仰角为60,从甲楼顶望乙楼顶的俯角为30,则甲、乙两楼的高分别是_答案20米、

8、米解析甲楼的高为20tan 602020(米),乙楼的高为2020tan 302020(米)3为测量某塔的高度,在A,B两点进行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求塔的高度解在ABT中,ATB21.418.62.8,ABT9018.6,AB15(m)根据正弦定理,AT.塔的高度为ATsin 21.4sin 21.4106.19(m)1在研究三角形时,灵活根据两个定理可以寻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有些过程较繁琐,如何找到最优的方法,最主要的还是分析两个定理的特点,结合题目条件来选择最佳的计算方式2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由于底部不可到达,这类问题不能直接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但常用正弦定理和余

9、弦定理,计算出建筑物顶部到一个可到达的点之间的距离,然后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40分钟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为了测某塔AB的高度,在一幢与塔AB相距20 m的楼顶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30,塔基的俯角为45,那么塔AB的高为()A20 m B201 mC20(1) m D30 m答案A解析塔的高度为20tan 3020tan 4520(m),故选A.2在某个位置测得某山峰仰角为,对着山峰在地面上前进600 m后测得仰角为2,继续在地面上前进200 m以后测得山峰的仰角为4,则该山峰的高度为()A200 m B300 m C400 m D100 m答案B解析方法一如图,BED,BDC为等腰三角形,B

10、DED600 m,BCDC200 m.在BCD中,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2,230,460.在RtABC中,ABBCsin 4200300(m),故选B.方法二由于BCD是等腰三角形,BDDCcos 2,即300200cos 2.cos 2,0290,230,460.在RtABC中,ABBCsin 4200300(m),故选B.3已知两座灯塔A,B与海洋观察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灯塔B在观察站C的南偏东6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B北偏西10C南偏东10D南偏西10答案B解析如图,因为ABC为等腰三角形,所以CBA(18080)50,605010,故选B.4

11、从高出海平面h米的小岛看正东方向有一只船俯角为30,看正南方向有一只船俯角为45,则此时两船间的距离为()A2h米 B.h米 C.h米 D2h米答案A解析如图所示,BCh,ACh,AB2h(米)5某人在C点测得某塔在南偏西80,塔顶仰角为45,此人沿南偏东40方向前进10 m到D,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30,则塔高为()A15 m B5 mC10 m D12 m答案C解析如图,设塔高为h,在RtAOC中,ACO45,则OCOAh.在RtAOD中,ADO30,则ODh.在OCD中,OCD120,CD10,由余弦定理,得OD2OC2CD22OCCDcosOCD,即(h)2h21022h10cos 12

12、0,h25h500,解得h10或h5(舍)即塔高为10 m.6要测量底部不能到达的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在黄浦江西岸选择甲、乙两观测点,在甲、乙两点分别测得塔顶的仰角分别为45,30,在水平面上测得电视塔与甲地连线及甲、乙两地连线所成的角为120,甲、乙两地相距500 m,则电视塔在这次测量中的高度是()A100 m B400 mC200 m D500 m答案D解析由题意画出示意图,设高ABh,在RtABC中,由已知BCh,在RtABD中,由已知BDh,在BCD中,由余弦定理BD2BC2CD22BCCDcosBCD,得3h2h25002h500,解得h500(m)(负值舍去)故选D.二、填空题

13、7.如图所示为一角槽,已知ABAD,ABBE,并测量得AC3 mm,BC2 mm,AB mm,则ACB_.答案解析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CB.因为ACB(0,),所以ACB.8. 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时,可以选与塔底B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测点C与D,测得BCD15,BDC30,CD30米,并在点C测得塔顶A的仰角为60,则塔高AB_米答案15解析在BCD中,CBD1801530135.由正弦定理,得,所以 BC15.在RtABC中,ABBCtanACB15tan 6015(米)9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测量船于水面A处

14、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 km.若ABBD,则B、D间的距离为_km.答案解析在ABC中,BCA60,ABC756015,AC0.1 km,由正弦定理,得,所以AB(km),又因为BDAB,所以BD(km)三、解答题10如图,在山脚A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沿倾斜角为的斜坡向上走a米到B,在B处测得山顶P的仰角为,求证:山高h.证明在ABP中,ABP180,BPA180()ABP180()(180).在ABP中,根据正弦定理,即,AP,所以山高hAPsin .11某人在塔的正东沿着南偏西60的方向前进40 m后,望见塔在东北,若沿途测

15、得塔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高解如图所示,设AE为塔,B为塔正东方向一点,沿南偏西60行走40 m到达C处,即BC40,CAB135,ABC30,ACB15.在ABC中,即,AC20.过点A作AGBC,垂足为G,此时仰角AGE最大,在ABC中,由面积公式知BCAGBCACsinACB.AG20sin 15,AG20sin(4530)20()10(1)在RtAEG中,AEAGtanAGE,AE10(1)10,所以塔高为(10)m.12为保障高考的公平性,高考时每个考点都要安装手机屏蔽仪,要求在考点周围1千米处不能收到手机信号,检查员抽查青岛市一考点,在考点正西千米有一条北偏东60方向的公路,在此处检查员用手机接通电话,以每小时12千米的速度沿公路行驶,问最长需要多少分钟检查员开始收不到信号,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