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验检疫_第1页
动物检验检疫_第2页
动物检验检疫_第3页
动物检验检疫_第4页
动物检验检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宰后检疫:屠宰解体的状态下,通过感官检查和剖检,必要时辅以细菌学、血清学、病理学和理化学等实验室检查,剔出宰前漏检的病畜的肉品及副产品,并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24H培养中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与兼性厌氧的G-无芽孢杆菌,该菌群主要来自人畜的粪便,因此可借以作为食品与饮水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及水的卫生质量。食品内大肠菌群数以每100ml(克)检样肉的大肠菌群最近似数来表示。紧急接种:是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迅速控制和扑灭疫病的流行,而对疫区和受威胁尚未发病的畜禽进行的应急性接种。紧急接种以免疫血清为最好;应对畜禽进行检查,确定无病的畜禽进行接种。在疫区周围进行

2、紧急接种,建立免疫带以包围疫区动物防疫、检疫机构:是组织实施动物、动物产品防疫、检验工作,负责动物疫情调查、监测,组织疑难病症的诊断和疫情的扑灭,以及防、检工作的科技普及活动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总结经验等项工作的事业单位,它是地方各级农业部门的所属机构。动物检疫: 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由法定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检验项目和标准,对有关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相关物品实施科学检验鉴定与处理的一项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 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如患病动物:包括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前驱期和恢复期的传染性不确定;健康携带者:检疫的重点和难点,往往

3、要通过实验室检出。消毒: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中和相关物品中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卵黄指数: 也称为蛋黄系数。所谓卵黄指数是指将破壳的蛋置于平板上,蛋黄高度与直径之比。正常鲜蛋的蛋黄系数在0.35以上。随着贮存时间延长,蛋黄膜的弹性减弱,使蛋黄系数降低。当蛋黄系数下降到0.25以下时,蛋黄就会破裂,出现散黄现象。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可分为分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动物防疫监督检验机构是指依法成立并在同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代表国家行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职能的动物防疫行政执法机构。7.屠畜被屠宰后,其组织

4、已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现象,于是其组织在宰后的保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如处理不当,则更易于发生微生物学的变化,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上的损失,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僵直、成熟、自溶和腐败。动物产品检疫的项目包括外观、日期、产地、微生物和其他如精子活力、密度、羊毛细度、胚胎活力等相关指标。 10.动物检验检疫分为两种检查方式,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的现场临诊观察称为群体检查;对群体检查中发现的异常个体或抽样检查的个体进行的系统的临诊检查称为个体检查。 动物产品检疫的项目包括外观、日期、产地、微生物和其他如精子活力、密度、羊毛细度、胚胎活力等相关指标。 .动物检验检疫分为两

5、种检查方式,对待检动物群体进行的现场临诊观察称为群体检查;对群体检查中发现的异常个体或抽样检查的个体进行的系统的临诊检查称为个体检查。宰前检疫的处理方法包括准宰、急宰、缓宰和禁宰四种方式。三腺摘除对于保证肉制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摘除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三个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轨期四个时期。屠畜被屠宰后,其组织已不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理现象,于是其组织在宰后的保藏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理化性质的变化,如处理不当,则更易于发生微生物学的变化,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并造成重大经济上的损失,这一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僵直、成熟、自溶和腐败。健康家禽所产的

6、蛋,其内容物里是没有微生物的。蛋中的微生物污染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产前污染、二是产后污染。10.剖检有代表性的淋巴结对保证肉制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般剖检的代表性的淋巴结包括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腘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1.引起动物疾病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和机体反应性改变两种方式。2.易感动物是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其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3.当某个地区爆发小规模传染性疫情时,隔离动物是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效措施,隔离对象包括病畜、可疑感染病畜和假定健康病畜。4.宰后检验主要是对即将上市的肉制品进行的检查,宰后检验

7、完成后,相关肉制品处理的方式包括适于食用、有条件的食用和无害化处理。5.鲜蛋气室和重量损失有明显关系。随着蛋重量的减轻,气室相对增大,故可根据气室的情况判断蛋的新鲜度。6.血样是进行动物传染病诊断的重要对象,一般情况下进行血样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末梢采血和心脏采血7.肉尸的检验分为几种方式,经常要用到的有效检验方式包括视检和剖检,当剖检腰肌主要是为了检查囊尾蚴8.消毒不仅要应选择对人畜影响小,无残留,价格廉价,无腐蚀性,使用方便的消毒剂来进行动物的消毒,而且要有适当的消毒方法,为使房间的缝隙得到有效消毒,以选用的消毒方法是熏蒸9.绵羊痒病组织学检查经常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海绵样变性,神经Cell

8、变性和形成空泡,胶质Cell增生,轻度的脑膜,脑脊髓炎。10.传染病发生时常由动物防疫行政部门划定传染病疫情范围,由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称疫源地 动物防疫、检疫机构工作职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动物、动物产品防疫、检疫工作,依法出具免疫证明、检疫证明;负辖区内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并组织疑难病症的诊断治疗和疫情扑灭;负责组织辖区内动物防疫、检疫等动物防疫工作的科普活动技术指导、技术推广,总结推广技术承包责任制和畜禽保险制经验等炭疽的流行病学。易感动物: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兽最易感,包括羊、牛、驴、马、水牛、骆驼、鹿和象等,小鼠和琢鼠易感。人也易感。传染

9、源: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牧地,可为长久的疫源地。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常因采食污染的饲料饲草和饮水而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感 ,主要由吸血昆虫叮咬而致。此外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夏季雨水多,洪水泛滥,吸虫昆虫多易发生传播。有不少地区爆发是因从疫区输入病畜产品,如骨粉、皮革、羊毛等而引起。狂犬病发病机理。患病动物唾液中含有病毒,通过咬伤而使病毒随同唾液进入易感动物的皮下组织,然后沿感觉神经纤维由外周进入神经中枢。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时可继续增殖,损害神经细胞和血管壁,引起血管周围的细胞浸润。神经细胞受刺激后引起兴奋症状,如

10、神志扰乱和反射兴奋性增强,后期神经细胞变性,逐渐引起麻痹症状,因呼吸中枢麻痹而造成死亡。宰前检验的意义(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隔离,防止疫病散播。(2)宰前检验能够发现许多宰后难以发现的疫病。(3)有些恶性传染病(局部炭疽、马鼻疽、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气肿疽、恶性水肿等)生前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在宰前检验中多能发现,如能在进入屠宰加工车间之前及早发现,及时剔除,及时处理,则对于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病原菌扩散,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都是大有好处的。(4)防止宰杀国家禁宰的牲畜,如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的母畜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

11、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患病动物:包括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畜,前驱期和恢复期的传染性不确定;健康携带者:检疫的重点和难点,往往要通过实验室检出(2)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分垂直传播:胎盘、卵和产道传播;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3)易感动物: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禽流感检验和控制。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野禽的一种从呼吸系统到严重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综合征。呈世界性流行,近年来我国也有本病发生,且日趋严重,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甲型流感病毒

12、;甲型流感病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的不同,目前可分为15个H亚型(H1-H15)和9个N亚型(N1-N9);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H5N1、H9N2、H7N7,其中感染H5N1的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症 状 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咳嗽、喷嚏、呼吸道罗音;流泪、头眼睑肿胀;采食量降低,产蛋率降低,异常卵;粪便黄绿色,有时有腹泻;10-15天产蛋降到最低,缓慢回升,最多回升到70-80%;蛋明显偏小,畸形蛋增多需30-40天。病理变化:呼吸道、皮肤、卵巢充血、出血;肺脏

13、充血、出血;输卵管、卵巢出血或坏死;心肺有白色斑状病变,胰腺坏死,表面有小的灰白色坏死灶,病鸡颅骨出血,腺胃粘膜出血;心冠脂肪出血-喷洒样出血;部分鸡肾脏有坏死灶。诊断:初诊: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是诊断的基础;确诊:1、必须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诊断(血凝或血凝抑制试验);2、荧光定量PCR。防制(一) 预防: 1.端正态度,不要“谈虎色变”;2.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饲养管理; 3.注意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病原(如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贫血因子等)的感染;4.鸡群免疫禽流感灭活疫苗。 (二) 控制: 1.封锁;2.消毒;3.病死鸡的处理;4.控制继发感染(三)治疗: 1.

14、使用抗病毒药,控制流感病毒的复制。 2.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支原体、 大肠杆菌等是主要的继发致病因子)。3.合理使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安乃近等)。4.补充维生素和电解质(电解多维)3.当某个地区爆发小规模传染性疫情时,隔离动物是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的有效措施,隔离对象包括病畜、可疑感染病畜和假定健康病畜。4.引起动物疾病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和机体反应性改变两种方式。5.易感动物是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其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6.血样是进行动物传染病诊断的重要对象,一般情况下进行血样采集方法包括静脉采血

15、、末梢采血和心脏采血9.绵羊痒病组织学检查经常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海绵样变性,神经Cell变性和形成空泡,胶质Cell增生,轻度的脑膜,脑脊髓炎。10.鲜蛋气室和重量损失有明显关系。随着蛋重量的减轻,气室相对增大,故可根据气室的情况判断蛋的新鲜度。宰后检疫的一般程序。屠宰编号(胴体和内脏)头部检查皮肤检查内脏检查胴体检查旋毛虫检查肉胞子虫检查摘除三腺 处理方法(盖章)炭疽的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各种家畜,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中草食兽最易感,包括羊、牛、驴、马、水牛、骆驼、鹿和象等,小鼠和琢鼠易感。人也易感。传染源: 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牧

16、地,可为长久的疫源地。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常因采食污染的饲料饲草和饮水而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感 ,主要由吸血昆虫叮咬而致。此外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夏季雨水多,洪水泛滥,吸虫昆虫多易发生传播。有不少地区爆发是因从疫区输入病畜产品,如骨粉、皮革、羊毛等而引起。日本血吸虫生活史终末宿主:家畜、人中间宿主:钉螺 成虫寄生于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雌雄合抱交配产卵。产下的虫卵部分随血液流入肝,一部分逆流到肠壁在肠粘膜下形成虫卵结节,由于虫卵分泌溶组织酶,破坏了肠管上皮细胞,再加上血管的压力,肠壁肌肉的收缩,虫卵结节破潰,虫卵进入肠道,随粪排出。虫卵毛蚴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17、尾蚴小血管、淋巴管右心肺循环体循环门静脉宰前检验的意义(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隔离,防止疫病散播。(2)宰前检验能够发现许多宰后难以发现的疫病。(3)有些恶性传染病(局部炭疽、马鼻疽、马流行性淋巴管炎、气肿疽、恶性水肿等)生前有特定的临床表现,在宰前检验中多能发现,如能在进入屠宰加工车间之前及早发现,及时剔除,及时处理,则对于防止污染环境,防止病原菌扩散,提高生产率,减少损失,都是大有好处的。(4)防止宰杀国家禁宰的牲畜,如耕畜、种畜、幼畜和适龄的母畜等。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指体内有病原体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到体外的动物。患病动物:包括前驱期和症状明

18、显期的病畜,前驱期和恢复期的传染性不确定;健康携带者:检疫的重点和难点,往往要通过实验室检出(2)传播途径:病原体排出后,经一定方式再传播给其他动物的途径称传播途径。分垂直传播:胎盘、卵和产道传播;水平传播: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中介动物或人类传播;(3)易感动物:对某种病原体感受性较大的动物。易感性和个体、环境以及获得的免疫力有关。 日本乙型脑炎的检验和控制。简介:本病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马:脑炎猪:流产、死胎、睾丸炎人:脑炎、高热、头痛、颈强直、共济失调等其它动物:隐性感染病原:日本乙型脑炎病毒1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直径35-40nm。2有囊膜,其表面突起具有血凝性。3本病毒能在小鼠组织内传代,最适宜鸡胚卵黄囊内增殖。流行病学传染源:带毒动物在毒血症阶段(不论有无症状均出现毒血症3-7天)猪:感染率为100%,对人乙型脑炎流行有促进作用马:感染率为:90%蚊:可带毒过冬,经卵传代,作为长期贮存宿主传播途径:蚊子叮咬,库蚊特别是三带喙库蚊(主要传播媒介)易感动物:马、猪、牛、羊、鸡、鸭各野鸟都可感染。马最易发病, 人次之(隐性感染多),其它动物,隐性感染。季节性:严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