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_第1页
1、古诗词三首_第2页
1、古诗词三首_第3页
1、古诗词三首_第4页
1、古诗词三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

2、23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题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地域辽远广阔。其间大好的河山受无数中外游客的青睐。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词三首,领略一下我们祖国美丽的风光。出示课题,齐读。二教学独坐敬亭山(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长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

3、语 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指名读 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

4、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但仅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 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实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 自己带着感情读 四人小组读古诗 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全班再齐读古诗第二课时望洞庭一导入: 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

5、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指名读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

6、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使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师强调“潭”字笔画 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

7、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 5多诵读,悟诗情 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 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忆江南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

8、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

9、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2、桂林山水教学要求 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水平。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

10、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出示多媒体课件,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桂林山水相关的图片展示二、揭示学法,理清脉络(一)自由读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生字词波澜壮阔无暇兀立攀登山峦屏障骆驼罗列连绵持续泰山2、指读,认读后听写词语。(二)自由读文1、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水?(2)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山美?(3)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总写水美?2、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3、学习第1、4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2)讲第一

11、自然段哪句话高度归纳桂林山水的特点。(桂林山水甲天下)(3)出示小黑板完成练习:(1、第一2、动物身上的硬壳3、军人护身衣服)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应选()(4)拓展练习:根据老师提示的词汇仿例句写写(黄山奇石长城壮美泰山雄奇)例子:桂林山水甲天下。(5)小结:“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的。这山这水怎样完美地形成天下奇美之画,再读第4自然段。(6)自由读第4自然段。l画出比喻句,了解“画卷”指的是桂林的山水。l文中的“画卷”是怎样的?(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江上竹筏小舟)l这样的画卷给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美丽、优美、奇丽)l大家对这画卷的美理解很深刻,现在,请大家用抒情赞美的

12、口气来读这美丽的“画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爱来l找出你最喜欢的优美的词、句,读一读。读了1、4自然段,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的总印象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第1、4自然段与中间段的关系分别起总起与总结的作用(7)背诵第1、4自然段三、小结这画卷上“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到底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我们下节课通过学习中间两个自然段来细细体会。四、作业背诵第1、4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

13、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 (3)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二、学习新课1、昨天我们了解了桂林山水像一幅连绵持续的画卷2、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这样的山是

14、怎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样的水?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读后讨论交流,汇报3、教师归纳并板书水静、清、绿4、师引导:(1)作者是怎样描写漓江的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词汇?学生汇报: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2)引导:作者用了对比的手法,就是要告诉读者漓江的水与大海、西湖比,显得怎样?(更美)(3)师肯定:这

15、么美的大海、西湖与漓江该怎样读,读一读。(强调“从没看见过”)(4)作者用上了相同的句式来写漓江的水的特点,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5)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6)江水的三个特点是:“静、清、绿”,为了强调江水真的很静、很清、很绿,所以作者用了三个“真”,大家用赞叹的口气来读一读江水的三个特点。(7)个别读、集体读(8)背诵这个排比句(9)作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找出比喻句。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读一读。(10)现在大家仿照比喻句写一写江水的静、清。漓江的水真静啊

16、,静得仿佛是安睡的仙女。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仿佛是晶莹的钻石。(11)想一想,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漓江的水真平啊,平得像一面光滑的镜子。漓江的水真柔啊,柔得像一位温情的母亲。漓江的水真甜啊,甜得像一罐清香的蜜糖。漓江的水真软啊,软得像一匹轻盈的绸缎。师肯定:好,想象力真丰富。师小结:这样的水只有漓江有,见过这样的水,你就忘了大海,你就忘了西湖,见过这样的水,你就知道为什么说漓江的水甲天下。现在我们齐读第2自然段。 三、总结方法,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实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

17、“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7)用自己的语言形容山。(8)背诵第2、3自然段。(采用填空提示法) 四、深化重点,揭示中心 1、学习重点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六、总结清悠碧绿的水,奇伟壮丽的山,让人领悟的是桂林挡不住的诱惑。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无限的向往齐读桂林山水的第1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