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1页
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2页
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3页
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4页
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至北三环工程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至北三环排水工程施工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方案编制人:王 丛审核人:徐田星审批人:王建平沈阳市排水公司2016年3月16日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北三环排水工程检查井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至北三环工程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至北三环排水工程,起点望花立交桥北引道K0+0.00,终点到K3+760.0,全长3.76km。由于本工程检查井施工正处于春季冻层融化期,且本工程检查井深度较大,施工现场为绿化带内,不具备放坡开挖条件,根据生产调度会精神需采用型钢板桩支护下进行施工。故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在检查井基坑开挖支护及检查

2、井砌筑时给予要求,保证施工的安全及工程的质量。二、编制原则(1)基坑安全可靠:满足基坑支护结构本身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的要求,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2)支护施工便利、经济合理及保证工期: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施工工期短、有效的支护方案。三、编制依据(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南北快速干道北二环至北三环排水工程施工图;(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4)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2002)(5)本工程顶管工作坑支护方式。四、施工准备4.1施工测量(1)在工作坑中心线和转折点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控制桩,控制桩应妥善保护。(2)测量时,对仪器进行检查调整,对原

3、始记录作详细校对。4.2基坑支护设计本次工作坑将一次围护相邻雨水井及污水井,减少支护工作量,统一进行施工。污水管与雨水管中心间距约为2.5m,相邻井间距约为2.0-3.0m,排水井型号D=9001500mm;考虑施工作业面预留,每个工作坑尺寸6.13m*5.78m。本工程污雨水检查井平均深度为7.5m,本次支护设计以平均深度进行计算,实际施工时根据检查井实际深度调整支护深度。由于检查井基坑体积较小,且检查井施工周期短,因此检查井基坑支护主要考虑基坑周围土体安全,防止土方坍落,保证基坑内施工人员及已完工工程的安全,不考虑基坑施工止水要求。根据地质资料,并参照已完成的顶管工作坑支护方式,检查井基坑

4、支护拟采用与顶管工作坑相同的钢板桩支护方式,即槽钢板桩密集护壁,内嵌三道工字钢围檩支撑,围檩间距3.5m。护壁采用30b型槽钢,围檩支撑采用30b工字钢现场焊接。钢板桩支护随挖随支,待支护稳固后方可进行检查砌筑。钢板桩拆除随基坑回填逐浙拆除。基坑钢板桩支护结构见基坑支护结构图。五、钢板桩支护施工5.1钢板桩施工要求(1)平整槽底,吊入支撑围檩做导向,栽入钢板桩时要确保钢板桩垂直不倾斜,打桩机夹紧钢板桩,不能移动。(2)钢板桩的位置要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基础施工,即在基础最突出的边缘外留有施工工作面。(3)基坑护壁钢板桩的平面布置形状应平直整齐,避免不规则的转角,以便标准钢板桩的利用和支撑设置。各

5、周边尺寸应符合钢板桩模数。(4)整个基础施工期间,在挖土、吊运、砌筑、浇筑混凝土等施工作业中,严禁碰撞支撑,禁止任意拆除支撑,禁止在支撑上任意切割、电焊,也不允许在支撑上搁置重物。(5)采用30b型槽钢做为基坑支撑,施工前应查明并避开已施工完成或已有需要保护的地下管线。(6)为使30b槽钢围檩受力均匀,在围檩和槽钢之间的孔隙采用钢板、钢筋填满卡实。(7)30b槽钢、围檩均采用Q235钢材,焊条采用E43。(8)所有的焊接点要求按照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11)进行焊接。5.2钢板桩支护施工工序(1)钢板桩位置的定位放线,验线;(2)挖导向支撑围檩沟槽,安装支撑围檩;(3)施打钢板桩

6、至下道支撑围檩高程后,进行人工基坑挖土施工;(4)再次安装支撑围檩,并继续施工钢板桩;(5)按(3)、(4)循环施工至设计高程;(6)对支撑围檩和护壁槽钢进行加固。(7)进行检查井施工;(8)分层拆除支撑围檩,立即进行基坑土方回填;(9)随基坑回填进行钢板桩拆除。5.3钢板桩的检验、吊装、堆放(1)钢板桩的检验钢板桩的要求,一般有材质检验和外观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钢板桩进行矫正,以减少打桩过程中的困难。外观检验:包括表面缺陷、长度、宽度、厚度、高度、端部矩形比、平直度等项内容。检查中要注意:1)对打入钢板桩有影响的焊接件应予以割除;2)割孔、断面缺损的应予以补强;3)若钢板桩有严重锈蚀,应测量

7、其实际断面厚度。原则上要对全部钢板桩进行外观检查。材质检验:对钢板桩母材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进行全面试验。包括钢材的化学成分分析,构件的拉伸、弯曲试验和延伸率试验等项内容。每一种规格的钢板桩至少进行一个拉伸、弯曲试验。(2)钢板桩吊运装卸钢板桩宜采用两点吊。吊运时,每次起吊的钢板桩根数不宜过多,并应注意保护锁口免受损伤。吊运方式有成捆起吊和单根起吊。成捆起吊通常采用钢索捆扎,而单根吊运常用专用的吊具。(3)钢板桩堆放:钢板桩堆放的地点,要选择在不会因压重而发生较大沉陷变形的平坦而坚固的场地上,并便于运往打桩施工现场。堆放时应注意:1)堆放的顺序、位置、方向和平面布置等应考虑到以后的施工方便;2

8、)钢板桩要按型号、规格、长度分别堆放,并在堆放处设置标牌说明;3)钢板桩应分层堆放,每层堆放数量一般不超过5根,各层间要垫枕木,垫木间距一般为34米,且上、下层垫木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堆放的总高度不宜超过2米。5.4钢板桩施打本工程检查井基坑支护施工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进行。(1)采用1.0m3液压挖掘机开挖导向支撑围檩沟槽,沟槽深度为1.0m人工清理槽底。(2)人工配合25t汽车吊进行导向支撑围檩安装。导向支撑围檩提前在现场进行加工,联接采用焊按。(3)采用液压式挖掘机(带震动锤机)施打槽钢,施打前一定要熟悉地下工程桩的情况,认真测量标示出准确的支护桩中线。槽钢施打深度为下一道支撑围檩位置以下1.

9、0m。(4)人工进行基坑内挖土、装吊筐,由25t汽车吊吊运出基坑,由自卸汽车倒运至弃土场。人工挖土至下道支撑围檩高程后,平整支撑围檩部位槽底,进行支撑围檩安装。(5)人工配合汽车吊进行第二道支撑围檩安装,在基坑内进行支撑围檩联接。(6)第二道支撑围檩安装完成后,继续采用液压式挖掘机(带震动锤机)施打槽钢至下道支撑围檩位置以下1.0m,重复(4)、(5)工序,直至基坑底部。(7)打桩前,对槽钢逐根检查,剔除弯曲、变形的槽钢,不合格者待修整合格后才可使用。(8)打桩前,对槽钢涂满油脂,以方便打入拔出。(9)在插打过程中随时测量监控每根槽钢的斜度不超过2%,当偏斜过大不能用拉齐方法调正时,拔起重打。

10、(10)内支撑施工技术要求:基坑应分段分层开挖,分层开挖厚度不得大于1.0m。开挖至围檩及支撑位置后,安装围檩,然后施工安装支撑。待支撑安装施工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土方开挖;围檩采用焊接接长时,对焊头处进行帮接爆。5.5钢板桩的拔除检查井施工结束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情况,确认土体稳定,不会发生塌坍,方可进行钢板桩拆除工作。首先进行底层支撑围檩的拆除,随即进行基坑回填;回填至下一道支撑围檩后,将钢拆除该道支撑围檩,再继续基坑回填,直至回填结束。回填结束后,采用液压式挖掘机(带震动锤机)拔除槽钢,以便重复使用。检查井施工结束后,若发现基坑周边土体不稳定,易发生塌坍,则直接进行基坑回填,将底层支撑围

11、檩留在基坑内。基坑回填结束后拔除槽钢。(1)拔桩方法本工程拔桩采用振动锤拔桩: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强迫振动,扰动土质,破坏钢板桩周围土的粘聚力以克服拔桩阻力,依靠附加起吊力的作用将桩拔除。(2)拔桩时应注意事项桩起点和顺序:对封闭式钢板桩墙,拔桩起点应离开角桩5根以上。可根据沉桩时的情况确定拔桩起点,必要时也可用跳拔的方法。拔桩的顺序最好与打桩时相反。振打与振拔:拔桩时,可先用振动锤将钢板桩锁口振活以减小土的粘附,然后边振边拔。对较难拔除的钢板桩可先用振动锤将桩振下100mm300mm,再与振动锤交替振打、振拔。有时,为及时回填拔桩后的土孔,当把板桩拔至比基础底板略高时暂停引拔,用振动锤振动几分钟

12、,尽量让土孔填实一部分。5.6钢板桩围护基坑排水措施(1)为保证开挖后的基层质量,避免开挖后的表层土雨水下渗等情况发生,钢板桩围护基坑开挖后在基坑侧边留出临时排水沟和集水坑,以便抽水。(2)地下水及雨水的排水:坑内采用坑内设集水坑用水泵降水方式排水。(3)各基坑配置一块面积为100m2的彩条布,在雨水到来之际将其覆盖在坑口,防止空中雨水落入基坑内。(4)按时收听和观察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派专人对各种排水设置进行检查,确保在雨水到来之际排水畅通。5.7其它注意事项(1)基坑周边不能堆放土方,挖出土方及时运走。(2)基坑顶按1.2m高度设置钢管安全护栏。(3)支护钢板桩施工中遇其他管线或地下障碍

13、时,应避开。六、工作坑安全应急措施6.1安全保证体系(1)为了更好的对安全施工进行有效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安全监察工作,在公司安全部直接领导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工程施工生产安全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2)实行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有系统、分层次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3)基坑施工设一名专职安全员,随时进行安全巡视、检查验收,符合安全规定后方可施工。6.2安全保证措施(1)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足够安全标志,在基坑顶部

14、周围要设置围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配备专职安全督导员,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文明三级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2)司机、电工等特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机械设备要有年检合格证。(3)采用钢板桩做坑壁支撑时,按下列要求进行:1)应尽量减少打桩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对邻近建筑物、构筑物、仪器设备和城市环境的影响;2)当土质较差,开挖后土可能从桩间挤出时,宜采用啮合式板桩;3)拔除桩后的孔穴应及时回填和夯实。4)钢支撑的拆除,按回填次序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拆

15、除支撑时,应防止附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等产生下沉和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换、移支撑时,应先设新支撑,然后再拆旧支撑。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进行。多层支撑应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拆除支护结构时,应密切注视附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情况,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4)搭设临边防护栏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防护栏杆应有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2)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当基坑周边采用板桩时,钢管可打在板桩外侧。3)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

16、杆上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4)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挡脚板与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5)基坑口必须有人现场值班,建立交接班制度。安全责任到人,做到基坑施工时坑口不离人,吃饭时轮岗,坑口必须做到安全观察,监督安全制度的落实。(6)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警示装置。施工现场的布置合理、有序、紧凑、道路畅通,各种设备、物品摆放整齐,互不影响,便于取用,并符合安全

17、规定。(7)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戴安全帽,穿工作服,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违章作业。各工种人员应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以提高工作效率。(8)每天进入现场施工前,要首先对机具、用具等进行安全检查,以消除事故隐患。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之处应及时排除,在有严重危险的情况下,施工现场指挥或安全管理人员有权先停止作业,并及时向上级报告,处理,排除险情后,方可施工。(9)基坑内作业前,安全人员对基坑周边土体、支护变形情况进行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施工。(10)基坑上下运送材料及工具不允许向下抛送,重量较重物品必须汽车吊吊运,重量较轻物品可采用人工吊运。(11)机具电源电线经常检查,凡是脱皮、裂

18、缝等电缆线必须修理完整,防止漏电。 (12)挖基坑土方时必须有专业施工人员现场直接指挥,配合测量人员,严格控制基坑标高,严禁超挖。6.3预防措施(1)重大事故隐患预防、监控和应急体系。见下图(2)项目安全员每天巡查施工现场,及时纠正违章行为。(3)项目经理接到安全隐患报告后,及时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整改。(4)项目安全员负责落实整改情况。(5)材料保证,现场必须备有足够的槽钢,千斤顶及顶托、斧头、圆木、手锯、木板、绳索等支撑等材料。(6)对出现裂缝处坑壁用槽钢焊接成多边形对坑壁进行支撑,槽钢与墙体之间的空隙用楔形木加固。6.4支护槽钢侧向位移(1)安全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可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2)施工时严格控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