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教学设计_第1页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_第2页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_第3页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_第4页
水的净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 的 净 化 教 学 设 计彭阳二中 姬志虹教材依据本节课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第二单元 我们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三节 自然界的水有关知识。设计思想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连起来,前半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半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搜集各方面的教学资源,将演示实验、学生分组探究与多媒体课件有机结合,在教法上以启发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技能,同时指导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

2、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界的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3、 通过对水的净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过滤和蒸馏的操作原理。 2、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及鉴别方法。教学难点:过滤操作技能。教学用品: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滤纸、明矾、不同的水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

3、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引入:同学们,请认真观看这些不同地方的水的照片(长江三峡、黄河瀑布、漓江之水等),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问题给大家讲讲。同学们,通过观察图片的水样可知,自然界的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你知道为什么吗?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和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提出问题:如何净化水?老师引导: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去参观一下我们的生活用水是怎么来的,请大家看课件。取水-沉淀-过滤-吸附-消毒-配水这是自来水厂处理水的流程图,我们一起来分析流程图简单说明自来水生产的一

4、般过程。老师水从水库取水,先要经过沉淀池进沉淀。但是自然水厂往往会在这个水池中加入明矾这种物质。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小结:(1)明矾是一种絮凝剂,它会和水中的杂质凝结在一起,使杂质颗粒变大从而加速下沉,起到加快沉淀的作用。(2)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二低、三紧靠。讲解: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指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被过滤的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三紧靠指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玻璃棒一端要紧靠三层滤纸那边;盛放被过滤液体的烧杯要紧靠玻璃棒。同学们,想想看,用沉淀的方法可以除去水中什么样的杂质?沉淀后的水是否很干净了呢?过滤后这两杯浑浊的水又会怎样呢?演示实验粗盐的溶解和过滤提出

5、新问题:(1)净化水的方法除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外还有什么方法,这种方法能除去什么样的杂质?(2)通过上述方法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吗?(3)在生活中你还能找出其它物品来代替过滤的这套实验仪器吗?肯定学生的回答,引出第二个问题。(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喝什么水?喝矿泉水好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通过以上实验已经将黄河水、养鱼塘的水净化为无色、透明的干净的水,但这些水依然是混合物,其中含有一些可溶解性的杂质。如何证明这些杂质存在呢?请大家观察以下实验。老师演示:软硬水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可能的原因。实验证明以上两杯水中所含的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是

6、不一样的,分别叫硬水和软水。设问:什么叫硬水?什么叫软水?在生活中它们之间怎么转化?使用硬水有哪些危害?提问:(1)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2)如何将硬水软化呢?讲解:净化水的方法很多,如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等,另外还有一种净化程度较高的方法蒸馏。提问:在家里做饭时,水烧开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现在我们一起了解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过程。补充说明蒸馏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用注射水的制取、酿酒、石油的分离等等。多媒体展示蒸馏装置图、酿酒小作坊图片、石油分流塔等使学生对该过程有更深的了解。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

7、会了哪些方法?明确了哪些道理?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并板书课题进一步深化问题通过学生叙述和大屏幕展示,教育学生认识到我们平时喝的、用的水都是来之不易的,要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多媒体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重点讲解过滤操作要领,强化重点,有利于突破难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渴求对知识掌握的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学会利用生活物品代替化学仪器进行实验的能力,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之中,从而理解生活处处有化学的科学道理。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和亲身体会强化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再次思维。演示实验,

8、 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49有关知识,回答问题。培养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指导学生联系以上演示实验和生活经验作答。以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展示制取蒸馏水的装置以问题形式进行小结,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认真观看,积极思考。回答:水的澄清度不同,但水的组成相同。通过采集水样活动和课堂观察思考,与其他同学讨论交流产生兴趣。思考、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回答:因为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带着问题听讲、思考认真总结,踊跃发言。积极投身于课堂探究之中。回答:用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认真观看实验过程,领会操作要点,思考操作原理,积极准备进行实验。认真听讲,领

9、会含意。讨论交流回答:过滤主要除去的是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但水中还有许多溶解的杂质,所以是混合物。回答:我可以用废饮料瓶、纱布、杯子、碗、鹅暖石、细砂等代替滤纸和漏斗。回答:喝矿泉水好,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观察现象,分析思考原因。认真阅读教材,联系生活实例,归纳概括并回答有关问题。回答:(1)用肥皂水: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2)用煮沸、蒸馏等方法能使硬水软化。联系生活现象思考问题。认真听讲,理解实验原理,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从“三维目标”的方向梳理本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道理,使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作业:(一)课堂检测展示家用的简易净水器(1) 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

10、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2)净化后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我可以用( )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的方法。(二)书面作业:P58习题1、2、3 展示练习题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反复思考完成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与测试:1、 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 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2、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3、下列操作与净化水无关的是 ( )A、过滤 B、吸附 C、蒸馏 D、电解4、向过滤器内倾倒待过

11、滤的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引起的后果是 ( )A、液面高将滤纸压破 B、液体会溢出漏斗C、液体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空隙流入接受器D、滤纸被压过紧,不能起过滤作用5、生活离不开水。净化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2)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3)自来水厂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的化学式为_。(4)井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为降低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5)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采取的措施_。板书: 第3节 自然界的水(2)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净化

12、程度 低 高2、过滤-过滤是把液体和不溶性固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玻璃棒的作用)3、硬水和软水 (1) 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2) 硬水的软化方法(3) 硬水的危害布置作业:自评稿本节课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重、难点突破方面做的也很到位;不仅使学生了解净化水的重要性及硬水的危害,同时教给学生净化水的基本方法和硬水、软水的鉴别方法。课堂上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人人都有参与学习、动手实验的期望,从而在以后的实验中能百分之百的用心。评课稿从教学目标上来看,本节课突出了一个“明”字,即教学目标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从内容上来看,本节课抓住了一个“清”字,环环紧扣,过渡自然,严谨有序。从教学方法上看:体现了一个“活”字,教师教法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