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_第1页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_第2页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_第3页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_第4页
汽车内饰风道系统设计要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调风道设计要求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进行空调风道及空气过滤器设计时提供应遵循和考虑的要素,明确应完成的主要设计工作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汽车进行空调风道与空气过滤器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1555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

2、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风道指空调系统中输送空气的管道及相关部件,包括进风管路、出风管路、除霜管路。本标准也包含了进风管路中设置的新风口、过滤网及粉尘过滤器。3.2 过渡分配风道指从HVAC出风口到各个风道之间的过渡管段,起到连接风管、分配空气流量、改变气流方向、分解加工难度的作用。3.3 新风口指将车外新鲜空气导入车内的部件。3.4 新风过渡风道指从新风口到HVAC入风口之间的进风管道。3.5 前风道指输送前HVAC出风的管道。3.6 后风道指输送后HVAC出风的管道。4 空调风道设计所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配合样件测量。4.2 根据点云逆向初步设计。4.3 确定风道布置方式与安装方式。4.4

3、 确定风道的成型加工方式。4.5 建立三维数模。4.6 根据造型改动要求修改风道设计。4.7 进行二维图设计。4.8 与模具厂及制造厂进行协调,修改设计。4.9 参与样车试制、试装、试验,进行修改设计。5 风道设计的基本要求 应充分认识到送风管道的阻力及车内气流组织对空调及除霜、除雾效果及噪声有着重要影响,风道设计应尽量减少风阻和噪声,合理组织气流分配。5.1 首先应确定风道安装方式与安装次序。5.2 风道走向应合理,尽量避免急转弯。5.3 合理分配各流道风量,分流处应加设导流板和分流板,必要时加设挡风板。5.4 管道内部应光顺,有足够的截面尺寸。5.5 转弯处应圆滑过渡,尽量避免形状突变或出

4、现拐角,必要时加设导流片。5.6 要考虑部件的加工工艺合理性,如成形方式(注塑、吹塑还是冲压)、分型方式、拔模斜度、材料、壁厚等。5.7 车内风管外形应与车内布置协调、统一,满足车内整体美观要求。5.8 车内风管应有防止表面积漏水或防过热伤人的措施及隔噪措施。5.9 风管二端的连接要方便、密封严密,风管的固定要牢靠。5.10 车外风管应有足够的隔热防护层,包扎牢靠,并有可靠的安装连接措施。5.11 要通过试验验证风道的流量分配、风道形状及截面尺寸是否合理。有条件时,进行CAE流体仿真分析。5.12 应满足技术协议中相关要求,符合总布置方案和结构要求,尽量采用标准件、通用件。6 风道设计基本原则

5、 空调热风出口与仪表板上除霜出风口之间的风道系统的压力损失必须为最小(即风的流速为最大化)。 :!M +0 另,风道的设计必须使由空气所造成的噪音最小化。由于受仪表板空间的严格限制,风道的设计不可避 DI_ 1u 免的需要让步,需特别注意。一般风道和周边零件的最小间隙为5mm,与CCB、BIW的间距尤其要注意。 DG368*e 一般原则: V F JHQj 1)风道截面尽可能圆整; ( ;fn$5-V 2)风道入口截面面积应等于空调热风出口的面积; V(zsJW0 3)出风口截面面积越大,压力损失越小,空气流速越低。空气流速越低,产生的噪音就越小; D&TnLPMw 4)整个风道的通道要求:长

6、度最短,锐度最小,弯曲的数量及截面积的变化也要尽可能的小; o%CmR+ 5)避免出现突变的膨胀和收缩,整个收缩的角度必须小于40度,整个膨胀的角度必须小于14度; l)O 3 等等 rqmf t (8X01| 仪表板A/C风道系统对HVAC中所有的空气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布:20%传递给驾驶员侧,20%传递给乘客侧, ()Zn 0 其余的60%传递至中间部位。但有时驾驶员侧的会分配多一些。 vrg7 Oo8B ,B,R1U v 1.在连续的500N/M3的压力作用下,所有风道在缝接处和连接处的空气泄漏量不能超过0.56L/s。 VR_VO(6 2.特别在风道的弯曲处应该避免不合理的截面。所有的弯

7、曲处应该有较大的内圆角半径,使风道的压力损失最小 u i 风道零件的泄漏不大于2.5CFM,风道总成系统的泄漏不大于6CFM。 y.$Q 5.噪音限制必须满足:(NCA62)参照Worldwide Product Standard(WPS),page No.12.00-P-2 Section5。6 样车拆解任务及注意事项6.1 仪表板或内饰件部部分拆卸,露出风道后,应了解风道的安装方式(与出风口、HVAC、车身、管梁、仪表板、地板、车顶等)及安装程序、结构特点,应详细记录连接件位置及连接件尺寸、外表面隔热密封防护垫尺寸位置、与紧贴零部件的部位及必要说明。6.2 完成6.1任务后,须进行点云测量

8、风道的装车状态,拍点云前必须合理设置定位点。6.3 对卸下的部件进行点云测量之前,需去除风道上粘贴的隔热密封防护垫及其他影响表面形状正确测量的部件,并记录风道已产生的变形情况。6.4 在测量台上,风道的安放位置要确保不能使风道再发生变形。6.5 拍点云时必须对准定位点,并测准安装点。7 风道逆向设计原则7.1 根据点云逆向设计风道时,应考虑对测量时风道已存在的变形进行修正(三种原因造成变形:部件成形时的塑变收缩、部件在汽车装配状态下造成的永久变形、测量安装时因重力造成的变形)。7.2 风道的逆向设计不能完全根据点云,应依据车身数模、风道成型工艺及风道内部光顺的设计原则进行修改(因为大多数风道零

9、件是薄壁吹塑件,会靠自身变形去适合汽车装配需要,风道从车上拆下后,这些变形可能会恢复)。8 过渡分配风道的设计要求8.1 应合理分配通向各出风口或各流道的风量。8.2 风流处应加设导流板和分流板,转弯处应圆滑过渡。8.3 管道内部应光滑。8.4 两端连接处应密封严密、固定可靠。8.5 应充分考虑因形状复杂对成型工艺造成的困难,认真分析加工可行性。9 中央除霜风道与除霜喷口的设计要求9.1 除霜风道走向应合理,合理分配通向除霜喷口听风量,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9.2 除霜喷口的形状和位置应合理,从前风窗除霜口吹出的热风能有效地到达前风窗A区和B区。9.3 两端连接处应密封严密、固定

10、可靠。9.4 最终的除霜效果应符合GB 11555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雾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和GB 115561994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规定。10 左右侧除霜风道的设计要求10.1 侧除霜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管道内部应光滑,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10.2 侧除霜风道的两端部件的连接应密封严密、风道的固定要牢靠。10.3 除霜的最终效果应能满足从侧除霜口吹出的热风可以有效地到达侧窗上观察后视镜的部位。11 前中央及左右吹面风道的设计要求11.1 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避免与可移动部件、尖角或金属部件接触。11.2 管道内部应光滑,转弯处应圆滑过渡,并有足

11、够的截面尺寸。11.3 与过渡风道、出风口的连接要方便、密封严密,风管的固定要牢靠。12 前空调的后吹面风道设计要求12.1 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避免与可移动部件、尖角或金属部件接触。12.2 管道内部应光滑,转弯处应圆滑过渡,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12.3 与过渡风道、出风口的连接要方便、密封严密,风管的固定要牢靠。12.4 后段的形状与后吹面风口听配合要能保证空调冷风能吹到后排乘员脸部。12.5 要保证在汽车装配完毕后,后吹面风道不容易被踩坏。13 前左右吹足风道的设计要求13.1 与HVAC的连接牢靠。13.2 吹足风道的出风口应能确保前排乘员足部能受到热风吹拂,尤其是驾驶员踏刹车

12、侧的足部。13.3 吹足风道的外形不能影响驾驶员腿正常操作,也不能影响副驾驶员足部活动自如。14 后左右吹足风道的设计要求14.1 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避免与可移动部件、尖角或金属部件接触。14.2 管道内部应光滑,转弯处应圆滑过渡,并有足够的截面尺寸。14.3 与过渡风道、出风口的连接要方便、密封严密,风管的固定要牢靠。14.4 与HVAC的连接牢靠14.5 吹足风道的出风口应能确保后排乘员足部能受到热风吹拂。14.6 要保证在汽车装配完毕后,后吹足风道不容易被踩瘪或碰坏。15 新风进风结构及空气过滤器的设计要求15.1 车内应有进新风及换气措施。15.2 卡车、客车等车辆应考虑驾驶

13、室(车厢)内的自然通风。15.3 应从汽车表面正压区进新风。15.4 新风进风口位置应适合与前围上盖板进风口的配合,能确保进风通畅、不会进入雨水、杂物及发动机舱空气,必要时可加设防雨水盖板。15.5 新风口应有防尘措施。15.6 进风口面积要有足够大小,确保鼓风机在最高档位工作时,进风速度不大于56m/s,加设粉尘过滤器时,通过粉尘过滤器的风速控制在11.5m/s。15.7 新风进风结构(新风口、新风过渡风道)及粉尘过滤器与车身冲压件、HVAC进风箱的连接方便、牢靠,应有防止漏风和雨水进入的密封措施(如涂密封胶、采用泡沫密封垫等)。15.8 新风口及新风过渡风道内部应光滑,转弯处应圆滑过渡。15.9 花粉过滤器芯子或过滤网的拆装要方便,固定要可靠,滤网与周边框架的连接要牢靠。15.10 过滤器芯子材料在满足过滤功能的同时,应不加大风阻。16 后风道(包括大客车空调风道)的设计要求16.1 风道走向应合理,避免急转弯,避免与可移动部件、尖角或金属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