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限时规范特训6 地球的结构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13题。1图中甲曲线表示的地震波是()A纵波B横波C纵波和横波 D无法判断解析:从图中可知,甲地震波传播速度在36 km/s之间,速度较慢,为横波。答案:B2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A5千米处 B17千米处C33千米处 D2 900千米处解析:地震波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莫霍面大约位于地下5千米深处。答案:A3在莫霍面以下()A纵波和
2、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降解析: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此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答案:A(2018汕头模拟)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是()A为地壳 B为岩石圈C为软流层 D为下地幔解析:结合各圈层的位置,运用数值去判断圈层的名称,位于大气圈,高度在12 km以上、5055 km以下,可判断为大气平流层。33 km为莫霍界面所处的位置,位于33 km以上应为地壳,而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部分。位于上地幔部分,可判断为软流
3、层。2 900 km为古登堡界面所在的位置,可判断、为地核,其中为外核,为内核。答案:C5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解析:为大气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为地壳,从图中可以看出陆地比海洋厚;为软流层,纵波和横波都能穿过;外核(层)的主要成分虽以铁、镍为主,但呈液态,横波不能穿过。答案:B(2018菏泽模拟)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为沉积岩,为岩浆岩),完成67题。6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 BC D解析:本题通过岩层的空间形态的组合,考查岩石形成的新老顺序。一般情况下,岩石埋藏越深,
4、大范围的保存越完整,其形成年代越久远。按照先下后上,先完整后断续的原理,A项正确。答案:A7若为石灰岩,则在与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A花岗岩 B页岩C大理岩 D玄武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变质岩的成因。为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与之相接触的石灰岩在岩浆活动所提供的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变质形成大理岩。答案:C(2018太原模拟)右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读图,完成89题。8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A流水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解析: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
5、放射状排列。答案:C9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A甲 B乙C丙 D三者皆可解析: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丙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对应丙。答案:C(2018新乡市调研)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1011题。10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Cc是变质作用 Dd是高温熔化11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A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B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C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D是沉
6、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1011.解析:第10题,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高温熔化,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11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答案:10.C11.B二、综合题(共46分)1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在图中标出地壳、大气圈、水圈的圈层名称。(3分)(2)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是_,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是_,其范围渗透到其他圈层之中的是_。(3分)(3)大气圈包围着地球,它的主要成分是_和_;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等圈层之间相互_、相互_,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
7、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4)请据图分析地壳厚度有什么特点,具体表现是什么?(10分)解析:第(1)题,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结合大气圈、水圈的定义可判断它们在图中的位置。第(2)、(3)题,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圈层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题,由于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故在不同地区厚度不一,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答案:(1)略。(3分)(2)大气圈(1分)水圈(1分)生物圈(1分)(3)氮(1分)氧(1分)联系(1分)制约(1分)(4)全球的地壳厚度是不均匀的,大陆地壳较厚,平均达33千米,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地壳更厚,可达6070千
8、米;(5分)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只有6千米,各大洋的平均厚度也不相同。(5分)13(2018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哪类岩石?请简述判断理由。(6分)(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12分)(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哪种岩石?(2分)(4)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简述其理由。(6分)解析: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答案:(1)沉积岩。(3分)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3分)(2)标注略(2分)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