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_第1页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_第2页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_第3页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_第4页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阅读答案篇一:历届高考古诗词阅读真题汇总: 历届高考古诗词阅读真题汇总: 【07春考】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4-16题。(8分) 梦寻梅 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金貂是汉代的官饰,玉华是唐代的宫殿名。 14诗中显示“隐者家”特征的事物和场景有“黄叶拥篱”、埋药草 、青灯煨芋话桑麻。(2分) 15围绕“寻梅”,颔联前句表现了寻梅的 艰辛,后句突出了得梅的 欣慰 。(2分) 16诗的尾联是诗人跳出梦境后的感慨,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4分) 诗人宁

2、愿终身隐居乡间,与梅花为伴(2分),而不愿意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2分)。 【08春考】 (四)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517 题。(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应有人家住隔涣,绿阴亭午但闻鸡。 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 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 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 注散诞:逍遥自在。 15诗人推断“应有人家”的依据是 (首联)听到小溪那边的鸡鸣之声,推断似有人家 。(l分) 16对颈联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乌云如墨、小雨如丝的山景。 B在描绘雨中山景的同时,也对尾联的情感表达起了衬托作用。 C通过对乌云、小雨的动态描写

3、,写出了衡山气候的变化无常。 D四周乌云似瘴,小雨连绵,山道泥泞,作者顿感游兴索然。 17分析尾联所含的寓意。(4分) 对官场(或城市生活)喧嚣、排场的厌倦(2分),对自然山水(现实生活)的追求(2分)。 【09春考】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 题。(8分)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背景资料】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年),五_岁的叶梦得卸任归居吴兴。此词为他独登卞山绝顶亭时北望中原的抒怀之作。 14作者“惆怅”的原因是(1)感慨自身孤独寂寞(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

4、(2)虽有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因年老闲居在家,心有余而力不足,遂生无奈之感。(2分) 15与作品中画线句所寄寓的情怀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C )(3分) A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C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苏轼词,思乡) 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6简析作品的语言特色。(3 分) 要点:平易质朴(平实如话,质朴无华,平中见奇)(1分),找出作品中依据1分,评析1分 【10春考】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416题。(8分) 真州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

5、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痕,了不可得。” 14、(2分)诗歌的第四句描写了渔家在夕阳染红的江水边柳树下卖鱼的景象。 15、(3分)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 抒发了安宁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 16、(3分)清人称道这首诗主客“照应相配”。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说的理解。 主句中“树”与前面的“柳”照应, “红”(或“半江红树”)与前面的“日斜”照应, “卖鲈鱼”与“钓人居”照应。 这些都说明此诗主客照应相配,自然契合 。 (四)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14-16

6、题。(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本词为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时作。偃蹇:高耸的样子。生:语助词,无义。 14选入高中教材的辛弃疾词作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上阙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阙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作者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典故,不露痕迹,可谓格调清新,赏心悦目。 16简析本词的思想感情。(4分)

7、 作者写青山明月,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12春考】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9分) 阙 题 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14.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A )。(2分) A山居即兴B咏物寄意C暮春思归D青溪怀古 15.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3分) 青溪蜿蜒,两岸弥漫的是青草绿叶,繁花点缀其间,春意浓郁,仿佛与溪水一样悠长。

8、16.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诗句描写了一幅静美的春景:对着山路的门无人打扰,读书堂坐落在柳荫深处。这样的景色寄寓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6题。(8分)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4“词”这种体裁的别称是。(1分) 1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描写夏景,显得鲜明生动。 B“棋声惊昼眠”一句以棋声来衬托周围环境的幽静闲雅。 C“榴花开欲燃”表现了石榴花色的红艳,突出了石榴的生机。 D全篇语言清新,感情细腻,风格委婉,韵味悠远。 16.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要点: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2分),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2分)。 细解:“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考生只要说清词作描写了什么景色,抒发了什么感情即可。 【08秋考】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