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电大专科建筑测量实训练习答案_第1页
2015年电大专科建筑测量实训练习答案_第2页
2015年电大专科建筑测量实训练习答案_第3页
2015年电大专科建筑测量实训练习答案_第4页
2015年电大专科建筑测量实训练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测量实训练习自测题(一)一、选择题1、直线AB的象限角南东130,则其坐标方位角AB(B)。 A、130B、17830C、18130D、3583 答案:B2、消除视差的方法是(C)使十字丝和目标影像清晰。 A、转动物镜对光螺旋; B、转动目镜对光螺旋;C、反复交替调节目镜及物镜对光螺旋 D、调节微动螺旋 答案:C3、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的基本公式是(C )。 A、a-b=hB、h=H终-H始 C、a-b=h=H终-H始 D、fhFh 答案:C4、已知经纬仪竖盘的刻划注记形式为顺时针,盘左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经盘左、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L=763400,R

2、=283o2400,则一测回竖直角为(C )。 A、132600B、132600C、132500D、132500 答案:C5、经纬仪视准轴误差是指(D )。 A、照准部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B、十字丝竖丝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C、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 D、视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答案:D6、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 B)。 A、该二地面点间连线的长度;B、该二地面点之连线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C、该二地面点之连线铅垂投影于水平面上的线段长度;D、过该二地面点的铅垂线之间的距离。 答案:B7、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是将闭合差反符号后( B)。 A、按角度大小成正比例分配 B、按角度

3、个数平均分配C、按边长成正比例分配 D、按边长成反比例分配 答案:B8、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望远镜中丝瞄准便利高,仪器高已知),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 D)。 A、上、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B、中丝读数及竖盘读数C、上、中、下丝读数 D、上、中、下丝读数及竖盘读数 答案:D9、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D)m。 A、26、31 B、27、32 C、29 D、30 答案:D10、在地形图上有高程分别为26m、27m、28m、29m、30m、31m、32m等高线,则需加粗的等高线为( C)m。 A、首曲线

4、B、间曲线 C、计曲线 D、山脊线 答案:C二、判断题1、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答案:2、自由静止的海水面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水准面。( X) 3、坐标增量闭合差的分配原则为与距离或测站数成反比例进行分配。(X ) 答案:4、水准仪的仪器高是指望远镜的中心到地面的铅垂距离。( ) 答案:5、在对水平度盘读数前,应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X ) 答案:6、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和水平距离。( ) 答案:7、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地形坡度小,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地形坡度大。( ) 8、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是确定导线点的高程

5、值。( X) 答案:9、测量误差来源于仪器误差、观测者本身及外界条件的影响。 ( ) 答案:10、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上升方向。(X)自测练习二一、选择题1、坐标方位角是以( C)为标准方向,顺时针转到测线的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 D、指向正北的方向。 答案:C2、水准仪的使用步骤为(A )。 A、粗平 - 照准 - 精平 - 读数;B、安置 - 精平 - 照准 - 读数;C、粗平 - 精平 - 照准 - 读数; D、安置 - 照准 - 精平 - 读数。 答案:A3、在进行水准测量时,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测得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0.

6、698m,且B点水准尺的读数为2.376m,则A点水准尺的读数为(B )m。 A、1.678 B、3.074 C、0.698 D、2.376 答案:B4、竖直角的最大值为(A ) 。 A、90 B、180 C、270 D、360 答案:A5、将经纬仪安置于A点且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读数为30,欲测设45的水平角值于AB直线的左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A ) 。 A、345B、75 C、165 D、15 答案:A6、A、B的往测为213.41m,返测为213.35m ,其相对误差为( B)。 A、1/3000B、1/3500 C、1/4000 D、1/5000 答案:B7、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

7、的方法是用(D )。 A、往返较差B、相对误差C、闭合差 D、中误差 答案:D8、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123.041m、123.045m、123.040m、123.038m,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C )m 。 A、 0.001 B、0.002 C、0.003D、0.004 答案:C9、在地形图上,量得A、B两点的坐标为:xA=100.01m, yA=200.04m;xB =150.01m,yB=150.04m,则AB距离为(B )。 A、50.00 B 70.70C、100.00 D、141.42 答案:B10、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 (A ) 。 A、一个角

8、度, 一段距离B、纵横坐标差C、两个角度 D、两段距离 答案:A二、判断题1、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的夹角称为直线定线。( X) 答案:2、粗略整平就是转动脚螺旋使管准器气泡居中,使仪器竖轴竖直。(X ) 答案:3、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动时,看到十字丝与目标影像相互位移的现象称视差。 ( ) 答案:4、水平角观测时当偏心角和水平角是定值时,边长愈长仪器对中误差的影响愈大。(X ) 答案:5、在对水平度盘读数前,应使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X ) 答案:6、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坡度下降方向。( ) 答案:7、用盘左及盘右两个位置测角,可以消除 度盘刻划不均匀的误差。(X ) 答案:

9、8、算术平均值是等精度观测值的最可靠值。() 答案:9、同一等高线上的点高差相等。( X) 答案:10、水平角就是地面上两直线之间的夹角。(X ) 答案:自测练习三一、选择题1、地面点到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B )。 A、绝对高程 B、相对高程C、假定高程D、指定高程 答案:B2、普通水准测量中,在水准尺上每个读数应读(D )位数 A、5 B、3C、2 D、4 答案:D3、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的读数大,前视点B的读数小,则有( A)。 A、A点比B点低B、A点比B点高C、A点与B点可能同高D、A、B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答案:A4、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

10、D)。 A、整平仪器B、使竖直度盘竖直C、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D、使竖盘读数指标处于正确位置 答案:D5、当竖盘读数为:813812,2782124,则指标差为(D )。 A、+024 B、-024 C、+012 D、-012 答案:D6、钢尺量距时,量得倾斜距离为123.456米,直线两端高差为1.987米,则高差改正为( A)m。 A、0.016 B、0.016 C、0.032 D、1.987 答案:A7、用一把名义长度为30M实际长度为30.0025M的钢尺量得某段距离为221.756M,则该距离的尺长改正为(A )。 A、0.0185 B、-0.0185C、0.5544 D、-0.5

11、544 答案:A8、对某一边长观测四个测回,其结果分别为:123.041m、123.045m、123.040m、123.038m,则其观测值中误差为(C )m。 A、0.001 B、0.002 C、0.003 D、0.004 答案:C9、欲选择一条纵向坡度不超过2%的路线, 设图上等高距为2m,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路线通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最短距离为(B )。 A、50m B、100m C、150m D、200m 答案:B10、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D )方法。 A、直角坐标 B、极坐标 C、角度交会 D、距离交会 答案:D二、判断题1、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向东为正。(X ) 答案:2、产生视差的原因是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 答案:3、i角误差即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产生的误差。( ) 答案:4、测站检核的方法有仪高法和高差法。 (X ) 答案:5、指标差x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大小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