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1页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2页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3页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4页
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主 备:李加宏备课时间:2010年9月15日教学目标:1. 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2. 学习以自然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3. 通过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听写词语。二、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展示的方式)(1)从文章标题看,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试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本文内容。在烈日下,祥子经受拉车的煎熬。

2、在暴雨中,祥子拼命拉车的情况和痛苦感受。祥子在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的情况。(2)课文中有大段对“烈日”和“暴雨”的描写,那么,把标题能否改为“烈日和暴雨”呢?为什么? 本文写景的最终目的是塑造人物,是为典型人物创造一个典型环境。具体地说,本文的景物描写是把祥子置身于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补足题目就是:(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烈日”越“烈”,“暴雨”越“暴”,在烈日和暴雨下挣扎的祥子就越痛苦,越难熬。于是作者便集中笔墨极力描写“烈日”的毒热和“暴雨”的凶猛,以便为祥子的活动创设一个特殊的氛围。(3)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描写烈日和暴雨变化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4)从文中找出表现祥子心情的句

3、子,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祥子心理感受的?祥子“犹豫”(“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胆怯”(“祥子有些胆怯了”)“矛盾”(“他心里腻烦了”)“后悔”(“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难受”(“看见食物就要恶心”)“挣扎”(“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乞求”(“先生,避避再走吧”)“痛苦”(“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1作者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在文中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 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第一次:街上的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

4、垂着。第二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第三次: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第四次: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第五次: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第六次: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第七次:柳枝横着飞。分析:作者在小小的柳枝上寄寓了艺术匠心,通过柳枝来表情达意。1)达“意”:表面上写的是柳枝,实际上写的是天气,第一次写烈日,二、三、七次写风,第五、六次衬托暴风雨来势之猛;作者抓住了柳树所显示出来的种种不同动态,描写了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2)表“情”:文章景物描写有意突出柳树,而柳树又象征着人物的某种遭遇,柳树被

5、作者拟人化了,它在外界恶劣的环境下可怜巴巴、无法自主的情态,是祥子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课文结尾处“他啰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又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写柳枝是为了写人,这样达到以景写人,树人合一的效果。2小说写烈日和暴雨,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方法。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说说各有什么作用?3作者是如何描写祥子在中午阳光曝晒下冒死拉车的情形?第5段,先总写一笔,祥子的选择错了。进而写错在哪里,错在低估了烈日的威势。作者描绘了中午的毒日头是“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到下”,无处不在。整个地上“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至此,作者

6、把烈日的威势写到了顶点。祥子就如同那火镜焦点下可怜的蚂蚁,苦苦挣扎着。此刻, 他的大脑失去指挥作用“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身上“发着馊臭的味儿”;脚“好象踩着块湿泥”。总之,他全身“脱水”。特别是脚下的感觉,不仅写了汗出得太多,而且准确地描绘了近乎虚脱时脚步不稳的情状。他喝下“救命”的井水,那正如在滚烫的玻璃杯里放上一块冰,杯子尚且承受不住,人的肚子又怎么受得了?中国有句古语“物极必反”,此刻把毒热写尽,正预示着情节的转化。4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写暴雨降临的全过程?祥子是如何在水中挣扎拉车的?风是雨的头,作者先写风由小到大的过程。祥子身上“觉得一点凉风”,“不敢相信自己”,自然去看树

7、。“柳枝的确微微动了两下”,“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先写凉风送爽,大家的惬意。次写片刻之间天空的变化:“天暗起来,尘土全飞到半空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最后写狂风的到来,“仿佛什么大难临头”,街上的一切“仿佛都被风卷走了。”10段描写猛烈的雨势来得骤。“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似的”。风与闪交替迭至,从“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的雨星,写到“极硬、砸起许多尘土”的雨点,又从“雨道”写到“落下万千条瀑布”,直写到“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的“一个水世界”。作者以短促的语句,表现雨星雨点雨道瀑布水往下倒水世界,这样一个急促变化的全过程;作者观察大自然的细致入微,不能不令我们叹服。然而极写

8、雨之暴的目的,正是为了写祥子之苦。11段写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只是“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他被暴雨袭击得晕头转向,只是“茫茫地觉得心里有点热气”,“在水里挣命”。总之,在暴雨下,紧紧扣住“迷糊”来写。这部分揭示出祥子的苦难之一是来自大自然的威逼。5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刻画坐车人的冷酷、横暴,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6老舍的作品语言生动、平易,注意遣词炼字并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进行赏析。(1)动词的精炼、准确正如老舍

9、所说,写作时“有时一个字两个字能表达不少意思。你得设法调动语言。你描述一个情节的发展,若是能够选用文字比一般的更简练,更生动,就是本事”。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动词的运用就体现这个特点。如“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的灌就形象地写出了车夫喝水的快、猛、多;又如“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中“裹”,“砸”、“扫”、“浇”等动词,形神兼备地写出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挣命的情景。这些动词经过作者的锤炼选用,十分传神。(2)叠音词的音乐节奏美。文章中运用许多准确恰当的叠音词,如“干巴巴”、“毒花花”、“白亮亮”把太

10、阳的毒,天气的热写得十分传神,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四、拓展延伸:老舍笔下的“烈日”与“暴雨”,让我们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恶劣天气,我们曾经也一定遇到过比较特殊的天气,雨、雪、风、云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境特殊而感觉到天气的特殊,请选择一种天气环境或天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片段。五、布置作业:在烈日和暴雨下教案(二次备课)备课教师:范胜荣备课时间:2010年9月27日教学目标:1. 体会景物描写的魅力,把握其特色和作用;2. 通过在烈日和暴雨下祥子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

11、、通过交流展示等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交流学案“预习导学”第14题。2听写词语。二、交流展示:结合学案预习导学4感知课文内容。(1)从文章标题看,文章可以分为哪两个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部分的内容。在烈日下,祥子经受拉车的煎熬。在暴雨中,祥子拼命拉车的情况和痛苦感受。(2)文章如何体现烈日之“烈”和暴雨之“暴”?从文中各找一例分析。(3)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祥子是如何挣扎的?结合具体语句,试举一例简要分析。祥子“犹豫”(“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胆怯”(“祥子有些胆怯了”)“矛盾”(“他心里腻烦了”)“后悔”(“一出来,才晓得自己错了”)“难受”(“看见食物就要恶心”

12、)“挣扎”(“他就那么半死不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乞求”(“先生,避避再走吧”)“痛苦”(“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三、深入学习,互动交流探究。1作者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在文中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2作者写坐车人的麻木、无动于衷、粗暴无礼,目的是为什么?以上问题学生小组合作互动探究交流展示后,教师再精讲点拨明确:1作者是依照天气变化的自然过程,前后七次写到柳树:第一次:街上的柳树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第二次: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第三次: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传达着上天的消息。第

13、四次:那半天没动的柳条像猛地得到什么可喜的事,飘洒地摇摆,枝条都像长出一截儿来。第五次: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第六次: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第七次:柳枝横着飞。1)达“意”:表面上写的是柳枝,实际上写的是天气,第一次写烈日,二、三、七次写风,第五、六次衬托暴风雨来势之猛;作者抓住了柳树所显示出来的种种不同动态,描写了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2)表“情”:文章景物描写有意突出柳树,而柳树又象征着人物的某种遭遇,柳树被作者拟人化了,它在外界恶劣的环境下可怜巴巴、无法自主的情态,是祥子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课文结尾处“他啰嗦得象风雨中的树叶”又进一步印证了作者写柳枝

14、是为了写人,这样达到以景写人,树人合一的效果。2刻画坐车人的冷酷、横暴,揭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明祥子的痛苦不仅来自自然环境,还来自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四、迁移运用:老舍笔下的“烈日”与“暴雨”,让我们如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当时的那种恶劣天气,我们曾经也一定遇到过比较特殊的天气,雨、雪、风、云当然也许是因为我们的心境特殊而感觉到天气的特殊,请选择一种天气环境或天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一个片段。独立写作小组交流选出最好推荐集体交流展示作业:1.课时作业相关内容 2.巩固案板书设计:在烈日和暴雨下 老舍 烈日 烈 环境恶劣 暴雨 暴 乘车人 恶 社会黑暗祥子 在风雨中哆嗦得像树叶 命运悲惨教后反思:以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是这篇小说的主要特色,除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品味外,还要学习写景方法,用于作文:抓住典型景物的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作为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必不可少,将预习导学中“在这样恶劣环境中,祥子是如何挣扎的?结合具体语句,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变换成“这样的太阳和雨水,祥子为什么不像其他车夫那样避一避,躲一躲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看到了一个_的祥子?”这个问题,直指祥子的形象和内心。一问两层,第一层:祥子为什么不像其他车夫那样避一避,躲一躲呢?第二层: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说说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