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_第1页
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_第2页
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_第3页
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_第4页
山东建筑大学《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内容提要20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二、地下空间的分类(1)地下空间按其功能可分为:居住空间商业服务空间文娱体育空间交通空间公用设施空间:工业空间:贮存空间:防灾减灾空间高层建筑的设备用空间(2)地下空间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自然地下空间人工地下空间资源(3)按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深度分类,可分为浅层空间、中层空间和深层空间三类。浅层空间:由地表至-30m深度开发的空间,主要用于商业、文娱等;中层空间:由-30m至-100m深度内开发利用的空间,主要用于地下交通、城市污水处理及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深层空间:指-100m以下的地下空间,可用作快速地下交通线路、危险品仓库、冷库、贮库等。三、地下空间的特点(1)为城市规模扩展提供了丰富的

2、空间资源,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2)良好的密闭性、稳定的温度环境,适宜掩蔽及对环境湿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3)节约城市用地,保护农田及环境,节约资源;改善城市交通,减轻城市污染等;(4)地下空间建筑有较强的防灾减灾优越性,有效地防御各种武器的杀伤;(5)地下空间建筑施工难度大、复杂,一次性投资成本高,但使用寿命长;(6)地下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室外环境隔绝,人们适应性较差;防水防潮要求较高;封闭特性对设备要求较高等;受地质条件影响大。四、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按岩土介质状况分类:岩石中地下建筑、土层中地下建筑;根据建造方式分类:单建式地下建筑、附建式地下建筑。五、地下空间资源容量城市地下空间

3、资源容量: 式中:A地面面积,m2;H地下空间开发深度,m。六、城市容量和城市效率城市容量是指城市空间在一定时间内,对城市人口、静态物质(建筑物和各种城市设施)和各种城市活动的综合容纳能力。城市容量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容量、交通容量、土地容量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城市效率是指城市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也是衡量城市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一种指标体系。城市效率包括四方面:经济效益、空间容纳效率、城市运行效率和城市管理效率。七、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主要模式结合地铁修建商业、娱乐、地铁换乘等多功能地下综合体;结合地下过街通道商场型;结合站前广场下地下商场车库型;结

4、合城市中心区下综合型商业设施;历史名城的地面保护;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人防工程的改建。八、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阶段、年限?总任务:国家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两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详细规划阶段,五个层次: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年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期限一般为五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为35年)。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

5、详细规划(1)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任务。包括:以对城市重要规划建设地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作为规划编制的重点,规定规划区内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各项控制指标,为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项目的设计以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城市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包括:确定规划范围内各专项地下空间设施的总体规模、平面布局和竖向分层等关系;对地块之间的地下空间连接做出指导性控制。九、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土地使用的配置;(2)城市空间的组合;(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十一、地下空间灾害的类型(1)自然灾害:(2)人为灾害:(3)战争灾

6、害(4)次生灾害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基础理论(5分)一、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1、气象资料;2、城市环境资料;3、城市勘察资料(地质资料);4、城市测量资料(地形);5、城市土地利用资料;6、城市交通资料;7、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利用资料;8、城市人防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9、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现状二、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哪些?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情况,勘察地质状况和分析发展条件;2、研究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规模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功能,进行空间布局,综合确定平面和竖向规划;4、提出各专

7、业的地下空间规划原则和控制要求;5、安排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位工程设计提供依据;6、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总体布局与形态(重点10分)一、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集中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网格状:(2)环形放射状2、分散式的城市总体布局:(1)组团状(2)带状(线状);(3)星状(指状)(4)环状(5)卫星状(6)多中心二、地下空间功能、结构、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动力;结构是城市地下空间的主体;形态是构成城市地下空间的特征。城市地下空间的功能、结构和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地下空间

8、发展的标志。城市地下空间功能和结构之间相互促进:功能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地下空间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上的变化;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三、城市地下空间布局的基本原则1、疏导与对应原则:2、集聚原则3、等高线原则4、远期与近期相呼应原则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效益。1、正面效应1)社会效益。2)经济效益。3)环境效益。4)防灾效益。2、负面效应(1)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地下水文条件的影响和对地表土质的影响。(2)对已有建筑和管线的影响。(3)对地下历史遗产与考古遗址保护之间的矛盾。五、地下内部空间地下空间内部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实

9、体空间特点:空间范围较明确,各空间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心理空间特征:空间范围不太明确,私密性较小,处于实体空间内,因此又叫“空间里的空间”。地下建筑心理空间作用:(1)为使用者提供相对独立的环境;(2) 心理空间能改变人的观感,解除人们在地下空间内常有的压抑感心理障碍。构成地下建筑心理空间的方法:1改变地面的标高;2改变顶棚的高度;3借助家具与设备分隔、围合;4改变照明方法和灯具种类;5借助绿化与水体;6借用各种隔断。七、地下建筑室内设计特点与主要内容室内设计特点:处理好技术要求、生理环境、心理环境三者的关系。技术要求:保证正常使用环境满足地下建筑功能需要;生理环境:人生活、工作

10、必需的条件,包括各种舒适条件、卫生指标;心理环境:影响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室内设计主要内容:(1)空间处理:(2)室内陈设 (3)室内装修(4)室内物理因素处理第5章 城市下沉广场与地下街(5分)5.1 城市下沉广场设计一、城市广场 (city square)由城市中的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带围合而成的开场空间,是城市居民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公共活动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两大类。二、地下空间与下沉式广场的结合形式1、入口2、中庭 3、与高层建筑底部的结合 三、下沉广场的类型按下沉深度分类 1、半下沉型以人的视平线为参照物,即平视可以看到部分广场内的景物及

11、人文活动的下沉广场称之为半下沉型广场。这类广场可视和可达性比较好,下沉坡度不大,尺度较小,适合于小型的下沉式广场,如街道广场和小区内部广场。2、全下沉型以人的视平线为参照物即平视不可以看到广场内的景物及人文活动的下沉广场称之为全下沉型广场。这类广场往往结合地下空间,尺度比较大,适合于大型的下沉式广场,如城市中心广场、站前广场。5.2 城市地下街设计(5分)一、地下街定义、内容和作用城市地下街(地下综合体)是建设在城市地表以下,为人们提供交通、公共活动、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具备配套一体化综合设施的地下空间建筑。地下街的内容:必须有步行道或车行道;有多种供人们使用的设施;具有改变交通流向的功能。地下

12、街的作用:把地面街设在地下,解决繁华地带的交通拥挤和建筑空间不足的问题。随功能变化,地下街演变为城市地下综合体、地下城。二、地下街的分类地下街的分类:商业街、文化娱乐街、步行街、展览街、工厂街。地下街按规模分类(建筑面积、商店数量):小型、中型、大型。地下街按地面街道形式分:道路交叉口型、中心广场型、复合型。 三、地下街主要组成(1)地下步行道系统, (2)地下营业系统 (3)地下机动车运行、存放系统,常配置地下停车场、快速路,不宜设在同一层。(4)地下街的内部设备系统(5)辅助用房四、地下街规划设计1、地下街组合原则:(1)建筑功能紧凑、分区明确;(2)结构经济合理;(3)管线及层数空间组合

13、2、地下街结构型式:直墙拱顶矩形框架梁板式结构3、地下街平面组合方式:(1)步道式组合;(2)厅式组合;(3)混合式组合。4、地下街竖向组合设计:(1)单一功能;(2)二种功能;(3)多种功能。5、地下街出入口:作用:交通、防火疏散,是地面景观的一部分,影响到地下的效果出入口处理方式:棚架式、平卧开敞式、附属建筑式地下街下沉式广场的功能及作用:是地下城市的门厅,是地面与地下空间的过渡,地下空间建筑的人流集散、休闲娱乐与观赏。第7章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7.1 城市地下铁道(重点10分)一、地下铁道定义与优点1、定义地下铁道(metro)是指在大城市中主要在地下修筑隧道、铺设轨道、以电动快

14、速列车运送大量乘客的公共交通体系,故称地下铁道,简称地铁。2、地铁的优点运量大;对地面无太大影响(噪音小、无振动、不妨害城市景观);全立交,不存在人车混流现象,没有复杂的交通组织问题;容易保证运送的安全性、高速性和定时性,省时(地面的3050);节约地面空间;极大地降低交通事故,大气环境得到改善等优越性;对于人为的灾害(战争等)及自然灾害(地展、火灾等)具有一定的设防能力。二、地铁建设的必需性1城市人口:建设地铁的必要前提条件: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铁建设的宏观前提。2交通流量分析城市交通干道是否存在单向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现状、近期预测)是判断是否需建地铁的“分水岭”。3城市地面、上部空

15、间开发动态交通的可能性我国许多城市可通过调整城市路网、用地结构,妥善解决城市交通矛盾,建设地铁缺乏必要性。地铁建设在能获得足够经济可行性外,均不应予以支持。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应达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应达到基本条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6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城区人口在150万人以上,规划线路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以上。三、地铁线路网的形式1单线式2单环式3放射式4蛛网式:5棋盘式四、地铁车站位置选择原则能在一定

16、范围内吸引足够的客流量进入地铁,保持合理站距提高运行速度,地铁换乘站方便地面公交车站换乘。人口密集市中心区站距较小,以使大量客流进入地铁。五、地铁线路设计的一般技术1、线路设计:在地铁路网规划中,对每一条线路进行的勘测、规划、设计和施工工作,统称为线路设计,又称作选线。2、地铁线路按运营中的作用分为正线、辅助线和车场线。正线:列车载客高速运行的线路;辅助线:为保证正线运营而配置的非载客状态下低速行驶的线路;车场线:列车非运营的场区作业线路。3、线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技术参数:最小曲线半径:列车以“平衡速度”通过曲线时保证安全、稳定运行的圆曲线半径最低限值。缓和曲线:地铁线路中直线与圆曲线相交处的

17、曲线。目的是为满足曲率过渡、轨距加宽和超高过渡。缓和曲线的半径由无穷大逐渐变化到连接圆曲线半径(R)。我国铁路采用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曲线方程。缓和曲线长度:按超高顺坡率计算、按限制超高时变率保证乘客舒适度计算、从限制未被平衡的离心加速度时变率保证乘客舒适计算。4、线路设计中的纵断面设计要求坡度:地铁纵向线路坡度按规定设计。竖曲线半径: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2时,应设竖曲线连接。线路轨道:要求足够强度、稳定性、弹性与耐久性,符合绝缘、减振、防锈等,以保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轨距是轨道上两根钢轨头部内侧间在线路中心线垂直方向上的距离,标准轨距是两钢轨内侧顶面下16mm测量,为

18、l435mm。轨距变化率30。小半径曲线地段(R200m)为使列车顺利通过,轨距按标准轨距加宽。六、地铁隧道限界1、限界:确定地铁与行车构筑物之间净空大小,是确定运行和设备相互位置的依据,保证机车平稳安全运行。有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三种。七、隧道断面及开发方法隧道断面:限界确定尺寸,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施工方案确定断面形式。(1)浅埋明挖法 (2)暗挖法八、区间设备段及建筑布置1作用:主要位置设在车站间或重要、特殊地段,解决隧道内的通风、供水、排水、供电、防护等要求。设备段间或设备段与车站间为进排风组合,也可利用设备段组成防护单元,城市自来水出现问题时可由设备段深井泵房为备用水源等。2

19、建筑布置:设在隧道一侧,有平行、垂直两种方式,每隔34km设一个设备段。主要要求:(1)设置出入口及通风设施,也可单纯通风,通常与出入口合设,便于出入。出入口形式多为垂直设置,出入口可供检修人员平时及战时使用。(2)设置必要值班、休息用房(约3040m2)、风机房及防护设备用房(洗消间等)。(3)按要求设置防护密闭设施及隧道单元的防护用门库,以便应急状态下使用。九、地下铁道车站总体设计车站的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合适站距,我国市区站距lkm、郊区站距2km车站的类型:使用功能(1)中间站:供乘客中途上下车使用的车站,规模较小、流通量不大,车站数量最多。中间站决定整个线路的最大通过能力,某

20、些可能发展成区域站或换乘站,设计规模应考虑扩展及功能转换的可能性。(2)区域站:具有中间站作用,常设有折返设备,使高峰区段能增加行车密度。(3)终点站:设有线路折返设备及设施,作为列车临时检修使用。折返方式决定列车折返速度快慢,折返方式有环形式、尽端式,环形折返在折返车站尽端设环形回转线,折返对轨道磨损大,要求有较宽敞空间;尽端式折返通过道岔改变运行方向,不需宽敞的运行空间,该地段开挖量小。(4)换乘站:位于地铁线路交叉点,改变乘客方向,具有中间站功能。分垂直换乘、平行换乘、地道换乘三类。十、车站分类1、按与地面的关系,分为地面站、高架站和地下站;2、按站台类型,分为岛式站台车站、侧式站台车站

21、和混合式站台车站;3、按开挖方式,分为明挖站、全暗挖站和明暗挖结合站。十一、站台类型及尺寸岛式、侧式、混合式1、 岛式站台: 2、侧式站台3、混合式站台 地下铁道出入口设计:必须考虑人流进出方便、高峰时人流量。地铁出入口立面形式:单建棚架式出入口。附建式出入口。开敞式出入口。立交式出入口。十三、地铁车站的结构类型1拱式结构2矩形结构 附属用房:地铁车站运营的行车组织、通信保障、设备运转、机车运营。十四、地铁车站通风方式1自然通风2半机械通风3机械通风十五、地铁防灾1防火技术要求:出入口、通风亭等耐火等级为一级。要求主要设备及办公用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隔墙、2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1

22、)防火与防烟分区 (2)防火门、窗及卷帘 (3)安全出口及疏散2地下铁道防水: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计隧道防水。7.4 地下停车场(重点10分)一、城市停车问题的主要表现从总体上看,表现在(1)停车需求与停车空间不足的矛盾;(2)停车空间扩展与城市用地不足的矛盾。二、地下停车场的特点(1)提供车位多,节约地面空间,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2)地下汽车库位置受限较小,能在地面无法容纳下满足停车的合理服务半径。(3)解决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4)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效益明显,安全、可靠、不影响城市交通。地下停车设施在社会、环境、防灾等发挥综合效益。(5)地面车库与地下车库造价之比为1:2

23、.61:2.8。如地面需付土地使用费,地下不交或少交使用费,经济效益比地面停车空间高得多。三、地下停车场规划要点(1)结合城市规划,重点以市中心向外围辐射形成综合整体布局,考虑中心区、次主要交通流量规划。(2)停车场地址选择交通流量大、集中、分流地段。(3)考虑地上、地下停车场间的比例关系。(4)机动车、非机动车比例,预测非机动车转化为机动车,停车设施有余量或扩建可能性。(5)规划停车场结合旧区改造,节约使用土地,保护绿地,重视拆迁的难易程度等。(6)停车场与车库相结合,如地面和地下停车场、原停车场、建筑物地下停车库结合规划。(7)控制停车者到目的地距离0.5km。四、地下汽车库选址原则(1)

24、应选择在道路网中心地段,同城市总体规划和道路交通总规划要求相符合。(2)保证车库合理服务半径,公用汽车库500m,专有车库300m。(3)不宜靠近学校、医院、住宅等建筑。(4)选择在水文和工程地质较好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工程和水文地质复杂地段。(5)规划应符合防火要求,位置与周围建筑物和其他易燃、易爆设施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和卫生间距。(6)必要时可与地下街、地铁车站等大型地下设施相结合。(7)应考虑专业车库及特殊车库的特殊性。如消防车库。(8)岩层中车库应考虑岩性。(9)汽车库库址不应低于30%的绿化率,车辆出入口2个(三级地下汽车库);特大型(500辆,二级、一级地下汽车库)车库出入口3个,应

25、设独立的人员专用出入口,两出入口间净距15m。出入口宽度双向行驶7m、单向行驶时5m。出入口不直接与主干道连接,应设于城市次要干道上,距服务对象500m。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规划红线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内2m处视点的120范围内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10)基地应避开已有的地下公用设施主干管、线和其他地下工程。六、停车场的分类1、单建式、附建式地下停车场(库)2、土层与岩层中地下停车场3、坡道式与机械式地下停车场4、.其他类型地下停车场:公共和专用地下停车场七、地下停车场规划与设计1、行车通道与停车位的关系:一侧通道一侧停车,中间通道两侧停车,两侧通道中间停车,环形通道

26、等。2、行车通道:单车道(车辆单向顺行);双车道(车辆双向相对行驶)。但应避免某些部位车辆交叉。3、停车间的层高:室内净高、结构构件高度,主要受停车间层高的控制。 4、停车间的层高=净高+管、线空间高度+结构构件高度;5、停车间的净高=车辆高度+0.20m安全距离。6、留土厚度:单建式地下汽车库,地面种植各种植物,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保持一定留土厚度。种植树木的土厚1.52.0m;种植草皮或花卉土厚0.30.6m。7、地下汽车库出入口的进、出车方向应与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协调。我国车辆右侧行驶,应禁止车辆左转弯后跨越右侧行车线进、出地下汽车库。8、地下汽车库建筑组成:公用汽车库、地下专用汽车库(1

27、)出入口:(2)停车库 (3)服务部分(4)管理部分;(5)辅助部分。八、地下停车场主体平面设计(1)车位平面尺寸:停车间设计依据设计车型安全距离 (2)车辆存放角度 (3)主体行车通道宽度:取决于汽车车型、停放角度和停驶方式(4)柱网单元:柱距、跨度,几个跨度相加和柱距形成一个合理柱网单元九、地下停车场结构形式分为矩形结构和拱形结构十、坡道设计坡道是地下汽车库主要的垂直运输设施,车辆通向地面的唯一渠道(1)坡道设计原则同出入口、主体顺畅连接,同地段环境相吻合,满足车辆进出方便、安全。要有一定的坡度,且有防滑要求,对于回转坡道有转弯半径的要求。有防护要求的车库,坡道应设在防护区以内,并保证有足

28、够的坚固程度。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使坡道面积尽量紧凑。(2)坡道类型直线型坡道直坡道式、错层式、倾斜楼板式;曲线型坡道螺旋坡道式;混合形坡道。(3)坡道设计:坡道和主体内的交通形成完整的流线,功能关系如图4-37。坡道坡度:车辆进出口和上下方便程度,影响坡道长度和面积坡道的纵向坡度:综合反映车辆的爬坡能力、行车安全、废气发生量、场地大小等因素。我国地下汽车库直线坡道纵向坡度建议值10%15%。防止汽车前、后端擦地,缓坡段坡度为正常坡度的一半,长度一般48m。我国建议值直线坡道缓坡段水平长度3.6m、曲线坡道2.4m。沿坡道设纵向排水沟时,坡道横向设坡度,便于排水,坡度值直线段1%2%、曲线段

29、2%6%。坡道的宽度:影响到行车安全、坡道面积大小,过窄或过宽都是不合理。直线单车坡道的净宽:车辆宽+两侧距墙的必要安全距离(0.81.0m);直线双车坡道的净宽:车辆宽+两侧距墙安全距离+两车间安全距离(1.0m+车道分界道牙宽0.2m)。曲线坡道的宽度:车辆最小转弯半径在弯道上行驶所需最小宽度加上安全距离(1.0m)。坡道的净高:一般与停车间净高一致,如坡道结构高度较小,没有被管、线占用空间,则取车辆高度加上到结构构件最低点的安全距离(0.2m)。当门洞净高采用这一尺寸时,坡道净高还应加防护门上下槛的高度,若总高度过大,可在门的前后局部提高坡道净高。十一、通道设计包括汽车回转轨迹,平曲线及

30、缓和曲线,横向超高和加宽回转轨迹:汽车回转的环道内外半径不同,则最小通道宽尺寸也将不同。平曲线:通道中非直线段的曲线段。缓和曲线:直线与曲线段相接处,汽车进地下停车场速度较低,缓和曲线用直线代替,直线缓和段一端与圆曲线相切,另一端与直线相接处予以圆顺。曲线段:汽车行驶道路的曲线段须加宽,按公路建设标准规定,当曲线半径250 m时,应在曲线的内侧加宽,且加宽值不变,地下停车场通道设计应按城市道路曲线加宽取值。第8章 城市地下市政管线设施规划(5分)一、地下管线分类1按性能、用途分类(1)铁路:包括线路、站场及桥涵、地铁等;(2)道路:城市道路、公路、桥涵、涵洞等;(3)给水管道:生活给水、工业给

31、水、消防等给水管道;(4)排水沟管:包括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管等排水沟管;(5)电力线路:高、中、低压输电线路、照明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6)电信线路:包括电话、电报、广播、电信等;(7)热力管道:包括蒸汽、热水等管道;(8)城市垃圾输送管道;(9)可燃和助燃气体管道:包括煤气、乙炔等管道;(10)空气管道:包括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管道等;(11)液体燃料管道:包括石油、酒精等管道;(12)灰渣管道:包括排泥、排灰、排渣、排尾矿等;(13)地下建筑线路:包括防空洞、地下商场、仓库等;(14)工业生产专用管道。2按敷设形式分类(1)架空架设线路:如电力、电信、道路照明等;(2)地下埋设线路;

32、如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等线路。3按管线覆土深度分类深埋和浅埋的分界线:管线覆土深度1.5m。北方寒冷地区由于冰冻线较深,给水、排水、含水份煤气管道深埋敷设;热力管、电力、电信线路不受冰冻影响,浅埋敷设(但须满足地面荷载要求)。南方地区因冰冻线不存在或较浅,给水等管道浅埋,排水管道需有坡度,排水干管深埋。4按输送方式分类各种管道按承压分类:(1)压力管道:如给水、燃气、热力、灰渣等管道;(2)重力流管道:如排水管道。市政管线中的地下工程管网:(1)各种管道给水污水供热煤气原料供应运输(2)电缆供电;通讯。(3)综合管道:敷设各种工程管网和专门管道。城市常见的地下管线工程:给水系统、排水系

33、统、煤气管道系统、供热系统。城市地下工程管网敷设方法:分埋法、合埋法城市管线工程的综合:搜集城市规划地区范围内各项管线工程的规划设计资料,统一安排,合理安排各种管线位置,指导各单项管线工程的设计,为管线工程施工和城市建设的管理创造条件。二、地下综合管廊的分类与特点按其在城市市政设施中的地位可分为干线地下综合管廊、支线地下综合管廊和综合电缆沟。1、干线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收容城市各种供给主干线,但不直接为周边用户提供服务;2、支线地下综合管廊主要收容城市各种供给支干线,与用户直接相连并为周边用户提供服务;3、综合电缆沟主要收容各种电力电缆、通信电缆、军警特种通信光缆等信息传输缆线等。三、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布局形态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设施,因此其布局与城市的形态有关,与城市路网紧密结合,其主干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主要在城市主干道下,最终形成与城市主干道相对应的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布局形态。在局部范围内,支干地下管线综合管廊布局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树枝状地下管线综合管廊以树枝状向其服务区延伸,其直径随着管廊逐渐变小。树枝状地下管线综合管廊总长度短,管路简单,投资少,但当管网某处发生故障时,其以下部分受到影响大,可靠性相对较差。而且越到管网末端,质量下降。这种形态常出现在城市局部区域内的支干管线综合管廊或综合电缆沟的布局。2.环状环状布置的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