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答案的蛋白质_第1页
没有答案的蛋白质_第2页
没有答案的蛋白质_第3页
没有答案的蛋白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蛋白质 一、选择题1、乳蛋白中的蛋白质为( )。 A、结合蛋白 B、简单蛋白 C、磷蛋白 D、球蛋白 2、在强烈的加热条件下,赖AA的NH2易与( )发生反应,形成新的酰胺键。 A、天冬氨酸 B、谷氨酸 C、天冬酰胺 D、谷氨酰胺 3、胶原分子是由( )多肽链相互缠绕在一起形成的螺旋。 A、4条 B、3条 C、2条 D、5条 4、清蛋白(白蛋白)能溶于( ) A、水 B、稀酸溶液 C、稀碱溶液 D、稀盐溶液 5、加热时可发生凝固的Pro类有( )。 A、清蛋白 B、动物球蛋白 C、植物球蛋白 D、醇溶谷蛋白 6、Pro的功能特性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影响( )。 A、Pro本身固有的属性 B、与P

2、ro相互作用的食物组分 C、温度、PH值等环境 D、催化剂作用 7、分离提纯Pro常采用的方法有( )。 A、溶解度分离法 B、分子大小分离法 C、亲和层析法 D、带电性分离法 8、大豆水溶蛋白液所含有的组分有( ) A、2S B、7S C、11S D、15S *9、区分AA与其他非胺物质可采用反应( )。 A、茚三酮反应 B、DNFB C、DNSCl D、双缩脲反应 *10、酪氨酸及其残基可用( )来进行定性 A、黄色反应 B、米伦反应 C、Hopkin-Cole D、Ehrlich反应 11、色AA及其残基可用( )定性 A、黄色反应 B、米伦反应 C、Hopkin-Cole D、Ehrl

3、ich反应 12、下列AA中,哪些不是必需AA( )。 A、Lys B、Met C 、AlaD、Val *13、油脂种籽中常见的结合蛋白有( )。A、 脂蛋白 B、糖蛋白 C、核蛋白 D、磷蛋白14、可引起P RO变化的物理因素有( )。A、热 B、静水压 C、剪切 D、辐照15、PH值为( )时,显示最低的水合作用。、 、 大于 、小于 、16、属于高疏水性的蛋白质有( )。、 清蛋白 、球蛋白 、谷蛋白 、醇溶谷蛋白、作为有效的起泡剂,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为( )、能快速地吸附在汽水界面 、易于在界面上展开和重排、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形成粘合性膜 、能与低分子量的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与风味物

4、结合的相互作用可以是( )。、范徳华力 、氢键 、静电相互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应含有( )(干基)以上的蛋白质:、 、 、 、水解时肽的苦味强度取决于( )。、氨基酸的组成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水解用酶 、必需的含量21、肉中( )含量增高,则肉变得僵硬。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 肌动球蛋白 D.原肌球蛋白 22、 牛乳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是( ) A. 酪蛋白 B.-乳球蛋白 C. -乳清蛋白 D.脂肪球膜蛋白 23、属于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有( ) A. 肌球蛋白 B. 肌动蛋白 C. 肌动球蛋白 D. 原肌球蛋白 24、肉中蛋白质包括( ) A.酪蛋白 B. 肌原

5、纤维蛋白 C.肌浆蛋白 D. 基质蛋白 25、属于评价蛋白质起泡性的指标有( ) A. 稳定泡沫体积 B. 起泡力 C. 膨胀率 D. 泡沫稳定时间 26、聚磷酸盐能提高肉中蛋白质的持水性的理由有( ) A.螯合金属离子,使蛋白质的极性基团暴露 B. 离子强度增加,肌球蛋白成为溶胶 C.解离肌动球蛋白 D. pH值更接近等电点 27、属于大豆蛋白组分的有( ) A. 2S B. 7S C.11S D. 15S 28、在有亚硝酸盐存在时,腌肉制品生成的亚硝基肌红蛋白为( ) A. 绿色 B. 鲜红色 C. 黄色 D. 褐色 29、赖氨酸为碱性氨基酸,已知pKa1=2.18 pKa2=8.95 p

6、Ka3=10.53 则赖氨酸的等电点pI为( )。 (A) 5.57 (B) 6.36 (C) 9.74 (D) 10.53 30、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 (A) 蛋白质的水化作用 (B)一定pH下所带同性电荷的作用 (C)蛋白质与蛋白质的作用 (D)疏水作用 31、蛋白质的吸水性、持水容量的测定方法有( )。 (A) 溶胀法 (B) 过量水法 (C) 水饱和法 (D) 相对湿度法 32、属于形成蛋白质凝胶的方法的有( )。 (A) 热处理,然后冷却 (B) 加酸处理 (C) 添加盐类 (D) 加碱处理 33、胶原蛋白由( )股螺旋组成。 (A) 2 (B) 3 (C) 4 (

7、D) 5 34、易与氧化剂作用而被氧化的氨基酸有( )。 A)蛋氨酸 (B)胱氨酸 (C)半胱氨酸 (D)色氨酸二、填空 1、_是牛乳中最主要的一类PRO,它含有_ 和 _2种含硫氨基酸。 2、乳清蛋白中最主要的是_蛋白和_蛋白。 3、肉类pro可以分为_、_、和_三部分。 4、组成PRO的各种AA中以_对热最敏感。 5、PRO经过碱处理,能引起变化的AA有_、_、_和_。 6、在碱性条件下加热,PRO中的胱氨酸、赖氨酸会结合生成几乎不为人体吸收的_。 7、按氨基酸的侧链基团的极性可将氨基酸分为四大类: _、_、_和_。 8、氨基酸一般都_于水,_于酸,_于乙醇,所有的氨基酸都溶于_或_溶液。

8、 9、盐的作用可使疏水键的强度_,盐键的强度_。溶剂可以破坏_键,加强_键。 10、在化学组成上,清蛋白中_氨酸含量较多;球蛋白中_氨酸含量较高,谷蛋白中,_氨酸含量较多;醇溶谷蛋白中,_氨酸含量较多。 11、醇溶谷蛋白溶于_%的乙醇溶液中,_溶于水、盐溶液及无水乙醇。12、Pro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主要有_和_。 13、Pro在_条件下可与重金属离子作用产生_沉淀。 14、一般在温和条件下,Pro较易发生_的变性;在高温、强酸、强碱等较强烈的条件下则趋向于发生_的变性。 15、Pro酸水解时,所得氨基酸的构型_发生变化,产物的构型为_型;碱水解时,所得氨基酸的构型_发生变化,产物为_型和_型氨

9、基酸;酶水解时,氨基酸的构型_发生变化,所得的氨基酸_发生破坏。 16、食品PRO的功能性质可分为三大类:_、_、_。 17、大豆蛋白的主要限制AA是_。 18、大豆蛋白在其等电点范围_溶于水;当加入_时,在等电点_溶于水。 19、组氨酸及其残基可采用_显色反应定性。 20、Pro一般对_型乳化液的稳定性较好。 21、评价食品乳化性质的方法有_、_、_、_。 22、Pro溶解度_是发泡能力大和泡沫稳定性高的必要条件。 23、大豆分离蛋白是提取_和除去_后,所得的含_(干基)以上Pro的一种精制大豆蛋白产品。 24、大多数食品Pro在_释出苦味肽,肽的苦味与其_有关。 25、大豆蛋白质变性程度的

10、衡量指标是( ), ( )数值越小,说明其变性程度( )。26、在氧化剂、光敏化剂作用下,易发生氧化的氨基酸主要( )。 27、蛋白质胶凝作用是指 ( ) 蛋白质凝胶是( ) 的胶体体系 。 28、一般而言,蛋白质的疏水值增加,表面张力( );乳化活性指数( )。 29、有利于蛋白质起泡稳定性有利的三个因素是( ) 30、温和加热是使蛋白质具有起泡性的方法之一,其理由是( ) 31、风味物与蛋白质间的吸附力有( ) 32、乳蛋白质由三个不同相组成,它们是( ) 三、是非题: 1、乳球蛋白是一种简单蛋白质,含有游离的巯基。() 2、中性的酸碱性为中性。() 3、天然存在的都具有旋光性,为构型。(

11、) 4、分子的多肽链中,疏水基团有藏于分子内部的趋势。() 5、的有机溶剂沉淀在短时期内是可逆沉淀,若试剂浓度过度,放置时间较长则成为不可逆沉淀() 6、可逆变性一般只涉及分子的三、四级结构的变化,不可逆变性能使二级结构也发生变化() 7、的水合性好,则其溶解性也好。() 8、在等电点时,蛋白质由于不带电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即不向正极移动,也不向负极移动。() 9、的等电点不是的特征常数,等离子点是的一个特征常数。() 10、在三级结构的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排列是大多数的疏水性残基重新配置在水界面。( ) 11、必需即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12、水解后,所得到必然发生消旋现象。() 13

12、、的亚基一般由一条多肽链构成,有的也可以由多条多肽键以非共价链连接而成。( ) *14、脯和多羟基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产物。() 15、在它们的等电点时比在其他PH时,对变性作用更稳定。() 16、除了高疏水性,大多数的温度越高,其溶解度也越大。() 17、溶解度越大,的乳化性能也越好,溶解度非常低的,乳化性能差。() 18、添加小分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有利于依靠稳定的乳化液的稳定性。() 19、通常的起泡能力好,则稳定泡沫的能力也好。() 20、制备泡沫的方法,影响着的起泡性质。() 21、的疏水相互作用在一定范围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22、盐对风味结合性质的影响与它们的盐溶、盐析作

13、用有关;盐溶类型的盐降低风味结合,而盐析类型的盐提高风味结合。() 23、大豆分离蛋白的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皆优于大豆浓缩蛋白。() 24、氨基酸侧链的疏水值越大,该氨基酸的疏水性越大( )。 25、蛋白质溶胶是一种胶体溶液,不连续相为带水胶体( )。 26、风味物质与蛋白质的结合,只能发生在那些未参与蛋蛋结合的多余的部位( )。 27、肉类僵硬是由于肌动球蛋白增加( )。 28、蛋黄中含有磷脂等,具有乳化性;蛋清中含有可溶性球蛋白质,具有起泡性( )。 29、在一定条件下不饱和脂肪酸可与蛋白质发生羰氨褐变( )。 30、聚磷酸盐可提高肉制品的持水性( )。 四、名词解释 1、 凝结作用 2、必

14、需AA 3、疏水作用 4、沉淀作用 5、功能性质 6、切变稀释 7、触变体系 8、胶凝作用 9、限制性AA 10、起泡能力 11、亲和层析法 12、 PRO 的复性 13、大豆组织蛋白 14、异肽键 五、问答题 1、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为何能使Pro产生沉淀? 2、为什么通常在面粉中添加氧化剂能使面粉弹性增强,添加还原剂则使其弹性降低? 3、盐对Pro的稳定性有何影响? 4、简述影响Pro水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且如何影响的? 5、盐对Pro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6、利用盐析法、等电点法各如何实现Pro的分级沉淀? 7、Pro变性的实质是什么?蛋白质变性后常表现出哪些方面的变化? 8、维持Pro的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有哪几种?各级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哪几种? 9、影响Pro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