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重要考点积累完美打印版201412整理_第1页
环境化学重要考点积累完美打印版201412整理_第2页
环境化学重要考点积累完美打印版201412整理_第3页
环境化学重要考点积累完美打印版201412整理_第4页
环境化学重要考点积累完美打印版201412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概论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1.举例说明有些气体在水中的实际溶解量可以远高于亨利定律计算结果的原因。举溶解后发生离解反应的气体,如CO2、SO2。这些气体在液相中的分子形态可以和气相分压之间遵守亨利定律;但液相中的分子形态可以离解成离子形态,并建立平衡,增加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量。2.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吸着(1)成核作用:过饱和蒸汽在颗粒物表面凝结成液滴。(2)粘合:粒子彼此相互间紧紧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形成较大凝聚体最终沉降的过程。离子粘合,静电除尘。(3)吸着:气体或蒸汽吸附在颗粒物表面(Adsorption)。3.逆温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自由

2、大气逆温。(1)近地面的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2)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4.大气污染源:自然因素:火山喷发: 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森林火灾: 排放出CO、CO2、SO2、NO2;自然尘(风砂、土壤尘);海浪飞沫: 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人为因素:工厂企业废气排放;交通运输 :飞机、机动车、轮船尾气 ;燃油燃煤(农村炉灶);农业活动(农药喷洒)。5.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由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主要受到空气的机械运动、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

3、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6.大气光化学反应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光化学第一定律)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其次,为使分子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光还必须被所作用的分子吸收,即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光被分子吸收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 分子的寿命 CH3-H CH3-Cl CH3-Br CH3-I。u 多卤代烃还可以两个键的断裂,但是三个键的断裂不常见。22.大气中重要自由基的来源 u 大气中重要的自由基有HO、R(烷基)、RO(烷氧基)和RO2(过氧烷基)。 HO:用数学

4、模式模拟HO光化学过程计算其全球平均值约为7105,最高浓度出现在热带(太阳辐射强)。并且两个半球的分步呈不对称分步。其日变化曲线显示,其生成产率白天高于夜间。23.大气中HO和HO2的来源u HO的来源u 清洁大气:O3的光解是OH的重要来源 :O3hv O+O2 O+H2O 2HOu 污染大气:HNO2hv HO + NO H2O2+hv 2HOu HO2的来源(1)u 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 H2COhv H+HCO H+O2+M HO2+M HCO+O2 HO2+COu 任何光解过程只要产生H或HCO自由基的,都可以与O2结合而导致HO2u HO2的来源(2) u 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

5、ONOhv CH3O+NO CH3O+O2 HO2+H2COu H2O2的光解 H2O2+hv 2HO HO+H2O2 H2O+HO224.其它自由基的来源 R,以甲基为主u 乙醛: CH3CHOhv CH3+CHOu 丙酮:CH3COCH3hv CH3+CH3COu O和HO与烃类发生摘氢反u RHO RO RHHO RH2O25其它自由基的来源甲氧基u 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hv CH3O+NOu 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2+hv CH3O+NO2u 过氧烷基 RO2 RO226.NOx和空气混合体系中的光化学反应u 2NO2+hv NO+O u O+O2+M O3+M:u

6、 O3+NO NO2+O2u NO的氧化 NO是燃烧过程中直接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其氧化过程有:u NOO3 NO2+O2 RH+OH R+ H2Ou R+O2 RO2 RO2NO NO2ROu ROO2 RCHOHO2 HO2NO HONO227.NO与HO、RO的反应 u NO与HO、RO也可以反应,生成了:HONO HNO2 亚硝酸 RONO RONO 亚硝酸酯 反应产物都极易光解!28.NO2的转化u NO2在大气污染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可与多种化学物质、自由基发生反应。重要的有:u NO2HO HNO3 该反应是大气中气态HNO3 的主要来源。u NO2O3 NO3O2 易光解。出

7、现在高空夜间的污染大气中,浓度可以达到350ppmu NO2NO3 N2O529.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大气中以气态形式存在的碳氢化合物的碳原子数只要由110个,可挥发性的所有烃类。它们也是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参与者。其他的碳氢化合物则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u 甲烷是大气中含量最高的碳氢化合物,约占全世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的80%。也是唯一的由天然源排放造成大浓度的气体。u 大气中甲烷的主要来源是有机物的发酵:沼泽、泥塘、湿冻土带、水稻田底部u 不饱和烃的活性更高,易于促进光化学反应,故也是更重要的污染物。u 一般的污染源排放的活性烃的含量为15%,而汽车尾气中的活性烃可达45%。(1)大

8、气中HO来源: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3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2和H2O2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产生HO(2)HO2的来源: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或HCO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而导致生成HO2在光化学反应中,自由基反应占很重要的地位,自由基引发的反应主要是由NO2和醛光解引起的。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30.控制光化学烟雾的对策:(1)控制污染源,例:改善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以在排气系统安装催化反应器等。(2)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有机物是光化学烟雾生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是自由基传递过程中的载体和媒介,所以控制有机物排放

9、可以控制,截断光化学烟雾的生成。(3)根据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机理,使用化学抑制剂,可以对自由基产生抑制作用,从而终止链反应,达到控制烟雾的目的。四,控制臭氧的浓度。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1.水中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为常见八种离子2.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 )(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 )(3)腐殖质 (4)水体悬浮沉积物 (5)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无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3.pE pH 图:在高H+活度,高电子

10、活度的酸性还原介质中,Fe2+为主要形态。(酸性还原性介质);在高H+活度,低电子活度的酸性氧化介质中, Fe3+为主要形态。(酸性氧化性介质);碱性氧化介质,Fe(OH)3(S)为主要形态;碱性还原介质,Fe(OH)2(S)为主要形态。4.水中颗粒物的类别P170(1)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2)金属水合氧化物(3)腐殖质(4)水体悬浮沉积物(5)其他5.水中胶体颗粒物类别:(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原生矿物: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硅酸盐矿物粘土矿物:风化形成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等(2)金属水合氧化物:铝:Al(OH)2、Al(OH)2、Al(OH)3、Al(OH)4-铁:Fe(OH)

11、 2、Fe(OH) 2、Fe(OH)3锰、硅;(3)腐殖质: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 、(4)无机有机复合体(5)其它(藻类、细菌、病毒、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和油滴等)6.影响吸附作用的因素:在临界PH以内,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pH升高而增大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粒度增大而减小,随颗粒物浓度增大而减小7.决定电位:若某个单体系的含量比其他体系高得多,则此时该单体系电位几乎等于混合杂体系的pE,称之为“决定电位”。天然水的决定电位:好氧水:1/4O2+H+e1/2H2O, pE = 20.75+lg(PO2/1.013105)0.25H,厌氧水:1/8CO2+H+e1/8CH4+1/4 H2O

12、,pE = pE0+lgPCO20.125H/ PCH40.125=2.87 + lgH8.讨论水体颗粒的分配、吸附、絮凝作用的特征与区别。分配作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且在溶质的整个溶解范围内,吸附等温线都是线性的,与表面吸附位无关,只与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相关,因而放出的吸附热量小。吸附作用: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活干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其吸附等温线是非线性的,并且存在着竞争吸附,同时,在吸附过程中往往要放出大量的热来补偿反应中熵的损失。絮凝作用:胶体颗粒的聚集叫凝聚或絮凝作用。主要涉及双电层的库仑作用力、多分子范

13、德华力、水化膜阻力及空间位阻等作用。一般自然界颗粒聚集主要为异体絮凝作用,作用方式和机制很复杂。区别:相互作用对象不同,涉及环境化学机理不同,产生效果不同,即它们涉及的污染物的环境化学行为也有不同之处。(同学需要具体分析一下)9.讨论pc-pH图、pc-pE图、pE-pH图的含义、画法以及区别。pc-pH图:描述水环境物质浓度随pH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下水环境中物质的浓度情况;一般是针对某一在不同pH下可以互相转化的系列物质,列出每一种成分与pH值的关系式,然后按照这些方程式画图。在涉及沉淀反应时可以确定沉淀区域及其边界。pc-pE图:描述水环境物质浓度随pE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pE

14、值下水环境中物质的浓度情况;一般是针对某一在不同pE下可以互相转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系列物质,列出每一种成分与pE值的关系式,然后按照这些方程式画图。pE-pH图:描述水环境中溶液的pE值随pH的变化,可以看出在不同pH值下溶液的pE(即氧化还原状态)情况;一般是针对某一在不同pE下可以互相转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系列物质,保持总浓度一定,列出每一种成分的pE与pH值的关系式,然后按照这些方程式画图,就会出现不同氧化还原区域及其边界。此图为优势区域图。区别:参数关系不同,针对反应不同,含义不同,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不同。(同学需要具体分析一下)10.为什么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

15、含量较高?答:pH对甲基化的影响。pH较低(5.67,最佳pH=4.5时,有利于甲基汞的生成;pH较高时,有利二甲基汞的生成。由于甲基汞溶于水,pH值较低时以CH3HgCl形式存在,故水体pH较低时,鱼体内积累的甲基汞量较高。11.汞在水环境中的形态u 水体中汞(Cr(III),其还原作用受到DO、BOD5、CODCr的影响。15.铜在水环境中的形态u 铜在天然水中的含量为:3ppb。u 存在形态:受Cl-、OH-、CO32-等浓度的影响u pH在57时,以Cu2(OH)2CO3溶解度最大,Cu2+存在较多。u pH7时,CuO的溶解度最大,则以Cu2+、CuOH为主。u pH8时,则Cu(O

16、H)2、Cu(OH)3-、CuCO3、Cu(CO3)22为主。u 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粒子可强烈吸附或螯合铜离子,使铜进入沉积物。16.天然水体的pH在6.58.5,这种条件下,大部分的Cr3+都进入到底泥中了。在强碱性介质中,遇有氧化性物质,Cr()会向Cr()转化;而在酸性条件下,Cr()可以被水体中的Fe2+,硫化物和其他还原性物质还原为Cr()Cd2+半径为0.097nm,Ca2+半径为0.099nm,两者非常接近,很容易发生置换作用,骨骼中的钙的位置被镉占据,就会造成骨质变软。17.活性炭吸附选择?答:活性炭对以下物质进行选择吸附:(1)溶解度小的;(2)极性相似的;(3)结构复杂的,难

17、降解的;(4)易吸收长链的。活性炭吸附是对微生物处理的补充。18.诱发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因素有哪些?P125答:重金属从悬浮物或沉积物中重新释放属于于次污染问题,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有:(1)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主要途径之一;(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3)降低pH值;(4)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5)除上述因素外,一些生物化学迁移过程也能引起金属的重新释放。19.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折哪些重要的过程负载过程、形态过程、迁移过程、转化过程、生

18、物积累过程20.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1)膜孔滤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物质,可借膜两侧静水压及渗透压经膜孔过滤(2)被动扩散: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速率服从Fick定律(3)被动易化扩散:有些物质可在高浓度侧与膜上特异性蛋白质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低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4)主动转运:在需消耗一定的代谢能量下,一些物质课在低浓度侧与膜上高浓度特异性蛋白载体结合,通过生物膜,至高浓度侧解离出原物质。21.三致作用(结合课本P292296)(1)致癌作用致癌物接触机体后,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强亲电子的化学物质,通常又叫作终致癌物,后者与脱氧核糖酸(DNA)的碱基相互

19、作用,而导致DNA的损伤,而改变了DNA的正常特性和功能。(2)致畸作用1)突变引起胚胎发育异常;2)胚胎细胞代谢障碍;3)细胞死亡和增值速度减慢;4)胚胎组织发育过程的不协调(3)致突变作用1)基因突变;2)染色体突变22.名词解释LD50Lethal Dead,半致死量,使实验生物死亡一半的污染物剂量LC50Lethal Concentration,半致死浓度,在一定时间内,使实验生物死亡一半的污染物浓度LT50Lethal Time,半致死时间,在一定浓度下,实验生物死亡一半的时间IC25Inhibition Concentration,阻碍浓度,25 繁殖效应的浓度EC30Effect

20、ive Concentration,发光菌发光程度减小30的污染物浓度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1.氮循环主要通过 同化、 氨化、 硝化 和 反硝化等四个生物化学过程完成。2.腐殖质的组成: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经腐败作用后的分解产物,是一种凝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分为腐殖酸: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富里酸:即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的部分; 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一般认为,当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溶解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则以沉淀和凝聚为主。3.土壤胶体的性质(1)土壤胶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2)土壤胶体的电性土壤胶体微粒一般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

21、决定电位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 (反离子层或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4.影响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因素:电荷数,离子半径,水化程度5.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a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能力越强;b代换量相当时,盐基饱和度越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越大;反之,盐基饱和度减小,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增加。6.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答:特点难分解、易富集、植物对各种金属的需求的差别很大、生物效应明显、污染危害与存在形态有关。影响因素:悬

22、浮物对金属的吸附作用、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PH。7.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可分为 静电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 和 专属吸附。8.糖类的微生物降解途径:多糖水解成单糖;单糖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的转化。9.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1)农药以颗粒剂形式施入土壤(2)农药以种子处理剂进入土壤(3)农药喷施被作物截获和散落到土壤 10.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扩散行为。(1)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农药的迁移运动可以蒸汽的和非蒸汽的形式进行。(2)扩散是由于分子热能引起分子的不规则运动而使物质分子发生转移的过程。(3)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

23、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11.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沉降法此法将取自于天然水体(如河水)的灌溉用水,先引入一沉降池,以除去水中吸附了有害物质的颗粒物。(2)稀释法此法是将污染灌溉水用清净的水稀释到无害程度的方法。对酸性强的灌溉用河水同时使用稀释法和加药剂的方法可收到更效果。(3)铺垫客土的方法此法是在受污染的本土上层铺垫一层非污染客土的方法。(4)排土法此法是将污染土层移去,用作敷设道路路基、建筑物地基等的方法。(5)混层法和倒转层法此法将表层污染土与下层清洁土经翻耕后两相混合。使用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对污染土起了掺释的作用。在表土污染程度较高的情况下,甚至可采用倒转

24、层法,即将上下土层易位的方法。(6)土壤改良法此法主要是用化学类方法,例如向土壤投加石灰、磷酸盐、硅酸盐等化学物质,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12.土壤缓冲性能:腐殖质土粘土砂土13.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_膜孔过滤_ 、 _被动扩散 、 _被动易化扩散_ 、 _主动转运_ 、_胞吞或胞饮_。14.土壤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a土壤胶体的数量和盐基代换量越大,土壤的缓冲能力越强;b代换量相当时,盐基饱和度越高,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越大;反之,盐基饱和度减小,土壤对碱的缓冲能力增加。15.在旱地土壤中,镉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CdCO3。土

25、壤中铬是以 CdCO3、Cd(PO4)2、Cd(OH)2、Cd 四种形态存在。土壤淹水条件下,镉的迁移能力 增强。砷对植物危害小。16.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答:控制农药的适用合理适用化学肥料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管理排土、客土改良施加抑制剂17.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举例说明水体中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特点难分解、易富集、植物对各种金属的需求的差别很大、生物效应明显、污染危害与存在形态有关。影响因素:悬浮物对金属的吸附作用、金属化合物的溶解度、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水体pH。18.土壤中两个最活跃的组分是土壤胶体和土壤微生物。1.物体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

26、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2. 即合称为双电,决定电位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通常叫做热力电位,在一定的胶体系统内它是不变的; 3.在非活动性离子层与液体间的电位差叫电动电位,它的大小视扩散层厚度而定,随扩层厚度增大而增加。4.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 .5.在土壤溶液中,胶体常常带负电荷,即具有负的电动电势,所以胶体微粒又因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电动电位越高,胶体微粒呈现出的分散性也越强。 7. 19.影响土壤凝聚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的电动电位和扩散层厚

27、度 8.在土壤胶体双电层的扩散层中,补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为依据作等价交换,称为离子交换9.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共同组成的多相体系,10. 胶体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什么?物体表面的分子与该物体内部的分子所处的条件是不相同的。物体内部的分子在各方面都与它相同的分子相接触,受到的吸引力相等;而处于表面的分子所受到的吸引力是不相等的,表面分子具有一定的自由能,即表面能。物质的比表面积越大,表面能也越大。吸附性能越强11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部分为致酸离子,则这种土壤为盐基不饱和土壤。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称为土壤盐基饱和度:13. 细胞壁对金属离

28、子的固定作用不是植物的一个普遍耐性机制14. 植物对重金属污染产生耐性由植物的生态学特性、遗传学特性和重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所决定, 15土壤中污染物主要是通过植物根系根毛细胞的作用积累于植物茎、叶和果实部分。由于该迁移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污染物可能停留于细胞膜外或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质。 20.污染物由土壤向植物体内迁移的方式主要包括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两种。21.现已证明,MT是动物及人体最主要的重金属解毒剂。22.22.22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农药的迁移运动可以蒸汽的和非蒸汽的形式进行。风速、湍流和相对湿度在造成农药田间的挥发损失中起着

29、重要的作用。23.生物膜主要是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镶嵌组成一般,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而容易扩散通过生物膜。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24.生物转化、化学转化和光化学转化构成了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主要转化类型。酶是一类由细胞制造和分泌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具有催化活性的生物催化剂。在酶催化下发生转化的物质称为底物或基质 24.24427酶催化作用的三个特点:(1).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对一种底物或一种底物起催化作用,促进一定的反应,生成一定的代谢产物。(2).酶催化效率高.一般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比

30、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3).酶催化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如强酸、强碱、高温等都能使酶催化剂失去活性。受氢体如果为细胞内的分子氧,就是有氧氧化,而若为非分子氧的化合物就是无氧氧化。就微生物来说,好氧微生物进行有氧氧化,厌氧微生物进行无氧氧化。30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微生物转化速率,决定于物质的结构特征和微生物本身的特征,同时也与环境条件有关。31毒理学把毒物剂量(浓度)与引起个体生物学的变化,如脑电、心电、血象、免疫功能、酶活性等的变化称为效应;32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 33把引起群体的变化,如肿瘤或其他损害的发生率、死亡率等变化称为反应。 24

31、.POPs 名单: 滴滴涕(DDT) 六氯苯 二恶英 呋喃 25.微粒三种最重要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26.天然水体中配合作用的特点:(1)大多数配合物稳定地存在于水中;(2)羟基、卤素配体的竞争配位作用,影响金属难溶盐的溶解度;(3)重金属离子与不同配体的配位作用,改变其化学形态和毒性。 27.在一般天然水环境中,决定电位物质是溶解氧,而在有机物累积的厌氧环境中,决定电位物质是有机物;水中有机物的有氧分解产物为 H2O CO2 NO3- 、SO42-等,不会造成水质恶化,而缺氧分解产物为 CH4 NH3 H2S 等,将会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28.污染物质在机体内的运动过程包括吸

32、收、分布、排泄和生物转化。前三者统称为转运,而排泄与生物转化又称为消除29.微生物降解蛋白质的基本途径:1、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2、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 在有氧氧化下可被彻底降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氨(或铵离子),而在无氧氧化下通常是酸性发酵,生成简单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降解不彻底30.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特性:1、能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2、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3、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地地区4、在相应环境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效应31.表面活性剂的分类: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 3、两性表面活性剂

33、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32.植物去除污染物的方式:1、植物提取 2、植物讲解 3、植物稳定 4、植物挥发33.影响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 不同种类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如,有机胶体蒙脱石水化云母高岭土含水氧化铁、铝。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率SiO2/R2O3越大,交换量越大。 PH值降低时,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则增多。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转化1.微生物代谢途径:(1)通过酶催化的亲核水解反应(2)利用氧的亲电行为的氧化反应(3)通过氢化物亲核行为或还原金属的还原反应(4)加成反应或自由基H提取和富马酸加成反应2.脂肪的微生物降解途径: 脂

34、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甘油的转化;脂肪酸的转化。3.酶催化作用的特点:催化专一性高;酶催化效率高;酶催化需要温和的外界条件。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pH、温度和抑制剂。4.微生物参与汞形态转化的主要方式是甲基化和还原作用。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的转归与效应1.Hg的生物甲基化途径是:辅酶甲基钴胺素把甲级负离子传递给Hg2+(CH3Hg+),本身变为水合钴胺素,后者再经过还原失水变为五配位一价钴胺素,最后,辅酶甲基四叶氢酸将甲基正离子转于五配位谷氨酸,完成甲基谷氨酸的再生,使Hg的甲基化继续进行。2.汞的迁移转化: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的汞随风飘散,一部分通过湿沉降或干沉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中。土壤中的汞可以挥发进入大气,也可被降水冲入地面水或地下水中。地面水中的汞一部分由于挥发而进入大气,大部分则沉降进入底泥。底泥中的汞可以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甲基汞可溶,因此又从底泥回到水中,水生生物摄入甲基汞,可在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3.除汞措施(1)选育高效抗汞微生物处理含汞废水,例如假甲胞杆菌K62可除乙酸汞、硫酸汞、二氯化汞(活性污泥法之一);(2)过滤;(3)使生成硫化汞(HgS)沉淀汞的特点:1、能以零价形式存在于大气、土壤和天然水中 2、具有挥发性4.微生物代谢途径:(1)通过酶催化的亲核水解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