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繁殖与改良练习册第1章_第1页
畜禽繁殖与改良练习册第1章_第2页
畜禽繁殖与改良练习册第1章_第3页
畜禽繁殖与改良练习册第1章_第4页
畜禽繁殖与改良练习册第1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畜禽遗传基础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一、A1、A2题型B 1以下对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构成的 C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 D真核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构成 E细胞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原核细胞,一类是真核细胞A 2( )有保持细胞形状的支架作用,有保护细胞免受外界侵害的功能,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联系的唯一途径。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染色体C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染色体E 4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结构的

2、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细胞壁B 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 A蛋白质和糖 B蛋白质和脂类 CDNA和蛋白质 D糖和核酸 E脂类和DNAC 6( )是遗传物质聚集的主要场所,对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着指导作用。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染色体 E细胞壁A 7( )是构成生物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E生物体B 8细胞的基本结构中包在细胞质钋面的一层膜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蛋白膜 D核膜 E类脂膜C 9细胞的( )又称为质膜。 A细胞器 B线粒体 C细胞膜 D细胞核 E细胞质A 10细胞膜是由( )和脂类

3、分子构成的。 A蛋白质分子 B糖类 C核酸分子 D无机盐 E氨基酸A 11( )表面有各种表面抗原,不同物种的细胞之间及同一物种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表面抗原均有差异,即表面抗原具有特异性。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器 E染色体D 12细胞膜的表面抗原具有( )。 A流动性 B可变性 C不稳定性 D特异性 E非特异性B 13在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是由( )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A单 B双 C三 D四 E五E 14以下不属于细胞器的是( )。 A线粒体 B质体 C内质网 D核糖体 E染色体A 15不属于细胞核结构的是( )。 A核壁 B核膜 C核质 D核仁 E染色质C 16染色体的主要化

4、学成分为( )。 A蛋白质和糖 B蛋白质和脂类 C核酸和蛋白质 D糖和核酸 E脂类和DNAA 17染色体上不易着色的部位是( )。 A着丝点 B染色体臂 C次缢痕 D随体 E染色丝E 18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为(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内质网 E中心体B 19被称为蛋白质“装配机器”的细胞器为( )。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内质网 E中心体B 20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翻译过程是在( )内完成的。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内质网 E中心体A 21精子能量代谢的主要部位位于其尾部主段,据此可推测其主段应该主要由( )组成。 A线粒体 B核糖体 C高

5、尔基体 D内质网 E中心体A 22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 A染色质 BDNA C RNA D蛋白质 E糖类A 23含有DNA的细胞器为( )。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E溶酶体E 24在细胞内起消化作用,并能分解体内已损伤或老死的细胞器是( )。 A线粒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E溶酶体B 25一条染色体只有( )个固定的着丝点。 A2 B1 C3 D4 E、5E 26( )被称为细胞内供给能量的“动力工厂”。 A细胞质 B细胞膜 C中心体 D核糖体 E线粒体E 27染色体是( )的复合物。 A蛋白质+脂类 B蛋白质+糖类 C蛋白质+ DNA

6、D蛋白质+RNA E蛋白质+核酸D 28高等动物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内的( )上。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染色体 E线粒体A 29如果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正中,则该染色体的形态为( )。 A“V”形 B“L”形 C棒形 D长条形 E弯形B 30下列对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主缢痕不能弯曲 B次缢痕处不能弯曲 C主缢痕的位置固定 D主、次缢痕都可弯曲 E主、次缢痕都不能弯曲C 31( )是区别物种特征的重要依据。 A染色体 B染色体组 C染色体组型 D同源染色体 E异源染色体C 32黄牛的性细胞染色体数是( )。 A19 B27 C30 D54 E60E 33山羊的体染色

7、体数是( )。 A19 B 27 C30 D 54 E60A 34根据( )的位置和随体的有无可鉴别特定的染色体。 A着丝点 B染色体臂 C次缢痕 D随体 E染色丝C 35染色体的二级结构是指( )。 A纤丝 B捧状 C螺旋管 D超螺旋化 E超螺旋化管高度折叠E 36将生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的全部染色体按各对同源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以及随体的有无依次排列并编号(性染色体列于最后),称为( )。 A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 C单倍体 D性染色体组型 E染色体组型D 37鉴别特定的染色体主要根据( )。 A着丝点位置和染色体臂形态 B染色体臂形态和随体有无 C次缢痕有无和着丝点位置 D着丝点位

8、置和随体有无 E次缢痕有无和随体有无E 38下列有关染色体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写动物的性别有关,它只存在于性细胞中 B每个物种的染色体数目是各不相同的 C异源染色体是指由一条来自父方和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组成的成对染色体 D一般情况下,动物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E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是区分物种的重要依据E 3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是以DNA为遗传物质 B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C生物子代与亲代相似,是由于亲本通过性细胞的染色体把遗传物质传给了子代 D遗传物质应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E遗传物质只存在于细胞核中B 40遗传物质的主要

9、载体是( )。 ADNA B染色体 C核糖体 D线粒体 ERNAD 41下列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人的初级精母细胞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C人的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D人的精子细胞 E体细胞B 42染色体的螺旋管叫染色体的( )结构。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D 43含有半数染色体的细胞为( )。 A精原细胞 B卵原细胞 C脑细胞 D精细胞 E肺细胞D 44 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于母方,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叫做( )。 A基因 B等位基因 C染色体 D同源染色体 E异源染色体D 45猪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条。 A30 B6 C19 D38 E4

10、1B 46二倍体用( )表示。 A n B 2n Cn-1 D2n -1 E3nE 47对某个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检查,观察各对染色体是否有异常现象的方法,称为( ) A染色体检查 B同源染色体检查 C异源染色体 D染色体组型 E染色体组型分析C 48现代遗传学证明,( )是遗传物质。 ADNA BRNA C核酸 D染色体 E染色质A 49动物性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 )。 A 1/2 B1/3 C1/4 D1/5 E1/6B 50正常情况下高等动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An B2n C3n D4n E5nA 51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11、 E末期D 52有丝分裂中染色质浓缩为染色体,染色体变为染色质分别发生于(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前期和后期 D前期和末期 E间期和前期D 53下列细胞中,不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 A肝细胞 B脑细胞 C皮肤细胞 D初级精母细胞 E心肌细胞C 54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A 55下列属于有丝分裂特点的是( )。 A一个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且含有与母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 B一个母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含有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 C分裂间期代谢缓慢,分裂期代谢旺盛 D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地排列在赤

12、道板两侧 E细胞的有丝分裂有明显的阶段性,我们据此将其分为五个时期E 56( )适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B 57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形式是( )。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E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 58细胞从上次分裂结束至下一次分裂开始之间的期限称为( )。 A分裂前期 B分裂间期 C分裂中期 D分裂后期 E分裂末期B 59鸡的心脏生长要经过(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无丝分裂 D二等分裂 E不确定D 60染色体数目加倍,在细胞分裂的(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B 61

13、原核类细胞的分裂方式为( )。 A有丝分裂 B无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减数I E减数A 62在体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 )对。 A1 B2 C3 D4 E5A 63对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切生物进行生殖时,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B体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增殖的 C有性生殖细胞大多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D原始生殖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E减数分裂最终产生四个精子或四个卵子,且染色体数是母细胞的一半C 6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间期 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E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 65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 )阶段

14、染色体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两条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看起来像一股粗线,实际是由两个着丝点和四根染色单体相互纹扭在一起,所以叫做“四联体”。又因为它实际上是一对染色体,故又叫双价体。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租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B 66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 ),每对同瀛染色体开始两两并列配对,这种现象叫做“联会”。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A 67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纵向靠拢,准确配对,称之为( )。 A联会 B四分体 C双价体 D四联体 E姊妹染色单体E 68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引起生物变异的现象是( )。 A联会 B四分体 C双价体 D四联

15、体 E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部分片段B 69“联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的重要特征。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D 70“双价体”实际上是( )。 A一条染色体 B两条染色体 C两对同源染色体 D对同源染色体 E四条染色体D 71非姊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于(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A 7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裂( )次。 A1 B2 C3 D4 E5E 73只有( )才能发生“联会”。 A异源染色体 B非同源染色体 C姊妹染色体 D非姊妹染色体 E同源染色体B 74减数分裂时,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中的( )。

16、 A同样多 B1/2 C2倍 D1/4 E4倍C 75( )又称为成熟分裂。 A细胞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D无丝分裂 E染色体分裂A 76减数分裂中( )较长,变化复杂,又分许多分期。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E前期A 77每一染色体有两个染色单体,但看不出双重性在(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C 78双价体中两条同源染色体完全分开,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发生在( )。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末期I E中期E 79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点是( )。 A染色体复制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部分片段

17、 E着丝点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开D 805个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个精子。 A5 B10 C15 D20 E25B 818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个精子。 A8 B16 C32 D64 E24A 8210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个卵子。 A10 B20 C30 D40 E50C 83只有细胞核几乎没有细胞质的细胞是( )。 A精原细胞 B卵原细胞 C精细胞 D卵细胞 E极体B 84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于减数分裂的( )期。 A前期I B后期I C末期I D中期I E减数C 8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了(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E64B 86体细胞中的

18、染色体是( )的。 A成单 B成对 C非同源染色体 D等位基因 E以上都不是C 87动物体是由( )发育而来的。 A精子 B卵子 C受精卵 D精原细胞 E卵原细胞B 88染色体的数目和组型之所以能作为区别物种的重要依据,是由于它在个体发育和世代交替过程中始终保持( )和连续性的缘故。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可逆性 D多方向性 E有害性B 89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是( )。 An B2n C3n D4n E5nC 90受精卵经过( )生成各种各样的体细胞。 A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E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C 91性别决定于( )。 A常染色体 B染色体 C性染色体 D

19、体细胞 E性细胞B 92下列细胞中染色体数成单的是( )。 A上皮细胞 B精细胞 C精原细胞 D卵原细胞 E肌细胞B 93下列不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是( )。 A牛 B麻雀 C鱼 D青蛙 E蝗虫D 94下列不属于ZW型性别决定的是( )。 A鸳鸯 B鸭 C鹅 D羊 E鸽子E 95下列不是DNA的碱基的是( )。 AA BC CG DT EUD 96与A相配对的碱基为( ) AA BC C G DT EUC 97与C相配对的碱基为( )。 AA BC CG DT EUC 98鸟嘌呤用( )表示。 AA BC CG DT EUE 99尿嘧啶用( )表示。 AA B C CG DT EUD 100胸

20、腺嘧啶用( )表示。 AA BC CG DT EUD 101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AXX BXY CZZ DZW EZOB 102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都是( )型。 AXX BXY CZZ DZW EZOE 103下列不是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是( )。 A高度的稳定性 B可变性 C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 D携带各种信息的能力 E位于性染色体上A 104腺瞟呤的简写是( )。 AA BT CC DG EUC 105胞嘧啶的简写是( )。 AA BT CC DG EUB 106DNA分子中不含有的碱基是( )。 A腺嘌呤(A) B尿嘧啶(U) C鸟嘌呤(G) D胞嘧啶(C) E胸腺

21、嘧啶(T)C 107男性细胞内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他的( )。 A父亲 B祖父 C母亲 D祖母 E外祖母B 108家禽的性别决定方式为( )。 AXY型 BZW型 CXO型 DZO型 E都不是B 109公牛的性染色体用表示( )。 AZZ BXY CXX DZO EZWE 110只出现在DNA分子中的碱基是( )。 A腺嘌呤(A) B尿嘧啶(U) C鸟嘌呤(G) D胞嘧啶(C) E胸腺嘧啶(T)B 111大部分昆虫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型。 AZW BXY CZO DXO EZZD 112性染色体组成类型不为XY型的是( )。 A蚱蜢 B鱼 C青蛙 D鸡 E兔D 113母猪的性染色体表示为( )

22、。 AXY BZW CZZ DXX EXOC 114公鸭的性染色体表示为( )。 AXY BZW CZZ D XX EXOB 115子代与亲代有相似的特征特性,说明遗传物质具有( )。 A适度的可变性 B高度的稳定性 C自我复制能力能力 E一定的有害性D 116母鸭的性染色体类型为( )。 AXY型 BXX型 CZZ型 DZW型 EXO型A 117生物体能在漫长的世代延续中保持本身固有的特性和特征,称为遗传物质的( )。A高度的稳定性 B可变性 C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 D携带各种信息的能力 E可遗传性D 118为了使无数生物的性状得以表达,遗传物质应具备( )。A高度的稳定性 B可变性 C精确的

23、自我复制能力 D携带各种信息的能力 E可遗传性C 119为了确保子代与亲代间具有相似的遗传性状,遗传物质应具备( )A高度的稳定性 B可变性 C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 D携带各种信息的能力 E可遗传性B 120为了适应自然,生物体具有可变化的潜力,称为遗传物质的( )A高度的稳定性 B可变性 C精确的自我复制能力 D携带各种信息的能力 E可遗传性D 121不是核苷酸组成部分的是( )。 A环状含氮碱基 B戊糖 C磷酸 D氨基 E戊糖和磷酸A 122在碱基互补配对中与U配对的是( )。 A腺嘌呤 B鸟嘌呤 C胸腺嘧啶 D胞嘧啶 E尿嘧啶B 123 DNA分子是由( )条多核苷酸链构成的。 A1 B2

24、 C3 D4 E5D 124 DNA两条链的( )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提供条件。 A多样性 B可变性 C稳定性 D互补性 E可塑性B 125下列有关DNA分子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是由两条多核苷酸链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B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完全相同的 CDNA分子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的 DDNA分子通过转录和翻译去控制在细胞质中进行的蛋白质合成 EDNA分子上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C 126生物按照从DNA转录得到的mRNA上的遗传信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称为( ) A复制 B转录 C翻译 D转运 E合成B 127( )是转运特异氨基酸的运载工具。 A rRNA Bt

25、RNA CmRNA DsRNA EnRNAA 128( )是合成蛋白质的装置。 ArRNA BtRNA CmRNA DsRNA EnRNAC 129( )的碱基序列决定着蛋白质装配时氨基酸的序列。 A rRNA BtRNA CmRNA DsRNA EnRNAB 130生物的结构和形状都与( )有关。 A糖类 B脂肪 C酶类 D蛋白质 E激素C 131( )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A戊糖 B磷酸 C碱基对 D蛋白质 E核酸A 132( )是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A mRNA BtRNA CrRNA DsRNA EpRNAD 133翻译是按照( )的遗传密码,在核糖体上将不同的氨基酸合成特定蛋白

26、质的过程。 ADNA BRNA CtRNA DmRNA E碱基D 134决定着蛋白质装配时氨基欧的序列的是( )的碱基序列。 A rRNA BtRNA CDNA DmRNA ERNA二、A3、A4题型 观察牛的体细胞分裂过程: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B 135纺锤丝的形成发生在( )。A 136一份DNA复制为相同的两份发生在( )。D 137连接姊妹染色单体的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C 138染色体的着丝点有规则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发生在( )。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染色体的变化较复杂,主要表现在: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B 13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

27、”发生于( )D 14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于( ),C 14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四联体”出现在( )。三、Bl题型 有关细胞分裂过程142 - 147小题共用选项: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C 142( )着丝点有规律地排列在赤道板上B 143( )每个染色体纵裂成两个平行的染色单体。B 144( )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形成纺锤体。A 145( )一份DNA复制为相同的两份,含量增加一倍,同时合成相应的组蛋白D 146( )着丝点分裂,姊妹染色单体分离。E 147( )染色质出现,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现。第二节遗传的基本规律一、A1、A2题型B 1孟德尔在他著

28、名的杂交实验中采用了( )作为材料从而导致了他遗传原理假说的提出。 A玉米 B豌豆 C老鼠 D细菌 E酵母C 2在杂交实验中,亲代的成员间进行杂交产生的后代被称为( )。 A亲代 BF代 CF1代 DF2代 EM代B 3孟德尔观察出,亲代个体所表现的一些性状在F,代个体中消失了,在F2代个体中又重新表现出来。他所得出的结论是( )。 A只有显性因子才能在F2代中表现 B在F1代中,显性因子掩盖了隐性因子的表达 C只有在亲代中才能观察到隐性因子的表达 D在连续的育种实验中,隐性因子的基因型被丢失了 E以上所有结论B 4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决定种子饱满和皱缩性状的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饱满性状的基因为

29、显性。纯合体饱满种子与纯合体皱缩种子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子代的表现是( )。 A12饱满种子和1/2皱缩种子 B只产生饱满神子 C只产生皱缩种子 D3/4皱缩和1/4饱满 E1/4皱缩和3/4饱满D 5下列豌豆的( )为相对性状。 A红花和长茎 B黄粒和圆粒 C红花和短茎 D红花和白花 E圆粒和绿粒A 6在杂交时两亲本的相对性状在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叫( )。 A显性性状 B隐性性状 C质量性状 D数量性状 E相对性状C 7已知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相对性状,将纯种的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F1全是灰色,让F1自由交配产生F2,后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A 1:1 B8:1 C3:1

30、D9:1 E2:1B 8分离定律中的分离是指( )分离。 A等位基因 B性状 C遗传物质 D基因型 E非等位基因E 9孟德尔定律是指( )。 A分离定律+连锁定律 B伴性遗传定律 C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定律 D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定律 E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D 10关于分离定律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遗传性状由相应的遗传因子所控制 B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虽然在一起,但并不融合,各保持独立性 C杂种(F1)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配子数相等(IR,lr) DF2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E杂种子一代(F1)和隐性纯合体亲本交配用以测定杂种或杂种后代的基因型A 11豚鼠黑色对白色显性,现有两只杂合

31、黑色豚鼠(Aa)杂交,若产生四只小豚鼠,这四只豚鼠的颜色是( )。 A三黑一白 B三白一黑 C二黑二白 D全部黑色 E不一定D 12牦牛的毛色,黑色对红色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体,应选择交配的公牛是( )。 A黑色杂合体 B黑色纯合体 C红色杂合体 D红色纯合体 E黑色纯合体或红色杂合体B 13以下基因型表示显性纯合体为( )。 A DDEF BEERR CDDff Dffrr EFFRrD 14研究基因的传递规律主要是通过( )的遗传来推知的。 A染色体 B等位基因 C基因 D性状 E遗传因子C 15豌豆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杂合植株自花授粉,其后代表现型为( )。 A全部红花

32、B红花:白花=1:1 C红花:白花=3:1 D白花:红花=3:1 E全部白花B 16遗传性状是由相应的( )所控制的。 A基因 B等位基因 C显性性状 D隐性性状 E纯合体D 17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1代中的显隐性之比为( )。 A 1:2:1 B9:3:3:1 C2:1 D3:1 El:lD 18在基因型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性状叫( )。 A基因 B基因型 C等位基因 D表现型 E纯合体A 19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揭示( )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A1 B2 C3 D4 E5C 20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以后称这对因子为( )。 A基因 B基

33、因型 C等位基因 D表现型 E纯合体B 21把生物的遗传组成叫( )。 A基因 B基因型 C等位基因 D表现型 E纯合体A 22现在我们已用( )代替了原来遗传因子的概念。 A基因 B基因型 C等位基因 D表现型 E纯合体C 23遗传学上常用( )测定个体的基因型。 A近交 B杂交 C测交 D远交 E双杂交D 24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体亲本的交配形式,称为( )。 A近交 B杂交 C交配 D测交 E重复交配D 25在遗传学上,把纯合体中两个基因都是隐性叫做( )。 A显性纯合体 B杂合体 C纯合体 D隐性纯合体 E隐性个体A 26在分离定律中体细胞内的遗传因子虽然在一起,但并不融合,各保持独立

34、性。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所以配子只能得到其中的( )个因子。 A1 B2 C3 D4 E5B 27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黄色饱满对绿色皱缩为显性,基因型均为SsYy的F1代间进行杂交产生F2代,在F2代中,黄色饱满的种子所占的比例是( )。 A3/4 B9/16 C3/16 D1/4 E1/16B 28一株基因型AaBB的玉米自交,自交后代种子胚的基因型可能有( )。 A两种 B三种 C四种 D一种 E九种B 29在孟德尔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F2出现的重组性状类型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总数的( )。 A 1/4 B1/8 C1/16 D1/9 E1/2B 30黄色圆

35、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l为黄圆,F1自交得到F2。F2中出现的新的性状组合占总数的( )。, A3/16 B3/8 C1/8 D7/16 E1/4A 31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黄圆,F1自交得到F2。F2中黄皱有150粒,那么黄圆的纯种约有( )粒。 A 50 B150 C300 D200 E100B 32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为黄圆F1自交得到F2。F2中黄圆有900粒,那么绿圆的杂种约有( )粒。 A 100 B 200 C300 D400 E150A 33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亲本杂交组合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

36、B DAaBB x AABB EAABBaaBBC 34狗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你认为“个体X”的基因型是( )。 A BbCC BBBCc CbbCc Dbbcc EBBCCC 35研究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亲本原有性状的组合叫做( )。 A杂合型 B纯合型 C亲本型 D重组型 E分离型E 36基因型AaBB的个体自交,按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中纯合体的个体占( )。 A 3/8 B1/4 C5/8 D1/

37、8 E1/2C 37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与DdTt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子代基因型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E10种A 38基因型为AaBB的父亲和基因型为AaBB的母亲,所生子女的基因型一定不可能是( )。 A AaBb BAABB CAaBB DaaBB EaABBD 39萤色圆粒豌豆(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如果F2有256株,从理论上推出其中的纯种应有( )株。 A128 B48 C16 D64 E8D 40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则亲本的基因组合是( )。 ABBDdBBDD BBbDDB

38、BDD CbbDDbbDD D BbDdBbDd EBBDdBBDdC 41在用纯台体的灰身长翅( BBVV)与纯合体的黑身残翅(bbvv)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时,F1全部是灰身长翅。然后用F与双隐性雌果蝇测交,后代只有灰身长翅和黑身残翅两种类型,且比例为1:1。我们把两个亲本各自的性状组合仍按原样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 )。 A分离 B自由组合 C连锁 D互换 E伴性D 42在家鸡中,用纯合体白色卷羽鸡(IIFF)与纯合体有色常羽鸡(iiff)杂交,F1全是白色卷羽鸡,用F1与有色常羽鸡测交,产生了4种类型的后代,其比例数不是1:1:1:1,而是亲本型大大超过重组型,这种将两个亲本原先各自组合在一

39、起的性状互相交换以后,重新组合于后代的现象叫( )。 A分离 B自由组合 C连锁 D互换 E伴性C 43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 A1 B1/2 C1/4 D1/8 E1/12A 44-果蝇的白眼是伴性遗传的隐性性状,其相对性状红眼是显性,均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其后代中雌果蝇是红眼的比例是( )。 A全部 B1/2 C1/4 D1/8 E0D 45在双亲中一方色觉正常,另一方色盲,他们的女儿表现型都与父亲相同,儿子表现型都与母亲相同,则儿子和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BY和XBXB BXbY和X

40、bXb CXBY和XBXb DXbY和XBXb EXbY和XBXBA 46父亲正常,女儿色盲的发病率是( )。 A0 B 25% C 50% D75% E100%A 47一对夫妇,如生女孩,则女孩全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如生男孩,男孩全为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EXbXb,XbYC 48某对夫妇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其中一男孩一女孩是红绿色盲,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 )。 A XBY,XbXb BXbY,XBXB CXbY,XBXb DXBY,XBXB EXbY,XbXbA 49纯种芦花鸡(ZBZB)与非芦花

41、鸡( ZbW)交配,产生F1。F1自交,F2中芦花鸡与非芦花鸡的比例是( ) A 3:1 B2:1 C1:1 D1:2:1 E 1:3B 50、重组数占测交后代数的百分比,称为( )。 A重组率 B交换率 C测交率 D互换率 E连锁率A 51如配子同型的性别传递伴性的性状,则子一代表现( )。 A交叉遗传 B全部正常 C正常和伴性的性状各占1/2 D全部为伴性的性状 E连锁遗传B 52如配子异型的性别传递伴性的性状,在子一代表现( )。 A交叉遗传 B全部正常 C正常和伴性的性状各占1/3 D全部为伴性的性状 E连锁遗传C 53用芦花ZbW母鸡与非芦花ZBZB公鸡交配,F1中( )。 A母鸡非

42、芦花ZBZB B母鸡芦花ZBW C母鸡非芦花ZBW D公鸡芦花ZBZB E公鸡非芦花ZBZBB 54鸡的矮脚基因为隐性伴性基因,所以矮脚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所生后代中( )。 A母鸡全为正常,公鸡全为矮脚 B母鸡全为矮脚,公鸡全为正常 C公鸡母鸡全为正常 D公鸡母鸡全为矮脚 E矮脚、正常在每个性别中各占1/2B 55青藏高原的牦牛,转移到四川成都平原后,皮毛变得稀疏,这种变异不属于( )。 A不遗传的变异 B遗传的变异 C表型的变异 D环境变异 E不定变异C 56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性状变异叫( )。 A一定变异 B不定变异 C遗传的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 E以上都不是C 57生物进化

43、的主要因素为( ), A遗传的一定变异 B不遗传的一定变异 C遗传的不定变异 D不遗传的不定变异 E表性变异A 58同一物种之间显著或不显著的个体差异,称为( )。 A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可遗传的变异 D一定变异 E不定变异E 59同一种群的生物处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的不同的变异,称为( )。 A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可遗传的变异 D一定变异 E不定变异C 60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生物的外部变化,称为( )。 A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可遗传的变异 D一定变异 E不定变异D 61同一种群的生物处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的相似的变异,称为( )。 A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可遗传的变异 D一定变异 E不定变异B 62生物体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性状变异,称为( )。 A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