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_第1页
2015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_第2页
2015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_第3页
2015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_第4页
2015中考数学复习策略.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5年陕西中考数学复习策略,2015年中考数学总复习策略,(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1、 研究课标 通读教材,2、以人为本 研究学生,3、把握动向 研究中考,4、科学安排 研究计划,(二)阶段复习的具体措施,1、系统复习阶段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沟通联系,2、专题复习阶段把握重点 抓住考点 训练思维,3、模拟讲评阶段综合模拟 查漏补缺 调整心态,(三)复习的几点建议,(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1、 研究课标 通读教材 基础是能力的根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树立起抓基础是根本,抓能力是核心的意识,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

2、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我们依据课标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精心编制复习计划,选定复习用书。,1、 研究课标 通读教材,中考命题以基础题为主,有些是课本上的原题改编的。虽然试卷后面的压轴题“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的引伸、变形、组合,所以复习应以课本为主,强调学生系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必须深钻教材,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绝不能脱离课本。,学生培养目标的修改,新课标在“双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

3、,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2、以人为本 研究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3、把握动向 研究中考说明 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和难题四者的分值比约为 4:3:2:1,整卷难度系数约为0.65.,今年中考新变化,(1).考试要求发生变化(课标变化) (2).试卷结构发生变化(理念变化) (3).比例分值发生变化(课时变化),第三学段增加的主

4、要必学内容,(1).考试要求发生变化:,(2).试卷结构发生变化(理念变化),减少了两个填空题,增加了两个解答题代数运算、尺规作图,发挥育人功能。,各领域所占比例与它们在教学中所占的课时比例大致相同。,(3).比例分值发生变化(课时变化),(一)做好复习前的准备工作,4、科学安排 研究计划 (1)、系统复习阶段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沟通联系 (2)、专题复习阶段把握重点抓住考点 训练思维 (3)、模拟讲评阶段综合模拟查漏补缺 调适心态,知识系统化,做到:“三抓三化四过关”. “三抓”是:抓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抓 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 “四过关”是:

5、能独立证明书中的重要定理;能独立求解书中的典型例题;能弄清书中的主要作业;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解题方法. “三化”是: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第一阶段:系统复习,“量不在多,典型就行;题不在难,有思想就灵。”,(1)难度盲目拔高,追求一步到位。 (2)迷信大容量,快节奏。 (3)少数人表现,多数人当观众。 (4)课堂上有些学生无事可干,或干不了。,系统复习阶段中的不实现象,具体办法:,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问题化,由练启讲。,【案例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复习,一、以题带知识:,【复习教学过程设计】,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若ab,则a+1b+

6、1; 若ab,则a-1b-1; 若ab,则-2ab,则2a2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基础知识回顾与基础训练:,【设计意图】以选择题的形式复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对于两边同乘以负数的情况加以强调。此题在视觉上对容易产生错误。,求x的取值范围;,将x的取值范围用数轴表示出来。,【设置意图】题目形式上显简单,数据也不大,不复杂,所有学生易于接受。但考查的内容多:(1)具体问题中列不等关系式(不小于);(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特别是学生易错点(去分母);(3)解集能用数轴表示。,找一个满足条件的非负整数(或求非负整数解)。,3.解不等式组,并写出它的的整数解,【设计意图】此类题目的在

7、于基础解题能力的复习,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中考要求的内容。不必在不等式组形式、结构上设计过多的“障碍”,如:去分母,去括号,巩固基本解题技能,不急于求成。用已经求出解集的不等式组来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既可节约时间,又能让所有学生均能接受问题,并加以思考。,4.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x2,则a的值为 .,【设计意图】将原题中的具体数字“1”变换成字母“a”,并给出解集,让学生探求字母“a”的取值,形成“不等式组存有未知,而解集为已知,探索取值问题”。题目的这种变化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容易让学生猜出结果是“1”,但必须加以验证。,5. 若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为 .,由得:,由得:

8、x2,二、设置问题串:,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以问题串的形式给出,形成“知识点”,“典型图”等之间的联串;典型性,不在于难,而在于解决该题所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迁移性、广泛的适用性;,串“知识点”:,【案例二】二次函数的复习,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解:(1)图象的开口方向: (2)顶点坐标: (3)对称轴: (4)图象与x轴的交点 (5)图象与y轴的交点 (6)增减性: (7)最大值或最小值: (8)y的正负性: (9)图象的平移: (10)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11)对称抛物线: (12)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抓住一个

9、“基”字、追求一个“效”字,复习课中要合理“回归”教材, 1、将书读薄,使学生对整个初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 2、温故而知新,以新的视角去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数学思想方法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3、合理利用,即对书中某些典型例题、习题应当合理利用,变式拓展,总结方法,便于学生掌握。,第二阶段:专题训练,突出重点,抓住热点,深化提高. 专题选择的原则是: 第一阶段复习中弱点. 课标教材中的重点.(函数、方程、不等式、三 角形、四边形、圆、统计、概率等) 中考试题中的热点.(应用题、阅读题、操作题、 探究题、开放题、探索规律题、图表信息题等) 专题训练的方法是: 讲练结合. 练是基础,评

10、是精华.,本阶段教学运用启发式复习模式: 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师生完成总结反思发散提高. 具体复习采用题组复习法: 递进题组深化问题揭示规律,类比题组举一反三归类迁移,化归题组纵横联系提高效率. 第二轮复习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对老师水平的考验,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知识的扩展运用能力非常关键,专题的选择要适合学生的基础和水平、重视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的提炼.这样才能提高优秀率,才使一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一、建模,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一图多变 三、一题多变 四、一题多解,真正不会学习的人,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采用的方法,基本

11、几何模型:,B/,点P的位置即为所求.,作法: 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已知:如图,点A、点B在直线L的同侧. 求作: L上一点P,使得PA+PB最小.,为什么这样做就能得到 最短距离呢?,MA + MBPA+PB ,即MA + MBPA+PB,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建模、转化的数学思想,模型的应用:,例1.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DNMN的最小值为 。,分析:当线段DN和MN的长度恰好能够转化在一条线段上时,DN+MN最小。,10,模型的应用:,例2.如图,CD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

12、上,ACD=30,点B是劣弧AD的中点,点P是直径CD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是 ,分析:当线段AP和BP的长度恰好能够转化在一条线段上时,AP+BP最小。,几何模型的常见背景:,训练:1.如图,A、B是直线a同侧的两定点,定长线段PQ在a上平行移动,问PQ移动到什么位置时,AP+PQ+QB的长最短?,AP+PQ+QB最短,训练2.建设一座与河岸垂直的桥CD,问桥址应 如何选择,才能使A村到B村的路程最近?,AD+DC+CB最短,教学过程中,对于数学建模能力及数学转化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于常见的基本模型是应使人人都要掌握的。当然,我们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照顾到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

13、意图:,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AEFG,点E、G分别在AB、AD上,点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试说明线段BE与DG之间的关系.,BEDG,BE=DG,E,G,F,M,2.一图多变,1,2.一图多变,BEDG,BE=DG,A,B,C,D,E,G,A,B,C,D,E,G,A,B,C,D,E,G,A,B,C,D,E,G,F,F,F,G,如图,AD是ABC的高, AE是ABC 的外接圆直径. 求证: ABAC=ADAE.,变式1 AE是ABC的外接圆的弦,BAE =DAC, AD交BC于D. 变式2 AE是ABC的外接圆的弦,BAE =DAC, AD交BC的延长线D. 变式3 AD是A

14、BC的内角平分线,交其外接圆于E. 变式4 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 AD的反向延长线 交其外接圆于E. 变式5 AD是ABC的高,MN是其外接圆的直径. 变式6 AD是ABC的高,OA 是其外接圆的半径.,3.一题多变,(条件变,结论不变)。,如图,AP是RtABC斜边BC上高,AB=AC, O过A、P两点,,并分别交AB、AC于点E、F,试尽可能多地找出其中图形的形状、位置和大小之间各种关系.(条件不变,结论变),探索的方面有: (1)关于角相等的的关系; (2)关于线段相等的关系; (3)关于弧相等的关系; (4)关于垂直的关系; (5)关于共点的线; (7)关于三角形相似; (6)关

15、于三角形全等; (8)关于面积相等.,3.一题多变,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在复习中最忌教法单一,本来数学就抽象。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试题、中考试题进行变式、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复习内容“旧貌变新颜”。,4.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我们各位数学老师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在此不过多叙述了。,第三阶段:模拟强化,这一阶段的重点应放在三个方面: 思想方法的提炼; 模拟考试的讲评; 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 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基本内容的再次覆盖与重点强调. 解题能力的实际检验与强化提高. 考试经验的具体积累与不断丰富.,模拟考试的讲评 (1)精心设计讲练模拟题.试题的选择、题目的效度、区分

16、度及练习方式时间安排等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2)讲练要恰当.讲中有练、讲中有思,练要得法、练要有度,讲解要及时、到位、透彻; (3)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4)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不抛弃.利用多种方式鼓励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与进步; (5)及时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补漏.发现漏洞平时的作业批改反馈的情况;历次检测试卷的分析;辅导答疑过程中学生疑难问题的统计.弥补漏洞课堂有针对性的讲解;课后单独的辅导;学生之间的互帮助;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己的努力.,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整 如果说扎实的功底是中考取得成功的基础的话,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成为中考成功的

17、关键.考前一周对学生的心理调适非常关键. 做到: (1)让学生回归课本, 进一步明确重 点、考点,做好自由复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2)教给学生答题的技巧与方法.从前到后、由易到难;沉稳答题、戒骄戒躁;不言放弃,誓得高分. (3)调整好自己心态的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调适辅导,让他们正确认识考前的焦虑和压力;保持良好的复习应考心态;提高对考试环境的适应性;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有效进行自我放松.,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1)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2)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 在知识生长点处引入 在知识结合点处展开; 在知识关键点处引伸 在能力提高点处设疑; 在有价值处思考讨论 在

18、困难处点拨与分析。,1、加强学法指导,注重解题规范(1)加强审题训练 要教会学生学会读题,善于从题目中分清已知和未知,提 取有效信息;要教会学生将题目与自己熟悉的内容或题目进行联想对比,是否有类似之处,进行知识定位,再寻找解题思路;(2)善待错题(建立纠错本) 学生:错题批注。学生对所有的错题都要在题旁写出详细的解析,甚至要写出出错原因,有代表性的错题还要在“中考复习备忘录”上登记记录。 教师:错题检测。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也要注意收集学生易错的习题,在资料书中做好标记在知识板块的专项测试中,可以将这些题目融进去,反复考察训练,达到学练考合一。,(三)复习的几点建议:,2. 教会学生反思归纳“学

19、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只有在解题后多反思、领悟,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发挥数学能力指导解题的作用。在复习中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对同一问题总是多次失误,课堂上讲过多次的问题仍然不能解决。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知识掌握不牢有关之外,还与学生不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有很大的关系,不少同学往往做一题,丢一题。做对了运气好,做错了自认倒霉。很少有同学做好解题后的反思,让他们在解题实践中,特别是失败中吸取有益的教训,及时反思解题心得,达到做一题,会一类,是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很好途径。,3.避免顾此失彼。 1.答题缺乏规范。 “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 2.审题不够细致,做题不够细心,粗心做错一小步,导致结果 全错,失分较多。 3.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