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试题重点_第1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试题重点_第2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试题重点_第3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试题重点_第4页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考试试题重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开采后引起的上覆岩层的破坏方式及分区(p70、182):根据采空区覆岩移动破坏程度,分为“三带”:(1)跨落带。破断后的岩块呈不规则跨落,排列也极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1.31.5。但经重新压实后,碎胀系数可降到1.03左右。此区域与所开采的煤层相毗连,很多情况下是由于直接顶岩层冒落后形成的.(2)裂缝带。岩层破断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的区域即为裂缝带。它位于冒落带之上,由于排列比较整齐,因此碎胀系数较小。关键层破断块体有可能形成“砌体梁”结构。跨落带与裂隙带合称“两带”,又称为 “导水裂缝带”,指上覆层含水层位于“两带”范围内,将会导致岩体水通过岩体破断裂缝流入采空区和回采工作面

2、。(3)弯曲带。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所有岩层称为弯曲带。弯曲带内岩层移动的显著特点是,岩层移动过程的连续和整体性,即裂缝带顶界以上至地表的岩层移动是成层地、整体性地发生,在垂直剖面上,其上下各部分的下沉量很小。若存在厚硬的关键层,则可能在弯曲带内出现离层区。A区域(煤臂支撑影响区):一般在回采工作面前方3040m处就开始变形。其特点是水平移动较为剧烈,但垂直移动甚微。甚至出现负位移。B区域(离层区):回采工作推过钻孔48m后,垂直位移急剧增加,各层位移越向上越缓慢,形成离层,易发生顶板事故。C区域(重新压实区):已断裂的岩层重新受到已冒落矸石支撑时,邻近煤层岩层的运动速度要缓于其上覆岩层,各岩

3、层又进入互相压合的过程。2、支架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P-L曲线)(p151):顶板条件不同,曲线斜率不同,但都为近似双曲线关系。支架的工作阻力与顶板下沉量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在一定工作阻力以上,支架工作阻力增加对顶板下沉量影响较低,但低于此值则影响极大。采场支架的工作阻力并不能改变上覆岩层的总体活动规律。事实上只能在工作阻力偏低的情况下,提高工作阻力才有可能对顶板下沉有显著的影响。并未给出顶板下沉量与顶板完整情况的关系,事实上,各类岩层的允许下沉量也是不一样的。3、采区平巷沿走向的矿压规律(采区平巷在其服务期内沿走向的矿压规律有哪些?采动影响带的前影响区和后影

4、响区内矿压显现时间和机理有何不同?)(巷道围岩变形规律)(p204):采区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经历采动造成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过程,围岩变形会持续增长和变化。以受到相邻区段回采影响的工作面回风巷为例,围岩变形要经历五个阶段。1、巷道掘进影响阶段。煤体内开掘巷道后,巷道围岩出现应力集中,在形成塑性区的过程中,围岩向巷道空间显著位移。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延长,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趋向缓和。巷道的围岩变形量主要取决于巷道埋藏和围岩性质。2、掘进影响稳定阶段。掘进引起的围岩应力重新分布趋于稳定,由于煤岩一般具有流变性,围岩变形还会随时间而缓慢增长,但其变形速度比掘巷初期要小得多,巷道的围岩变形速度仍取决埋

5、藏深度和围岩性质。3、采动影响阶段。前影响区时,巷道受上区段工作面(A)的回采影响后,在回采引起的超前移动支承压力作用下,巷道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塑性区显著扩大,围岩变形急剧增长。在后影响区时,在工作面(A)后方附近,由巷道上方和采空区一侧顶板弯曲下沉和显著运动使得支承压力和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都达到最大值。远离工作面后方,巷道围岩变形速度逐渐衰减。巷道围岩性质、护巷煤柱宽度或巷旁支护方式、工作面顶板岩层结构对此时期围岩变形量影响很大。4、采动影响稳定阶段。回采引起的应力重新分布走向稳定后,巷道围岩变形速度再一次显著降低,但仍然高于掘进影响稳定阶段时变形速度,围岩变形量按流变规律不断缓慢地增长。5、

6、二次采动影响阶段。巷道受本区段回采工作面B影响时,由于上共段残余支承压力,本区段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相互叠加,巷道围岩应力急剧增高,引起围岩应力又一次重新分布,塑性区进一步扩大,应力的反复扰动使围岩变形比受一次采动影响进更加强烈。 5、三区、三带的特点(p185):三区,煤壁支撑影响区:水平移动较为剧烈,垂直位移甚微。离层区:回采工作面推过钻孔48米后,垂直位移急剧增加,但各位移速度不尽相同,其特点是越往上越缓慢。重新压实区:邻近煤层岩层的运动速度要缓于上覆岩层,各岩层进入了相互压合过程。三带,垮落带:破断后的岩块呈不规则垮落,排列极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可达1.31.5,重新压实后可降到

7、1.03左右。裂隙带:岩层破碎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碎胀系数较小。弯曲带:自裂隙带顶至地表的所所岩层称为弯曲带,其特点是岩层在移动过程中具有连续和整体性,在垂直剖面上下各部分下沉差值很小,若有厚硬的关键层,则可能出现离层现象。6、沿空留巷的顶板下沉规律(p228):采面前2040米处煤层上覆岩层开始运动,但下沉速度很小,为岩层起始沉降期。煤层开采后,垮落带岩层冒落,规则移动带岩层及上覆岩层急剧沉降,在工作面后方1020米处,上沉速度最大。在工作面后方约60米以为,规则移动带及上覆岩层沉降速度逐渐衰减,在工作面后100米左右岩层运动基本稳定。如果直接顶板冒落能够填满采空区,使老顶处于平衡状态,采动

8、期间沿空留巷的顶板下沉量与煤层采厚成正比关系,一般采高的10%20%基本上属于“给定变形”,治空巷道的顶板往往明显地向采空区倾斜,倾角一般为30607、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结构特征及适用范围:(p131)支撑式:指在结构上没有掩护梁,对顶板的作用是支撑的支架;优点:、通风断面大,行人方便。、结构简单,应用于高瓦斯矿井比较好。缺点:、框架结构不能承受大的水平推力。、顶梁长,易破碎顶板,破碎顶板难适应。使用条件:直接顶较完整,周期来压较强烈的顶板,不适应特别坚硬及破碎顶板。掩护式:指在结构上有掩护梁,单排立柱连接掩护梁或直接支撑顶梁对顶板起支撑作用的支架;优点:、缩小了控顶距,减少了

9、托梁和顶板间的反复支撑次数,提高了支架对机道上方顶板的支撑力。、局部冒顶,可不勾顶。、可承受一定水平推力,能承载前移。、挡矸性好。缺点:、工作空间小,通风断面小,行人不便。、支架重量增加。使用条件:直接顶破碎,周期来压不明显。支撑掩护式:指具有双排或多排立柱及掩护梁结构的支架,支柱大部或全部通过顶梁对顶板起支撑作用,可能有部分支柱是通过掩护梁对顶板起作用。使用条件:周期来压较强烈,顶板中等稳定的条件,对于部分来压强烈和部分破碎顶板也能较好适应,是一种万能式支架。(目前,我国综采面90%以上为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8回采工作面顶板的初次垮落和顶板的初次来压有何区别?答:从开切眼开始,回采工作面推进

10、一定距离后,无支护的直接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叫做顶板的初次垮落。一般顶板的垮落高度在11.5m以上,冒落面积占工作面全长的50以上。而顶板的初次来压是指直接顶上方老顶岩层第一次失稳引起的工作面顶板压力异常增大的现象。 直接顶初次垮落时,顶板的矿山压力显现并不大,但工作面使用单体摩擦式支柱时,由于支架支撑力较小,易造成支架失去稳定性而推垮工作面。所以,在顶板初次垮落时,要特别注意加强支架的稳定性。在顶板初次来压时,除增加支架的稳定性外,还应增加支架的支撑力,以保证工作面的安全。9试分析开采深度对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影响。试分析厚煤层分层双采时,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特点。答:当煤层较厚时,常将煤层沿层面

11、划分为若干个中等厚度的分层,分别布置工作面进行回采。采用垮落法管理顶板时,回采顺序是从上向下回采。在回采第一分层(顶分层)时,其矿山压力显现和回采单一分层时没有什么区别。但在回采第二分层及以下各分层时,工作面的顶板是上一分层回采时已冒落的破碎矸石。所以,其特点有如下不同:1)第二分层及以下各分层工作面的顶板都是已破碎的岩石,为了回采工作的安全,防止破碎岩石塌落,常在分层间铺设人工假顶,如:木板、竹笆、荆笆、金属网等,这就给回采工艺带来了复杂性。 2)由于分层的顶板是已压实的破碎岩石,在顶板第二次垮落时,其岩石的破碎膨胀系数就较小,因而第二分层及以下顶板形成的冒落高度比回采第一分层时要高,回采第

12、一分层时的裂隙带,在回采第二分层时,可能部分转为冒落带。3)老顶岩层经第一次折断、回转,岩块间的咬合点已经历了一次变形和破坏过程,因此在回采第二分层时,周期来压的强度有所减弱。 4)由于第二分层的顶板是破碎岩石,在煤壁上的应力集中程度要大为减弱。所以,在煤壁上的支承压力区增大,而支承压力值将大为减小。由于以上不同,导致回采第二分层及以下各分层时的矿山压力显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老顶来压步距减小,来压强度较低。支架上承受的载荷降低,动载减小。顶板的下沉量变大。煤壁上的支撑压力减少,煤壁片帮减弱。10试分析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时,采场矿山压力显现的特点。答:近年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或特厚煤层

13、放顶煤采煤法。由于煤层的一次采高增大,使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外研究表明,由于煤层一次采高增大,回采工作面的矿山压力显现有如下几个特点: 1)工作面顶底板之间的移近量增大,移近速度加快,使支架增阻速度加快,给顶板管理带来较大困难。据统计,从煤壁到支架后方顶底板的移近量可达1m以上。2)顶板下沉量增大和下沉速度加快,易造成顶板破碎、工作面局部冒顶频繁,特别是顶梁前端顶板很难控制等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在放顶煤采煤法中显得更为突出。3)由于一次采高加大,直接顶的冒落高度也增加,支架上的直接顶或顶煤向采空区有较大的水平移动,因而对支架产生较大的水平推力而使支架失去稳定性。另外,一次

14、采高加大,顶板对支架产生的作用力也要增大。因此,要求支架应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支撑能力。 4)由于一次采高加大,煤壁的支撑能力降低,煤壁片帮严重,更易引起端面顶板破碎和冒落。5)在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或放顶煤工作面,直接顶以上无坚硬老顶岩层时,也常出现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显现。这主要是由于上覆岩层挤压使平衡拱达到极限跨距后突然破坏而引起的。在顶板内有坚硬岩层的情况下,工作面初次放顶时也可能产生冲击地压现象。6)厚煤层一次采全高时回采工作面煤壁中的超前支承压力增大,除易引起煤壁片帮外,上下顺槽也更加难于维护。11什么叫端面距(梁端距),端面距的大小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有何影响?答:在回采工作面,支架顶梁

15、前端至煤壁之间的距离叫做端面距(也称梁端距)。端面距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工作面顶板的维护状况,端面距愈大,顶板愈易于发生冒落。据统计,在顶板条件比较破碎的情况下,工作面发生局部冒顶大约有60发生在端面距的范围以内。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尽量缩小端面距。工作面顶板的端面距是为了机采避免采煤机滚筒切割支架顶梁而设置的,它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当煤层采高较小时,端面距可取小值,当煤层采高较大时可取大值。当直接顶比较完整时,端面距可稍大一些。一般工作面顶板的端面距多在0.250.40m 之间。 12分析综放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显现特点。答:1)实体煤巷道。与综采分层工作面相比,综放整层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范

16、围扩大,应力高峰位置前移;导致综放整层实体煤回采巷道矿压显现与综采分层实体煤回采巷道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综放巷道各项矿压显现指标参数均高于综采分层巷道。2)沿空掘进巷道。综放沿空巷道与实体煤巷道矿压显现对比分析:对于中等稳定围岩综放沿空掘巷,超前90m左右就出现采动影响,明显变形出现在工作面前方35m左右,分别比实体煤巷道增加近20m。巷道剧烈变形在工作面前方010m。沿空巷道与实体煤巷道相比,顶底板移近量增大105倍,两帮相对移近量可高达4015倍。回采影响期间巷道围岩移近量与掘巷影响期间相比较,沿空巷道前者是后者的510倍;实体煤巷道前者是后者的1.21.5倍。实体煤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

17、变形大体相近;沿空巷道两帮移近量大于顶底板移近量,前者是后者的2倍左右。综放沿空巷道与综采上分层沿空巷道矿压显现对比分析:综放沿空巷道与综采上分层沿空巷道相比较,前者的矿压显现程度较高,各项矿压显现特征参数值均大于后者。综放面沿空巷道超前压力明显区、高峰区分别比综采上分层沿空巷道增加50m、15m,巷道掘进期间,综放沿空巷道和综采上分层沿空巷道顶底板移近速度和顶底板移近量接近;工作面回采期间,综放沿空巷道顶底板移近速度和顶底板移近量分别是综采上分层沿空巷道的3.3倍和2.2倍。 13沿空留巷矿压显现的基本特征与沿空掘巷矿压显现的主要区别?答:沿空掘巷的矿压显现1)沿空掘巷的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

18、沿空掘巷之前,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下煤体的残余支承压力分布(图8-3(a)中1)。沿空掘巷破坏了原有平衡,图8-3(a)中2。2)窄煤柱巷道的围岩应力和围岩变形。窄煤柱巷道是指巷道与采空区之间保留58m宽的煤柱。巷道掘进前,采空区附近沿倾斜方向煤体内应力分布(图8-3(b)中1)。窄煤柱巷道掘进位置一般刚好处于残余的支承压力峰值下。巷道掘进后窄煤柱遭到破坏而卸载,引起煤柱向巷道方向强烈移动。巷道另一侧的煤体,由原来承受高压的弹性区,衍变为破裂区、塑性区;随着支承压力向煤体深处转移,煤体也向巷道方向显著位移,最终应力分布状态如图图8-3(b)中2所示。(b)(a) 4沿空留巷的矿压显现规律。答:1)

19、采动时期的受力状况沿空留巷是在上区段工作面采过后,通过加强支护或采用其它有效方法,将上区段工作面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供下区段工作面回采时作为回风平巷。由于老顶的剧烈活动,引起沿空巷道巷道煤帮和巷道支护体发生剧烈变形。受力状况与用煤柱维护的巷道有明显的差别。沿空留巷的围岩应力,除与煤帮的支承压力和直接顶的载荷有关外,主要取决于规则移动带岩层中块体B取得平衡之前,引起的附加载荷。2沿空留巷的顶板下沉规律工作面前方2040m处煤层上覆岩层开始运动,但下沉速度很小,为岩层起始沉降期。煤层开采后,垮落带岩层冒落,规则移动带岩层及上覆岩层急剧沉降,在工作面后方1020m处,下沉速度达到最大。在工作面后方06

20、0m范围内,岩层的下沉量占最终下沉量的80左右,称为岩层强烈沉降期。在工作面后方约60m以外,规则移动带及上覆岩层沉降速度日渐衰减,在工作面后方100m左右,岩层运动基本稳定。这个时期内岩层的下沉量占最终下沉量的15左右,称为岩层沉降衰减期。如果直接顶板冒落能够填满采空区,使老顶处于平衡状态,采动期间沿空留巷的顶板下沉量与煤层采厚呈正比关系,一般为采高的1020,基本上属于“给定变形”。沿空巷道的顶板往往明显地向采空区方向倾斜,倾角一般为36。14巷道“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答:1)巷道“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现有的各种巷道支架,在“支架-围岩”力学平衡系统中,只能承担极其有限的一小部分载荷

21、,支架在围岩内部应力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是微小的,更不能企图依靠支架去改变上覆岩层的运动状态。然而支架的这个微小的支撑力又是极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支架的工作阻力,尤其是初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相当有效地抑制直接顶板离层,控制围岩塑性区的再发展和围岩的持续变形,保持围岩的稳定。因此,巷道支架系统必须具有适当的强度和一定的可缩性,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适应围岩的变形。15简述综放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基本规律。答:放顶煤工作面也具有单一煤层采煤工作面的一般矿压显现规律,如初次来压,周期来压等。但由于一次采高增大,对直接顶和老顶的扰动范围增大,顶板势必对工作面支架的载荷会成倍增加,为此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观测与

22、理论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支承压力分布。我国关于综放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许多观测与研究。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是与单一煤层开采相比,在顶板以及煤层条件、力学性质相同情况下,综放开采的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大,峰值点前移。支承压力集中系数没有显著变化。2)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不大于顶分层工作面的工作阻力。综放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规律同样存在,来压强度与顶分层的大体相当,有时甚至小于顶分层的情况。综放采场矿压显现程度不仅取决于上覆岩层的活动,更主要地取决于顶煤的破碎状况及其刚度大小。支架上方破碎的顶煤,由于进入了塑性状态,具有较小的刚度,岩层活动压力向煤壁前方迁移,同时也可缓冲老顶来压时

23、的动载作用,因此,虽然放顶煤开采的一次采高增大,但工作面矿压显现并不强烈。由于上覆岩层的压力向煤壁前方迁移,所以相对于顶分层工作面而言,煤壁片帮程度轻一些。3)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大于后柱工作阻力。放顶煤工作面综采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普遍大于后柱,一般为1015,最高的可达到37%。具体情况与顶煤的硬度和冒落形态有关。对于软煤而言,顶煤破碎和放出较充分,支架顶梁后部上方的顶煤较少,不利于传递上覆岩层的作用,因此相对硬煤而言,支架前柱的工作阻力大于后柱工作阻力这一特点表现的更加明显。16矿山压力现场观测及统计法的三个步骤:1)测前准备:确定观测地点,收集观测地点的地质及技术资料,制定观测计划,组织和

24、培训观测队伍,准备观测仪器。2)现场观测:根据观测计划进行现场观测,根据观测目的之不同,可分为长期连续观测和短期专题观测两种。 3)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工作:根据现场现测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写出观测总结报告。17回采工作面矿压压观测内容 1)顶底板移近量观测(即顶板下沉量观测); 2)顶底板移近速度观测;3)分立柱活柱下缩量观察; 4)支架阻力观测(顶板压力观测);5)顶板破碎度统计观侧; 18巷道矿山压力观刚内容 1)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和移近速度观测;2)巷道两帮移近量和移近逮度观测;3)支架变形量的观测;4)支架受载情况观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

25、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减压区、增压区,稳压区 。2、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冒落带和裂隙带和缓沉带。 4、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直接顶岩层内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5、初撑力是指支柱对顶板的主动作用力 5、工作面顶板下沉量与采高及控顶距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1、采空区处理方法有煤柱支撑法, 缓慢下沉法 , 采空区充填法 和全部垮落法。2、节理裂隙分为 原生裂隙 , 构造裂隙 ,压裂裂隙。3、岩石的破坏机理有 拉断 和 剪切 两种。 。5、减轻采区巷道受压的重要措施包括: 使巷道处于低压区 , 将巷道布置在性质良好的岩层中 , 对巷道

26、进行卸压6,.蠕变变形曲线可分为 稳定蠕变 和 不稳定蠕变 两类。4、采区巷道的主要支护形式有基本支护,加强支护, 巷旁支护 和 巷道围岩加固 。5、无煤柱护巷的基本方式有 沿空掘巷 和 沿空留巷。3、动压现象的一般成因和机理,可归纳为三种形式,即 冲击矿压 , 顶板大面积来压 和煤与瓦斯突出。4、顶板下沉量是指活柱下缩量、顶梁的压缩量及 支柱插入顶、底板量 的总和。5、二次支护是指开掘巷道以后分先后二次(有时可三次或多次)对巷道进行支护。 3、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按破坏方式可以分为哪几个区?答:1、A区域,即煤壁支撑影响区,这个 区域在煤壁前方3040m的范围内。该区域内岩层有较明显的水平移

27、动,而垂直移动甚小,有时岩层还可能出现上升现象。2、B区域,也称为离层区。这个区域是在回采工作面推过以后的采空区上方。这个区的岩层移动特点是:破断岩层的垂直位移急剧增大,其下部岩层的垂直移动速度大于上部岩层的垂直移动速度,因而下部岩层和上部岩层发生离层。3、C区域,称为重新压实区。这个区域内裂隙带的岩层重新受到已冒落矸石的支撑垂直移动减缓,其下部岩层的垂直移动速度小于上部岩层,因而使岩层时出现的层间空隙又重新闭合。4、采区平道矿压显现沿走向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巷道掘进阶段,无采掘影响阶段,采动影响阶段,采动影响稳定阶段,二次采动影响阶段。5、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采

28、高与控顶距,工作面推进速度,开采深度,煤层倾角。6、简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答:支架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有一定影响。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答:1、基本支护,一般包括木支护和金属支护,2、加强支护,主要为了抵抗采动影响所造成的矿山压力,3、巷旁支护,在沿空巷道靠采空区一侧专门设置的人工建筑物,4、巷道围岩加固,包括锚杆加固和化学加固。8、什么叫煤矿动压现象?答:煤矿开采过程中,在高应力状态下积聚有大量弹性能的煤或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突然发生破坏、冒落或抛出,使能量突然释放,呈现声响、震动以及

29、气浪等明显的动力效应,这些现象统称为煤矿动压现象 4、直接顶的稳定性对工作面的支护原理有何影响?答:直接顶式回采工作空间直接维护的对象。直接顶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工作面支护方式和支架架型的选择。对于不稳定的直接顶要求支架有较好的护顶功能,在煤层开采以后,不应使顶板的暴露面积过大,以免发生局部冒顶,采用单体支架要注意采取有效的勾顶措施,防止顶板从架间漏空,影响支架对顶板的支护;在采用液压自移支架时,应选用掩护性能较好的掩护式支架。直接顶的稳定性较好时,对勾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选用支撑式或支撑掩护式支架。 6、简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答:支架围岩是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支架受力的大小及其在回采工作面分布的规律与支架性能有关,支架结构及尺寸对顶板压力有一定影响。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答:1、基本支护,一般包括木支护和金属支护,2、加强支护,主要为了抵抗采动影响所造成的矿山压力,3、巷旁支护,在沿空巷道靠采空区一侧专门设置的人工建筑物,4、巷道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