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实践本体论_第1页
第一章管理实践本体论_第2页
第一章管理实践本体论_第3页
第一章管理实践本体论_第4页
第一章管理实践本体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 章 管理实践本体论 首先说明什么是本体论。本体是指与现象对立的本源性或实质性存在。然后说明管理的本体论是不是管理实践。还要说明管理的本体论不是单纯的存在,也不是单纯的意识。一、意识与存在同一1存在的都是意识的 (1)管理主体的自我意识:不了解自己何以管别人 管理主体的自我意识,首先是意识到我是谁,然后是意识到我怎么样,再后是意识到我为什么等。至少是意识到我是谁,其他也都或多或少地会有所意识。讨论:有无没有自我意识的管理者。(2)管理对象和环境的被意识:不被意识的对象如何管首先或至少是意识到管理对象和环境的存在,然后是意识到管理对象和环境是什么,还有是意识到管理对象和环境怎么样,以及为什么

2、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等。而这些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如管理对象和环境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和未来怎么样,从中可获得为什么的理解。讨论:有无不被意识的管理对象和环境。(3)管理手段和方式的意识性:不存在无意识性的管理手段和方式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要被用于管理的,不被意识的如何用?例如,刀要被意识,不然就不一定捏在刀柄上,而可能捏在刀口上。何况,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是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包含和体现着意识。讨论:有无没有意识性的管理手段和方式。(4)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化:不存在无意识化的管理过程和结果管理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地存在的,同时也是意识的。没有意识的不能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过程是意识化的,管理结果是

3、意识化是结果和产物。讨论:有无没有意识的管理过程。没有意识的自发的过程不属于管理过程。(这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很有意义)管理过程与非管理过程的互补与替代。2意识的客观有效化(1)意识转化为存在:没有不转化为客观存在的管理实践意识一切管理的意识都要且都会转化为客观的存在。不转化为客观存在的意识不属于管理实践。当然,意识作为一种思维过程,不一定都直接地转化为客观的存在,但无疑都会间接地转化为客观的存在。讨论:有无不转化为客观存在的管理实践意识。(2)意识的客观要求:管理实践意识必须反映管理实践的要求管理实践中的意识是反映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的,如果不反映管理实践的客观要求,那么也就不是管理实践中的意识

4、,而只是管理实践外的意识。讨论:有无不反映管理实践要求的管理实践意识。(3)意识的实践有效性:管理实践意识的根本依据管理实践中的意识必须具有实践的有效性,否则就没有其在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地位和意义。讨论:有无没有实践有效性的管理实践意识。3存在与意识之同一(1)管理实践同时包含着存在与意识管理实践是管理实践的存在与管理实践的意识的统一,离开任何一方都不是完整的管理实践,甚至是无管理实践可言。存在是管理实践的存在,意识是管理实践的意识。(2)管理实践的存在和意识相互规定管理实践的存在规定着管理实践的意识,规定着管理实践意识所反映的要求和所作用的范围以及作用的程度等。同样,管理实践的意识也规定着管理

5、实践的存在,规定着管理实践存在的意识水平和效果等。(3)管理实践的存在和意识相互包含管理实践的存在包含着管理实践的意识,主要是转化为客观存在的意识。意识的主观存在与其客观存在,不仅存在的形式不同,而且存在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何况,其中还包含着转化,因此也就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和效果等问题。管理实践中的意识也包含着管理实践的存在,则管理实践意识化的存在。(以上的分析似乎都是同义反复,是没有意义的。其实不然,首先不是完全的同义反复;其次,即使是同义反复也具有反复的意义,即加强、深化和提高的意义)二、知与行的一体化1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认知是为了有所作为认识和

6、知晓是为了行动和作为。不为了作为的认知是单纯的认知,不属于管理实践,也不进入管理实践中。(2)认知要体现在作为中认知要贯彻和体现在作为中,为此还审问之,明辨之和笃行之。这对于管理实践尤为重要和有意义。因为管理实践是意识性和行为性都很强的实践活动。(3)行为要以认知为指导管理的实践行为必须以认知为指导。这不仅因为管理实践是有意识的实践活动,而且是组织性、指挥性和引导性很强的实践活动,它对认知的要求很高,因此要求博学之和慎思之。2知行与功利的统一(1)知行是为了功利管理实践的知行是为了功利的,不为了功利的知行不属于管理实践。讨论:有无不为了功利的管理实践知行。(2)知行要增进功利管理实践的知行要增

7、进功利,不能增进管理之功利的知行不属于管理实践之知行。讨论:有无不需要增进功利的管理实践之知行。(3)功利以知行为源管理之功利要以管理实践之知行为源泉和源流。管理实践之知行的扩展和提高会增加和提高管理之功利。不知道和不能把握管理之功利的成因、过程与结果等,管理之功利随时可能丧失。讨论:不以知行为源的管理之功利能否产生、保持和增进。不以知行为源的功利是自然之功利,它虽然是管理功利之基础,但不直接属于管理之功利。3功利与德性的统一(1)功利包含和体现德性管理之功利包含和体现管理之德性。不同管理功利包含和体现不同的管理德性。因为管理之功利总是来自于管理各方关系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而管理各方的关系就是一

8、种法律、道德和伦理的关系,它要求由道而德地转化为管理者之德性。而管理德性必然影响管理各方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即管理之功利。所以,管理功利必然包含和体现管理之德性。(2)功利增进靠德性支撑管理德性架构或造就管理之舞台,而管理之功利是在管理舞台上创造和获得的。管理舞台的扩展和提升必然会增进管理之功利。所以,管理功利之增进要靠管理德性来支撑。当然,无论是管理功利还是管理德性都具有许多不同的内容,不仅有范围和规模的不同,而且有水平和层次等的不同。(3)德性要能够增进功利管理之德性不同于非管理之德性,它要能够增进管理之功利。如果不能增进管理之功利,那么它也就不是管理之德性。4品行与情境的统一(1)品行受

9、制情境品行包括欲求行为、认知行为和德性行为。欲求、认知和德性作用的实现受制于情境。管理情境是管理各方欲求、认知和德性关系的潜在状况。(2)品行反映情境管理者的品行必须反映管理的情境。(3)品行影响情境管理之品行必然影响管理之情境:作用、感应和仿效等。三、以组织为核心和中介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的实践(1)管理属于组织管理是组织的管理,只属于组织。讨论:有无不属于组织或非组织的管理。(2)组织需要管理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需要管理来协调组织成员的行动以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不同特性和类型的组织需要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管理。讨论:有无不需要管理的组织。(3)管理服务组织管理服务组织,服务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

10、,服务于组织的目标、效率和变革等。这也就意味着管理推动组织的演进和发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说,管理越多越好。而是意味着管理要反映组织的特性和要求。2以组织为核心的管理实践(1)以组织为核心的管理组织存在于个人与社会中间,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过作为核心的存在。以组织为核心的客观实际要求相应地实行以组织为核心的管理。而且,任何管理总都存在以组织为核心的规定及要求。(2)管理要以组织为中心以组织为核心的管理也就是实行以组织为中心的管理。这是把管理的思路和视野都集中于组织,全力地实现组织的目标。(3)提高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管理的目标、任务和结果,是提高组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的地位,加强其对个人和

11、社会的作用。3以组织为中介的管理实践(1)以组织为中介的管理组织同时是作为个人与社会的中介。从广义的角度看,任何组织都是作为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转换。于是,也就有以组织为中介的管理。同时,任何组织都要有以组织为中介的视野和思路等。(2)管理要以组织为中介管理的目标不只是服务于组织,还要服务个人和社会,但要服务于个人和社会就必须以组织为中介,通过组织这个中介。(3)提高组织的联系和转换 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是提高组织的联系和转换,包括组织联系的广度和深度,组织转换的速率和效率等。四、权力与受动的统一 1管理是一种权力行为(1)管理依据职权:作为权力行为的基础任何管理都要依

12、据职权,没有或不依据职权管理无从进行。讨论:有没有不依据职权的管理。(2)管理运用权力:作为权力行为的关键管理必须运用权力。不运用权力,管理没有权威和效率。(3)管理是权力支配的活动:作为权力行为的实质管理作为权力行为是权力支配的活动。权力会产生支配作用,运用权力支配他人的行为或活动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就是管理。2管理是一种受动行为()管理必须要被接受管理必须被接受,不被接受就没有实现管理,达不到管理的目的。()被接受才是有效的只有被接受的管理才是有效的,被接受的特性和程度决定管理的有效性程度。是被迫地接受,还是自愿地接受,是服从的接受,还是认同的接受等,是各不相同的。()管理是受动的活动管理是要

13、求或需要对象受动的活动。只有对象受动了,管理才真正确立了。3管理是权力受动实践()直接权力受动管理是直接的权力受动,权力行为直接被接受。这可谓是管理区别于交易的关键。交易是一种形式的权利与另一种权利的交换和互动,而不能称为权力受动。讨论:直接的权力受动有无不属于管理或非管理的。()提高权力受动管理是为了提高权力受动。提高权力受动也就是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推进权力受动管理的作用和结果是推进权力受动。五、主动与互动的统一1管理是积极主动的行为(1)管理是目标导向的行动管理作为组织目标导向的行动是积极和主动的。这是就管理的本质特性而言的。当然,就个人目标而言,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和保证的话,

14、其管理行为不一定是积极和主动的。(2)管理是很有精神的行动管理是促使和推动他人行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因此是要有精神的,要有精神的作用和支持,是很有精神的行动。而很有精神的行动无疑是积极和主动的。(3)管理是思想支配的行动管理是充分意识和要有思想的,而且是要很有思想的,是思想支配的行动。而思想支配的行动是积极主动的。2管理是相关互动的行为(1)管理直接连结各相关利益者管理是把各相关利益者直接和现实地连结在一起的。(2)管理需要各相关者都有反应只有这样,管理才能起作用,才能进行调节或调整等。(3)管理推动和促进相关之互动管理必定会推动和促进相关之互动,而且只有这样,管理才有效,才会扩展和提高。

15、3管理是主动互动的实践(1)主动互动特性管理属于主动互动行为。主动与互动的统一。当然,不只是管理属于主动互动,还有销售和公关等活动都具有主动互动的特性。但管理无疑是具有主动互动的特性的。何况,销售和公关等也属于广义的管理。讨论:纯粹属于个人的活动而非有组织的管理是否也具有主动互动性。首先,主动互动属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属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虽然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也具有互动性和互动作用,但这互动性通常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更不是有意识的,而管理的主动互动是直接的和意识的。其次,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主动互动不是客观地规定的,通常是不确定的,更不是稳定和持续的,即缺乏实践的特性。而管理的主动互动则是客

16、观规定的、稳定和持续的。(2)重视主动互动管理实践具有主动互动的客观规定和要求,因此也就要求主观上重视主动互动。换句话说,管理重视主动互动是具有客观的规定及要求的,因此也就规律性和必然性等。(3)推进主动互动 正是由于管理的主动互动具有规律性和必然性,因此它必然会推进主动互动。这不仅是推进与被管理者的主动互动,包括提高被管理者的主动性,以及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性,而且会推进和提高管理的主动性以及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突出地表现为把管理提升为领导。领导是具有非常强的主动互动特性及效果的。六、渐进与飞跃的统一1管理是自发和渐进的实践(1)管理的客观自发性首先,组织的产生是客观和自发的,具有客观

17、自发的规定性;然后,管理是反映组织的要求和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也具有客观自发性。(2)管理的循序渐进性管理是依据条件及其变化和讲求实际效果的,而客观的环境和条件通常都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因此管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性。(3)自发的渐进的实践管理是一种自发和渐进的实践,必须识时务和因势而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能稳定住和有耐性,要有平常心态等。2管理是创造和飞跃的实践(1)管理是积极的创造管理是积极的活动,更是创造条件的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正是因为组织缺乏协调和推进的条件,因此需要管理,而组织和协调本来就是创造性的活动,至于创造条件和推进组织就更是创造性活动。(2)管理是要实现飞跃管理进行组织和创造条件,就是为了实现飞跃,超出平常和一般的水平,在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更是这样。(3)创造和飞跃的实践充分地认识管理的创造性和飞跃性,积极地进行和开展创造性飞跃性的工作。3渐进飞跃统一的管理实践(演进性、阶段性)(1)渐进飞跃相间管理的渐进和飞跃不同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渐进和飞跃,后者渐进和飞跃显然是区分开来的,而管理的渐进和飞跃是直接相间的。当然,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