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数学论文(蒋承飞)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_第1页
2012数学论文(蒋承飞)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_第2页
2012数学论文(蒋承飞)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_第3页
2012数学论文(蒋承飞)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_第4页
2012数学论文(蒋承飞)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 年马鞍山市小学数学论文评选关于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雨 山 中 心 小 学蒋承 飞2012 年 10 月1关于 数学中“小明现象”的几点思考雨山中心小学蒋承飞小明的妈妈买了6 个苹果,小明吃了 2 个,还剩几个苹果?小明家距离学校4 千米,小明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 16 分钟,小明步行的速度多少?数学题中经常会用到“小明”这个人,网上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小明不辞辛苦地活跃在各种数学应用题中, 陪我们度过了难忘的学生时代。 显然,这是在讽刺我们的数学题命题太过陈旧。即便如此,如今的数学题中还是会经常看到“小明” ,许多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也会用到“小明” 。由此,对于我们的数学题中

2、经常会出现“小明”这一现象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一、关注数学信息,回归数学本色数学题的命题经常会用到“小明” ,我想主要是因为“小明”这个名字比较大众化,简单好记, 数学命题中没必要在名字上下工夫, 以数学题中一个人名来判断数学命题的好坏, 显然是不科学的, 因为这不是数学课堂应该重点关注的信息。数学课堂重点关注的自然应该是数学信息。然而,我们却也会看到一些数学课堂中充斥着许多非数学信息,使得数学课堂缺乏数学味。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100 以内的加减法时,先绘声绘色地讲了一段很长的“狼和小羊”的故事:自从凶恶残忍的大灰狼在河边吃了一只羊后,就一直躲在河边,以借机会再吃掉来喝水的小羊。 这天,又有

3、一只小羊独自来河边喝水。大灰狼看见了, 急忙跑到河的下游, 装作要喝水的样子, 然后一边贪婪的目光盯着小羊,一边恶狠狠地大吼:你看你,把水弄脏了!其他的动物怎么喝呢?我要惩罚你!说着就要扑过去。不料小羊很镇定地说话了:请问狼先生,我怎么把水弄脏了?就算我弄脏了, 也要所有动物一起商量怎么惩罚我啊。大灰狼有恶狠狠地说:你这狡猾的小羊, 还想狡辩?水中倒映着狼尖利的牙齿,如刺刀般闪着明2晃晃的光。小羊又说话了:亲爱的狼先生,您别急啊!你是聪明的高高在上的大人,我怎么敢狡辩呢?我听别的动物都跨国您聪明过人,大度仁慈,那么,今天我就请您帮我解决几道难题,您如果做出来了,我任您惩罚,吃掉我也没二话。大灰

4、狼厚颜无耻地说:哪里,哪里,既然如此,好吧。我接受你的挑战。不过我本善良,不要出你不会的题目。小羊说:好的狼大人。9 加 23 等于多少?狼在地上画了好半天才说: 31,不对,是 32。小羊继续问:好,你29 加 32 呢?老狼自我陶醉地说:看我的。哪知,他左思右想也算不出来,不禁气呼呼地说:这倒不算,换一道。小羊只好说: 哦,71 减去 23 等于多少?蠢笨的狼当然不会了,气急败坏地准备违背自己的话去吃掉小羊, 羊妈妈带着一群人找到了小羊。 小羊得救了,可怜的老狼被人打死了。小羊用智慧拖延了时间,赢得了生命的延长,而大灰狼遭到了报应。那么大灰狼做不出的题目 29 32 和 71 23 到底怎

5、么算,等于多少呢?此时距离上课时间已经过去了大概十分钟, 这位老师才引入了本节课的两个计算。一节课的前十分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但这十分钟学生只听到了一个故事, 而没有获得什么有价值的数学知识。接下了三十分钟里,学生也没有因为这个故事被激发起学习兴趣,反倒是有几个学生还沉浸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 这个冗长的故事也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失去了最佳的巩固知识的时机。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确实需要有一些趣味性, 但这些趣味终究是要为数学服务的,否则就本末倒置了。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一课的教学中, 有位老师用青蛙跳荷叶过河来设计口算练习,每片荷叶上都有一道口算题, 学生答

6、对了青蛙就可以跳上荷叶, 学生可以按照不同的路线连续口答几道题帮助青蛙过河。 这本来是一个趣味性和数学性结合很好的题目,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但是第一位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算式的口算全对, 只是算式所练成的线路不能让青蛙过河, 老师急忙打断学生, 告诉学生要按照线路来口答。 结果,接下了学生都不敢举手口答了, 最后老师不得3不花了五分钟时间教学生过河的路线是什么。如果老师先鼓励那位学生口算很棒,然后老师自己接着那位学生口算的路线引导他往下口算, 依次做个示范, 我想,其他的学生也就能明白“青蛙过河”的意图了。而不必大费周章地解释什么是路线,使得学生更多地关注了题目的路线而弱化了的口算的练习作

7、用。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容易被一些非数学信息干扰, 高年级的学生是不是就能很好的自我排除这些干扰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五年级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老师让学生求李奶奶家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的面积, 通过探究学生想到了用割补的办法转化成长方形来求, 这也会正是老师的设计意图。但此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是一块菜地,怎么能移动啊?显然,这个学生受到 “菜地”这个非数学信息的干扰。 老师的引导十分巧妙:对,菜地是无法移动的,但是现在我们把它转化成数学图形,就可以移动了,你看我们的数学知识是多么有用啊, 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在平常的教学中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小数乘法的

8、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两位老师带 40 名学生去参观科技馆。科技馆规定:个人票每张 12.5 元,45人及以上的团体票每张 10 元,计算一下怎样买合算?生 1:4212.5=525(元), 4510=450(元),所以买团体票划算。生 2:不行,题目说只有 45 人及以上才能买团体票, 42 人不能买团体票。生 3:买 45 张票,还剩 3 张,装在口袋里,下次还能用啊。生 2:那万一过期了怎么办?学生的回答非常有意思,但显然这些有意思的回答与“数学”越来越远,于是我赶紧止住学生们的争论: 你想的太多了, 这里我们需要考虑过不过期的问题吗?你考虑已经不是数学问题了,数学课堂我们还是要更多地关

9、注数学信息。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性,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同时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时, 不能把数学问题简单的等同于4生活问题,很多时候学生不太能够很好地理解二者之间从抽象到具体的区别。 此时,老师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引导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还原数学本色,才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二、更要关注“有效”的数学信息数学课堂中,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多地关注到数学信息,还要考虑学生所关注的那些数学信息是否是有效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解决问题的做一做

10、 (图见附页),同样的内容,两位教师不同的引导语,使学生有了不同的数学感受。片段一:师:仔细观察图片后,解决课本上的三个问题。一分钟后,师指名学生口答第一小题。生 1:178=9(只)生 2:不对,应该是 7 只小鸟,我数过了,树上是 7 只小鸟。师:那你算一算 17 减 8 等于多少?生 2 迷糊的说了声:哦。师:谁来解答第二题?生 3:15 6=9(只)生 2 小声的嘟囔了一句: 9 只?我怎么数的是 8 只?师:你们真厉害,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那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 4:左边有 6 条鱼,右边有 7 条鱼,一共有多少条?师:很好,谁还有不一样的问题?生 5:左边有 4 片荷叶,右边有

11、 3 片荷叶,一共有几片荷叶?师:你也很棒,还有不一样的问题吗?生 6:左边有一些草,右边也有一些草,一共有多少草?5师:你说的是哪里的草?生 6 指着课本说:树的左边和右边。师无奈地说:你发现也很好。片段二:师:请你仔细观察图和文字,并数一数,再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谁来先回答第一题?生 1:15 8=7(只)师: 15 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得到15 这个数的?生 1:15 表示小鸟的总数,我是数出来的。师:那请你再仔细看看图中的文字,有没有告诉你小鸟的总数?生 1:告诉了, 17 只小鸟。师:那还用得着去数吗?有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自己在图上数,有些只要看文字就可以知道了。你现在

12、再算一算第一小题。生 1:17 8=9(只),哦,我明白了,还有两只小鸟在大树里面,看不见,所以我刚才数错了。师:真聪明,解释地真好。第二题你们会做吗?生 2:15 6=9(只)师: 15 和 6 分别表示什么?你是怎么得到这两个数字的?生 2:15 是小鹿的总数,图上的文字已经告诉我们了, 6 表示留下了 6 只小鹿,图上没有告诉我们,我是自己数出来的。师:回答得真完整。那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生 3:一共有多少条鱼?师:你能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生 3:能,一共有 13 条鱼,左边有 6 条鱼,右边有几条鱼?师:谁还想再提一提数学问题?生 4:大树的左边两个

13、树杈上有树叶,右边的两个树杈上也有树叶,一共有6多少树叶?师:你提的这个数学我问题,你自己能解答吗?生 4:不能,这里的树叶太多了,数也数不清。师:那你提的这个数学问题还有意义吗?你能提一个你自己能解答的数学问题吗?生 4:左边有 4 片荷叶,右边有 3 片荷叶,一共有几片荷叶?师:恭喜你,你已经会提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了。两个片段中,学生都用数学思维在发现提出问题,也都提出了无效的数学问题。但片段一中由于教师引导不当, 那个学生始终徘徊在数一数的经验上面, 最终也没能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而片段二中, 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有序准确的发现数学信息, 并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这也正是数学另一

14、特性的体现数学具有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三、数学也要与时俱进虽然“小明”的问题不是数学课堂关注的重点,但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我们的数学课堂缺乏创新意识。 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素材都可以拿来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统计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课本创设的情境是第9 到 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第 14 届亚运会是 2002 年,已经过去整整 10 年,这一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应经缺乏时代感, 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位老师在今年 6 月教学这一课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师:今年夏天有一次全人类的盛会在伦敦举行,你们只是什么吗?生:伦敦奥运会。师:对,第 30 届伦敦奥运会。那你们还记得第

15、 29 届奥运会在哪里举行的吗?生齐声说:北京!7 : 得北京奥运会中国 得多少枚金牌,排第几 ?生激 地 : 51 枚,排第一!接着教 出示第23 届至第 29 届奥运会中国与美国 金牌情况 表。 的 尾,教 又 学生 敦奥运会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生 1:中国会 得大 65 枚金牌,因 中国的成 越来越好。生 2:中国会 得 80 枚金牌,因 中国的成 不但越来好, 而且增 的越来越快!生 3 : 在 只是大家的 ,要想知道 果到底怎 ,今年暑假你 就好好看奥运会,看看自己 的准不准。 同 ,我 也 祝中国奥运代表 能取得好成 !教 根据即将 奥运会的 生活情况, 新使用教材,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 的 生活密切相关, 不 很好地 了学生的学 极性, 同 也渗透了 国主 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新 程 准 :数学教学要密切 系学生的生活 践,从学生的生活 践和已有的知 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