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导论第3版半期考复习总结_第1页
药学导论第3版半期考复习总结_第2页
药学导论第3版半期考复习总结_第3页
药学导论第3版半期考复习总结_第4页
药学导论第3版半期考复习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药学导论半期考复习第一章 绪论1.药学(pharmacy) 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 性质:药学也是研究药物的来源 、成分、性状、作用机制、用途、分析鉴定、加工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的一门科学。2.药品:经国家批准的具有药理活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3.药物: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4.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现了我国古老的药方书五十二病方。5.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出现于公元元年左

2、右,共载药365种,采用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6.唐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以政府名义编撰的药书,是我国也是世界药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7.孙思邈是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最著名的为千金要方。8.公元1247 年,宋慈在前人的基础上写成洗冤录一书,此书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著作。9.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成熟的标志,载药1892种。10.20世纪,药物发展经历的三次重心转移和飞跃: 第一次是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药物的发展重心 是针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这一次飞跃是 以磺胺药、抗生素的发现与大量生产使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药物的发展重心 转

3、移到治疗各种非感染性疾病上来,发现了一大批 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药物,这一次飞跃是以 -肾上腺素拮抗剂普萘洛尔、H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药物的发现为标志的; 第三次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的出现,使生物大分子活性药物广泛地应用临床,开始了各种疑难病症、遗传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阶段,这一次飞跃是以 人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等一大批生物技术药物的生产为标志的。11.药学的基本范畴:生命、健康、疾病、衰老与死亡和药品。12.疾病发生的原因有三大类: 外在原因、内在原因、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原因。外在因素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营养因素。13.药学的二级学科:生药学

4、、药物化学(含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学、微生物和生化药学。14.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4种:开刀、放射治疗、药物化学疗法、生物治疗。15.现代工业根据药物的生产性质,将药物分为 原料药和制剂 两大门类。在原料药中,又根据药物的来源与生产技术的不同,分为 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微生物药物与生物技术药物。16.1998年国家医药主管部门提出的我国医药产业要实现的五大战略性转变: 新药开发 从仿制向仿制与创新并举 的战略性转变; 市场结构 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与国际市场并举 的战略转变; 工业结构 从单纯原料药生产向原料药和制剂并举 的战略转变; 技术结构 从单纯合成制

5、药向合成制药与生物制药并举 的战略转变; 企业规模结构 从分散向集中 的战略转变。17.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可以按照“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即按照“完全仿制、仿创结合、自主创新”这三个阶段进行。18.二十一世纪药学主攻的四个疾病方向:治疗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抗感染药物、老年病药物。19.一个药物从发现到临床应用,要经历五个阶段: 药化合成、药理实验(药效试验,毒理实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期,期,期)、上市后的期临床。20.中药的来源:植物、动物和矿物。21.药物起源:神、巫术、动物习性观察。22.药物来源: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微生物和免疫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基因药物。2

6、3.近代药学发展:药学进步;药理学形成;化学合成药的发现。24.药品的基本要求:安全、有效、质量可控。25.现代药学的基本特征:科技发展、医学发展。第二章 生药学1.生药是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也称天然药物。2.生药和中药:生药包括一切源于天然的中药、民族药、草药(民间药)以及制化学药物的原料药材,兼有生货原药之意;中药指在中医学的理念和临床经验指导下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中药包括中药材。3.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药物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中医药学、临床药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知

7、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生物合成、细胞组织培养、品质评价、药效药理、毒性和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科学。(性质)4.生药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名、英文名、日文名等,其中拉丁名为国际通用。生药拉丁名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药用部位名称,用拉丁文第一格表示。比较常见的有根(Radix),根茎(Rhizoma),茎(Caulis),木材(Lignum),枝(Ramulus),树皮(Cortex),叶(Folium),花(Flos),花粉(Pollem),果实(Fructus),果皮(Pericarpium),种子(Semen),全草(Herba),树脂(R

8、esina),分泌物(Venenum)。5.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 糖类、苷类、香豆素类、黄酮类、鞣质类、挥发油类、萜类、生物碱类、脂类、有机酸类、植物色素类、树脂类、无机成分。6.常见的生药分类方法: 按药用部位分类法:将生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植物药又根据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 按化学成分分类; 按自然系统分类法; 按中医功效或药理作用来分类; 按中药中文名的字母顺序或笔画顺序来分类; 其他分类法。7.我国目前颁布的药品标准有:中国药典;部颁药典;地方标准。8.目前主要的生药鉴定手段有: 原植(动)物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9、;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生物鉴定;计算机辅助鉴定;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指纹图谱鉴定。9.生药的采收和加工的要点: 合理采收,最重要的是确定最佳采收期,即有效成分的含量高而药用部分的产量也相对较高的时期;采收后的处理,包括产地加工、干燥和贮藏。(步骤:采收、处理、炮制)10.中药炮制的目的: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药效; 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使用。11.生药炮制的常用方法有:一般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还有一些发芽、发酵、制霜及复制等较特殊方法。12.十大药材集散地:安徽亳州、郑州南大街、西安康复路、成都荷花

10、池、广西玉林、广州清平。13.生药的主要应用: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从生药中提取分离的生物活性先导化合物或有效成分,经过结构改造或化学合成,规模生产用于临床;天然色素原料;天然甜味剂或加工用于纺织、制革、烟草、建筑、化工等多个工业领域;含有生药提取物或有效成分的化妆品。14.简述生药学的发展趋势:生物鉴定正向着超微层次和分子水平深入;更加科学地揭示影响生药品质的各种因素;生物有效成分的人工制造成为可能;药材道地性的本质正在被揭示;生药新资源的开发有了良好的基础;生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研究正在深入。15.近期生药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在于努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加强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开发现代中

11、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通过和实施GAP和GMP;制定中药研制的标准、规范。第三章 天然药物化学1.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中药炮制的目的:增强疗效,减除毒副作用,便于药物的贮藏和利用。3.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有: 一是探明天然药物中作为药效物质基础的化学成分; 二是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类型、理化性质; 三是研究天然药物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四是新药的创制; 五是探讨天然药物中药效物质的生源途径,外界条件对这些化学成分的影响,以及有效成分的结构与中药药性之

12、间的关系等。4. 天然药物化学在发扬祖国医药学中起到的作用有: 一是探讨中药防病治病的药效物质基础; 二是改进传统药物剂型,提高临床疗效; 三是控制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 四是为重要的炮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是扩大药物新资源; 六是创制新药。5.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中药中所含药效物质基础的探明。6.色谱法分为哪些方法:色谱法按原理分,有吸附色谱、化学吸附色谱、分配色谱、分子筛色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等;按色谱场所分,有柱色谱、纸色谱和薄层色谱等。7.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方法: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磁共振(氢磁共振、碳磁共振、二维磁共振)、质谱。8. 列举出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各2个: 植物药

13、:人参、灵芝;动物药:地龙、龟甲;矿物药:石膏、珍珠。9.天然药物中常见的化学成分按结构分为: 生物碱、糖和苷、黄酮类、蒽醌(醌)类、木脂素和香豆素类、强心苷和皂苷、萜类和挥发油。10.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其他方法。11.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溶剂法、沉淀法、色谱分离法。第4章 药物化学1. 药物化学:是关于药物的发现、确证和发展的科学,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的作用方式。研究范围:开发新药、合成新药、阐明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性质)2. 简述西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科目: 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专业知识(一)临床药理学和药学专业知识;

14、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剂学和药物化学;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3. 简述药物的诞生通常流程:结构筛选-基础研究-药学研究(药理研究,毒理分析)-人体临床申请-期临床-期临床-期临床-药证申请批准-投产面市-期临床-管理生产。5.新药发现的途径有:经验积累、偶然发现、化学合成、天然物提取、药理筛选、代谢研究、利用毒副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发现。6.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有:从天然资源得到先导化合物;以现有的药物作先导化合物;用活性内源性物质作先导化合物;组合化学和高通量筛选得到先导化合物。7.药物与保健品: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或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提高生活

15、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保健品(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8.新药的定义:指未曾在世界上任何国家上市销售的原创药品。9.新药研发项目的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环境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10.新药研发需要:运气、耐性或毅力、经验和技术、金钱。第五章 药理学1.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2.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简称药效学,主要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其内

16、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3. 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cokinetics,PK):简称药代动学或药动学,主要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4.药动学在新药研发中的作用:在新药的合成和筛选中,需要考虑药物体内的转运和转化因素;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中,药动学研究可以为毒性试验设计提供依据;在新药的制剂研究中,剂型设计的合理性需要生物药剂学研究进行评价;在新药临床前和临床试验中,需要进行动物或人体药动学研究。5.药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主要研究

17、两方面的内容,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的动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或称为代谢)及排泄的过程。6.简述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方式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药物的吸收: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药物分布:药物经血液转运到组织器官;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发生结构变化;药物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后,最后都要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有肾排泄、胆汁排泄和其他排泄途径。7不良反应: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

18、8药理效应与剂量或血药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称为量效关系。9.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称极量;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最小中毒量。临床上的常用治疗量应比最小有效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不得超过极量,以保证用药的安全性。第六章 药剂学1. 药剂学(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2. 根据要求而将药物制备成不同的形态,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3. 剂型包括:胶囊剂、片剂、注射剂、软膏剂、浸出制剂、气雾剂、栓剂等常规剂型,也包括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等新剂型。4. 药剂学的任务:研

19、究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开发新剂型和新辅料;研究和开发制剂的新机械和新设备;开发新中药制剂;研究开发新技术。5. 药剂学的宗旨: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6. 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7. 药物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对药物作用的反应;包括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临床上表现为有效性和安全性。8. 与剂型有关的因素:药物的某些化学性质;药物的某些物理性质;药物的剂型及用药方法;制剂处方中所用的辅料的性质和用量;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

20、件及贮存条件等。9. 生物药剂学的发展:药物的吸收预测;建立药物质量评价方法;多肽及蛋白类药物非注射给药研究;分子生物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0. 靶向制剂又称靶向给药系统,是指借助载体、配体或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给药而选择性地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1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一、物理药剂学 二、生物药剂学 三、工业药剂学 四、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五、其他: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12. 药物的给药途径:经肠胃道给药,非经肠胃道给药(注射给药、呼吸道给药、皮肤给药、粘膜给药、腔道给药)13. 生物技术药物的定义:是指采用D

21、NA重组技术药物或克隆抗体技术或其他新生物技术研制的基因、核糖核酸、酶、蛋白质、多肽、多糖药物。14.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点: 1)药理活性强,给药剂量小,药物本身毒副作用小;2)分子量大、稳定性差、吸收性差、半衰期短;3)提取、纯化工艺复杂,极易染菌、腐败而失活,并产生热源或致敏物质,生产过程要求低温、无菌操作。第七章 药物分析学1.药物分析是分析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药物分析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技术研究和解决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的项目和指标,从而制定科学、可控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物分析的任务:1)药品的常规检查以“药品质量全面监控”为中心,开展药品质量检验; 2)为新药研究开发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法; 3)临床药学研究:药物质量优劣、使用时剂量、方式是否合理,使用后是否安全有效,还应以临床实际疗效来决定;开展临床研究,研究药物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指导,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其毒副作用4)分析新技术的应用:追踪国际分析新技术的发展前沿,改进或自主开发质量控制平台和分析技术,以使我国药品质量研究与世界同步,进而达到药品标准的国际化3.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