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代上京中京古北口南京北宋驿路此线为我国北方游牧民族鲜卑的一支契丹,创立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并开疆拓土,先后征服奚、回鹘、室韦和渤海,尤其将燕云十六州并入版图之后,随幅员扩大,开辟的从蒙古高原,穿越燕山,通向华北平原和中原内地的大驿路。在“澶渊之盟”后百二十年间,辽与北宋两国修好,社会安定,“贺正旦使”“贺生辰使”,频繁往来,长长的驿道,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历史时期,两国以白沟河(即拒马河)划界,两国驿站,隔河相峙。 驿路起自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城遗址”),经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中京城遗址”),从虎北口(今古北口)穿越燕山,到辽南京析津府(今
2、北京市宣武区),转南过白沟河,进入河套,直行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大辽国境内驿路全长一千八百里,设置驿馆三十二座。 北宋官员使辽,或直趋辽都上京,或止于陪都中京。使辽官员中,有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曾为此线驿路过客,如富弼(1040年和1042年)、包拯(1045年)、欧阳修(1055年)、苏颂(1068年和1077年)、沈括(1075年)、苏辙(1089年)、蔡京(1083年)、高俅(1105年)、童贯(1111年),等等。在他们的行纪笔录(这是一种回国后,呈报朝廷的重要文牍),以及散文、诗歌中,留下丰富的驿路站道、山水、民风等文史资料,而不谙弄文修史的契丹人,几乎连只言片语也没留下
3、。 使辽行纪多从边界雄州(五代时的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起笔,此前从汴京起程,太行山东麓大道一段,多作省略。使辽行纪文字,路振乘轺录为最早(大中祥符元年即1008年),王曾上契丹事稍晚(大中祥符六年即1013年),又薛映、张士逊薛映记(大中祥符九年即1016年)。 或受契丹文字普及程度所限,驿路地名、站道,甚至包括上京近畿,绝少以契丹语传世。这与金、元、明、清历代内蒙、吉林、黑龙江驿站地名,多以少数民族语言音译、意译名词世袭罔替,直至传承于现代,形成鲜明对比。本线行经驿站汉语称“馆”,意与“驿”同,因契丹惯住毡帐,有时以“毡馆”或“馆帐”替代。驿站由植根自然和社会所决定,自诞生的那天起,定名就带
4、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称谓有所不同。契丹驿站地名,与这个大漠游牧民族“四时纳钵”、“车帐为家”,和“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欧阳修奉使契丹道中五言长韵诗)生活习俗相融和的。 辽墓石棺壁画所见,毡帐建于树木之侧,并排三座,中间一座白色,旁立两座黑色。穹顶为半圆,用粗绳缚扎,坐西朝东,帘门面向太阳。 由此引申一个问题,“毡馆”并非是固定居所,或在保持日行里程前提下,地点随季节、气候相应变动,至少无须毫厘不差地在原地搭建毡馆,更不可能产生通常驿站地名与村屯地名融合转化的情况,此其一。其二,在站道测算方面,古人采用的方法,乃为“无复里堠,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所以驿站间距也不够精准。这是此线驿路虽
5、然历史悠久、史料丰富,却今地考证较难统一的原因,确定一个合理范围,或许更符合历史事实。 上京临潢府-临潢馆-同文驿 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上京城遗址”,辽史地理志:“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金龊一箭,二百年之基壮矣”,“神册三年城之,名曰皇都。天显十三年,更名上京,府曰临潢”。薛映记“入西门,门曰金德,内有临潢馆。”。 以清道光二十六年(1864年)张穆实地考查,首次发现辽上京城故址,并在所著蒙古游牧记中记为“波罗城”(巴林左旗波罗和屯地),又相沿称“波罗城”。上京城遗址只剩下依稀轮廓,城墙和建筑变成或连或断的土堆,和土堆中间斑秃的洼地,30
6、3国道从北城墙豁口穿过。惟御帐山下的南塔(开悟寺塔),临风而立,似在讲述当年上京的雄风。 阿保机神册三年(918年)开始筑城,初名皇都,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城高二丈,幅员二十七里(现代考古勘测,确认为幅员十七里)。皇城在上京城城北,高三丈,中有大内,楼阁高峙(即“辽上京大内城遗址”)。皇城东门曰安东,南门曰大顺,西门乾德,北门曰拱辰。上京城城内驿站有二,一曰临潢馆,在府西门金德门(乾德门),乃为中原来使专设。临潢馆东北又有同文驿,诸国信使居之。有时大辽皇帝纳钵理政,也会在外地接见宋使。辽道宗朝沈括、陈襄使辽,就到“永安山”、“单于庭”。永安山在今巴林左旗北部原富河镇兴隆山一带,“单于庭”在今巴
7、林左旗北境坤都冷梁一带,“单于庭”所依犊儿山为今查干山。 辽史地理志:“临潢西北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多丰草,掘地丈余即有坚冰。” 夹注契丹旧境,自上京临潢府南行至广宁馆,中亘潢水,有冬、夏两条路线。第一条为陈襄使辽语录所记路线,上京、长泰馆、宣化馆、保和馆、咸宁馆和姚家馆,与广宁馆接;第二条为沈括熙宁使虏图抄所记路线,上京、顿城馆、中路馆、柏石馆、赤崖馆、三山馆、黑崖馆、咸熙毡馆和会星馆,与广宁馆接。见之北宋使者著述,以第一条路线居多,是为驿路主线。 出上京临潢府四十里至长泰馆。第一站 长泰馆 今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哈达英格村。薛映记,长泰馆“西二十里许有佛寺、民舍,云即祖州,
8、亦有祖山,山中有阿保机庙,所服靴尚在,长四五尺许。又四十里至上京临潢府。”祖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太祖秋猎多于此,始置西楼。因建城,号祖州。自长泰馆五十里至宣化馆。 夹注祖州城祖州城城高二丈,幅员九里。四门,东门曰望京。城西北隅有内城。殿内奉安祖考御容、白金铸太祖像、太祖兵仗器物,及服御、皮毳之类,存之以示子嗣。州西五里,祖山有太祖天皇帝庙,御靴尚存。太祖陵凿山为殿,曰明殿。殿南岭有膳堂,以备时祭。门曰黑龙。东偏有圣踪殿,立碑述太祖游猎之事。殿东有楼,立碑以纪太祖创业之功。 第二站 宣化馆 今巴林右旗大板镇老道板嘎查,303国道经由。度黑河(哈热苏河),自宣化馆七十里至保和
9、馆。 第三站 保和馆 今巴林左旗白音敖包乡。五十里过潢水(西拉沐沦河)石桥,薛映记“度潢水石桥,旁有饶州,唐于契丹尝置饶乐州,今渤海人居之”。自保和馆又三十里咸宁馆。 第四站 咸宁馆-咸熙帐 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五分地镇东他拉村。自咸宁馆五十里至姚家馆。 第五站 姚家寨馆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四道杖房乡老牛槽沟村。自姚家馆五十里至广宁馆。 第六站 广宁馆 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山咀子乡山咀子村。自广宁馆九十里至崇信馆。 第七站 崇信馆 今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薛映记“自过崇信馆,乃契丹旧境,其南奚地也”。由中京北至古北口皆奚境,后为契丹所并,所在奚、契丹、汉人、渤海杂处之。奚人言语风俗与契丹不同,善耕种,步射
10、,入山采猎,其行如飞。从薛映记,崇信馆以下为松山馆、官窑馆;沈括熙宁使虏图抄两馆为空。自崇信馆七十里至松山馆。 第八站 松山馆 今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县,开泰中期置松山州、高州、三韩县。据大清一统志,松山故城在赤峰县“小乌珠穆沁,有废城址,高四、五尺,周四里,即故城遗址”。自松山馆七十里至官窑馆。 第九站 官窑馆今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乡缸瓦窑村(缸瓦窑遗址)。自官窑馆四十里至临都馆。 第十站 临都馆以地近中京(陪都)而名“临都”,今赤峰市宁城县小城子镇白音桃海-大庙村。处坤兑河(辽代名“三肤河”)下游,306国道经由。沈括记,“至临都馆,皆平川”,又记“经小坂,自路
11、曲东出七、八里,望之可见,曰恩州(今喀喇沁旗西桥镇七家村古城遗址)”。自临都馆八十里至中京-大同馆。第十一站 中京-大同馆 中京城又名大明城,今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遗址”,306国道经由。老哈河北岸冲积平原古城,城东南土河(今老哈河)由西南流向东北,城西北三肤河自西南流向东北。辽中京包括外城、内城和宫城。城墙全部为夯土版筑。大同馆在阳德门外,阳德门内一里内城。中京城建筑浩大,一直延续到金、元两代,于明朝被毁,中京城标志建筑辽代大明塔,历经千年沧桑,巍然耸立。 据辽史地理志,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圣宗尝过七金山、土河之滨,南望云气,有郛郭楼阁之状,因议建都。择良工于燕蓟,董役二
12、岁,郛郭、宫掖、楼阁、府库、市肆、廊庑、拟神都之制”,城峻,“号曰中京府曰大定。皇都中有祖庙。大同驿以待宋使,朝天馆以待新罗使,来宾馆以待夏使”。 苏颂和游中京镇国寺诗:“塔庙奚山麓,乘轺偶共登。青松如拱揖,栋宇欲骞腾。夷礼多依佛,居人亦贵僧。纵观无限意,纪述恨无能。” 中京为辽国陪都,辽圣宗以后中京升为辽国统治中心。辽国皇帝在中京接见来使,礼遇与上京同。自中京至白沟,一千一百四十五里,凡二十驿;又中路添顿馆,奚民守馆者,皆给土田,俾营养焉。自大同馆二十里至长兴馆,长兴馆在中京城正西,又可不经由长兴馆,直行通天河馆。 卢龙塞道北口锁钥之地,为右北平郡治平刚城,即今宁城县甸子镇黑城村古城。建安十
13、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进军路线是,从蓟城(燕之蓟城,今北京市宣武区)出发,至无终(秦置县治,今天津蓟县),向东北出卢龙塞(今喜峰口-潘家口一线),堑山堙谷五百里,经白檀(西汉置县,今河北省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历平刚(西汉置右北平郡平刚城,今宁城县黑城村古城),东趋辽西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十二台乡袁台子村)。 第十二站 长兴馆 今赤峰市宁城县一肯中乡。自长兴馆又十里至通天河馆。 第十三站 通天河馆 今赤峰市敖汉旗三官营子。内蒙古宁城县/今宁城榆树林子唐神地 自通天河馆八十里至富谷馆。 第十四站 富谷馆今承德市平泉县蒙和乌苏蒙古族乡高家沟村。居民多造车者,云渤海人。东望马
14、盂山(今平泉县柳溪满族乡七老图山主峰光秃山),山多鸟兽、林木,国主多於此打围。宋至和二年(1055年),贺契丹国母正旦副使范镇行富谷道中:“马足知人意,骎骎不少留。路回山陡转,沙漫水平流。雪底青春动,林梢赤气浮。故园花发早,待得到家否?”过石子岭,过渡土河(今老哈河上游之黑里河),自此渐入山。石子岭,今乌呼玛梁,或称“奚山”。自富谷馆七十里至铁匠馆。 宋使们写下许多诗歌咏叹奚山之美。苏颂次行奚山诗:“奚山缭绕百重深,握节何妨马上吟。当路牛羊眠荐草,避人鸟鹊噪寒林。羸肌已怯旜裘重,衰鬓宁禁霜雪侵。独爱潺湲溪涧水,无人知此有清音。” 第十五站 铁浆馆 今承德市平泉县平泉镇八家子村。过虾蟆岭(今名祥
15、云岭,今平顶山),进入辽中京大定府泽州界。自铁浆馆九十里至鹿儿峡馆。 第十六站 鹿儿峡馆 今承德市平泉县七沟镇/今承德县东山嘴台子地。当年鹿儿峡一带风光旖旎,宋使刘敞诗咏:“朱桥柳映潭,忽见似江南”。自鹿儿峡馆八十里至牛山馆。松子岭。 至路口村,燕山近前,中分两道:迤北往虎北口,西南往松亭关、喜峰口。鹿峡馆东北距牛山馆六十里又四十里至中顿,过顿,又东南数里逾小山,复三十里至路口村,有歧路,西南出幽州。自幽州由歧路出松亭关,走中京五百里” 第十七站 牛山馆 今河北省承德县岔沟乡岔沟村。熙宁使虏图抄云:“馆之西南数(里)有大山,曰牛山。”过顿馆会仙馆,自牛山馆五十里至打造部落馆。 第十八站 会仙馆
16、 以山景会仙石得名,取会仙之意而设“顿馆”(又称“中顿”,即专供旅途暂歇、打尖之用的驿站)。沈括在熙宁使虏图抄:“西南有大山,上有建石,望之如人”。今承德市隆化县中关镇于家店村泊头沟。契丹人重游牧风俗,对宾朋款待极厚,以在会仙石大宴宾朋为乐。如熙宁使虏图抄:“使人过此,必置酒其上,遂以为常。” 第十九站 打造部落馆 或称“打造馆”,今河北省承德县头沟镇南沟村,大黑山(松亭岭)以东十里。今承德市隆化县韩麻营村。有奚人蕃户百余家,编荆为篱,以炼铁、打造兵器和“奚车”为业,因名打造部落。现代考古发现附近冶炼采矿遗存。 苏颂和打造部落诗:“奚夷居落瞰重林,背倚苍崖面曲浔。涧水逢春犹积冻,山云无雨亦常阴
17、。田塍开垦随高下,樵路攀缘极险深。汉节经过人兑看,忻忻如有慕华心。”乘轺录所云“契丹岭”即大黑山。自打造部落馆七十里至柳河馆。过松亭岭,甚险。登摸斗岭/渡云岭。 第二十站 柳河馆 以濒河因名,柳河即今伊逊河,今承德市滦平县红旗镇红旗村。今滦平县红旗镇房山沟门/今隆化红旗房山沟门辽代遗址。河岸多渤海人所居,就河漉沙石炼得铁。出馆涉柳河,二十里过摸斗岭(或记墨斗岭,一名度云岭,今滦平县伊逊梁),三十里过乌滦河(滦河),王曾记“乌滦河,东有滦州,因河为名”。自柳河馆七十里至卧如来馆。 第二十一站 卧如来馆 宋代纪行文献多写作“卧如馆”,王曾记“盖山中有卧佛像故也”,今承德市滦河镇西院村。村西北石崖洞
18、二,存有辽代寺庙遗址。今滦平县喇嘛洞南沟窑岭/滦平县大屯乡南沟门村平川间/今滦平喇嘛洞沟窑岭小梁。驿馆遗址正北隔兴州河有山洞,俗称喇嘛洞。20多年前,考古人员在洞外发现辽代佛寺建筑遗物,在洞中发现了13米长的卧佛残迹。过偏枪岭(编厢岭)、雕窠岭,自卧如来馆四十里至新馆。 第二十二站 新馆今承德市滦平县平坊乡要子沟村。“雕窠岭”转名“鹞子岭”、“鹞子沟”、要子沟。新馆与古北口之间有山名摘星岭。路振记“五十里过大山,名摘星岭,高五里,人谓之思乡岭。”苏颂过摘星岭诗:“路无斥堠惟看日,岭近云霄可摘星。”摘星岭即今滦平县平坊乡境内大十八盘梁,燕山腹地东西横亘,山梁上古道盘旋,九曲十八弯。古道布满青石,
19、青石之上,两条深深的车辙印清晰可见。20多年前考古人员在平坊乡硷场沟门找到了新馆遗址。过望云岭。自新馆八十里至虎北口-虎北馆。 夹注摘星岭乘轺录:古北口向东北“五十里过大山,名摘星岭,高五里,人谓之辞乡岭”。纪行文献中德胜岭、思乡岭、辞乡岭,皆指摘星岭。苏颂摘星岭诗:“昨日才离摸斗东,今朝又过摘星峰。疲躯坐困千骑马,远目平看万岭松。绝塞阻长逾百舍,畏途经历尽三冬。出山渐识还家路,驺御人人喜动容。” 第二十三站 虎北口-虎北馆 “虎北口”清代定名“古北口”沿用迄今,今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古北口村。王曾记“两旁峻崖,中有路仅容车轨”;乘轺录记“涧水西南流,至虎北口南,名朝里河(潮河)。”熙宁使虏图
20、抄记“金沟之南至于古北,皆行峡中,而潮里之水出其间,逾古北而南。”口北有铺,彀弓连绳,本范阳防扼奚、契之所,最为隘束。兵入幽州,有四路可通,一曰榆关,二曰松亭,三曰古北口,四曰石门关。 契丹人坦荡、尚武,甚至崇拜偶像不论敌我,在辽辖地古北口,建有“杨无敌祠”(即杨令公杨业庙)。苏辙出使辽国过此,王曾题虎北口谒杨无敌祠诗,又记“过朝鲤河,亦名七渡河”,自虎北馆九十里至金沟馆。 第二十四站 金沟馆 今北京市密云县石匣镇密云水库淹没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原密云水库修建前,在密云县东北四十里有“金钩屯”地名,是为金沟馆旧地。王曾记“将至馆,川原平旷,谓之金沟淀,(契丹)国主常于此过冬。”又记“自此入山,屈
21、曲登陟,无复里候,但以马行记日景而约其里数。”自金沟馆五十里至檀州。 第二十五站 檀州 析津府领檀州,辽檀州治在今密云县城关镇。过白絮河。自檀州牛阑山、黄罗螺盘,西南过白屿河,北望银冶山。自檀州七十里至顺州。 第二十六站 顺州 析津府领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自顺州五十里至孙侯馆。 第二十七站 孙侯馆-望京馆 原称孙侯馆,后改称望京馆,寓意远眺京华。王曾记,“至孙侯馆,后改为望京馆,稍移故处,望楮谷山、五龙池。”孙侯馆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孙河乡孙河村-北京地铁孙河站。望京馆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大望京村。自孙侯馆五十里至燕京。 夹注延芳淀出孙侯馆南行,十五里过延芳淀,方数百里,是辽代有名的春纳钵胜地,“辽每季春,弋猎于延芳淀,居民成邑,就城故漷阴镇,后改为县(今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燕山丛录:“漷县西有延芳淀,大数顷,中饶荷芰,水鸟群集其中。”历史上的延芳淀大水泊,已经在今天的版图上消失。 第二十八站 燕京-永平馆 辽改唐代幽州为南京,或称燕京,又置幽都府,后改称析津府(今北京市宣武区)。当时已是一颇具规模的都市,据辽史记载,“城方三十六里”,“坊市(市场)、廨舍(官署)、寺观,盖不胜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针灸腰痛治疗方法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定向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版)
- 青少性健康教育
- SOC设计方法与实现
- 绿色守护者的使命
- 马赛图书馆介绍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作业叉车司机N1)题库及答案(黄山2025年)
- 2025年飞行员执照考试《仪表等级(飞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 2026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第六课週末は何をしますか语法课件-高中日语华东理工版新编日语教程1
- 设备装配安全培训课件
- 棕熊奇遇自然启示
- 课堂评课标准及方法指导手册
- 慧蓓口服液课件
- DB44-T+2720-2025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交通组织管理技术规范
- 幼儿园小班语言儿歌《秋妈妈与果娃娃》课件
- 金螳螂2080体系解读
- 广西安全员b证继续教育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技术基础》考前三十页纸
- 预防跌倒坠床健康宣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