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金匮要略重点整理 金匮要略重点 绪论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1)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2)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 腑经络为依据,运用四 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 病诊疗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论点: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据脉论理。辨证论治。 (3) 治未病。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4)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原著根据内经制方的原则,针对杂病证候的特点,创制了众多的经方。这些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治疗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显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具体体现在:载方20
2、5首,临床应用广泛。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2 2. 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 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 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 兽所 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 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 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
3、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治未病(已病防传)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 1 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14. 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 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 3 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 表,令人脉浮缓;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
4、在暮时中于经络之 里,令人脉紧急;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 关节; 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饮食之邪即谷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 不必拘泥。 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 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 和已病防变。 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未病先防:金匮一、,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若强调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如果人体正气不五脏元真通畅,人
5、即安和”,纵有“客气邪风”侵“不遗形体有衰”虚,即使得病亦不会“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袭,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张仲景指出要“养;“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慎”。其具体措施有:;及“房室勿令竭“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4 通畅”而健康无病。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
6、的基本规律,治未病 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 请分析新旧同病时的治疗原则。新旧同病,即指“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 金匮认为,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况。后治痼疾。因为从病势分析,痼疾日久势缓, 卒病新起势急。另一方面,痼疾根深蒂固,证候复杂,难以速愈,而卒病邪气尚浅,其病易除。因此,在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可以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相合。当然在临床治疗新病与旧病相合的病人时,治新病同时还须考虑到旧病。“喘家作,桂枝汤如伤寒论太阳病篇:”就是治疗新病兼顾旧病的加厚朴、杏子佳。 例证。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简述防己黄芪汤的症型,临床表现,病因病5 机,治法方药 症型:风
7、湿表虚证 临床表现: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关节疼痛 病因病机:表虚不固,风湿侵袭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药物组成:黄芪、防己、白术、甘草、 生姜、大枣。 湿病的主症,基本治法及其机理,以及治疗禁 忌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湿病的主症。 湿从外来,多兼风夹寒 湿邪偏重,则以身重疼痛为主症; 偏于寒湿。则其痛较甚; 偏于风湿,则多走窜关节。 湿病的治疗主要以解表散邪为法。 治疗方法:发汗 外湿 机理: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 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 汗排出体外由于湿性粘滞,难以速去,故 发汗只宜微汗而切忌大汗,这是治疗外湿的 一个总则 治疗方法:利小便 内湿使里湿去,阳
8、气通,外湿机理 利其小便, 亦除 治疗禁忌禁攻下。若误用攻下,可导致额上汗出、喘促、小便失权、大便下利不止等阳脱于上、 阴竭于下6 的阴阳离决证候。禁火攻。火攻乃强迫发汗法,误用火攻可导致大汗出,风去湿存而其病不愈。若火攻 内攻可致鼻 衄或发黄,且易大汗亡阳。禁大汗,宜微汗并注意外界气候的影响。因为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外湿极盛,影响 湿邪的排泄,所以,治疗时除注意不宜过汗外, 还须注意天时气候 刚痉(葛根汤)和柔痉(栝蒌桂枝汤)的区 别和治法方药 柔痉 刚痉 病风寒表实,筋脉风寒表虚,津液不足 机 失养 太阳病,发热太阳病,发热,不恶寒,无汗,寒身体强几几然便少气上冲胸脉沉口噤不得解肌发表,通
9、调和营卫,兼以生达 栝蒌桂枝 葛根葛 麻 栝蒌 桂 芍 生 甘 甘 生 大芍 大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如何理解“百脉一宗,悉致其病”? 7 “百脉一宗,悉致其病”是对百合病病机 的高度概括。人身之血脉,分之为百脉,合之为一宗,由于心主血脉,肺主治节、朝百“一宗”脉,故心肺为人体百脉之主管和统辖,实际上就是指心肺。若心肺功能正常,则气血通畅,百脉调和;若心肺阴虚内热,则气 血失调而百脉受累,症状百出,形成百合病。 百合病的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病因有二:一为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 液未复;一为情志不遂,化火伤阴。病机总由心肺阴虚内热所致,治宜养阴清 热。临床表现:一是心神不宁证:精
10、神恍惚不 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等异常;二是 常见阴虚内热证引起的口苦、小便赤、脉微 数。百合病本证,用百合地黄汤养心润肺、益 阴清热;误汗后,用百合知母汤(百合,知母) 补虚清热、养阴润燥;误下后,用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 代赭石)清热利尿、和胃降逆;鸡子黄) 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百合 养阴益胃和中。变渴者,用百合洗方或栝蒌牡蛎散内外 同治;变发热者,用百合滑石散滋阴清热利 8 尿。 方药:百合 生地黄汁 狐惑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 病因病机湿热虫毒蕴结 临床表现以目赤、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为 特征,伴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不欲饮食、恶闻食臭,面目乍赤、乍黑、乍 白等
11、症。狐惑病发病未久,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 尚未成脓,用甘草泻心汤清热化湿、安中解 毒; 蚀于前阴者用苦参汤外洗;蚀于后阴者用雄黄外熏; 狐惑病酿脓者,用赤豆当归散清热利湿、解毒排脓。 方药:甘草泻心汤方:甘草 黄芩 人参 干姜 黄连 大枣 半夏 赤豆当归散方:赤小豆 当归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单臂不遂者, 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2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賊邪不泻, 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口呙 辟不遂。邪在於络,肌肤不仁; 邪在於经,即重不胜;邪在於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12、。 9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 4 肝肾不足,水湿内侵 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历节黄汗出,如水伤心, 中, 故曰历节。诸肢节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风湿历节 8.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疼痛,乌头汤主病历节,不可屈伸, 寒湿历节 10. 之。 金匮对中风病的辨证分型、临床表现与机理 有何论述?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是因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所致。 邪在于经,即重不胜;是因血气不运行于肢体所致。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是因痰浊蒙蔽清 窍所致。 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是因心脾欲绝所致。 试比较分析桂枝芍药知母汤证与乌头汤证的异同点。 相同点: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
13、头汤均主治历节病,其共同主症为关节剧烈疼痛,不可屈伸,甚则肿大变形。其不同点: 桂枝芍药知母汤 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行痹、滋阴清热 病机:风湿流注关节,郁而化热伤阴,气血运行不畅 主治:风湿历节病。 01 治法:祛风利湿,温经散寒,清热养阴脚肿如脱,肢节疼痛,身体魁羸, 临床表现: 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白 麻黄生姜 方药:桂枝 芍药甘草 附子防风术 知母 乌头汤 病机:为功效:为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寒湿侵及关节血脉,气血痹阻不行治法:温 主治:寒湿历节病 经散寒,除湿宣痹临床表现以关节疼痛剧烈,不可屈伸,甚至 筋急,伴恶寒肢冷,得温则舒,遇寒加重,舌淡苔白滑, 脉沉紧等症为特征。 方药:麻黄
14、芍药 黄芪 甘草 川乌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名血痹病 轻 病因病机:内为卫阳不足,外为风邪诱发,血行不畅 症状:骨弱肌肤盛,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脉微为阳微,涩为血滞。 治法:针刺法导引阳气,使气行则血行。 重 病因病机:素体不足,以阳气不足为主 症状: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身体不仁(局部麻木),如风痹状(轻重者有酸痛感) 治法:益气以通阳,和营以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11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 2 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虚劳病 3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虚劳里急, 1 3. 小建中汤主之。手足烦热,
15、咽干口燥, -气血亏虚 病机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17. 虚劳不寐 。 金匮论治虚劳病共计七个方证。 1其中有六个方正与脾、肾虚损关系密切。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薯蓣丸证皆与脾胃虚损有关。 建中的意义在脾胃之气; 薯蓣(山药)独重,又因用四君为佐,亦以补脾益气为主。 肾气丸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黄 虫丸证皆与肾脏虚损有关。 肾气丸补脾肾气;桂枝- 调和阴阳、固肾摄精,主治在肾;大黄- 干地黄十两为君 用量重于数倍,益肾滋阴。 2证型分类方面,虚劳属于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者有肾气丸(气虚)、酸枣仁汤证(阴虚)、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阴阳
16、两虚)。 3虚劳兼挟证有薯蓣丸证、大黄zhe虫丸证。 薯蓣丸证虚劳挟风证,气血不足兼挟风邪所致; 21虫丸证虚劳不足,经络气血受阻,干血内结所 大黄 致。小建中汤、治则方面,桂枝加龙骨牡蛎汤、4 黄芪建中汤三者属于甘温扶阳的范畴 血痹病的病因病机,主症及其辩证治疗病因病机为气血不足,感受外邪,血行凝 滞,痹于肌肤。 主症:肢体局部肌肤麻木不仁 辩证治疗:血痹轻证仅见肌肤轻微麻木不 仁,治以针刺引动阳气。 重者除肌肤麻木不仁外,甚则可见轻微 疼痛,治以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和营 行痹。 芍药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 大枣 桂枝生姜 试述金匮治虚劳为什么重视脾肾?为何 侧重甘温扶阳法?这是因
17、肾为先天之本,真阳真阴所寄之 处;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营卫生化之源,劳病后期,无不五脏六腑皆赖以充养。而虚 关系到脾肾,故治虚劳要重视脾肾。虚劳病证情较复杂,阴虚之甚可以损及 阳、阳虚之甚可以损及阴,最终常可致阴阳两虚的复杂证候。但对于以阳气虚损为主症者,治疗上偏重甘温扶阳之法。如小建中汤、 肾气丸均治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者。 13小建中汤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均治虚劳病之 阴阳两虚证,二者有何异同点?相同点:小建中汤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病 机均属于阴阳两虚证。 不同点: 症状:悸,衄,主治:虚劳里急 小建中汤 腹中疼,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 干口燥病位在脾,为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 证。治法甘温建
18、中,调和阴阳: 甘草方药:桂枝 大枣芍药 胶饴生姜 症状少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主治虚劳失精 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男子失精, 女子梦交病位在肾,为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 证。治法:调和阴阳,潜镇摄纳。 甘草生姜 方药:桂枝 芍药 牡蛎龙骨大枣 试述肾气丸的主治主症,组方特点及适应证。主治:虚劳腰痛,主症:为少腹拘急,小 便不利组方特点,其一是以滋阴药为主,地黄、 山萸肉、山药并补肾、肝、脾之阴。其二是“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配以少许附、桂,其三是佐以茯苓、泽泻、 火,即生肾气也”。丹皮三泄使滋而不腻,温而不燥。所以全方 应是阴阳平补而略偏于温的调补剂。 14 适应证:肾阴阳两虚偏于阳虚证。 桂
19、枝附子 山药方药:地黄 山萸 牡丹皮泽泻茯苓 酸枣仁汤证在病机、主治主症、治法、方药 上有何特点?病机:肝阴不足,虚热 主治:虚劳失眠 上扰心神。主症:虚烦不得眠,舌红脉细数等。治宜 养阴清热、宁心安神。方药:酸枣仁养肝阴;知母养阴清热;川 芎理血疏肝;茯苓宁心安神;甘草清热缓急,调和诸药。 何谓缓中补虚,结合条文说明 缓中补虚是张仲景治疗虚劳干血的重要治法。虚劳伴淤,理应祛瘀,因祛瘀方能生新, 然虚劳干血已属久病。劳伤日久不愈,身体极度虚弱。正气虚极,不能推动血脉正常运行,从而产生淤血,淤血日久可谓干血。淤血内停,阻滞气机,脾失健运,故腹满不能饮食;淤血不去,新血不生,肌肤失养,故粗糙如鳞甲
20、状,目睛失养,故两目暗黑。虚劳干血本症因虚致淤,淤久成劳,淤血不去,新血不生,故治宜祛瘀生新。故只能缓攻淤血,并扶助正气,这样才能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 虚劳病,是因劳伤过度而体质虚损所致的慢 51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五脏功能衰退,气血 阴阳亏损是其基本病机仲景在治疗虚劳病的治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 方面 1、 注重中焦,补益脾肾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 脾失健运,则气血阴阳无以生化。肾为先天之本,内寄真阴真阳,虚劳病无不关系到肾。从整体上看,脾肾两脏是相互资助,相互促进的。因此,调理好脾胃,使中气立,则能化气血生则阴阳协调;而注重补肾,则体现了固先天生气
21、血, 之本以助后天之本即脾的功能正常运行这一思想。而仲景治疗虚劳病的七方中,更是有五方均从调理脾胃入手。 2、 以甘为主,甘温扶阳 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之一为注重补益脾肾,但也非一味地温补,而是注重辩证,以甘为主,甘温扶阳。 3、 寒热并用,平调阴阳 虚劳病日久,往往是阳虚损及阴,阴虚伤及阳,最终阴阳两虚,寒热错杂。因此仲景治疗虚劳病也看重这点,用药时注意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以治阴阳诸虚。 立足整体,邪正兼顾 4、虚劳之人,正气本虚弱,若用药只顾一味祛邪,则更耗损人体正气,因此,治疗时必须注重保存人体的正气,在祛邪的同时也兼正,而这也是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特点之一。 6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22、第七肺痿:是肺气痿弱不振,以多唾浊沫和短气为主证, 分虚热河虚寒两种证型。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 10. 虚热 汤主之。肺痿吐涎沫而不欬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 虚寒 5. 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 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寒饮郁肺 6. 欬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痰浊壅肺 7. 欬逆上气,时时吐唾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饮热迫肺 13.欬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 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寒饮夹热 上迫于肺 8. 欬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饮结胸胁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外感风
23、寒 14.肺胀,欬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咳嗽上气用药规律 麻黄配桂枝,意在发汗解表 麻黄配石膏,意在平喘,清郁热 麻黄配射干,意在开痰散结 麻黄配厚朴杏仁,意在宣肺理气除满 71 温化水饮多用半夏,姜,细辛 痰浊粘稠用皂荚 虚寒肺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 是什么病因病机:上焦阳虚,肺中虚冷,肺气痿 弱临床表现:频吐涎沫,不渴不咳,遗尿或 小便频数,头眩, 治法:甘草干姜汤温肺散寒,恢复阳气。甘草之量倍于干姜,方药:甘草 干姜 暖而不燥。 虚热肺痿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病因病机:肺热津伤、肺气痿弱所致, 临床表现:咳吐浊唾涎沫,痰出不
24、爽,少 气,气急,咽干不利,口干喜凉饮,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法:清养肺胃、止逆下气,方用麦门冬汤: 方药:麦门冬、人参、半夏、粳米、甘草、大枣。 试述越婢加半夏汤证、小青龙加石膏汤证、射干麻黄汤证在病因病机、症状表现、证治方面有何不同? 三方相同点:病机均为内饮外寒,内外合邪,肺失宣降。在症状上都有咳而上气,即咳逆喘促。 81 1 不同点:()病因病机不同。越婢加半夏汤证为外感风寒,入里 化热与痰饮相结;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外感风寒,郁 而化热与内饮相结; 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 2 ()证候不同。越婢加半夏汤证为热重于饮,喘重于 咳之肺胀,症状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 咳喘重,目如脱状,口
25、渴汗出,脉浮而大;小青龙加石膏汤证为饮重于热,咳喘 并重之肺胀。 症状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咳喘,烦躁; 射干麻黄汤证为寒饮郁肺,痰气相击。 症状表现为恶寒无汗,咳喘气迫,喉中痰鸣,脉浮紧。 (3)治则不同。 越婢加半夏汤证治宜宣肺泄热,降逆平喘;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治宜解表化饮,清热除烦; 射干麻黄汤证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 五味子 半夏 石膏 越婢加半夏汤方:麻黄 石膏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 91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
26、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1. 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2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胸痹 重证 4. 白半夏汤主之。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 5. 虚实异治胸痹心中痞, 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 轻证 6. 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7.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急证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心痛轻证 8. 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主之。背痛彻心, 心痛重证 9.心痛彻背, 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症状 病因病机:胸阳不振,阴邪阻滞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 临床
27、症状: 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心痛 病因病机:轻症寒饮上逆 重症阴寒痼结 临床症状:轻症心中痞,心悬痛(心窝部向上牵引疼痛) 重症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伴发四肢厥冷,冷汗出,面色白,口唇紫,舌淡胖 紫暗苔白腻,脉沉紧 02 甚至微细欲绝 的临床表现,病胸痹主症)栝蒌薤白白酒汤证( 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表现“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 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 病因病机:胸阳不振,阴邪阻滞治法:宣痹通阳、豁痰利气。其主治证为胸 痹典型证,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 的临床表现,病(胸痹重症)栝蒌薤白半夏汤证 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表现:在胸痹典型证基础上又见“胸痹 不得卧、心痛彻背,痛有休止” 病
28、因病机:痰浊壅盛治法:通阳宽胸,化痰降逆。其主治证为胸 痹较重证 半夏 方药:栝蒌、薤白、白酒 的临床)栝蒌薤白桂枝汤证(胸痹病气滞之实证 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临床表现:胸痹心中痞,胸满,胁下逆抢心 及腹胀、苔厚腻” 病因病机:阴寒痰浊,凝聚胸中治法:通阳散结,降逆除满。其主治证为胸 痹病气滞之实证 栝蒌、薤白 桂枝、枳实、厚朴方药: 的临床表现,病因病心痛重症) 乌头赤石脂丸证( 12 机,治法方药,痛无休止”背痛彻心,临床表现:“胸痛彻背, 疼痛剧烈、肢冷汗出之阴寒痼结的心痛病 阴寒痼结 病因病机:治法:温阳逐寒,止痛救逆。其主治证为心 痛重症 :方药蜀椒、乌头、附子、干姜、赤石脂、蜜
29、 仲景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 治疗胸痹心痛,仲景用药有如下规律:凡以栝蒌、薤白为主组成的方剂,则专为治 而设。如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 胸痹 夏汤均是治疗胸痹的主要方剂。凡栝蒌、薤白与桂枝、枳实、生姜配伍运用的方剂,则是为治疗胸痹与心痛或短气合并 证候而设。如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胸痹心痛合并发生之 证,故既用栝蒌、薤白治胸痹,又用桂枝、 枳实治心痛,胸胃同治。凡以乌头、附子为主组成之方剂,则为治沉寒痼冷之心痛而设。如乌头赤石脂丸则是治疗阴寒痼结,寒气攻冲所致心痛彻背、背痛 彻心之证,故乌头、附子同用,以攻逐阴邪。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48) 四饮的病位,病机及主症(书见病机:脾阳虚
30、弱,水谷病位:胃肠 痰饮 不化,饮留于胃肠主要症状:素盛今瘦,肠间沥沥有声, 胸胁肢满,目眩,短气,脐下悸,吐涎沫 22病机:水停胁下,肝肺 悬饮病位:胁下 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气饮相搏 主要症状:咳嗽,胁下引痛病机:水饮流于四病位:四肢肌表 溢饮 肢肌表,肌腠闭塞,壅阻于经络肌肉发热恶寒,当汗出而不汗出, 主要症状: 身热疼痛病机:饮停胸膈,水邪病位:胸膈 支饮 壅肺,气机不利主要症状: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 形如肿,冒眩,心下悸,腹满 如何理解“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 痰饮病的治疗大法为“以温药和之”。所谓“温药”是指功能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的温性的药物。“和之”是温和调理之意,
31、要求所用温药既不可过于温散,也不宜专事温补。 饮病相对于水肿病而言,病位局限,水液的排泄去路多无障碍,并不以标急为病变重点,故不以行消开导为法。饮为阴邪,易损伤人体阳气;遇寒则聚,得温则化。 “温药和之”之法,能振奋人体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化痰蠲饮,使旧饮渐去,新饮不生,实为治疗痰饮的根本之法。 苓桂术甘汤如何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原则? 金匮要略提出治疗痰饮病的原则为“当以温药和之”。温药具有发越阳气,开发腠理,通调水道,调整肺、脾、肾功能的作用, 32同时又可促使饮邪易散易行,故温药可兼顾标本。然而用温药不可过于刚燥,亦不可专事温补,以防伤阴和恋邪之弊,而应以调和为原则,
32、此即所谓“温药和之”之意。苓桂术甘汤为治疗痰饮病之要剂,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其中茯苓为主药,可健脾渗利水湿,辅以桂枝温阳蠲饮,两药相配,可温阳化饮;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益气,两药相协,可补土制水。由此可见,苓桂术甘汤功可健脾渗湿、温化痰饮、通阳利水,其性既不刚燥,亦不滋腻,实属治疗痰饮之 良剂,充分体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 之”之旨。 )大小青龙汤治疗溢饮的鉴别(书见160病机:水饮流 病位:四肢肌表 溢饮 于四肢肌表,肌腠闭塞,壅阻于经络肌肉 身体疼痛, 症状均有恶寒发热,相同:均为表里同病 病机均与外感风寒,肺失宣降,饮溢四肢有关 病机特点:外寒内热,表证偏重不同 大青龙汤
33、证临床症状:无汗而喘,烦躁而渴,脉象 (擅长发汗散水清热) 浮紧,舌苔薄黄 治法:散寒化饮,清热除烦 杏仁方药:麻黄 桂枝 甘草 石膏生姜 大枣 病机特点:外寒内饮,表证较轻小青龙汤证 临床症状:咳喘痰多,胸痞干呕,脉象(擅长行水温肺下气) 弦紧,舌苔白滑 治法:温里化饮,止咳平喘 芍药 甘草 桂枝 方药:麻黄 42 干姜五味子 细辛 半夏 甘遂半夏汤证, 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证(痰饮,肠间饮聚成实)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 泽泻汤证的(支饮冒眩) 方药 苓桂术甘汤证(痰饮,饮停心下,饮停脾胃) 病因病机:脾胃阳虚,痰饮中阻 临床表现:胸胁支满,目眩 治法:温阳化饮,
34、健脾利水 方药:茯苓桂枝白术 甘草 五苓散证 (痰饮,下焦饮逆)病因病机:饮停下焦,气化不利,水饮 逆动 临床表现: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 治法:温化下焦,通利水道 桂枝 白术 方药:泽泻 猪苓 茯苓 证( 甘遂半夏汤痰饮,留饮欲去) 病因病机:水饮停留,阳气不通利反快,脉伏,其人欲自利, 临床表现: 虽利,心下续坚满 治法:因势利导,攻逐流饮 白蜜 甘草 方药:甘遂 半夏 芍药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证(痰饮,肠间饮聚成实) 病因病机:水走肠间,饮聚成实 临床表现:腹满,口舌干燥 治法:宣上运中,导水下行 葶苈子 大黄 方药:防己 椒目 泽泻汤证 (支饮冒眩)病因病机:脾虚支饮上泛,蒙蔽清阳冒
35、25 眩 临床表现:心下有支饮,头昏目眩 治法:健脾化饮,降逆止眩 白术 方药:泽泻 方剂 病机 主症 治则 证名 病位 素盛今瘦,肠间 沥沥有当以温药和之 苓桂术甘汤脾失健运痰饮 肠间 , 水谷不化 声(可能伴泄泻,便溏) 十枣汤, 欬唾 悬饮 胁下饮邪阻络, 饮后水流在胁下 引痛 气机不畅 出-无汗法-表裏双解大青龙汤不当四肢溢饮 饮停肌腠, 汗出而汗 小青龙汤身体疼重 当汗不汗汗 , 通阳利水木防己汤 得气 倚欬饮邪犯肺肺胸膈支饮 () 逆息短不卧 宣降失常其形如肿清热补虚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水气病的分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病机:风邪袭表,肺失通调 风水临床表现:脉浮,恶风,骨节疼
36、痛, 面目肿,迅及全身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健运 皮水 临床表现:脉浮,不恶风,四肢肿, 按之凹陷,腹如鼓 病机:脾肾阳虚,水湿泛滥 正水 临床表现:脉沉迟,腹满而喘(身肿) 石水 病机:阳虚寒凝,结于下焦 临床表现:脉沉,腹满不喘(身肿) 病机:营卫郁滞,湿热熏蒸 黄汗临床表现:脉沉迟,汗出黄,发汗, 身肿,骨节疼痛注:风水,皮水类似后世阳水,发病急而 偏于上,偏于表,两者鉴别在于恶风与否和 有无表证正水,石水类似后世阴水,发病偏于 26 下,偏于里,两者鉴别在于喘与不喘 ?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应如何理解?腰以上肿病位属阳,在上近表,当发汗 用汗法,使停留在身体上部的水气从汗液排 出;若腰
37、以下肿,病位属阴,在下属里, 利尿 当以利尿为法,使潴留在身体下部的水气从 小便排泄。如果水气壅盛,深痼难化,则 峻下逐水 非发汗、利水之所宜,又当用峻下逐水的方 法荡逐水邪 越婢汤适应证、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药 越婢汤功擅疏风清热,发越水气,适于治 疗风水病夹郁热, 病机:风邪袭表,水气泛溢,内兼郁 热,主症为恶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 渴,续自汗出,无大热; 治法:发汗利水,兼清郁热 甘草大枣 生姜 方药:麻黄 石膏 防己黄芪汤适应证、病因病机、主症、治法方 药防己黄芪汤用于湿病风湿表虚证和水气 病风水表虚证 病机:水湿停滞于肌肤,卫表不固主症为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头面 27 水肿,或
38、目如卧蚕状 治法:益气固表,利水除湿 方药:防己、黄芪、白术、生姜、甘 草、大枣 越婢加术汤适应证、病因病机、主症、治法 方药越婢加术汤能发汗散水,兼清内热,宜于 治疗皮水病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运化,停水外 溢, 主症:一身面目黄肿,脉沉,小便不 利 治法:发汗散水,兼清郁热 甘草 大枣 方药:麻黄 石膏 生姜 白术 防己茯苓汤适应证、病因病机、主症、治法 方药防己茯苓汤适用于水气病之皮水阳郁而 四肢聂聂动者证 病机:水邪壅盛于肌肤,阳气郁滞 主症:四肢浮肿、聂聂动,小便不利 治法:益气通阳,化气利水,表里分 消方药:防己、黄芪、茯苓、桂枝、甘 草 水气病的分类 方病治病脉主恶风,骨节疼痛。面
39、目肿风邪袭黄气建中发汗宣肺散表之浮 8肺失通迅及全身不恶风,四肢肿,按之凹陷肺失通防己茯苓发表之脾失健腹如脾肾阳温肾化腹满而喘(身肿里之沉麻黄附子宣肺建水湿泛疏温阳散,阳虚寒腹满不喘(身肿里之结于下活化益气固表,和汗出黄,发热,身肿,骨营卫郁滞 沉迟 芪芍桂酒汤 汗 疼痛等。 湿热熏蒸 卫,散水湿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简述胶艾汤证的病机、治法及治疗病证? 胶艾汤治疗妇人三种漏下: )月经淋漓不断的漏下;(1 2()半产后继续下血不止的漏下; (3)妊娠胞阻下血的漏下。这些下血,病因虽不同,但其病机若皆属 冲任虚寒,阴血不能内守之故。治法用胶艾汤养血止血,调补冲任,固 经安胎 方药:川芎
40、阿胶 甘草 艾叶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恶阻 轻证 1.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 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重证 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试述当归芍药散证病机、治法及治疗病证? 病机:妊娠之后,肝脾不和,气郁血滞湿阻 临床表现:腹拘急,绵绵而痛,伴头昏,面唇少华,或肢肿,小便不利 治法:养血调肝,健脾渗湿 92泽 白术当归、川芎方药:芍药 茯苓 泻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 十一 2。郁冒 3。大便难产后三病 1。病痉 病位:筋脉 产后腹痛四方证应如何鉴别? 病机:血虚里寒 症状 当归生姜羊肉汤 腹中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治法:养血补虚,温中 散寒,症病机:气血郁滞 枳
41、实芍药散 状:腹胀痛,心烦胸满不不得卧治法:行气散结,和血 止痛 症状 下瘀血汤 病机:瘀血内结 腹刺痛拒按,或有硬块 治法:破血逐淤止痛, 症状:少病机:瘀血兼胃实 大承气汤 晡剧,便秘,食则谵腹坚痛,发热烦躁,日 语,脉微实 03 治法:攻下淤热 阳旦汤 中风 太阳中风 竹叶汤 阳虚中风 - 呕利 虚热烦呕 10.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 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热利伤阴 11. 金匮要略名解导引指自我按摩。吐纳为一种调 导引,吐纳整呼吸的方法。均为古代体育疗法,起养生 却病的作用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前者是人治未病 神饮体未发疾病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
42、如调摄精 食, 注意身体锻炼等,以增强正气和防止 疾病发生。后者指发病之后,根据疾病的传 变规律,对未病的脏腑采取防范措施,阻止疾 病的传变 是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 痉病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但本篇所论是以外 感风寒所致风寒客邪,以寒邪偏盛,见项背强急、 刚痉 口噤不开、发热、恶寒、无汗者风寒客邪,以风邪偏盛,见项背强急、 柔痉 口噤不开、发热、恶寒、汗出者几几然:此指病人身体强直,不能俯仰转侧 自如是一种湿邪侵犯肌肉关节,临床以发 湿病 热身重、骨节疼烦为主症的病症为病机名,谓风邪与湿邪相合侵犯 风湿相搏 人体,客于肌腠,流注关节,阻滞气血运行, 13 出现一 身尽痛等症状 由于热病之后,或情志不遂引起心肺 百合病 阴虚内热所致,临床以神志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行动、起居异常及口苦、小便赤、其 脉微数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狐惑病:由于湿热虫毒所致,临床以目赤、咽喉 及前后二阴蚀烂甚或酿脓为特征,伴神情恍惚、狐 疑惑乱等症的一类疾病以卒然昏仆或未经昏仆,出现半身不中风 遂,口眼喎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是指突然性的昏倒,不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租车车辆自然课件
- 出租培训课件
- 出国留学安全培训中心课件
- 2025租房合同模板示例
- 腾讯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大一政治闭卷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酒店租赁合同范本
- 冲压车间消防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全面代码购销合同
- 2025货物采购代理合同样本范文
- 区域检验信息管理系统规划书
- 无人机高精度航拍-洞察及研究
- 摄影后期教学课件
- 教育直播平台直播教学与2025年教育信息化政策解读报告
- 苹果协会管理办法
- 2025年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附答案)
- 物业前台倒水服务方案(3篇)
- 2025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GCP考试题及答案
- 应急管理局项目管理办法
- 2025年职业指导师考试试卷: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
- 2024年江苏省阜宁县文化馆公开招聘试题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