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自主学习(教材P16P21)1认识荒漠化 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4)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2、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的灌溉。同步辅导1要点归纳自然因素 为荒漠化创造条件2难点解惑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第2课时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自主学习(教材P22P25)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同步辅导1要点归纳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知识构建】第二节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及雨林生态脆弱性自主学习(教材P26P30)1森林资源的分布与现状 分布:现存原始森林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和加拿大)和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通过光合作
4、用,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有“地球之肺”之称。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同步辅导1要点归纳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难点解惑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第二课时亚马孙开发计划及雨林的前途自主学习(教材P30P36)4雨林的开发和保护 雨林破坏的原因根本原因:人
5、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直接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如过度的焚耕开垦(迁移农业)、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雨林的保护措施合作探讨1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左: 根据统计图表
6、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的是森林和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般思路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答题模板3.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分析 一般思路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应针对其成因展开分析。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答题模板同步辅导1要点归纳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不同区域内的生态功能差异2难点解惑第3讲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主题一
7、水土流失的治理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37.1%。 主要类型:流水侵蚀、风力侵蚀。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3水土流失的原因(以黄土高原为例) 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基础条件,其主要类型及影响如下表所示:(1) 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不断减少;且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 导致了人口与有限的土地承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4.水土流失的治理(1)治理措施 案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黄土高原地区通过“
8、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主题二 湿地的保护1湿地概况 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 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2沼泽湿地成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
9、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湿地的功能 湿地的功能 案例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4.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质量在下降。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5湿地资源问题出现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人口急剧增加,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
10、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填海造陆等。6湿地的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主题三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1生态环境问题的整体分析思路2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区域生态问题。材料中如果出现“干旱”“过度农垦、放牧”等词语,则初步判断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根据区域来判断生态问题。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 根据统计图表来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如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 地减少或破坏;如果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授权代理合同范本
- 氯丁橡胶装置操作工操作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炉原料工综合考核试卷及答案
- 海藻胶提取工特殊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调饮师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烧结配料工技能巩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房地产典当抵押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合同
- 2025版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间合同范本
- 2025房地产营销效果评估与优化服务合同
- 仿木护栏购销合同6篇
- 第一单元 写作《热爱写作学会观察》课件 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界面工程与载流子传输机制
- 病媒生物防培训课件
- 影像学检查技术课件
- 2025年福建省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如果……就不妙了”转变为“即使……也没什么”
- 2025至2030年中国油用牡丹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 CJ/T 151-2016薄壁不锈钢管
- DR操作常规文档
- 四渡赤水战役解析
- 委托肉类加工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