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实验考核物理复习试题2_第1页
2014实验考核物理复习试题2_第2页
2014实验考核物理复习试题2_第3页
2014实验考核物理复习试题2_第4页
2014实验考核物理复习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4年中考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物理复习试题实验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50分)1、猜想与假设: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_。2、设计并进行实验: 检查器材。 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记录两根蜡烛的的位置。 改变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再做一次。3、分析表中数据,你得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_4、拓展与反思:此实验为什么要用透明玻璃作为反射镜?_操作评 分 细 则满分1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2分),像

2、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2分)42检查器材。(4分) 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6分) 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分) 在玻璃板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10分 记录两根蜡烛的的位置。4分 改变物距合理,过程操作无误4分323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分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2分44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便于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 5分55实验完毕,整理器材,复位摆齐。3实验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桌面上的器材可完成以下两个实验(你只需做一个实验即可):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或缩

3、小)实像的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设计并进行实验 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你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cm。 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和蜡烛;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或成实像和虚像)的条件。观察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测量物距u和像距v,记录在下表中(注:成虚像时不记录像距v)。 改变物距,重复以上实验过程再做一次。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正倒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虚实122、分析表中记录,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3、反思与拓展。 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 当物距

4、u=f时,凸透镜能成像吗?(填“能”、“不能”)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正倒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像的虚实122、分析表中记录,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操作评 分 细 则50分1凸透镜焦距填写正确2分。22把凸透镜、蜡烛、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正确5分;调节高度,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5分。103移动蜡烛、光屏,找像正确5分;正确测量物距3分;像距3分;数据记录及时、真实10分;改变物距合理,过程操作无误3分。214结论表述正确6分(与监考教师指定的实验项目一致),有两种情况: A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条件;当fu2

5、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B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条件:当uf成正立虚像;当uf成倒立实像;65当u=2f成倒立等大实像3分;当u=f不能成像3分。6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复位摆齐5实验3:测量物质的密度桌面上现有的器材,可以完成以下两个实验(你只需做一个实验即可):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测量盐水的密度。 你完成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实验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的数据,请你填在下表格中12、进行测量,读取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只测量一次)。3、你测得的物质密度为= 。你完成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实验中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的数据,请你填在下表格中13、你测得的物质密度为= 。

6、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实验表格中应有石块的质量(g)、量筒内水的体积(cm3)、量 筒内水和石块的总体积(cm3)等15分(有物理量及单位)。 实验表格中应有盐水与烧杯的总质量(g)、剩余盐水与烧杯的质量(g)、盐水体积(cm3)等15分(有物理量及单位)。152实验:A、用天平称出石块质量10分(调节平衡2分;物体和砝码放置正确2分;取放砝码用镊子2分;适时使用游码2分;称量完砝码放回盒中,游码移回零处2分);B、用细线系石块放入量筒中2分;正确使用量筒测石块体积5分;C、记录数据正确、及时、真实。每空2分,共6分;D、正确计算石块密度且接近真实值7分。30实验:A、天平使用10分(参照实验评分

7、);第二次使用天平重新调节平衡2分。B、正确使用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5分;C、记录数据及时、真实。每空2分,共6分;D、正确计算盐水密度且接近真实值7分。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复位摆齐5实验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所给器材,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只需做一个实验即可)。 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认识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N,分度值N。 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如有偏差先进行校零。2、设计并进行实验。 根据指定的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保持不变,改变,测出相应的摩擦力大小,记录在

8、下表中(测3次)。实验次数 (考生填写)摩擦力(N)1233、从本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 。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2、设计并进行实验。根据指定的实验项目设计实验。保持不变,改变,测出相应的摩擦力大小,记录在下表中(测3次)。实验次数 (考生填写)摩擦力(N)123、从本实验中,你得出的结论是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写正确4分;观察弹簧测力计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如有偏差进行校零的 得2分。 2实验设计。保持接触面状况(或压力)不变,改变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6分。 3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将木块放在木板上,木块上放一定数量的钩码3分;用测力计沿直线

9、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摩擦力大小9分;改变木块上钩码个数,按上述方法再测两次摩擦力大小8分;测量数据记录及时、真实6分;表栏中填写正确2分(压力大小)。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将木块平放在木板上2分,用测力计沿直线匀速拉动木块,测出摩擦力大小8分;在木板上铺一条粗布(或毛巾),按上述方法再测两次摩擦力大小10分测量数据记录及时、真实6分;表栏中填写正确2分(接触面材料)。4实验结论表述正确5分。表述一: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小),滑动摩擦力越大(小);表述二: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大(小)。 5实验完毕拆卸装置,把器材整理好,放回原处。 实验5:探究杠杆的

10、平衡条件 请根据所给仪器、器材,设计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什么有关?2设计并进行实验: 安放杠杆,调节平衡。 在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填入下表中。 改变钩码数量和悬挂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填入下表中。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cm)动力动力臂(Ncm)阻力(N)阻力臂(cm)阻力阻力臂(Ncm)123、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4、实验事项分析: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猜想与假设:力和力臂的乘积(考生只要猜到阻力、阻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都

11、给分)3分。 32将铁架台放平稳,将杠杆固定在铁架台上3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3分。 63在支点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4分;用刻度尺测量(或直接读出)动力臂、阻力臂,并记录动力、阻力8分。 12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4分;用刻度尺测量(或直接读出)动力臂、阻力臂,并记录动力、阻力8分。 125及时记录、计算实验数据6分;正确表述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分。 96实验事项分析:便于测量力臂 3分。37整理器材,复位摆齐5分。5实验6: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根据所给器材,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你只需做一

12、个实验即可)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它的粗糙程度的关系。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认识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N,分度值 N。刻度尺的量程 cm,分度值 cm。2、设计并进行实验。用所给的长木板和垫块组成一个斜面。用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用刻度尺测出斜面的长s和高h。用测力计沿坡面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读数F,计算斜面的机械效率,填入对应表格中。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或粗糙程度),按上述方法再测一次,将数据记录在对应表格中。斜面的倾斜程度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缓

13、较陡3、本实验中,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你所做的实验是(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改变木板的倾斜程度(或粗糙程度),按上述方法再测一次,将数据记录在对应表格中。斜面的粗糙程度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较光滑较粗糙3、本实验中,你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填写正确8分。 82组装斜面3分;正确测出木块的重力G、斜面的长s和高h6分;用测力计沿斜面匀速拉动木块3分;记下测力计读数2分;计算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6分;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或将粗棉布平铺在斜面上,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4分;按上述方法再

14、测量并计算一组数据(h、F、W有、W总、)8分(与监考教师指定的实验项目一致才给分)。 323实验结论表述正确(与监考教师指定的实验项目一致才给分)5分。 54实验完毕,整理器材,复位摆齐 5实验7:组装串并联电路请根据所给仪器,按要求设计两个电路,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连接电路。1、一个开关S能让两个灯泡L1、L2同时亮或同时熄灭(连接电路后举手请监考教师检查)。2、灯泡Ll和L2并联,一个开关Sl控制L1,另一个开关S2同时控制L1和L2(连结电路后举手请监考教师检查)。 电路图1 电路图23、实验记录:你所用电源的名称,你选用的电源电压是 V。操作内容评分细则满分1实验1:画电路图正确、

15、规范6分,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14分(灯泡L1和L2串联或并联3分,连接过程中开关断开3分,电路接通,开关达到控制要求8分)。202实验2:画电路图正确、规范6分,根据电路图连接14分(灯泡L1和L2并联5分;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断开3分,电路接通,两个开关分别达到控制要求6分。203正确记录电源名称2分,电源电压3分54实验完毕,先断开开关,再拆除电路3分,整理器材,复位摆齐2分。5实验8: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请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1、观察、认识电流表所用电流表量程是_A和_A,分度值分别是_A和_A。2、设计和进行试验按右图

16、正确连接电路分三次将电流表接入,并分别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IA、IB、IC,测得IA=_A,IB=_A,IC=_A。3、探究IA、IB、IC的数量关系_4、由此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正确填写电流表量程和分度值8分。82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17分(灯泡L1、L2并联5分;电流表串联接入2分次,共6分;电压表+、一接线柱接法正确3分;每次接入过程中开关断开3分)。 电流表量程选择正确3分; 正确测出通过A、B、C三点的电流9分。293IC=IA+IB 3分 34正确表述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和各支路的电流关系5分。55实验完毕,先断开开关,后拆电路3分;整理器材,复位摆齐

17、2分。5实验9: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关系请根据所给器材,设计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关系。1、观察、认识电压表 所用电压表的量程是V和V。2、设计和进行实验 按右图正确连接电路。 分三次将电压表接入,并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UAB、UBC、UAC。测得UAB=V,UBC=V,UAC=V。3、探究UAB、UBC、UAC数量关系4、由此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正确填写电压表量程和分度值8分。82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17分(灯泡L1、L2串联5分;电压表并联接入2分次,共6分;电压表十、一接线柱接法正确3分;每次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3分);电压表量程选择正确3分;正确测出AB

18、、BC、Ac间的电压9分。293UAC=UABUBC34正确表述串联电路电压关系5分。 55实验完毕,先断开开关,后拆电路3分;整理器材,复位摆齐2分。5实验10: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或功率)桌面上现有的器材,可以完成以下两个实验(你只需做一个实验即可): 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你完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由监考教师指定)。1、观察、认识电压表和电流表 电压表量程是V和V,电流表量程是A和A。2、电路连接 根据右图连接电路并检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V(由监考教师填写)。3、操作与记录。 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达到V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A,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 (填“电阻”或“功率”)为 。操作评分细则满分1正确填写电压表、电流表量程8分。 82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