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课:芦笋的发现_第1页
中班优课:芦笋的发现_第2页
中班优课:芦笋的发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芦笋的发现(中班综合)江苏省靖江市城南办事处八圩幼儿园:朱红霞 【教材简解】本次活动由我园滨江文化芦苇篇课题自主生成而成的。教材本身来源于生活,特别是来源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即注重让幼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此活动芦笋的发现就是在幼儿已经认识芦苇的基础上,让幼儿不断发现,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发现芦笋的妙趣。本次活动还注重了幼儿环境保护的培养。【目标预设】1、激发幼儿热爱自然和关注自然变化的兴趣,感知春天芦笋的变化。2了解芦笋的基本构造,初步理解事物都是处于变化之中的。3在活动中,幼儿体验发现芦笋的快乐,培养幼

2、儿情感及动手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感知了解芦笋的构造及变化。难点:由芦笋引发芦笛的动听及芦笋舞的优美。【设计理念】 本活动是一节生成的课,它以春游活动为主线,给幼儿以直观的感知,充分创设了让幼儿去表现“有话要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的环境。活动还结合科学、艺术领域方面的内容。领域间相互连接,相互渗透,充分发挥了互补性。【设计意图】春天悄悄走进了我们的校园。虽说早春的脚步静悄悄的,可是没有躲过孩子们敏锐的眼睛。在一次早春的春游活动中,我带孩子们到江边踏春。由于滨江文化一直是我校研究的课题,所以孩子们已经认识里芦苇,所以当孩子们发现了许多绿油油、尖尖的芦笋时都非常兴奋,有的摸摸芦笋;有

3、的把芦笋拔起来看看它的根;有的摘一片芦叶在折,孩子们都充满好奇。于是,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能力在“滨江文化芦苇篇”的主题活动中,设计并开展了“芦笋的发现”这一中班综合活动,让孩子们去感知去发现芦笋的秘密。【教学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到江边游玩,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江边去踏春,高兴吗?那你们还记得江边有什么吗?(大片的芦苇)那就手拉着手,开起小火车和我们一起出发吧!”2教师进行提问,启发引导幼儿认识芦笋。(1)提问:江边到了,咦?芦苇到哪里去了?幼儿自由观察,并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师小结:大片的芦苇在冬天时干枯了都被农民伯伯收割起来了,到了春天,芦苇开始发芽了,

4、那个尖尖的细细的就是芦笋。(2)幼儿讨论:芦笋能干什么? 幼儿自由玩芦笋,发现将芦笋的尖尖部分拔出了可以做成芦笛,发出动听声音;芦笋的叶子嫩嫩的,可以随意弯折,做成自己喜欢的小作品;芦笋的根拔出来洗洗干净,吃在嘴里甜甜的。3幼儿观察芦笋,了解芦笋的基本构造。(1)师:“你们知道芦笋的基本构造吗?我们来拔一根仔细瞧瞧!”(2)师:“认识了芦笋,我们玩一个游戏:芦笋舞。幼儿根据音乐及看到的芦笋自由创编动作。(3)组织幼儿讨论:如何爱护芦笋?教育幼儿只有保护好环境,江边的芦苇才能健康成长。4包粽子。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芦笋的叶子是包粽子最好的材料,它们嫩嫩的,翠绿翠绿的,你们想尝试吗?”(1)鼓励幼儿大胆用芦笋叶包粽子,教师进行巡回指导。(2)欣赏幼儿作品,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做的粽子可真漂亮!我们今天在江边玩得可真开心,现在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开起小火车回家吧。”附:芦笋舞我是一个小芦笋,根部甜甜叶儿脆;风儿吹,雨儿润,身子尖尖变芦笛;太阳照,往上拔,长成芦苇用处大。反思:本次教育活动以幼儿亲身体验、逐步渗透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设计既符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又克服了以往教师是活动主体的说教方式,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