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实录 哈尔滨市呼兰区东方红小学 张跃武一、教学设计背景 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因此,这个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多元化的感悟交通的有关知识,了解交通和我们的密切联系,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设计,包括四个环节:1、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
2、变化导入。2、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3、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4、培养创新、设计未来。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五、教学难点 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六、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
3、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六个小组,参考教材提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分组情况: 陆上交通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路(1组)、桥(2组)、陆上交通工具(自行车3组、机动车4组)发展变化的资料。 水上交通小组:5组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变化的资料。 空中交通小组:6组查找有关热气球、飞艇、飞机等飞行器发展变化的资料。 2、教师准备相应课件与资料。七、课堂实录 活动1、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长辈以及爸爸、妈妈和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同学们,都整理好
4、了吗? 生:整理好了!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从古到今话交通吧!(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说一下。生1:我听爷爷说他那时每家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现在不但每家都有了自行车,还有了摩托车,甚至有了汽车。交通工具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生2:以前,爸爸上班骑自行车,顺风还好,要是赶上顶风真是骑不动。后来,买了摩托车,现在家庭条件好了,爸爸最近又带我去看了车展,回来后爸爸准备买一辆小汽车,这样以后我上下学,或外出就有车坐了,真是方便极了。 生3:爸爸说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14岁以前看到路上跑的都是马车,根本没有见到过真正的汽车,就别提车是长的什么模样了!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
5、我们出行的工具由步行变成自行车,又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摩托车又发展成了汽车。对于我们身边的这种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生1:这些交通工具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生2:我们的交通工具越来越舒适了。 师:体现在哪呢? 生:以前,出租车的配制不够好,夏天坐出租车太热,冬天太冷,现在好了,出租车有了空调,并且还有专门的交通广播台,不间断的为你提供各种出行参考和播放舒心好听的音乐,让你一路心情舒畅,并且及时了解路况信息。 师: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今天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点评:课前预习教材,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材提示的学习方法分组搜集资料,并采访长辈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
6、从长辈口述的历史中感受近距离身边的交通发展变化。)活动2、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 师: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一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 师: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从陆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资料查找。现在我们读一下要求。 生:读(出示屏幕投影: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查到的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后请把小标题和具体时间填在表格里,并商讨如何把资料展示给大家。)师:下面开始交流整理你们小组的资料。 学生组内整理交流片断
7、记录: 1、大家看,这是我找到的有关汽车的发展史。 2、看着像木马一样的东西了吗?这就是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 3、我们在讲路的时候,问问同学们不同的交通工具,走在不同路上的感受如何? 4、“我怎么就飞不起来呢?”一组同学在进行小品的排练。 5、船的发展可以分为人力时代、帆船时代和机械动力时代。 师:同学们,水上交通小组对船的发展的概括十分准确,组长来读一下你们概括的内容。 生:船的发展可以分为人力时代、帆船时代和机械动力时代。 师:同学们,听清了吗?请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整理概括。 师: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哪一组先来展示? 师:自行车组先来。(第三组) 生:我们来讲一下自行
8、车的发展史,世界上的第一辆自行车诞生于1819年,是德国人德雷斯发明的,就像大家看到的图上一样它是木质的,骑在上面的人*两脚登地前行,这是脚蹬的时代。后来直到今天我们发明了电动白行车,到了电动自行车时代。 师:刚才介绍时,我们这位同学有些紧张,现在还紧张吗? 生:不紧张了。 师:听完了我们这组同学的介绍,你是否发现,我们最常用的自行车也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呢? 师:自行车是我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它只是路上交通工具的一种,我们来听一下机动车组的介绍。 生1:我们组选择的是机动车的发展。我们来介绍一下机动车的发展史。(第四组) 生2:在六千多年前,人类进人
9、了滚木时代。开始人们是手提肩扛,后来发现把重物放在滚木上,可以节省力气,于是开始用滚木托运。 生3:在五千多年前,人类进人了手推车、马车时代 生4:在四百多年前,人类迸人了四轮马车时代 生5:在一百多年前,人类进入了蒸汽机车和汽车时代 生6:老师,我想请大家欣赏一些精美的汽车图片。可以吗? 师:可以! 生:这是劳斯莱斯,这是总统防弹车同学们这些车漂亮吗? 生:漂亮。 生:这辆是电动汽车,这辆是太阳能汽车。他们都是绿色无污染汽车。 师:正如这位同学说得那样,我们今天正在研究的以太阳能、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是我们未来交通发展的方向。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我们虽有了这么多的车,但人们用得最多的还
10、是自行车。这是为什么呢? 生1:因为自行车方便实用。 生2:因为自行车灵活机动。 生3:因为自行车绿色无污染。 师:正因为这些,自行车现在仍是我们主要的交通工具。 师:再好的车,也需要宽阔平坦的道路,我们来听一下关于道路的发展史。 生:我们组查找的是道路的发展史。(第一组) 生1:最早是没有路的,走的人多了,路就出现了。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行走就铺设了土路有了我国古代的驿道。 生2:在四百多年前,随着四轮马车的出现,后来人们又铺设了石子路。 生3:一百多年前,随着汽车的出现人们为汽车又铺设了柏油路。并为了让马车多拉东西铺设了铁路,后来火车的出现,促进了铁路的发展。 生4:但不能把车开得太快,于是人
11、们x铺设了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师:同学们听完介绍后不难发现,正是车的发展,促进了路的改进与发展。 师:但再好的路,也有遇到河的时候,我们要想过去就需要 生:桥。 师:谈到桥下面请第二组来介绍一下桥的发展史。 生1:最早人们把一根原木横在小河上,就是最早的独木桥,后来人们有了畜力运输,独木桥太窄了,所以又有了木桥、石桥。随着汽车的出现又建造了水泥桥、立交桥。 生2:这是木桥,后来人们为了方便行走又建造了有扶手的竹桥,可竹桥不够坚固,于是人们又建造了石板桥。石板桥仍经不起洪水与地震的洗礼,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石拱桥。图中的石拱桥就是我们河北著名的赵州桥,它经历了大洪水与1962年的邢台大地震,历经了
12、1200年的沧桑。 生3:这是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我 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 路、铁路两用桥, 生4: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又修建了立交桥,这就是上海的南浦大桥,总长8346米,大桥设有观光电梯,游人可乘电梯上桥观光。南浦大桥是一座现代化桥梁,它犹如一架横卧的竖琴,其规模在当今世界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三。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少有的,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也不多见。特别是到了晚上,光彩熠熠,霓虹闪烁,可美了! 师:大家谈得很好!可见大家在课前收集了很多资料,对桥梁设施的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 (点评: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自由结合,从而培养孩子们协作、互助的合作精神。)
13、 师:那有没有不用走路、过桥的交通工具呢? 生:我们介绍的船就不用走路和桥。(第五组) 生:在远古时代,出现了由人力划行的船,在3000多年前的埃及出现了桨。2000多年前进入了帆船时代150年前,人类制造出了第一艘机械动力船 师:但据我查到的资料显示,最开始时的轮船远没有帆船方便快捷。但人们为什么还要研究发展轮船呢? 生:因为帆船在没风的时候还要*人力前进,而这对轮船没有影响。 师:正是这样,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在刚刚出现时必会有其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的优势也已开始突显。 师:最后一组,你们介绍什么? 生:我们介绍飞机,用表演的形式。(第六组) 表演:人们看到鸟在天空中飞翔,就产生了也想飞上蓝
14、天的梦想,于是就把羽毛绑在身上,但没有成功,(我怎么飞不起来呢);后来风等飞上了天,于是人们又想后来人们发明了火药,有了能飞上天的火箭,于是人们又想在200年前,人类制造的热气球终于飞上了蓝天,但最先飞上蓝天的是几只鸡和羊(看热气球飞上天了),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终于飞上了蓝天(兄弟我们终于成功了)。 师:她们的表演精彩吗? 生:精彩。 生:老师我能不能给大家展示一下飞机的图片? 师:可以。 生:这是第一架飞机的图片,这是支线客机,这是商务用机 师:这节课,同学们跟老师从古到今话交通,同学们讲到了天上的飞机,陆地上的车。水中的轮船。(边说边板书)现在老师讲讲地下的地铁,大家都坐过
15、吧!最早的地铁出现在1860年的英国,在开通的第一年,就运送了650万人。我国的第一条地铁是1969年建成的北京地铁。地铁为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还有埋在地下的管道运输。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聪明的中国人在四川用竹子做成管道运送天然气和卤水熬制食盐。同学们请看图片,现在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和全部天然气*管道运输,管道运输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下面老师出示一段谜语看同学们学完以后能不能猜出谜底: 远看像城墙,近看一排房,日行千里路,能载万吨粮。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水面一座楼,没腿四处走,载人又送货,江海任它游。耳听赛雷鸣,眼看
16、像只鹰,早晨去拉萨,晚上回北京。 师:(让学生看板书)大家看,经过无数代人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天上有飞机,水中有轮船,路上有汽车、火车、自行车,地下有地铁、管道运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点评:以“整理、交流展示”为中心,将学生们搜集到的资料,在教师指导下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突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把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尽情地发挥,做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引导和评价,并参与交流过程,实现师生互动。)活动3、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 师:通过以上各组同学的展示,使我们了解了交通从古到今走过的轨迹,但此时我们不能不产生这样的疑问:交通运
17、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结合我们查到的实例,谈谈你的看法。 生: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 生:因为人类勇于创新,有了梦想就永不言弃。就拿我们船来说吧,虽然,第一艘蒸汽船被称为“笨家伙”,但人们没有放弃。 生:这是人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桥的故事,可能对大家有所启发。茅以升是我国著名桥梁专家,1934年春,他担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以周密的勘测和精湛的设计,拿出了比当时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既好又省的方案。从1935年春正式开工起,他创造性地使用造桥方法,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建成了长1453米,高71米的钱塘江大桥。这一壮举显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
18、明才智和中国人民具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生:因为人类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具体说一下。 生:自行车刚发明时,只能用脚蹬地前进 生:人类有一种献身精神。从人类有了飞行的梦想,就有无数人付出了汗水、心血乃至生命,才有了飞机的发明。 活动4、培养创新,设计未来。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越来越完善,将来交通工具和设施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请你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和想象力,课后用你们手中的笔画出、描述出未来的交通工具和设施。让我们怀着美好的希望,在今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自己的想象变成现实,迈向美好的明天。(点评:学生在学习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后,可以组织学生设计、改进、发
19、明创造交通工具。学生可以画车、船、桥、飞机,可以做简单的交通工具模型,可以做飞上蓝天的梦想画。本环节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交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你的改进方法。在下节课时展现给大家。(总评:本教学设计融合了小学思品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三个课题内容。(即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从古到今话交通)旨在用1到2课时的时间,使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并联系生活实际去感受交通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危害,有了解交通工具发展变化的兴趣。)板书设计 从古到今话交通 飞机 空陆海 船车立体交通
20、网 管道运输 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服务能力 哈尔滨市呼兰区东方红小学 张跃武小学低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太阳”,父母成天围着他们转,什么叠被子、穿衣服、系鞋带、洗险、梳头、整理书包几乎都由父母包办代替。这些现象表明,学生缺乏自我服务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治自理能力呢?针对这一现象,几年来我一直带着这样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服务的能力?它对于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劳动观点的形成,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怎样重要的意义? 我在思品课的教学中,结合学做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东西要放在一
21、定的地方这类课文,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有哪些事是自己应该做的,这些事怎么做,教会学生自我服务,克服依赖父母的习惯,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一、课前调研,掌握情况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我对二学年60名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作了调查,了解学生在家里是否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早晨起床后是否能自己把衣服穿好、叠好被、每天能否不在家长的催促下自觉地刷牙、洗脸、洗手。结果表明,学生在家里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偏低,上述几项做到的学生不足10名。我还对60名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整理书包的比赛,结果做得好的仅有5人,一般化的有15人,做得较差或很差的有40人。针对学生生活
22、处理能力差这一点,我决定在教学中从明确认识入手,再进行实践指导,进而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二、课上明理,提高认识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和指导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在课上,我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引导,使孩子们逐渐悟出道理,如:一向娇惯的于洋说:“我过去只知道自己小,有些事情必须由大人来做,自己不会做,做不好,爸爸、妈妈做得快、做得好,就让他们帮着我穿衣洗脸、梳头,
23、我真不应该。”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王丽娜说:“我妈妈是正大集团肉鸡分割车间三班倒的工人,爸爸是汽车司机,常常很早就出车了,妈妈每天下了夜班回家马上就要给我穿衣服、洗脸。从今天起,我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通过讨论,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妈妈的工作、生活好累啊!一点也不轻松。我们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给爸爸、妈妈增加负担。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时,应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形式,如讲故事的形式,即运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像“小象为什么做不到就哭鼻子?”通过鲜明的形象和有趣的情节,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
24、的事情学着做”这一道理寓于浅显的叙述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在生动的内容中,情感得到激发,认识得到提高。又如读儿歌的形式,即结合课文内容,自编一个通俗易懂而又琅琅上口的儿歌,让学生朗读、背诵,学生既易记牢,又易指导行动,端正思想。再如看图或录相片的形式,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展示了“怎样学做家务活”和“东西要放在一定的地方”等行为要求,激发了兴趣,明确了道理。除了以上几种方法,我还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生活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以典型化。编成辨析讨论题,使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白道理。如:1、小玉在帮助妈妈洗碗,妈妈说:“你的年龄还小,不会干,别把碗弄打了以免扎到手,这活不用你干。”小玉应该
25、怎么办?2、红红玩得正高兴,忽然听见爷爷叫他去帮助搬来一个小凳,红红怎样做才对?3、军军在学校里主动劳动,并在平时很主动帮助没有来上学的同学值日,可一放学回到家里,不管是家里谁叫他帮忙,他准保像没有听到一样,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因为辨析讨论题来源于学生生活。有的还是学生自己平常表现的写照,所以讨论时,不少学生都能带有真情实感,畅所欲言。在正确与错误行为的比较中提高了认识。三、课后实践,指导行为为了使学生生活中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增强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自觉性。在这样的形式中受到激励,我同三年级六个班的班主任合作,针对品德课教学内容,在每个班上开展了五分钟的岗位劳动摘星星活动。具体做法:一是把班
26、上的清洁区定岗落实到人,要求学生每天早上七 点二十分到校参加岗位劳动。二是要求学生到校后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名字,按到校的先后顺序编上序号,迅速上岗。提水、洒水、扫地、擦门窗、浇花、拔草每人各自都有一个劳动的小天地。三是开展一日一次评比活动。要求自评互评,看谁准时到校、劳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完成任务好,谁就能摘一颗劳动星贴在板报的照片上。四是一月一次总评。看谁的星星多,谁就是小劳模。通过五分钟的岗位劳动摘星星活动,使班上98的学生学会打扫卫生的办法,同学们把教室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同学们在快乐的岗位劳动中,学到了劳动知识,得到了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实践,学生自主意识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明
27、显提高,在家里,学校不仅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懂事了,做事了。经过考查,95的学生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优秀和良好的成绩。不仅如此,在学校里,班级生活中的保持卫生,整理桌椅,保护桌套等事情,同学们抢着做、主动做,而且做得比较好。活动的开展是自主的,而不是教师统整领、导演和指挥的。教师主要是通过在活动过程中与儿童的积极互动,通过参与儿童的活动,给予儿童支持、合作等实现对儿童的引导和指导。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自由地尝试和利用自己的经验,不宜灌输式地教或命令儿童活动。教师的言行不能对儿童的讨论、交流、思考等造成过多的干扰和阻碍,活动的开展还必须注意有效性和有序性。
28、四、拓展教学空间,培养习惯,从我做起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现在的孩子许多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农村经济条件虽然不及城区,但是许多农村娃也是被家长捧在手心的宝贝。我曾到我区农村的一所小学学习,我发现他们为了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午间吃饭时,安排孩子轮流到食堂拿饭菜和餐具,雨天时便合作,如一人撑伞、一人端。饭菜端到教室后,由同学轮流负责分饭菜。吃完饭后,一部分孩子负责收拾餐具拿回食堂,一部分孩子负责打扫教室
29、。老师介绍经过这样半个多学期,午间吃饭时,孩子们已经能够很好地为自己服务了。看着孩子们吃饭时的幸福模样,就知道这样的饭菜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这也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明白了“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的道理。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习惯来源于养成,让我们大家共同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古到今话交通教学设计 哈尔滨市呼兰区东方红小学 张跃武一、教学设计背景 从古到今话交通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活动。本课时的活动,围绕交通发展史,安排对交通
30、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考察,内容丰富,辐射面较大。教材除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图片外,还提示了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选择一种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去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因此,这个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多元化的感悟交通的有关知识,了解交通和我们的密切联系,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次教学设计,包括四个环节:1、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2、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3、研讨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有着这样的变化。4、培养创新、设计未来。三、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2、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
31、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3、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交通设施的演变过程,知道车、桥、路、船的变化历史。 五、教学难点 根据查找的资料,探究交通运输方式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在探究中使学生了解从古到今交通发展过程对现实生活的意义。 六、课前准备 1、预习教材60-63页,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六个小组,参考教材提示的相关内容的学习方法搜集资料。分组情况: 陆上交通小组:分别查找有关路(1组)、桥(2组)、陆上交通工具(自行车3组、机动车4组)发展变化的资料。 水上交通小组:5组查找有关船的发展
32、变化的资料。 空中交通小组:6组查找有关热气球、飞艇、飞机等飞行器发展变化的资料。 2、教师准备相应课件与资料。七、课堂实录 活动1、由现实生活中交通运输工具的变化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并感受到交通的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课前布置了让大家采访自己的长辈以及爸爸、妈妈和身边其他人所经历的交通工具的变化。同学们,都整理好了吗? 生:整理好了! 师:好!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从古到今话交通吧!(板书课题) 师:哪位同学把你的调查结果,给大家说一下。生:我听爷爷说他那时每家有一辆自行车就不错了,现在不但每家都有了自行车,还有了摩托车,甚至有了汽车。交通
33、工具的发展真是太快了。 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我们出行的工具由步行变成自行车,又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摩托车又发展成了汽车。对于我们身边的这种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师:就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今天的交通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舒适。活动2、分组谈交通的发展史 师: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一样,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经历了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它们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故事。 师:课前让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从陆上交通、水中交通、空中交通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方面进行资料查找。现在我们读一下要求。 生:读(出示屏幕投影:按交通方式发展演变的顺序整理查到的资料。在了解资料的基础上,找到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化,并以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括。概括后请把小标题和具体时间填在表格里,并商讨如何把资料展示给大家。)师:下面开始交流整理你们小组的资料。 学生组内整理交流片断记录: 师:哪一组先来展示? 师:自行车组先来。(第三组) 师:自行车是我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它只是路上交通工具的一种,我们来听一下机动车组的介绍。 生1:我们组选择的是机动车的发展。我们来介绍一下机动车的发展史。(第四组) 师:再好的车,也需要宽阔平坦的道路,我们来听一下关于道路的发展史。 生:我们组查找的是道路的发展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字展厅终端设备智能化运维方案
- 市级小学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考题库
- 机械制造业工艺流程数字化转型
- 自然草本疗法体验中心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签订方案
- 耐候性建筑防水涂料行业跨境出海项目商业计划书
- 语文课堂成语故事教学创新方法
- 幼儿园手工泥工活动教学设计
- 起重机械安装安全监理控制要点
- 安康职业院校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教师招聘考试
- GB/T 7631.5-1989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类)的分类第5部分:M组(金属加工)
- GB/T 26988-2011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
- GB/T 24645-2009拖拉机防泥水密封性试验方法
- GB/T 16840.4-1997电气火灾原因技术鉴定方法第4部分:金相法
- 大剧院声场模拟分析
- 小学生法制教育课件讲义
- 分镜头脚本范文(推荐八篇)
- 医学装备科医院设备绩效管理修订方案
- What do you want to be教学设计教案
- 4.3诚实守信 课时训练(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