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_第1页
【三维设计】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_第2页
【三维设计】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_第3页
【三维设计】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_第4页
【三维设计】2012届高三地理二轮 第一部分 专题三 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抓主干,研考点,链时事,提能力,专题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考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1掌握环境问题要把握“一个实质、二种原因、三种表 现”。 2掌握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循环经济的模式理解可持续发展 的理念。 3评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意义注意要从生态、经济、社会 三个方面去分析。,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环境问题 (1)产生原因:,(2)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 关注,而忽视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2、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 不同措施: 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境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

3、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例1(2011天津高考)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 要来自 () A城镇B牧区 C林区 D矿区 (2)学生对图中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据 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 A气候、交通 B土壤、市场 C水源、技术 D地形、人口,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水体污染和牧区分布的区位因素。 名师精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题目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L湖流域内主要地理事物为林区和城镇,无矿区、牧区分

4、布,因此污染物应该来自人类活动频繁的城镇区。(2)牧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及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地形是影响牧区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牧区内的城镇、人口分布属于人文因素。 答案(1)A(2)D,易错提醒本题主要会因为从图中提取不出“城镇” “地形”等有效信息而出错。,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 (1)内涵:,(2)三大原则:,2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例2(2011开封调研)读某地生态园区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功能区的对应, 正确的是 () 甲居住区乙种植区丙水源区 丁乳畜区 AB C D,(2)对该生态园的叙述有误的是 () 存在废渣、废水和废气的污

5、染实现了生物物质的充分循环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和肥料不需要任何技术 A B C D,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农业的生产结构及意义。 名师精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该生态农业模式图。第(1)题,甲产出生活污水,说明甲为居住区;丁向乙提供饲料和饲草,说明丁为种植区,乙为乳畜区;丙向甲和丁提供水源,说明丙为水源区。第(2)题,图示生态园区的核心部分是沼气池,它将废渣、废水、废气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无需从外部购进原料、燃料和肥料,但要精心设计,需要一定的技术。,答案 (1)C(2)D 易错提醒解答本题组出错的原因主要是不能从图中提出关键信息,如“生活污水”“水”“饲料、饲草”“粪便”等

6、,造成错选。,材料1:,材料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0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有大量放射性污染物泄漏,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材料3:不同时间放射性污染物扩散范围。,材料4:不同高度上放射性污染物的扩散方向。,命题视角,2011年我国渤海湾溢油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结合以上材料,可能考查以下内容: 1.海洋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2.大气环境和洋流。,(1)结合材料1,从地理学角度分析渤海漏油事件对渤海影响大的原因。 (2)根据渤海漏油事故的关注和思考,解决沿海地区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材料3,分析日本发生核泄漏后,除日本外还有哪些国家

7、或地区受其影响较大?试分析原因。 (4)根据材料4,解释不同高度上放射性污染物扩散方向的差异。 (5)日本发生核电站核泄漏事故后,我国许多省区出现居民哄抢加碘食盐现象。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试用洋流有关理论加以说明。,解析:第(1)题,从渤海海域面积小、比较封闭、海水较浅、洋流系统较弱方面分析。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思想方面分析。第(3)题,从图中可知美、加、墨之间受危害最大。第(4)题,受摩擦力大小影响,风向从近地面到高空风向不一样。第(5)题,洋流对污染物有净化、降低浓度的作用,对我国沿海影响较小。,答案: (1)渤海面积较小;较为封闭;海水较浅;洋流运动较弱,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较小。 (2)引进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项目;建立实施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石油勘探开发溢油事故应急机制;统筹规划海洋的开发与保护。 (3)美国、加拿大及墨西哥(或者北美洲)。原因:日本和北美地区位于西风带,核泄漏物质会随西风气流飘至北美地区上空;核泄漏物质进入海洋,会被北太平洋暖流带至北美洲西海岸。,(4)近地面受摩擦力影响,风向呈西南风;高空中,摩擦力影响小,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