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西方经济学题库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选择2.资源利用3.经济制度4.微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学6.实证方法7.规范方法8.价值 判断二、选择题1、 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 )。 A、稀缺性 B、缺少性 C、稀缺 D、稀少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 )。 A、机会成本 B、成本 C、选择 D、机会3、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 )。A、产品生产的各种任意组合 B、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物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C、实际收入最大情况下所能达到的各种最大产量的组合 D、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
2、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的产量4、 由政府来回答生产什麽、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是 ( ) A、混合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 填空题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三 个问题被称为 。 2西方经济学是研究 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3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 分为 。四、简答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有哪些?答案:一、名词解释1.选择: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或者说如何使用有限资源的决策。2.资源利用:所谓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
3、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3.经济制度:就是一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资源配置与利用的方法。4.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6.实证方法: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超脱价值判断(value judgement),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要回答“是什么” What is的问题。7
4、.规范方法: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要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题。8.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社会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二、选择题1.A2.A3.B4.B三、填空题1.资源配置2.市场经济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四、简答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二章1、 名词解释1. 需求2.需求定理3.互补品4.替代品5.供给定理6.均衡
5、价格7. 市场经济8. 价格机制2、 选择题A、 单项选择题1.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3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A增加B减少C不变D无法确定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咖啡的价格急剧升高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减少B不变C增加D没有影响5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的价格将来会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 )A减少B增加C不变D难以确定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
6、下,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需求量减少D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 )A上升,增加B下降,减少C上升,不变D上升,减少8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消费较多的商品是因为( )A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升B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下降C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D现在消费者可花费的钱多了9价格上升的替代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消费较少的该种商品是因为( )A该商品相对其他商品价格上升B该商品相对其它商品价格下降C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D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10价格上升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
7、品的减少是因为( )A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价格上升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C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便宜了D这种商品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贵了11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之所以会引起消费者对该种商品消费的增加是因为( )A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减少B价格下降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C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它商品变得便宜了D这种商品的价格相对其他商品变得贵了12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从A点移动到B点是( )A需求的变动B收入的变动C需求量的变动D偏好的改变13在图形上,某种商品随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表现为( )A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B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8、C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需求曲线向左移动14下列哪种情况将导致商品需求量的变动而不是需求的变动( )A消费者收入的变化B技术水平的变动C消费者预期该商品的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格下降15一个成功的商品广告( )A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B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C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影响D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16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需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17整个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原因是( )A需求增加B需求减少C价格提高D价格下降18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
9、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19替代品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20燕京啤酒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 )A替代燕京啤酒的其它啤酒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替代燕京啤酒的其它啤酒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燕京啤酒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燕京啤酒需求曲线向左移动21如果A商品的价格上升导致B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我们可以得知A和B是( )A替代品B互补品C可能是替代品或互补品D无法确定22互补品价格下降一般会导致( )A需求曲线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向右移动C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D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23在一般的情况下,当消费者的
10、收入增加时,会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原位不动D移动方向不定24在一般情况下,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嗜好增加时,会导致该商品的需求曲线(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原位不动D移动方向不定25下列哪一项不是一种商品的需求曲线移动的原因( )A消费者收入变动B该商品的替代品价格变化C该商品的互补品价格变化D该商品的价格变化26下列哪一项会导致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A消费者收入增加B互补品价格上升C替代品价格上升D该商品的价 3、 填空题1.需求是消费者 和 的统一。2需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 变动。3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 ,需
11、求曲线的平等移动称为 。4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是需求 ,向右移动是需求 。5在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中,价格变动引起 变动,而生产技术的变动引起 的变动。6某种价格上升表示该商品供给 需求。随着价格的上升,该商品的需求 ,供给 ,最后实现供求相等。7价格上限是政府为了限制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 价格。8价格下限是政府为了扶植某种商品的生产而规定的这种商品的 价格。答案:一、名词解释: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2.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
12、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3.互补品: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4.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5.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6.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7. 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8. 价格机制:又称市场机制,是指价格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13、的方式与规律。二、选择题A、1.B2A3A4C5B6D7D8B9A10A11B12C13B14D15B16A17B18B19A20B21A22B23B24B25D26.B B、多项选择题1. ABC三、填空题1.购买欲望(愿望)、购买能力2右下方、反方向3需求的变动、需求的变动4减少、增加5供给量、供给6小于、减少、增加7最高价格8最低价格第三章1、 名词解释1. 需求的交叉弹性2. 供给价格弹性2、 选择题A、 单项选择题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A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B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C价格变动对需求变动的反应程度 D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
14、反应程度2.需求收入弹性衡量的是( )A需求量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B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C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反应程度 D收入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3、 填空题1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 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 变动的比率。2需求缺乏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需求富有弹性则是指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的比率。3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量减少9%时,该商品属于需求 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需求 弹性。4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 ,而奢侈品的需求弹性 。5一般来说,收入弹性为正值的商品是 商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是 商品。6
15、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 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商品为 关系。7供给缺乏弹性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的比率,供给富有弹性则是指供给量变动的比率 价格变动的比率。8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是需求 弹性的商品。9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的条件下,卖者适当 价格能增加总收益。4、 简答题1.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2.在对某种商品征税时,如何判断税收负担是由消费者承担还是由生产者承担?答案:一、名词解释1. 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2. 供给价
16、格弹性:又称供给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二、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B2.A3、 填空题1价格、需求量2小于、大于3富有、缺乏4小、大5正常、低档6互补、替代7小于、大于8富有9提高四、简答题1.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1)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强度,即该商品是生活必需品还是奢侈品。(2)商品的可替代程度。(3)商品本身用途的广泛性(4)商品使用时间的长短(5)商品在家庭支出中所占的比例2.在对某种商品征税时,如何判断税收负担是由消费者承担还是由生产者承担?(1)税收负担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割称为税收分摊,税收负担最终由谁承担称为税
17、收归宿。在这种税收的分摊中,经营者承担多少,消费者承担多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2)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供给变动反应不敏感,无法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敏感,可以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消费者身上。(3)如果某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而供给缺乏弹性,这就是说,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反应敏感,能及时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而生产者对这种商品的价格反应不敏感,无法根据价格调整自己的供给,那么,税收就主要落在生产者身上。第四章1、 名词解释1. 欲望2.偏好3.效用4.基数效用5.序数效用6.总
18、效用7.边际效用8.消费可能线 9. 消费者剩余2、 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 )A欲望 B效用 C边际效用 D偏好2.基数效用是指( )A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 B效用不可计量,也不能求和 C效用是可以比较的 D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3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4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方法是( )A边际效用分析法 B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C等产量线分析法 D成本收益分析法5总效用达到最大时( )A边际效用为正 B边际效用为0 C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6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
19、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 )A欲望最大化 B偏好最大化 C利润最大化 D效用最大化7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 )A60 B45 C150 D758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B效用水平相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不同C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同 D效用水平不同,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却相同9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 )A无差异曲线 B消
20、费可能线 C等产量线 D企业预算线10某位消费者把他的所有收入都花在可乐和薯条上。每杯可乐2元,每袋薯条5元,该消费者的收入是20元,以下哪个可乐和薯条的组合在该消费者的消费可能线上?( )A4杯可乐和3袋薯条 B5杯可乐和2袋薯条 C6杯可乐和2袋薯条 D7杯可乐和1袋薯条11如果收入不变而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上升,则消费可能线( )A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C不发生变动 D向左下方非平行移动12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在( )实现了均衡。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 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
21、何一点3、 填空题1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 分析法。2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 ;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 。5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 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 。6在同一个平面图上,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 ,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 。7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 平行移动;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 平行移动。8如果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9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的原
22、因在于 递减。四、简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特征。2.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五、计算题: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部分:某物品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110102153342051答案:一、名词解释1.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2.偏好: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3.效用: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4.基数效用: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5.序数效用: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其基
23、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顺序,因此,效用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第三,)来表示。 6.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7.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相对于总的消费 而言,是总效用的增量。8.消费可能线:又称家庭预算线,或等支出线,它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 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最大组合的线。 9.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就是消费 者剩余。2、 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B2A3A4B5B6D7D8B9B10B
24、11B12A3、 填空题1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2增加的、达到最大、减少5.右下方、负值6越大、越小7右上方、左下方8消费者均衡9边际效用四、简答题1.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其特征。(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2)特征: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这些无差异曲线称为无差异曲线组。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效用,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不同的效用。离原点越远的
25、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小。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了相同的效用,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2. 用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的原因。(1)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以这种价格所获得的物品能带来的效用大小。这也就是说,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货币表示了他用货币所购买的物品的效用。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就是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只有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才能用货币的边际效用去衡量其他物品的效用。(2)消费者
26、为购买一定量某物品所愿意付出的货币价格取决于他从这一定量物品中所获得的效用,效用大,愿意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意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而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这样,随着物品的增加,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动。五、计算题: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部分:某物品消费量总效用边际效用110102155318342025211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 生产2. 生产要素3. 等产量线4. 等成本线二、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经济效率是指( )A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B成本与收益
27、的关系C投入的生产要素与成本的关系 D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合比例2技术效率是指( )A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B产量与收益的关系 C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D利润率的高低3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某种组合和它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称为( )A生产函数 B生产可能性曲线 C生产扩张线 D等产量线4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 )A平均产量 B边际产量 C边际成本 D平均成本5一个企业使用5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1800单位的产量;使用60单位的劳动,可以生产出2100单位的产量。生产额外一单位劳动的边际产量是( )A3 B30 C300 D366当其他生产
28、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时( )A总产量会一直增加 B总产量会一直减少 C总产量先增后减 D总产量先减后增7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 )A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B边际产量达到最大 C边际产量为0 D平均产量最低8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递减 B不变 C递增 D先增后减9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 )A不变 B递减 C递增 D先增后减1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化时,边际产量曲线与( )A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横轴相交 C纵轴相交 D总产量线相交11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收益递增,这意味着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 )A产量将保持不变 B产量增
29、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C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 D产量增加的比率等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12生产规模的扩大正好使收益递增达到最大叫做( )A规模经济 B内在经济 C内在不经济 D适度规模13在以下几种情况中,哪一种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 )A B C D14.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 )A成本增加 B产量增加 C产量不变 D技术水平提高15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在一起的分析,两种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 )A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 B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 D离原点最近的等产量线上的任何一点三、填空题:1利润最大化就是
30、要同时实现 效率与 效率。2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 、 、 和 。4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 规律。5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 曲线的最高点。6在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前,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在相交后,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在相交时, 达到最大。7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 ;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相同,称为 ;如果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生产规模扩大的比率,称为 。8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是研究生产者如何把既定的成本分配于两种生产要素的购买与生产上,以达到 。
31、9研究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时采用的是 分析法和 分析法。11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 的一条曲线。12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 14不同的等成本线与不同的等产量线相切,形成不同的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点,将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就可得出 线。四、简答题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不是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普遍规律?2.说明等产量线的特征。五、论述题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关系有何特点?如何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产: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以制成产品的行为。2. 生产要素:是
32、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3. 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4. 等成本线:是一条表明在生产者的成本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线。二、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B2A3A4B5B6C7A8C9B10B11B12D13C14.B 15B三、填空题1技术、经济2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3增加一单位4边际产量递减5平均产量6大于、小于、平均产量7规模收益递增、规模收益不变、规
33、模收益递减8利润最大化9边际、等产量11相等产量12生产者均衡14扩张四、简答题1.(1)边际产量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ivity)的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2)这一规律不是适用于一切情况的普遍规律。第一,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这一规律所指的是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与不变的两类。第三,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
34、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产量绝对减少。2. 说明等产量线的特征。(1)等产量线是表示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或者说是表示某一固定数量的产品,可以用所需要的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一条曲线。(2)等产量线的特征是: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这就表明,在生产者的资源与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为了达到相同的产量,在增加一种生产要素时,必须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增加,是资源既定时无法实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同时减少,不能保持相等的产量水平。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
35、数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因为在交点上两条等产量线代表了相同的产量水平,与第二个特征相矛盾。第四,等产量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这是由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五、论述题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关系有何特点?如何确定一种要素的合理投入区间?(1)总产量Total Product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
36、量Marginal Product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关系有何特点:第一,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AP)。第三,当边际产量
37、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3)在确定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时,我们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把图分为三个区域: I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一直在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了,在这一阶段,相对于不变的资本量而言(固定资本闲置),劳动量不足,所以劳动量的增加可以使资本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产量递增,由此来看,劳动量最少要增加到A点为止, 否则资本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这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即增加劳动量仍可使边际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
38、仍在增加。在劳动量增加到B时,总产量可以达到最大。因此,相对于其它两个阶段而言,这一阶段是一种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至于选择此阶段的哪一点,则要看生产要素的价格。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这时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由此看来,劳动量的增加超过B之后是不利的。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 会计成本2. 短期成本3. 长期成本4. 短期总成本5. 固定成本6. 可变成本7. 包络曲线8. 长期边际成本9. 总收益10. 平均收益11.边际收益定义二、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 在正常情况下,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 )A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小 B 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大C 前者比会
39、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 D 有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2 某企业生产5件衣服的总成本为1500元,其中厂房和机器折旧为500元,工人工资及原材料费用为1000元,那么平均可变成本为( )A 300 B 200 C 100 D 5003 已知产量为9单位时,总成本为95元,产量增加到10单位时,平均成本为10元,由此可知边际成本为( )A 5元 B 10元 C 85元 D 195元4 某企业生产1000单位产量时用110元,生产1100单位产量时用133元,在这个范围内生产额外一单位产品的边际成本是( )A 0.11元 B 0.12元 C 0.14元 D 0.23元5 在短期,典型的
40、平均成本曲线是( )A 向上倾斜 B 向下倾斜 C U形曲线 D 水平线6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 )A 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 D 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7 在短期中,当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成本曲线上方时( )A 平均成本是递减的 B 平均成本是递增的 C 边际成本是递减的 D 边际成本保持不变8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后( )A 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B 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 C 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D 边际成本小于09 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 )A先减后增
41、B先增后减 C一直趋于减少 D一直趋于增加10与短期相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特征是( )A比较陡峭 B比较平坦 C先平坦后陡峭 D先陡峭后平坦11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一定是( )A 相切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B 相切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C 相交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D 相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12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 )A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C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3、 填空题 1.成本等于 乘以数量,收益等于 乘以数量。2.总收益减去 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 再减去 就是经济利润。3.在正常情况下,会计利润 经
42、济利润。4.短期成本分为 、 、 。5.短期内可以调整的成本称为 ,短期内不能调整的成本称为 。6.短期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 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 曲线包在其中,因此又称为 曲线或 曲线。8.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之前,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而在相交之后,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四、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机会成本这个概念?2.简要说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5、 计算题 1某人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
43、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贷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2计算并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11028364554答案:1、 名词解释1. 会计成本: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称为会计成本,因为这些支出一笔一笔地记在会计账簿中,所以,称为会计成本。2. 短期成本:短期中,企业不能根据自己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这就是说它只能调整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料等),而不能调整固定生产要素(厂房、设备等
44、)。短期成本就是用于这些可变生产要素的支出。3. 长期成本: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长期中企业没有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之分,一切投入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长期成本就是企业用于投入生产要素支出的所有费用。4. 短期总成本:是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短期总成本通常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5. 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6. 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这种成本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可变的。7. 包络曲线: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把各条短期平均成本
45、曲线包在其中,因此,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又称包络曲线。8. 长期边际成本:是长期中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9. 总收益:是企业销售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10. 平均收益:是企业销售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得到的收入。11.边际收益定义:是指企业每增加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入。二、选择题A单项选择题1. C2B3.A4.D5.C6.A7.B8.B9.A10.B11.D12.B3、 填空题1. 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价格2.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3.大于4.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5.可变成本、固定成本6.固定成本7.短期平均成本、包络曲线、计划曲线8.小于、大于四、简答题1.
46、如何正确理解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1)机会成本:是作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2)在理解机会成本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作出某项选择时实际支付的费用或损失,而是 一种观念上的成本或损失。第二,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第三,机会成本并不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你的选择也会给其他人带来机会成本。2.简要说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1)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2)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 产这
47、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对该企业来说,还有潜在的利润没有得到,企 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也就是说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表 明企业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该企业来说就会造成亏损,更谈不上利润最大化了,因此企业必然要减少产量。无论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还是小于边际成本,企业都要调整其产量,说明这两种情况下都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才不会调整产量,表明已把该赚的利润都赚到了,即实现了利润最大化。6、 计算题 1某人拥有一个企业,假设该企业每年收益为100万元。有关资料如下:(1)如果不经营这家企业而
48、去找一份工作,他可以得到每年2万元的工资;(2)厂房租金3万元;(3)原材料支出60万元;(4)设备折旧3万元;(5)工人工资10万元;(6)电力等3万元;(7)使用一部分自有资金进行生产,该资金若入银行,预计可得5万元利息。贷款利息15万元。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和会计利润、经济成本和经济利润分别是多少?参考答案:(1)会计成本为:3+60+3+10+3+15=94(万元)。总收益100万元减去会计成本94万元,会计利润为6万元。 (2)机会成本合计为7万元,经济成本为101万元,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101万元,经济利润为负1万元,即亏损1万元。2计算并填写下表中的空格。销售量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
49、收益110101010281686361832452042542050第七章 厂商均理论一、名词解释二、选择1四家集中率是指某一市场中最大的四家企业在哪一方面所占的比例( )A利润 B销售额 C成本 D资本量2下列哪一项是造成进入限制的自然原因( )A特许经营 B 许可证制度 C专利 D资源控制3下列哪一项不是划分市场结构的标准( )A利润的高低 B行业的市场集中程度 C行业的进入限制 D产品差别4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不能控制( )A产量 B成本 C价格 D生产技术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 )A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C与价格轴垂直的线 D与价格轴平行的线6
5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是( )A平均收益大于边际收益 B平均收益等于边际收益 C平均收益小于边际收益 D以上都可能7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超额利润存在的条件是市场价格高于企业的( )A平均可变成本B平均固定成本C平均成本D固定成本8完全竞争市场中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以( )为原则来决定产量。A价格大于边际成本B价格小于边际成本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D平均收益等于价格9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指在停止营业点之上的( )A可变成本曲线B边际成本曲线C平均成本曲线D总成本曲线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BARACCMRMCARACDMRMC,ARAC11在垄断市场上,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的关系是( )A边际收益大于平均收益B边际收益小于平均收益C边际收益等于平均收益D边际收益曲线交于平均收益曲线的最低点12最需要进行广告宣传的市场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签订汽车销售合同的注意事项详解
- 2025年华国内企业劳动合同样本
- 2025标准版小产权房买卖合同
- 2025唐人街项目A、B栋主体工程施工合同(执行)
- 《高中课程改革探索》课件
- 《光电子技术基础》课件分享
- 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 2025年山南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文山学院《妇产科学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油藏数值模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塑料制品的质量标准与检测方法
- JJG(交通) 164-2020 塑料波纹管韧性试验装置检定规程
- 幼儿园大班班本课程《大蒜的秘密》
- 内镜室院感培训知识
- 诊断学-临床血液学检测-血液一般检测
- 冠心病的中医护理查房课件
- 纸箱厂培训计划书
- PBL教学法的应用学习课件
- (完整word版)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
- 硅胶产品样品规格书范本
- 注塑模具设计英文参考文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