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宏观经济学讲稿,经济系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上一章讨论了国民收入如何核算,并引出了,一个结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本章就这一问题进行展,开讨论,并为学习后面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打,下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解和掌握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论打下基础。,?,重点与难点:,均衡产出、消费函数与国民收入、乘数理论,?,基本假设,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学说背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1,、现有的资源不变、技术水平不变,不涉及长期中

2、的增长问,题;,2,、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总需求可以无限扩大;,3,、价格水平不变,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决定及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思路,凯恩斯在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先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尔后再分析非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在分析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时,也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先讨论一个社会只包括两个部门,以后再延伸到多,个部门;二是论及一些经济变量时,先着重讨论某一变量,(,C,),假定其它变量(,I,)为既定。以后再延伸到多个变量。,第一节,均衡产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来源于哪里?其变动受制于哪些因素?,凯恩斯学说背

3、景下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认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因此,我们要从对均衡的国民收入,分析开始。,一、区分两个概念:潜在的国民收入与均衡的国民收入,1,、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2,、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3,、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一定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4,、本教材中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要说明的只是,均衡的国民收,入由何决定以及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如何变动。,二、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定,为了说明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如何决定,要从分析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开始。为此,要作有关假定:,1,、所分

4、析的社会中只有家户与企业两部门,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两部门经济;,2,、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即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个假定其实就是假定不存在要素供,给的约束,社会有无限的供给能力,见,527,页假定,2,。这被称,之为凯恩斯定律:(产品市场资源闲置时)需求会创造供给,(且价格不变化);,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的利润为零。,三、均衡产出的概念,1,、均衡产出概念引入:,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即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产出水平。,?

5、,用公式表示则为:,y=c+i,2,、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在均衡产出下,经济社会,的产量或者说国民收入就决定于总需求。有的教材因此将这,一章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分析之一)”,?,注意:,本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所说的总需求是实际想要有的总,需求,而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说的总需求是指实际发生的,总需求。为了以示区别,本章公式全部用小写字母表示。,y=c+i,中的每一个变量均剔除了价格变化因素,3,、“均衡产出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可用下图表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前言,?,前面引入了均衡产出的概念,得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即,y=c+i,。则分析国民收

6、入的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的各个部分(,c+i,)是如何决定的。,?,这里,我们首先分析消费,c,是如何决定的。从支出法来分析,,根据各国的国民收入统计,消费大约占总需求的,60%,以上,(见下表),所以,先研究,c,。,美国,1996,年,GDP,总支出结构,(,美国商务部报告,1997),?,从表格中我们看到,消费在总支出的,4,个组成部分中占的份,量都是最大,要了解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一定要知道消,费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样才能进一步了解国民经济的运行。,?,不同的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消费理论。这里我们首先介绍,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绝对收入假说。,?,绝对收入假说的中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

7、入水平,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一、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1,、影响家户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与制度,?,风俗习惯,2,、上述几个指标中,凯恩斯认为有决定意义的是家户的收入,水平(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参见美国,GDP,总支出结,构资料,3,、引出的几个重要概念:,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关系。准确,地说,消费函数是研究引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

8、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用公式表示,就是:,c=c,(,y,)。,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 Propensity of,Consumption,),表示增加或减少的消费量与增加或减少,的收入之比率。,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 Propensity of,Consumption,),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从右图形中可以看出:,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都,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成的射线的斜率,则是与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点的斜率越来越小,说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同

9、时曲线上各,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也越来,越小,说明平均消费倾向也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联,随着曲线向右延伸,曲线上各,二、储蓄函数(,saving function,),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是与消费函数紧紧相,联的一个概念。,1,、储蓄函数定义: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之下,储蓄随着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其公式是:,s=s(y),。,根据表,14-1,,可列出表,14-2,数字,并划出下图:,2,、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

10、任一点的斜率,是该点上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3,、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of Saving,):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而成射线的斜率,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这,里的收入指的是均衡的收入,也就是,45,0,线的值)。,2,、若,APC,与,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与此相对应,,APS,与,MPS,都递增,但,APS MPS,。,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成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

11、上该点的斜率。,3,、,MPC+MPS1,;,APC+APS1,?,例题:,某居民上个月收入为,3000,美元,取出,5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500,美元。他本月收入为,3200,美元,取出,400,美元储蓄使,消费支出达,3600,美元,试计算:,(,1,)该居民上个月和本月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2,)该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户消费函数的加总和。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要考虑一系列限制条件。,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同。这将导致不同收入阶层

12、的,MPC,不同。,政府的税收政策;,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的比例。,其他,五、评价,绝对收入假说的最大缺点就是这一假说是以心理分析为基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推测,从而缺乏坚实的基础,,使它的一些结论与事实不相符合。,?,例如:绝对收入假说认为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但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对于,1869-1933,年间美国,每,30,年左右的长期消费资料的研究证明:“边际消费倾向本,身是随收入增加而递减的”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谓的“消费函数之迷”。,第三节,其他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

13、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认为:,人们是根据其预期寿命的长短来安排其收入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比例,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为此,,他做了几点假定:,消费者是具有理性的。,消费者行为唯一的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在此假定下,消费就不是取决于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一生的,收入。换句话说,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消费函数的基本形式可以写为:,三、永久收入,(,Permanent-income theory,),的消费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1,、一个人的收入可分为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正常的收入(三年

14、以上);暂时性收入则是不,稳定的、意外的收入。,2,、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决定。,3,、永久收入假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程式:,持久收入假说本身的意义:,持久收入假说解释了储蓄率的决定。过去的许多经济理论认,为:储蓄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的高低与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而持久收入假说认为:高储蓄率产生于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而与收入水平的高低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无关。,持久收入假说从长期结构与短期波动两个方面动摇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1,、利率变动,利率变动对储蓄会产生替代效应

15、与收入效应。得率引起的用未,来消费代替现期消费称为替代效应,利率引起的未来收入的,增加称为收入效应。,2,、价格水平,这里指的是整体价格水平对消费的影响,而不是指个别商品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果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弱了物价的上升,则会误以为实际收入增加,从而平均消费,倾向也会上升,这种现象称之为消费者的“,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3,、收入分配,一般来说,高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低收入集团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此,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扩大内需。,4,、消费品存量,消费品存量的大小对不同商品消费

16、量多少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耐用消费品而言,消费品存量大,对它的现期购买就少,,因此,消费品存量的大小与消费支出的多少成反方向变动;,对于非耐用消费品而言,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过去在,非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越大,其现期支出也越大。而且,非,耐用消费品支出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小于耐用消费品。,5,、流动资产,随着一个家庭拥有流动资产的增加,它增加流动资产的迫切性,递减,这样,拥有流动资产多的家庭其消费倾向要高于拥有,流动资产少的家庭。,6,、减税政策,vR,巴罗认为减税对消费并没有影响,因为减税并不会影响持,久收入,也就不会影响消费,人们只是把减税引起的收入增,加储蓄起来以支付以后的增税,只是

17、增加了储蓄。但实证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不重视未来增税,认为那是以后几代人的,事。,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由前面的分析,y=c+i,,,我们得知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了,c,,按理说还要分析,i,,,但为了使问题分析简化,这里先作一点处理:,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在此前提下,我们来讨论国民收入,Y,的决定。,二、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上面说明使用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供给)的方法决定均衡收,入,下面再用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的方法求得均衡收入的决,定。

18、,1,、假定投资,i,已知且固定不变,2,、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第五节,乘数论(,Multiplier Theorem,),一、乘数,1,、问题的提出:,1920-1930,年,英国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多达,100,万,并给政府形成很大的压力。,1929,年,,Lloyd George,提出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来消除失业的竞选宣言,由此引发争论。,英国剑桥大学学生卡恩提出: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任何,的变动,如消费的变动、政府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净出口,的变动等等,都会引起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的更大变动。,即:,A

19、D NI,。他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乘数现象,并于,1931,年发,表国内投资与失业的关系中首先提出。凯恩斯在卡恩的基础,上完善了乘数理论,并把乘数作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2,、乘数的含义与产生原理:,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例题:,在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c = 1000+0.8y,,总需求方程:,AD =c+i =1000+i+0.8y,,现在企业增加,100,亿元投资,会使要,素所有者收入增加,100,亿元,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消费,者用这,100,亿元收入的,80,亿元用于购买消费品,这,80,亿元由,于要素所

20、有者收入形式流入其他部门要所有者手中,其他部,门消费者又拿出,80,亿元中的,64,亿元用于消费,?,那么这样继续下去,增加,100,亿元投资使得国民收入增加多,少呢?用数列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3,、乘数公式推导:推导,1,:,?,推导,2,式中可以看出: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向变动。,同方,5,、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自发总需求(或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这种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又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需求又一次增加,这种,总需求的增加又会使国民收入再增加。这种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无限循环下去,形成一种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

21、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反之,如果自发,总需求的减少,也同样会有乘数效应,最终使国民收入数倍,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二、乘数理论的性质及其运用条件,1,、性质:乘数理论反映了现代经济的特点,即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的密切联系,某一部门支出(即需求)的增加(减,少)必然在经济中引起其他部门的连锁反应,从而使国民收,入有更大的增加(减少)。因而,投资乘数是一把“双刃,剑”。,2,、影响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即投资乘数作,用,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以下四个因素影响着投,资乘数作用的发挥。,第一,经济中存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特别是重要资源,不

22、存在“瓶颈”状态。如果经济中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或者,过剩的生产能力较小,增加投资只会引起总需求的增长,却,不会或难以使生产增加,最终结果只能是物价水平上升。只,有在社会过剩的生产能力大、社会的闲置资源比如生产设备、,劳动力等数量多的情况下,增加投资就会较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从而更多地增加国民收入。,第二,投资与储蓄的相互独立。如果投资与储蓄的联系非常密,切,投资增加会产生对货币需求的增长,从而提高利率水平,,进而引起储蓄增加,消费相应减少,最终部分地抵消投资增,加对国民收入增加的影响。反之,只有投资与储蓄独立较强,时,投资增加才不会使利率上升,也就不会增加储蓄和减少,消费,收入自然就能增多。,

23、第三,货币供给量的非适应性。如果货币供给量不能随投资的,增加而增加,即投资增加得不到货币的相应支持,投资增加,只会增加货币需求,促使利率上升,从而抑制总需求水平的,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就会遇到阻碍。,第四,投资的外购性。如果增加的投资用于购买进口的生产要,素,则不会对国内的总需求产生什么影响,也就不会增加多,少国民收入。,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的决定,一、从三部门经济中宏观均衡的条件引出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1,、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三部门经济中,从总支出即总需求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构成,从总收入即总供给的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消费、储蓄、税收组成。因

24、此,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均衡条件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之和等于消费、,储蓄、税收之和,即:,c+i+g=c+s+t,(,14.22,),简化,得:,i+g=s+t,(,14.23,),2,、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将,i,、,g,、,s,、,t,代入,i+g=s+t,公式,就可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公式。,二、不同税收形式下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在,i+g=s+t,中,由于,t,有定量税与比例税两种形式,于是,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又应分为两种情况讨论。,(一)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定量税是指税收量不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动;例如农林特产税。,定量税条件下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有两种方法:,方法,(1),:(总需求,=,总供给法),假设消费函数为,c=+y,d,,,y,d,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定量税为,T,,投资为,i,,政府购买为,g,,试求均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