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_第1页
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_第2页
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_第3页
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_第4页
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徐松,葛学杰(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安徽蚌埠,)摘要:在全球化价值链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方法重复计算中间产品贸易,夸大了全球贸易额,因此研究新的贸易统计方法势在必行。OECD和WTO与其它国际研究机构构建了增值贸易统计法,通过计算贸易产品的增值来反映真实的贸易额。该方法分解了贸易增值的来源,有效的反映了全球化价值链中增值的地理分布。本文将首先阐述增值贸易统计法对传统贸易统计法的修正,并在对OECD贸易增值数据库剖析的基础上,分析增值贸易统计法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通过对比两种统计方法,剖析增值统计法下中国的对外贸易的实况。关键词:增值统计法;OECD;

2、数据库;贸易实况The Fact of Chinese Value-added Foreign TradeXU Song, GE Xue-jie(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China )Abstracts: With global value chain, the conventional statistical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lways calculate the trade

3、of intermediate inputs repeatedly, which exaggerates the global trade volume. Thus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a new method to calculate real volume of trade. WTO, OECD and other research organizations have built up a new method, that is, the statistical method for trade in value-added, which can re

4、flect the real volum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show where the trade in value-added comes from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This paper first modifies the conventional trade statistical method. Then it introduces the OECD data base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in value-added 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influ

5、ence of the trade in value-added. Finally, it utilizes the conventional and new methods to analyze Chinese foreign trade, makes a comparison, and shows the true face of Chinese foreign trade volume.Keywords: trade in value-added; OECD; data base; facts of foreign trade作者简介:徐松(1956-),男,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

6、学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葛学杰(199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财经大学,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联系方式: 安徽蚌埠市交通路186号2号楼3单元401室徐松收邮编: 电话: 邮箱:163.com增值贸易统计法下的中国对外贸易实况分析一、引言在全球化生产大背景下,产业价值链越来越长,传统贸易统计法的弊病愈发突显。中间产品贸易的重复计算导致传统贸易统计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各国贸易状况。例如,日本向中国出口100美元商品,中国对来自日本的商品进行加工,然后以110美元的价格出口到美国。按传统贸易统计法,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10美元,美国与日本之间却没有贸易关系。但按照增

7、值贸易统计法,日本对美国产生的贸易顺差为100美元,而中国对美国只有10美元顺差。近年来,WTO与OECD致力于研究增值统计法,并于2013年1月对外公布了增值统计表,这为研究各国的真实贸易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数据资料。增值贸易统计法是以价值增值为统计口径的,能更好的反映国际贸易格局。本文第二部分解释了全球化价值链分工背景下传统贸易统计存在的缺陷以及增值贸易统计体系对其所作的改进;第三部分细述了OECD数据库的增值表;第四部分分析了增值贸易统计法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实况。第五部分是总结与启示。二、增值贸易统计法实施的必要性(一)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与发展“价值链”是指某种产品从设计到最终使用的所有活动

8、,它包括设计、生产、营销分配及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这些活动可由某个企业全部包揽,也可由多个公司实施。“全球化价值链”是指上述各个环节在跨国公司内部分工或在跨国公司之间劳动分工所创造的价值。价值链的形成必然是企业不断提供技术支持或服务的结果,全球化价值链超越国内价值链的分工范围,使产品及产业的形成不仅仅局限在一定的界域之内,而是拓宽到世界范围。1H. Escaith, N. Lindenberg and S. Miroudot,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 and Trade Elasticity in Time of Global Crisis, WTO Staff

9、 Working Paper ERSD-2010-08.全球化价值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全球化分工的加速。自上世纪 90 年代初,在信息化革命促进下,通信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跨国交易愈加频繁,“世界制造”逐渐形成,无国界生产加速了国际分工的进程。2.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及政策条件的改善,加速了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如香港和新加坡物流服务效率的提高,极大降低了亚洲国家之间的物流成本;印度软件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加速了亚洲国家的产业升级。另外,自上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实行开放型贸易政策,降低关税、放宽管制、减少贸易限制等,使对外贸易愈加便利。在此基础上日渐兴起的出口加工区也大大便利了全球化大生产。3.跨

10、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中间品贸易,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对贸易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量,促使所在国家或地区快速融入全球化价值链。4.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其国民消费实力,导致全球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俄罗斯及印度等)的迅速崛起,使全球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二)传统贸易统计法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传统贸易统计方法遵循三大特征:第一是物品跨境原则。它是指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商品交易时商品的跨境流动,但是现在许多商品交易并不跨越国境,因此也就无法记录在一国的对外贸易中

11、,然而许多不跨境的经济行为却属于国际贸易,应当被记录在贸易额中。第二是原产地规则。该规则强调商品的原产地是产品生产地的法定国籍。一国往往对所属国的商品实施差别待遇。据联合国统计,采用原产国标准征税的国家约占六成。第三是通关登记原则。它是一国海关采集数据方式,与跨境原则相对应。传统贸易统计法用总量来衡量世界贸易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对中间产品及服务重复计算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贸易的重要性,尤其在某些产品和服务上表现的较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同一劳动力与资本或者其他的中间投入品被暗中重复计算多次。第二,随着进口中间品在出口品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出口产品对某一经济体经济发展(就业与收入方面)的贡献

12、难以确定,因此传统贸易统计法计算的数据并不能真正体现产生增值的经济部门,尤其是在发达经济体中,总增值部分大部分是通过服务产品出口所创造的。把国内总价值链分解成为各个部门的价值,有助于重新认识国际竞争力的来源以及贸易对就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第三所涉及问题牵扯到“增值以外的因素”。增值的流动过程仅反映全球贸易中的一小部分,如居民劳动力水平、资源的补偿等,但也有可能是子公司向母公司的直接划款或无形知识产权产品转移。不论增值表现为哪一方面,增值部分的归属变得日益重要。(三)增值贸易统计法的含义及其经济意义1增值贸易统计法。要精确统计贸易增加值非常困难,因为一种商品或服务在运往最终目的地之前可能会有多个

13、国家参与生产。目前统计贸易增值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按商品统计法。按商品统计是指某些国家部门或进出口公司所采取的特定调查方法,例如OECD机构把海关数据与工商登记数据放在一起用于分析。此类分析方法通常被大型统计单位采用,且尚处于试验阶段。(2)直接统计法。直接统计法是指在传统统计法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解,计算方法为商品的增加值=(中间产品价值+最终产品价值)-垂直专业化价值。2S. Araujo, Vertical Specialization and Global Value Chains, OECD, STD/SES/WPTGS, 2009, 16.采用此种方法测算中间产品的增加值非

14、常困难,很难从目前的贸易统计数据中直接获得,还有可能会出现某些产品具有中间产品与最终消费品的双重属性。此方法仅适合货物贸易统计。(3)间接统计法。间接统计法是指在生产技术不发生改变的假设下,通过投入产出表,分解本国与他国的贸易流。在分解贸易流的过程中,以投入产出表为基本框架,编制进口条件下的中间品矩阵,这样可以测算出进口中间投入品与最终消费品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鉴于上述三种方法,OECD和WTO集各法之优,于2013年1月发布了增值贸易统计下的国家(或地区)货物贸易和服务增加值。2增值贸易统计法的经济意义。增值贸易统计法从附加值的角度测算了各国的真实贸易额,从而使许多国家必须对本国的对外贸

15、易重新认识。(1)贸易失衡问题。传统贸易统计法扩大失衡,最终产品进口国与最终产品出口国之间的贸易差额被扩大,因为总量统计中包含了其他外国中间投入品的价值,3G. Daudin, Christine Rifflart and D. Schweisguth, Who Produces for Whom in the World Economy? Document detravail de l OFCE, 2009-18.而增值贸易统计法重新分配了各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差额,如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逆差。(2)市场准入问题。增值贸易统计法让各国意识到有关经济竞争并非一定是国家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之间

16、的竞争。全球价值链的竞争注重各要素投入与技术水平。在此情况下,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各国都会对此采取较高标准。只有消除非关税壁垒,分包和外包才能顺利开展。(3)贸易环境问题。各国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使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贸易开放条件下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增值贸易统计法对产品的价值进行了分割,更容易分辨产品的出处,即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碳究竟出自于何国。(4)贸易竞争力问题。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衡量一国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指一国某种出口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比重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二者之间的比率,RCA1,表示该国在此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显性比较优势;RCA0.8,表明该国的此

17、产品显性的比较优势较强;若RCA0.8,表明该国此产品显性比较优势较弱。计算方法如下: 上式中表示i国某商品出口值;表示i国商品出口总值;表示世界某商品的出口值;表示世界商品出口总值。表5 中国各行业出口值与世界出口值比值表行业在世界出口值中所占比显示性比较优势(RCA)纺织业37.85%2.9616电力和光学设备制品业22%1.7769基础金属与金属制品业9.87%0.8木材、纸、印刷制品业7.53%0.8化工产品与非金属矿产品5.38%0.8食品、饮料及烟草4.49%0.8机械及设备制造业8.27%0.8运输设备业3.38%0.8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表5反映的是中国一些

18、代表性产业在世界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情况,其中,中国纺织业出口能力强,占世界第一位,高达37.85%。除纺织业外,电力和光学设备中国出口增值所占比重也较大,为22%。而其他行业,诸如基础金属与金属制品,化工产品与非金属矿产品,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等所占比重均在10%以下,出口增值能力较差,其中运输设备行业的出口增值能力最差,为3.38%。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中包括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机械工业、缝纫毛皮和皮革制品制造业,而这些部门的国内增加值率较低,中国的出口实力并不强。2改进的RCA指数RSCA指数的计算。由于RCA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RCA=1将区间分为0,1和1, +

19、。这两个区间并不对称,因而对某具体数值所代表的竞争劣势和优势程度较难把握。因此,将其改成RSCA指数,RSCA的数值范围为-1,+1。由于中间增值的重复计算问题,传统统计法下计算出的RCA指数有些偏差。增值统计可以将其问题改善,如表6。表6 两种统计方法下中国各行业出口竞争力RSCA比值表行业传统统计法增值统计法两法差异农牧林渔业-0.2863-0.255810.65%采矿采石-0.5036-0.5318-5.60%焦炭产品-0.4449-0.153265.57%食品、饮料、烟草-0.2641-0.201823.59%纺织品类0.55110.58375.92%金属制品0.28590.29021

20、.50%纸制品类0.43690.45433.98%运输类-0.207-0.178513.77%精炼油类0.08250.094714.79%化工原料品-0.0749-0.000799.07%电器类0.69030.67352.43%数据来源:OECD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从表6我们得知,在两种统计法下,中国的RSCA指数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但仍有部分部门的竞争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如焦炭产品达到65.57%,食品饮料类达到23.59%。其中大于0的有纺织品类,金属制品类,纸制品类,精炼油类等等。而化工原料品在传统贸易统计下竞争劣势为百分之七,增值统计法下缩小至了万分之七。五、结论与启示综上所述,中国在采用增值贸易统计法之后,出口的数据全面缩水,贸易差额也大幅度减小,各行业的RCA指数也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应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一)提防低端价值链绑定效应根据增值贸易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出口的产品附加值虽逐年提升,但掩盖不了产品附加值不高的现实。中国仍处于全球化的价值链中低端位置,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族品牌意识薄弱,服务体统不完善。价值链的高端位置目前为发达国家所掌控,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