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的幻觉导学案_第1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_第2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_第3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_第4页
落日的幻觉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 落日的幻觉设计人: 薛艳 审核人:薛艳 课型 : 析读课 授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二、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知识,理解文中阐明的事理;2学习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3.品读文中生动活泼、准确形象的语言。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说明文知识,理解文中阐明的事理;2批注文中的说

2、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难点:1.品读文中生动活泼、准确形象的语言。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五、教学准备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师生随笔教师:一案两单、课件六、教学过程【科学导入】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展示图片)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呈现目标】1、了解文中阐明的事理,即落日幻觉产生的原因,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2、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体会

3、其作用。3、品读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4、培养善于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释疑巩固】探究一:大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争取5分钟独立完成以下题目(一) 我积累的字词1、注音: 绮丽( ) 殷红( ) 日薄西山( ) 气息奄奄( )2、查阅出处,理解含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出自晋李密(作者) 陈情表 意思: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衰朽的事物即将没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唐 李商隐(作者)登乐游原意思: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二)本文是一篇 事理 说明文,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介绍了日落时的一些自然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三)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完成课后

4、题第158页第一题的图表)日落时的幻觉产生幻觉的原因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眼睛的叠合效应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光线折射的原理太阳好像变大了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四)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探究二:(自主合作交流展示质疑点拨)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2分钟,然后合作交流解决下面四道题一、默读读课文47段,思考在这一部分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在文中划出例句,简要分析。明确要点:1、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

5、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第4段)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准确生动形象说明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2、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也随之发生变化。(第6段)列数字,说明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才产生太阳变扁的幻觉。3、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第7段)打比方、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由于幻觉,人们看到黄昏的太阳远大于中午的太阳,把黄昏的太阳比作巨大的玉盘,形象说明黄昏太阳的巨大形状。二、品析语言品析下面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从语言准确性、科学性上分析)(1)

6、一般来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时多,因此,落日颜色不同于旭日。答:不能去掉。“一般来讲”是指通常情况下是这样,并非是指所有情况。去掉后就成了所有情况下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都比清晨多,太绝对了。不去掉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大都”用来修饰“是”,在数量上加以限制,说明数量很多,但又不是全部,删掉后就成了这些奇异现象都是幻觉,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智慧钥匙:】;先解释这个词的意义是“ ”,删掉后就成了“ ”意思, 与文中意思不符合,这个词语正是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以致用(2)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7、(2)、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3)、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 1.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2.眼见不一定为实,我们要学会了解事情的真相;3.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尊重科学事实;四、小拓展语文物理一家亲发现生活 揭示奥秘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请在表格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的物理知识. 序号 语句 物理知识 示例 海市蜃楼 光的折射1 镜花水月 光的 反射 2 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3 猴子捞月 光的 反射 4 坐井观天 光的直线传播【示例】:造成“海市

8、蜃楼”的原因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水温升高得慢,空气温度升高得快。这时海面上的空气层出现了上暖下冷的现象,空气密度就上层小、下层大。在无风的天气里,这样的空气层保持着相对的稳定,远处城市反射的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层中发生折射,进入人的眼睛,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就呈现出了海市蜃楼的奇观。师生随笔【盘点提升】1、知识总结(完善知识树)本文是一篇:( 事理 )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 本文体现出了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周密),例如;“一般来讲”“大都”等词语从本文中学到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落日的幻觉【达标测试】请同学

9、们完成下列题目,时间 分钟(满分1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

10、有任何变化。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

11、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1、第一段主要运用 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是生动、形象,使文章文学性更强。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段,在内容上起着 的作用。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鲜明有效地说明了短波光散射比长波光强。1描写2过渡段 承上启下3作比较。(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2分1、太阳快要落山了。(日薄西山 )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绮丽)【延伸拓展】 走出文本,赞美

12、落日腹有诗书气自华快乐学习 开阔眼界1.积累赏析有关落日的古代诗词名句 (1)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开篇词 明朝 杨慎临江仙(2)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其五陶渊明 (3)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4)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5)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勃 积累:选择你喜欢的描写夕阳的古诗词,读读背背。【布置作业】1、练笔作业:课后题二2、自选性作业:推荐阅读:古清生黄河落日、莫怀戚家园落日七、自我反思: 【相关链接】课外欣赏有关日落的片段。傍晚时分,我信步登上楼顶去观日落。 只见天边,一轮桔红色的、艳丽无比的夕烟正在沉落,五彩缤纷的晚霞陪衬着它,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景。夕阳好像镶上了金边似的,闪闪发光,亮得让人睁不开眼睛。周围的霞云也变得五彩缤纷,它们像顽皮的孩子一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