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正清风痛宁基础班课件.ppt_第1页
(医学课件)正清风痛宁基础班课件.ppt_第2页
(医学课件)正清风痛宁基础班课件.ppt_第3页
(医学课件)正清风痛宁基础班课件.ppt_第4页
(医学课件)正清风痛宁基础班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做好特色专科,1:必胜的信念 2:核心的治疗技术 3:正确的宣传,1,正清风痛宁定点介入注射,2,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五大作用,1:抗炎 2:镇痛 3:抗风湿 4:免疫调节 5:独特的组胺释放作用,3,常见的副反应,1:皮疹 2:过敏性休克,4,使用范围,风湿颈肩腰腿痛,5,常用注射处方,1:关节腔处方: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5-50mg,2%利多卡因1ml 2:软组织处方:正清风痛宁注射液25mg,vitB1,50mg,vitB12,0.5mg, 2%利多卡因1ml 3:骶管处方:第一组, 2%利多卡因2.5ml,0.9%生理盐水2.5ml,第二组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5mg,2%利多卡因2.5ml

2、,vitB1,100mg,vitB12,1mg,生理盐水17.5ml,地米5mg,6,注射要领,快进,慢推,多回抽,多观察,多询问,7,颈部常用注射方法7种,1:枕大神经注射 2:项韧带注射 3:颈旁肌注射 4:斜方肌注射 5:肩胛提肌注射 6:颈椎小关节注射 7:横突注射,8,枕大神经注射,体位:俯卧位 定点:在乳突与枢椎棘突做一连线,其中点即相当于枕大神经压痛点(风池穴处) 注射方法:垂直进针,或稍向头侧倾斜,缓慢推进,当针刺入枕大神经处时,患者诉有后头部放射感,如放射感发生,可将针稍拔出,深度大约2cm回抽无血,缓慢注射。进针不要太深,以免进入寰枕间隙。 注意事项:椎动脉位于枕大神经稍外

3、侧,约在乳突枢椎连线的中外1/3处,因此作枕大神经多次调整针方位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刺伤椎动脉及药物误入,9,项韧带注射,在棘突尖项韧带附着点进针,深度达骨面,注入1/3药物,再分别成45角向上、向下达棘突的上下缘,分别注入1/3的药,10,颈旁肌注射,体位:俯卧位(头略前屈),侧卧位(患侧在上)。 定点:枢椎以下棘突至第七颈椎棘突,颈椎旁肌两侧肌外缘。 操作方法:计算注射部位:X线照片颈椎椎体明显增生处,颈椎假性滑脱或“折曲”处,椎间孔狭窄节段患者主诉疼痛及压痛处向左右旋转时颈部之牵拉或疼痛部位。 定位后可先注射棘突上缘韧带,然后徐徐将针提起至皮下,分别与两侧肌层呈45角左右斜刺终板注射时有

4、浅层到深,由上段至下端进行浸润,最后做颈筋膜层浸润,11,斜方肌注射,体位:俯卧位;坐位。 定点:第七颈椎棘突顶点与肩峰作一连线中点,即相当于上、中、下斜方肌交汇处压痛点(于肩井穴)。 操作方法:水平进针,缓慢推进,可行扇形注射,12,肩胛提肌注射,位:坐位。 定点:肩胛提肌起于颈2、3、4,止于肩胛骨内侧,在肩胛骨内上角内上1cm处进针 注射方法:针尖对准肩胛内上角成15角刺入,抵住肩胛骨,回抽勿血,缓慢注药,勿刺入过深,进入胸腔,13,颈椎小关节突注射,体位:伏案位。 定点:摸准棘突定点,左右旁开1-1.5cm处。 注射方法:垂直进针,然后向脚侧倾斜45角,针尖到达骨板后,在骨板上下试探,

5、有明显落空感即刺破关节韧带到关节内。回抽无异常,缓慢注射,也可注射小关节突周围而不深入到小关节腔,14,横突注射,体位:仰卧,头转向健侧。 定点: 第6颈椎横突定位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环状软骨平面延长线之交叉点,将拇指推开胸锁乳突肌向中线,于该肌外侧缘交叉点深处有一骨性突起,即颈6横突。 自乳突至第6颈椎横突作一连线,在起前方约0.5cm处自上而下沿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摸下,可依次摸到C2-6横突尖,相当于乳突下沿线1.5-2cm处骨性突起,相当于C2横突,以下约隔1-1.5cm处所摸到骨性突起为相应的C3横突。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处骨性突起与颈外浅静脉交叉为C4横突,环状软骨平面延长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

6、交点为C6横突,C6与C4之间为C5横突,相当于环状软骨上1.5cm处。 注射方法:5号针刺入皮肤后,即可深抵该横突,不要移动,回吸无异常,即可进行药物注射,药物可顺肌间隙浸润,有时可出现Horner症(头晕,头疼,心悸,欲呕)一部分药液可进入横突沟,浸润至椎间孔硬膜外,15,腰部常用方法8种,1:棘上韧带注射 2:棘间韧带注射 3:腰椎小关节注射 4:横突注射 5:腰旁肌注射 6: 骶髂关节注射 7:骶管注射 8:椎间空注射,16,棘上韧带注射,体位:俯卧位。 注射方法:棘突定点进针,抵棘突骨面,充分浸润,再提至皮下,针尖向上缘倾斜,注射部分药液,然后针尖再向棘突下缘倾斜,注射属于药液,17

7、,棘间韧带注射,体位:俯卧位。 定点:第一骶椎骨嵴,下腰部棘突及棘突间隙。 注射方法:将针尖于棘突间中央部进针,先将棘上韧带浸润后,再渐渐作扇形注入法,深至黄韧带后方,由头侧向尾侧作棘间深部韧带注射,可采取边刺入,边回抽边注射的方法,直至上下左右都有足够浸润。 注意事项:防止进针太深,误入蛛网膜下腔及血管内,18,腰椎小关节注射,体位:俯卧或健侧卧位。 体表标志:下腰部棘突,第一骶椎骨嵴,髂嵴后缘,关节突关节。 注射方法:俯卧位,在预计注射的棘突下缘旁开2-2.5cm处进针,垂直刺入皮肤,同时边进针边回吸边注射,直至接触关节突关节为止,此时医生可觉针刺有坚韧组织的感觉,稍用力刺入关节囊内,抽吸

8、针筒无回血和脑脊液后则将药液向关节内及四周徐徐注入,19,横突注射,体位:俯卧位或健侧卧位。 体表标志:第一骶椎骨嵴,下腰棘突,关节突及横突尖。 注射方法:以腰三横突为例,对较瘦者横突尖可明显触及,是由于腰3横突较长缘故,进针后,以45角进3-5cm时,即可触及横突尖,回抽无血液倒流即可沿横突尖周围及其上下缘充分浸润药液。 如作另一横突尖注射,可将针拔出至皮下,再改变方向刺至另一横突进行注射,20,腰旁肌注射,体位:俯卧位。 体表标志:下腰部棘突,骶直肌外缘,髂嵴。 操作方法:棘突尖中央部进针,沿棘突骨面直刺入根部,进行根部椎旁肌浸润,然后依次边回抽边注射,针尖向椎旁肌由深至浅,由外向内作扇形

9、注射,一侧注射完毕再行另一侧注射,若要作上一个椎体的椎旁肌注射,也可将针斜刺至上或下椎体平面处,同法作椎旁肌肉注射,使深浅层及上下部的肌层,都能依次达到全面注射,21,骶髂关节注射,体位:俯卧位。 体表标志:髂后上棘。 操作:髂后上棘内下方1cm,垂直或稍向头侧倾斜刺入有落空感,回抽无回血,即可缓慢注药,22,骶管注射,体位:俯卧位,少腹垫软枕,臀部抬高。 体表标志:髂后上棘,骶管裂孔,尾骨尖。 注射方法:摸准骶裂孔(在骶骨末端两骶骨角之间与第4骶骨棘突成菱形凹陷)位置,用指甲作一刻痕,消毒后铺巾,在两骶骨角连线中点略偏下作为进针点,这样倾斜利于留置针头,用1%利多卡装入5ml注射器在欲注射部

10、位作一皮丘,将针头放斜与皮肤水平面成30度角刺入,渐渐向骶管腔推进,如感觉阻力突然消失,则表示进入骶管腔,回抽无异常,留置针头,换50ml装有药物组的注射器,可分4-5次缓慢推注药物。如遇到阻力,则改变穿刺角度。遇回抽有血的,拔出,进针点上移重新穿刺。禁用正清风痛注射液患者,可改用脉络宁注射液10ml,连续注射5天,1次/日,23,硬脊膜外腔注射,体位:俯卧卧或健侧侧卧位。 体表标志:下腰棘突,髂嵴,关节突关节,第一骶椎骨嵴,棘突间隙。 操作方法:俯卧位,确定注射点,一般在L3/4、L4/5之内,有直入法和侧如法,随操作选择,快速直刺入皮肤,以后操作则缓慢仔细,随着针尖刺入,静心体会穿刺针所通

11、过的软组织的层次和阻力的不同,最后刺入黄韧带时,阻力明显增加,这是针尖速度应更加缓慢,一经穿过黄韧带其阻力突然消失,保持针尖位置不动,抽吸针筒时,不应出现回血、脑脊液及气体,硬膜外间隙呈负压,可将穿刺针尾放置的一滴水吸入,证实针尖已在硬膜外腔后,即行药物注射,每节段5-8ml,注意观察是否有副反应,24,椎间孔注射,体位:俯卧位,腹部垫枕 操作:以髂后上棘外缘少许,向头侧作脊柱平行线,另在欲注射的腰椎棘突下缘,作一垂直脊柱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为穿刺点,约旁开6cm,取6号12cm长的腰穿针,进针后找到横突尖即注射小量药物,然后针尖滑向横突上缘紧贴横突以45-50度角,向头侧相应椎间孔徐徐进针

12、,待到一定深度。针尖可深入一压力减低区,即为椎间孔有时患者有闪电感,抽吸无回血,脑脊液,即可注药,25,六大关节注射,肩,肘,腕,髋,膝,踝关节注射,26,肩关节解剖图,27,肩关节解剖图,28,肩关节注射,体位:仰卧位,上肢外展15。 注射方法:患侧上肢轻微外展外旋,在锁骨外下方摸准喙突,于肱骨小头与肩胛骨喙突之间的中点或喙突顶端外1-1.5cm处垂直刺入关节腔内,29,肘关节解剖图,30,肘关节解剖图,31,肘关节注射,体位:患肢屈曲放于治疗台上。 注射方法: 肱桡关节:患肢屈曲90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之间,稍偏向桡侧垂直刺入,或屈曲20-30角,在肱骨外上髁与桡骨小头处垂直刺入即可注射

13、肱桡关节。 肱尺关节:屈肘20-30,从尺骨鹰嘴上方,经肱三头肌腱向前下方刺入关节腔,注射肱尺关节,32,腕关节解剖图,33,腕关节注射,体位:患侧上肢平放于治疗台,手心向下。 注射方法: 桡腕关节:在腕关节背面,伸拇长肌腱尺侧,桡骨远端垂直进针后把针尖向桡侧倾斜10-15角刺入即可注射桡腕关节 尺腕关节:在尺骨茎突与指总伸肌腱之间垂直进针,即可注射尺腕关节,34,膝关节解剖图,35,髋关节注射,体位:仰卧位。 注射方法: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腹股沟韧带下一横指,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外侧1cm处垂直或稍向头侧倾斜刺入约4-6cm,深,当针尖触及股骨头后退出少许进行抽吸。 另法:也可取股

14、内收位,从股骨大粗隆上缘平行股骨颈向内上方刺入约6-8cm,可进入关节腔,(髂前上棘再向前下腹股沟深处的腹股沟韧带及前端附着部的耻骨结节也能扪及,36,膝关节解剖图,37,膝关节注射,注射方法; 方法一:膝关节伸直位,在髋骨上缘的水平线与髌骨外缘(或内侧缘)的垂直线的交点为刺入点,经此点向内下方(或外下方)刺入关节腔。 方法二:膝关节屈曲80,在外膝眼进针,针尖朝向髌骨内上角,刺入关节腔,38,踝关节解剖图,39,踝关节注射,注射方法:踝关节背伸100,在胫前伸肌腱与内踝之间或趾长伸肌健与外踝之间稍下方刺入,40,第一节面瘫,41,诊断要点,1:发病特点:急性起病,以青壮年多见。 2:临床表现

15、: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 3:体征: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监测,42,治疗方法,1:茎乳孔介入治疗: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5mg,维生素B12 0.25mg,地塞米松1mg混匀,取患侧耳垂与乳突的交界凹陷处,即茎乳孔注射点进针1520mm,回抽无血即可注射,隔日一次 2:针灸治疗:主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率谷、下关透颊车、颊车与地仓对刺,配穴:健侧合谷,神灯照射。(注: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阳白: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每日一次) 3中药治疗:牵正散合正容汤加减:白附子、僵蚕、升麻、羌活、防风、秦艽、木瓜、当归、红花、桂

16、枝、鸡血藤各10g、全虫3g、蜈蚣2条、甘草5g,每日一剂,43,体会,茎乳孔介入治疗,配合针灸,中药治疗,疗程短,疗程好,44,第二节 颈性眩晕,45,诊断要点,1:发病特点:大多数病人都有低头劳累史。 2:临床表现:颈部痛胀不适,眩晕头痛,头颈转动及体位改变症状加重,部分患者突然晕倒史。 3:体征:大部分病倒有“风池穴”压痛,可有一侧的横突鼓突,颈2棘突出多偏歪并有压痛,旋颈实验阳性。 4:检查:X线检查颈椎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退化性病变,生理曲变改变。寰枢关节间隙不对称及颈2 棘突影倾斜。 5:排除病例:排除贫血,心脑血管疾患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眩晕及有哮喘病史的病例,46,治疗方法,1:

17、治疗正清风痛宁注射:主要选取病例双侧颈后枕大神经注射点为一组,颈神经注第2横射点为2组:处方正清风痛宁25mg,维生素B1 20mg,维生素B12 0.25mg,2%利多卡因1ml混合,每日注射一组,2组替换注射,2点注射间隔至少1小时以上,共注射510天。 2:小针刀治疗:取C2棘间,C2两侧的小关节突,环枕筋膜及双侧枕大神经点为进针点,相关的操作要领参阅朱汉章著针刀医学原理治疗一次,47,治疗方法,3: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对X线片无明显寰枢关节不对称者,采取中立位牵引,对X线比有明显寰枢关节不对称者,采取后伸2030牵引,每日一次,重量为其体重的1/101/5,每次牵引20-30分钟,共

18、牵引10次。 4:手法复位:包头推法:以C2棘突右偏为例,术者用右手拇指按C2棘突右侧,左手掌放在患者右侧颞颈部,令患者头前屈15,向左旋转的同时,术者左手徐徐向左后方旋转边牵引,当转动到极限时,瞬间用力,右手拇指向左推,此时可听“喀哒”一声,手法完毕,48,体会,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能较快地消除颈部神经肌肉的无菌性炎症,促进椎基底动脉的血供,小针刀治疗松解粘连,恢复颈部的力学平衡,配合手法整脊复位,疗效好,49,第三节颈椎病,神经根型:相应横突注射点,对应增生椎体的小关节突,穴位注射。 颈型:对应肌肉,韧带注射。 中药治疗:当归化瘀汤,葛根汤,散偏汤,半夏白术天麻汤,50

19、,第四节肩周炎,51,诊断要点,1:发病特点:50岁左右女居多 2:临床表现:肩周疼痛,受凉,夜痛加重 3: 体征:病肩外展,内旋活动受限 4:肩周炎分度,52,治疗方法,1:正清风痛宁注射治疗:正清风痛宁25-50mg肩关节腔注射,初次加曲氨奈德40mg,每日一次 2:推拿治疗 3:小针刀治疗,53,第五节肱骨外上髁炎,54,诊断要点,外上髁局部疼痛,压痛,用力受限,55,治疗方法,1:正清风痛宁注射治疗:正清风痛宁25-50mg肱桡关节腔注射,每日一次 2:温针灸:取曲池,手三里温针灸 3:小针刀治疗,56,第六节桡骨茎突狭 窄性腱鞘炎,57,治疗方法,1:正清风痛宁注射液15-25mg,

20、vitB12注射液25ug,地米2mg腱鞘注射 2:小针刀治疗,58,第七节腰椎骨质增生,59,治疗方法,注射选点:增生椎体对应的小关节突,对应的腰旁肌,痛点 小针刀治疗 中药治疗,60,第八节腰肌劳损,注射选点:增生椎体对应的小关节突,对应的腰旁肌,痛点 小针刀治疗 走罐治疗,61,第九节腰椎间盘突出症,62,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开放手术治疗,三大治疗方法,1,2,3,63,a骶管注射 b小针刀治疗 c辩证论治,参数影响 监控参数的确定,组方一,保守治疗组方,组方二,d 骶管注射 e腰椎牵引 f腰部推拿 g针刺治疗 h辨证论治,64,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主要症状,1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21、病人的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 例数 百分比(%)腰痛与放射性腿痛 965 96.52、 腹压增加疼痛加剧 826 82.63、 间歇性跛行 562 56.24、 体位选择 侧卧屈腿 603 60.3 仰卧屈腿 692 69.25、 大小便功能障碍 293 29.3,65,不同水平椎间盘突出临床表现,突出水平 腰3.4 腰4.5 腰5骶1 受累神经 腰4或腰5 腰5 骶1 疼痛部位 骶髂部, 骶髂部 骶髂部, 大腿外及小腿前侧 。 大腿和小腿 外侧。 大腿小腿及足跟外侧 压痛点 腰3.4棘间及棘旁 腰4.5棘旁 腰5骶1棘旁 麻木部位 小腿前内侧及膝前 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 小腿后外侧 外踝后及足外

22、缘 肌力改变 伸膝无力 拇背伸无力 拇及足跖曲无力肌肉萎缩 股四头肌 小腿前外侧肌群 小腿后肌群 反射改变 膝反射减弱或消失 无改变 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66,1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体征,主要体征 例数 百分比(%) 跛行 781 78.12、 脊柱侧弯 656 65.6 前屈受限 792 79.24、 后伸受限 712 71.25、 腰侧弯引起腿痛患侧 448 健侧 390 两侧 162 棘突间旁侧压痛伴放射痛 831 83.17、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870 87.08、 健腿抬高试验阳性 267 26.79、 肌力减退 局限 604 广泛 396 感觉障碍 局限 899 广泛 101 跟腱反射 减弱 743 消失 257 截瘫 8 0.8,67,注射示意图,68,中药治疗,1.血瘀气滞证 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沉涩或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膈下逐淤汤加减。方药组成:桃仁10g 丹皮10g 赤芍10g 乌药10g 玄胡10g 牛膝10g川芎10g 红花10g木瓜10g 鸡血藤10g 大伸筋草10g 土鳖虫10g 蜈蚣2条 甘草3g 制马钱子粉(冲服)0.3g。 加减法:痛甚加三棱、莪术各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