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0-2021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0-2021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0-2021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0-2021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2021 【化学】化学化学能与电能的专项培优练习题( 含答案 ) 附答案解析一、化学能与电能1 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 X、 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若 X、 Y 都是惰性电极, a 是饱和 NaCl 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则:(1)电解池中 X 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在 X 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2)Y 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_。【答案】 2H+2 2e2 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2e =H 放出气体,溶液变红2Cl=Cl放在 Y 电极附近,试

2、纸变蓝【解析】【详解】由题意或图像可知,此池为电解池,X 极为阴极, Y 极为阳极。电极为惰性电极,饱和NaCl 溶液中存在 Na+、 Cl 、 H+、 OH ,在阴极上, H+ 放电能力强于 Na+,故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e=H2,因而导致 X 极附近有气体放出,溶液呈碱性,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在阳极上,Cl放电能力强于OH ,故阳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Cl 2e=Cl2。2 研究 +6 价铬盐不同条件下微粒存在形式及氧化性,某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已知: Cr2O72- ( 橙色 )+ H2O 2CrO42- ( 黄色 )+ 2H+ H=+13. 8kJ/ mol ,

3、+6 价铬盐在一定条件下可被还原为 Cr3+, Cr3+在水溶液中为绿色。(1)试管 c 和 b 对比,推测试管c 的现象是 _ 。(2)试管 a 和 b 对比, a 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c H+c H+) 增大对平衡的影响。你认为是( ) 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否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_(“是”或“否”),理由是_ 。(3)对比试管 a、b、c 的实验现象,可知 pH 增大 c(Cr2 O72- ) _(选填“增大”,c(CrO42- )“减小”,“不变”);(4)分析如图试管 c 继续滴加 KI 溶液、过量稀 H2 4+6 价铬盐氧化

4、性SO 的实验现象,说明强弱为 Cr2 72-42 - (填“大于”,“小于”,“不确定”);写出此过程中氧O _CrO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5)小组同学用电解法处理含 Cr2 O72- 废水,探究不同因素对含 Cr2O72- 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Cr2O72- 的起始浓度,体积、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实验是否加入否否加入 5g否Fe ( SO )324是否加入 H2SO4否加入 1mL加入 1mL加入 1mL电极材料阴、阳极均为石阴、阳极均为石阴、阳极均为石阴极为石墨,墨墨墨阳极为铁2 72-的去除率 /%0.92212.720.857.3Cr O实验中 Cr2 72-

5、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_。O实验中 Fe3+去除 Cr272- 的机理如图所示,结合此机理,解释实验iv 中 Cr272-去除率提OO高较多的原因 _ 。【答案】溶液变黄色否Cr2O72- ( 橙色 )+ H2O ?CrO42- ( 黄色 )+ 2H+正向是吸热反应,若因浓 H2SO4 溶于水而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为黄色。而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橙色加深,说明橙色加深就是增大c( H+) 平衡逆向移动的结果减小 大于 Cr2O72- +6I-+14H+3+3I222-+6e-+3+7H22+2+=2Cr2 7+14H =2CrO阳极 Fe 失电子生成Fe, Fe 与+7H OCr O2

6、7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 +,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7 2-, Fe2+循Cr OO环利用提高了Cr2O72- 的去除率【解析】【分析】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对比实验;注意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详解】( 1)由 Cr2O72- ( 橙色 )+ H2O 2CrO42- ( 黄色 )+ 2H+及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向重铬酸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以减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试管c 和 b(只加水,对比加水稀释引起的颜色变化)对比,试管c 的现象是:溶液变为黄色。(2)试管 a 和 b 对比, a 中溶液橙色加深。甲认为温度也会影

7、响平衡的移动,橙色加深不一定是 c( H+) 增大影响的结果;乙认为橙色加深一定是c( H+) 增大对平衡的影响。我认为不需要再设计实验证明,故填否。理由是:Cr2O72- ( 橙色 )+ H2O ?CrO42- ( 黄色 )+ 2H+正向是吸热反应,浓 H2SO4 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升高,上述平衡将正向移动,溶液会变为黄色。但是,实际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的橙色加深,说明上述平衡是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橙色加深只能是因为增大了c( H+) 的结果。(3)对比试管 a、b、c 的实验现象,可知随着溶液的pH 增大,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2-2-c(Cr O72- )动, c(Cr2O

8、 7) 减小,而 c(CrO 4 )增大,故2减小。c(CrO42- )(4)向试管 c 继续滴加 KI 溶液,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加入过量稀H2SO4后,溶液变为墨绿色,增大氢离子浓度,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rO42- 转化为 Cr2O72-,Cr2 72- 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将I- 氧化,而在碱性条件下,CrO4 2- 不能将 I- 氧化,说明 +6 价铬O盐氧化性强弱为: Cr2O72- 大于 CrO42- ;此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r2O72- +6I- +14H+=2Cr3+3I2+7H2O。( 5)实验中, Cr2O7 2- 在阴极上放电被还原为

9、Cr3+,硫酸提供了酸性环境,其电极反应式是 Cr2O72- +6e- +14H+=2Cr3+7H2O。由实验中 Fe3+去除 Cr2 72-的机理示意图可知,加入 Fe243溶于水电离出3+,在直O( SO )Fe流电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定向移动,故Fe3+更易在阴极上得到电子被还原为Fe2+, Fe2+在酸性条件下把 Cr2O72- 还原为 Cr3+。如此循环往复,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Fe2+,继续还原Cr2O72- , Fe2+循环利用提高了 Cr2O72- 的去除率。由此可知,实验iv 中 Cr2O72-去除率提高较多的原因是:阳极Fe 失电子生成Fe2+,Fe2+与 Cr2O

10、72- 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Fe3+, Fe3+在阴极得电子生成 Fe2+,继续还原 Cr2O72- ,故在阴阳两极附近均在大量的 Fe2+, Fe2+循环利用提高了 Cr2O72- 的去除率。【点睛】本题中有很多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图片给出的,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读图能力,能从图中找出解题所需要的关键信息,并加以适当处理,结合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3 ( 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Fe3+与 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 。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_(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_。( 2)某研究性学习

11、小组为证明 2Fe3+2I ? 2Fe2+I2 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取 5mL0.1mol/LKI 溶液,滴加 2mL0.1mol/L的 FeCl3 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_。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_。方案二: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

12、2 溶液。方案二中, “读数变为零 ”是因为 _.“在右管中加入 1mol/L FeCl2 溶液 ”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偏转(填 “向左 ”、“” “ ”向右 或 不 ),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3+2+2+3+2+下层( CCl4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答案】 Cu+2Fe =Cu+2Fe CuFe + e= Fe清液中滴加 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4Fe2+O2+4H+=2H2 O+4Fe3+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向左【解析】【分析】(1)验证 Fe3+与 Cu2+氧化性强弱时,应将反应Cu+2Fe3+=Cu2+2Fe2+设计成原电池,原电池中铜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被损耗,选用

13、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非金属C 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可溶性的铁盐;(2)方案一: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四氯化碳,四氯化碳层呈紫红色,上层清液中滴加 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但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Fe3+未完全反应;方案二:图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指向右,右侧烧杯为正极,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 1mol/LFeCl2 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 2Fe2+I2? 2Fe3+2I-, I2 被还原,指针应偏向左。【详解】(1) Fe3+氧化性比 Cu2+强,可发生 2Fe3+Cu=2Fe2+Cu2+反应,反应中Cu 被氧化, Cu 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

14、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选用金属性弱于铜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上 Fe3+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3+e-=Fe2+,故答案为 Cu+2Fe3+=Cu2+2Fe2+; Cu;= Fe2+;Fe3+ + e(2) 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中有碘单质生成,但不足量的Fe3+不能完全反应,溶液中依然存在 Fe3+,则证明有碘单质和Fe3+存在的实验设计为:向反应后的溶液再继续加入 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下层(CCl4 层)溶液呈紫红色,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故答案为下层(CCl4 层)溶液呈紫红色,且上层清液中滴加KSCN后溶液呈血红色;

15、在振荡过程中,Fe2+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生成Fe3+,不能证明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Fe2+O2+4H+=2H2 O+4Fe3+,故答案为4Fe2+O2+4H+=2H2O+4Fe3+; 若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读数变为零 ”说明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故答案为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 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FeCl2 溶液,如为可逆反应,可发生2Fe2+I2? 2Fe3+2I-, I2 被还原,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指针应偏向左,故答案为向左。【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侧重于分析问题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发生的电极反应、原电池工

16、作原理,注意可逆反应的特征以及离子检验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4 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反应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不同。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用稀硫酸与锌制氢的实验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可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是_(填序号)A Na2 SO4 溶液B MgSO4 溶液C SO3D CuSO4 溶液( 2)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 6 个盛有过量 Zn 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_ mL, V6 _ mL。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

17、SO4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uSO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_ 。( 3)该同学为探究其它因素对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又做了以下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由实验可推知,反应物的总能量_产物的总能量(填 “”、 “ ”或 “ ”)。 实验 2 和 5表明, 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实验 4 和 5 表明, 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能表明同一规律的实验还有_(填实验序号)。 本实验中影响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还有_。【答案】 C D30 10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18、 浓度 固体表面积1 和 2温度【解析】( 1)在用稀硫酸与锌制氢气的实验中,加入Na2SO4 溶液,减小了硫酸的浓度,使速率减小,故A 错误; B、加入 MgSO4 溶液,减小了硫酸的浓度,使速率减小,故B错误; C、通入 SO3 相当于加入了硫酸,增大了硫酸的浓度,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D、加入CuSO 溶液,锌为活泼金属,发生Zn+CuSO=ZnSO+Cu,置换出铜,与锌形成原电池反444应,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CD ;(2)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要求硫酸的量不变,所以V 1=30,分析可以看出为了消除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引起的误差,所以加入的硫酸铜和水的体积和要求一样为

19、20mL ,所以 V 6 10 ,加入少量 CuSO4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CuSO4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当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后,生成的单质铜会沉积在锌的表面,降低了锌与溶液的接触面积;( 3) 从表中看出,反应后的温度高于反应前的温度,说明这是一个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实验 2 和 5 表明只要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是为了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 4 和 5、 1 和 2,都是为了探究固体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粉末反应的时间短,说明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由于这是一个放

20、热反应,所以温度也是影响本实验的反应速率的因素之一。5 I 硫 代 硫 酸 钠 是 一 种 重 要 的 化 工 产 品 。 某 兴 趣 小 组 拟 制 备 硫 代 硫 酸 钠 晶 体( Na2S2O35H2O)。【查阅资料】1. Na 2S2O3 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 2 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 向Na2CO3和Na2S混合液中通入SO2 可制得Na2S2O3,所得产品中常含有少量Na2SO3 和Na2 SO4。2. Na 2SO3 易被氧化; BaSO3难溶于水,可溶于稀 HCl。【制备产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实验步骤:按图 示加入试剂 之前 ,必

21、须进行的操作是。 仪器a 的名称是; E 中的试剂是(选填下列字母编号)。A稀 H2SO4BNaOH溶液C饱和 NaHSO3溶液 先向 C中烧瓶加入Na2S 和 Na2 CO3混合溶液,再向A 中烧瓶滴加H2SO4。 等 Na2S 和 Na2CO3 完全消耗后,结束反应。过滤C 中混合物,将滤液(填写操作名称)、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产品。【探究与反思】为验证产品中含有Na2SO3 和 Na2SO4,该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将方案补充完整。(所需试剂从稀HNO3、稀 H2SO4、稀 HCl、蒸馏水中选择)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入足量的BaCl2 溶液,则可确定产品中含有Na2

22、 SO3和 Na2SO4。 为减少装置C 中生成Na2SO4的量,在不改变原有装置的基础上对实验步骤 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操作是。 Na 2S2O35H2O的溶液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方法提纯。高铁酸盐在能源环保领域有广泛用途。用镍(Ni )、铁作电极电解浓NaOH溶液制备高铁酸盐Na2FeO4 的装置如图所示(假设电解前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 Fe 6e + 4H 2O = FeO42 + 8H+B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Ni电极溶液 Fe 电极正极C若隔膜为阴离子交换膜,则自右向左移动OHD电解时阳极区 pH 降低、阴极区pH 升高

23、,撤去隔膜混合后,pH比原溶液降低【答案】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分)分液漏斗( 1分) B(1 分) 蒸发( 1 分) 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Cl,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2 分) 先向 A 中烧瓶滴加浓 H2SO4,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空气排尽后,再向C 中烧瓶加入Na2S 和 Na2CO3 混合溶液。( 2 分) 冷却结晶或重结晶( 2 分) ABC ( 3 分)【解析】试题分析:( 2)装置连接好以后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仪器a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SO 有毒,需要进行尾气处理,E 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目的是吸收剩

24、余的二2氧化硫,因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与稀H SO 和饱和 NaHSO溶液不反应,故答243案选 B。将 Na2S2O3 结晶析出的操作应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3)【探究与反思】根据:Na2S2O3?5H2O是无色透明晶体,易溶于水,其稀溶液与BaCl 2 溶液混合无沉淀生成;Na2SO3易被氧化;BaSO3 难溶于水,可溶于稀HCl; BaSO4 难溶于水,难溶于稀HCl,以及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加入硫酸会引入硫酸根离子可知,取适量产品配成稀溶液,滴加足量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沉淀未完全溶解,并有刺激性气

25、味的气体产生,则可以确定产品中含有Na2SO3 和Na2 SO4。因为亚硫酸钠易被氧化生成硫酸钠,所以为减少装置C 中生成 Na2SO 的量,改进后的操4作是先向 A 中烧瓶滴加浓硫酸,产生的气体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后,再向C 中烧瓶加入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4) Na S O?5HO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大,所得产品通过冷却结晶或重结晶方法提2232纯。 A、铁是阳极,但溶液显碱性,不可能生成+H, A 错误; B、电解时电子的流动方向为:负极 Ni电极,溶液中是离子导电,电子再通过是Fe 电极正极, B 错误; C、因阳C 错误; D、电解时阳极吸引极消耗 OH,故 OH 通过阴

26、离子交换膜自左向右移动,OH 而pH 升高;因为总反应消耗使附近的 pH 降低、阴极区因 OH 向右侧移动而OH ,撤去隔膜混合后,与原溶液比较pH 降低, D 正确,答案选ABC。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实验设计及电化学原理的应用6氰化钠( NaCN)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用于化学合成、电镀、冶金等方面。NaCN 有剧毒,含氰废水需经无害化处理才能排放,某电镀厂含氰废水的一种工业处理流程如下:已知: HCNO 的结构式是: H-O-CNHCN 的 Ka= 6.02-10 102 -(aq)+-21Ag(CN) Ag (aq)+ 2CN(aq) K = 1.3 10回答下列问题:(1) CN-中两原子

27、均为8 电子稳定结构,请写出CN-的电子式 _。(2)氰化钠遇水会产生剧毒氢氰酸,请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 3)向发生塔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_。( 4)氧化池中氰化物的降解分两步进行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 ,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 。( 5)贮水池中废水须先经碱化后再进行氧化的原因_ 。( 6)电镀厂电镀银时需要降低镀层金属的沉积速度,使镀层更加致密。电解液使用NaAg(CN)2,请写出阴极反应式,解释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CN-)的原因。【答案】 (每空 2 分,共 16 分 )( 1)(2) CN-+H2OHCN +

28、OH-( 3)促使 HCN挥发进入吸收塔( 4) CN-+Cl2+ 2OH- = CNO- + 2Cl-+ H2O2CNO- + 3Cl2+ 4OH-= N2 + CO2 + 6Cl- + 2H2O( 5)防止生成 HCN 其他合理答案均得分( 6) Ag(CN)2 -+ e-= Ag + 2CN-;Ag+和 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解析】试题分析:( 1) CN-中各原子均满足8 电子稳定结构,存在CN键,电子式为,故答案为;(2)氰化钠易发生水解产生氰化氢,方程式为CN-+H2O?HCN+OH-,故答案为CN-+H2O?HCN+OH-;(3)向发生塔

29、中通水蒸汽的目的是促使HCN 挥发进入吸收塔,故答案为促使HCN 挥发进入吸收塔;(4) 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同时得到还原产物氯离子,即CN-+Cl2+2OH-=CNO-+2Cl-+H2O; 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即2CNO-+3Cl2+4OH-=N2 +CO2 +6Cl+2H2O;(5)贮水池中废水须先经碱化后再进行氧化,这样可以防止生成HCN,故答案为防止生成 HCN;(6)电解池中,电解液使用NaAg(CN)2 ,在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即:Ag(CN)2 -+e-=Ag+2CN-,工业电镀中使用氰离子,这样Ag+ 和 CN-可以结合成稳

30、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故答案为- -+-Ag(CN)2 +e =Ag+2CN; Ag 和 CN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控制银离子浓度,使镀层致密。【考点定位】考查电解原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本题是一道注重了化学与实际生产的联系的综合知识题,考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废水的转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明确该反应中的生成物是解本题关键,还可以结合原子守恒、转移电子守恒来分析解答。本题中(4) CN-被氯气氧化成低毒的CNO-,同时得到还原产物氯离子;CNO-被氯气氧化成无毒的两种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方程式;(6)电解池的阴极上发生得电子的还

31、原反应;根据Ag+和 CN- 可以结合成稳定的络合物。7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调节滑动变阻器,控制电流强度适中的情况下用其进行缓慢电解 NaCl 溶液及相关实验 ( 此时,止水夹 a 处于打开状态,止水夹b 处于关闭状态 ) 。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令人很高兴的现象( 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通过) 。请帮助他们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B 装置中的电极反应:阴极: _ ;阳极: _ 。(2)先后观察到A 装置中的现象是:烧杯 A 中导管产生气泡数秒后溶液变红,;烧瓶中液面_ ,烧杯 A 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 3)当观察到 A 装置中的现象后,他们关闭止水夹 a,打开止

32、水夹 b。再观察 C装置(此溶液经过煮沸,且上层有油膜),若无现象,请说明理由;若有现象,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 : _ ;片刻后再向烧杯 C中吹大量空气,则C中的现象是。-+-2+ A 烧杯中的水【答案】( 1) 2H O+2e-=H +2OH(或 2H +2e =H ) , Fe-2e=Fe ;( 2)222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2+-(3) Fe +2OH=Fe(OH)2,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电解原理,铁做阳极,活动金属作阳极,先失电子,其电极反应式2

33、,Pt 作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2) B 装置为: Fe 2e=Fe2H2O 2e =H2 2OH产生的氢气,进入烧瓶中,使NH3和水接触,利用NH3 极易溶于水,造成导管内的压强突然减小,产生喷泉,因此溶液变红,A 烧杯中水倒吸并产生红色喷泉;烧杯A 中导管又有气泡冒出,说明 B 中不断产生氢气,因此上升到高于左侧导管一定程度后又逐渐下落至与导管相平;(2 23)关闭止水夹 a,打开止水夹 b,生成的 Fe和 NaOH反应, Fe 2OH=Fe(OH)2, Fe(OH)2 容易被氧气所氧化,出现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考点:考查电解原理、铁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8( 16

34、 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弱酸性条件下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类型的影响因素,将混合均匀的新制铁粉和碳粉置于锥形瓶底部,塞上瓶塞(如图1)。从胶头滴管中滴入几滴醋酸溶液,同时测量容器中的压强变化。(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编号实验目的碳粉 /g铁粉 /g醋酸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2.090.0醋酸浓度的影响0.536.00.22.090.0(2)编号 实验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2。 t 2 时,容器中压强明显小于起始压强,其原因是铁发生了腐蚀,请在图3 中用箭头标出发生该腐蚀时电子流动方向;此时,碳粉表面发生了(填 “氧化 ”或 “还原 ”)反应,其电极反应式是。(3)经过

35、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图1 锥形瓶中混合物表面生成了一层红棕色的铁锈,取少量铁锈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取少量反应之后的溶液检验其中的Fe3+,检验 Fe3+最灵敏的试剂是大家熟知的 KSCN,可以检验痕量的 Fe3+。还可用 KI 来检验: 2Fe3+2I2Fe2+I2,有资料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可逆反应。Fe3+与 I反应后的溶液显深红色,它是I2 溶于 KI 溶液的颜色。为探究该深红色溶液中是否含Fe3+,进而证明这是否是一个可逆反应,试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及以下试剂设计方案并填写位于答题卷的下表。0.1mol/L 的 FeCl3、 KI、 KSCN、 NaOH、 H2SO4 、 KMnO4

36、溶液, CCl4,蒸馏水。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该(填少量、过量)的FeCl3 溶液和KI 溶液。深红色如期出现将试管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填仪器)中,倒入一定量的,塞住活塞,充分振荡(萃取),静置。【答案】( 1)(每空 1 分,共 2 分)编号实验目的碳粉 /g铁粉 /g醋酸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0.52.090.0醋酸浓度的影响0.52.036.0碳粉质量的影响0.22.090.0(2)吸氧 ( 2 分)( 1 分) 还原( 1 分) O2+4e-+2H2O=4OH- ( 2 分)(3)( 8 分)编号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过量( 1 分)分液漏斗( 1 分); CCl

37、4( 1 分);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1 分)打开活塞,先放出下层液体,再从分液漏出现血红色,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斗的上口中倒出水层于试管中,加入KSCN Fe3+,进而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可逆反溶液( 2 分)应;反之则不含Fe3+,进而证明不是一个可逆反应(2 分)【解析】试题分析:( 1)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故有 中铁的量不变,为 2.0g; 中改变了碳粉的质量,故为探究碳粉的量对速率的影响;(2)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气体的量开始增加,后减少,故为吸氧腐蚀;活泼金属做负极,故碳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为:O2+4e-+2

38、H2O=4OH-;( 3)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图1 锥形瓶中混合物表面生成了一层红棕色的铁锈,取少量铁锈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取少量反应之后的溶液检验其中的Fe3+,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该FeCl3 溶液和过量的KI 溶液,现象为出现深红色; 将试管中的混合溶液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倒入一定量的CCl4,塞住活塞,充分振荡(萃取),静置,碘易溶于有机溶剂现象为液体分层,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 打开活塞,先放出下层液体,再从分液漏斗的上口中倒出水层于试管中,加入KSCN溶液,则若出现血红色,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Fe3+,进而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可逆反应;反之则不含Fe3+,进而

39、证明不是一个可逆反应。考点: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实验。9( 15 分)为探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联系,某同学通过改变浓度3+-2+3+2+的相互转化。实验如下:研究 “2Fe+2I2Fe +I2”反应中 Fe和 Fe(1)待实验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 I 的反应达到。(2) iii 是 ii的对比试验,目的是排除有ii 中造成的影响。(3) i 和 ii 的颜色变化表明平衡逆向移动,Fe2+向 Fe3+转化。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原因: 。(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该同学推测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外加Ag+使 c( I-)降低,

40、导致I-的还原性弱于 Fe2+,用下图装置( a、 b 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验证。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作极。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U 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 3 溶液,产生的现象证实了其推测,该现象是。(5)按照( 4)的原理,该同学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ii 中 Fe2+向 Fe3+转化的原因, 转化原因是。 与( 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6)实验 I 中,还原性: I-Fe2+;而实验II 中,还原性: Fe2+I-,将( 3)和( 4)、( 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答案】( 1)化学平衡状态(2)溶液稀释对颜色变化(3)加入 Ag

41、+发生反应: Ag+I-=AgI ,c( I-)降低;或增大c(Fe2+)平衡均逆向移动(4) 正 左管产生黄色沉淀,指针向左偏转。(5) Fe 2+随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使 Fe2+还原性强于 I- 向 U 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 FeSO4 溶液。( 6)该反应为可逆氧化还原反应,在平衡时,通过改变物质的浓度,可以改变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并影响平衡移动方向【解析】试题分析:(1)待实验 I 溶液颜色不再改变时,再进行实验II,目的是使实验I 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2)根据实验 iii 和实验 ii 的对比可以看出是为了排除有ii 中水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改变的影响;(3) i.加

42、入 AgNO3+与 I-生成 AgI 黄色沉淀, I-浓度降低, 2Fe3+ -2+2, Ag+ 2I2Fe+ I 平衡逆向移动。ii.加入 FeSO4, Fe2+浓度增大,平衡逆移。(4) K 闭合时,指针向右偏转,b 极为 Fe3+得电子,作正极; 当指针归零(反应达到平衡)后,向 U 型管左管滴加0.01 mol/L AgNO 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I-离子浓度减小,2Fe3+ 2I-2Fe2+ + I2 平衡左移,指针向左偏转。(5) Fe 2+向 Fe3+转化的原因是Fe2+浓度增大,还原性增强; 与( 4)实验对比,不同的操作是当指针归零后,向U 型管右管中滴加1mol/L FeSO 溶4液。 将( 3)和( 4)、( 5)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与浓度有关,浓度的改变可影响物质的氧化还原性,导致平衡移动。考点:化学平衡移动、电化学知识10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