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汉考古:8汉墓(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_第1页
战国秦汉考古:8汉墓(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_第2页
战国秦汉考古:8汉墓(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_第3页
战国秦汉考古:8汉墓(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_第4页
战国秦汉考古:8汉墓(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节 买地券和朱书解除文,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比较特殊的与墓葬有关的术语。,一、买地券的出现与发展 买地券:一种以券约形式反映墓地买卖和私有权观念的随葬明器。 文字写在玉片、石头、铅片、砖瓦或铁片上,文字多半是刻上的,也有刻后填朱或直接以朱、墨书写的。,早期买地券的内容模仿真正的土地文书,包括买卖双方的姓名、买卖日期、面积、四界、价格、证人以及对证人的酬劳方式等等。 最早的买地券是章帝建初六年(公元81年)武靡婴买地券。 “建初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乙酉,武孟子男靡婴买马起宜、朱大弟少卿冢田,南广九十四步,西长六十九步,北广六十五步,东长七十九步,为田二十三亩奇百六十四步,直钱十万二千。东,陈田比分

2、;北、西、南朱少比分。时知券约赵满、何非,沽酒各二斗。”,到东汉晚期,买地券开始带上一些迷信色彩,后来又加入了一些与早期道教有关的内容,俗称镇墓券。 其中最早的一件是延熹四年(桓帝,公元161年)钟仲游妻买地铅券。,“延熹四年九月丙辰朔卅日乙酉直闭,黄帝告丘丞、墓伯、地下二千石、墓左墓右、主墓狱史、墓门亭长,莫不皆在。今平阴偃人乡苌富里钟仲游妻薄命蚤死,今来下葬。自买万世冢田,贾直九万九千,钱即日毕。四角立封,中央明堂,皆有尺六桃卷(券)、钱布、铅人。时证知者先曾王父母氏知也。自今以后,不得干生人。有天帝教如律令。”,二、朱书解除文的出现与早期道教 朱书解除文是受到早期道教影响、专为随葬书写的

3、一种文字,一般书写于一种特殊形制的陶瓶(镇墓瓶)或铅券上。 分布范围较集中,东起洛阳,西至宝鸡,即陇海线一带。 最早的朱书解除文是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3年),但多数出在桓灵时期。,镇墓瓶又称解谪瓶、解殃瓶、解注瓶。 其铭文常自称可以“镇安冢墓”、“为死者解适(谪),生人除罪过”、“欲令祸殃不行”。,洛 阳 西 郊,陕 西 宝 鸡,谨以杨氏 之家镇安 隐冢墓谨 以铅人金玉 为死者解 递生人除罪 过瓶到之后,天地使者令母人为安 宗君自食 地下租岁二千 万令后世子子 孙孙土宦位至 公侯富贵 将相不绝移 丘丞墓,总之,买地券和解除文是出于不同原因而出现的,前者与墓地买卖有关,后者是为了解除死者痛苦。但

4、是到了东汉晚期,受到早期道教的影响而在买地券中出现了解除文,因而失去了研究当时经济情况的史料价值。,第六节 墓前的地上建筑,从汉代开始,流行在墓前建一些祭祀、装饰性建筑,例如祠堂、石阙、列兽等等。在东汉期,帝王和高级官吏的墓前已经形成两侧摆放石质建筑以及雕刻物的神道。,汉代神道石兽出现的时间应该在东汉早期。东汉初年,在陵园前已经出现了石做的祠堂和墓阙。桓、灵时期是墓上石兽出现最为集中的时间段。 典型的神道墓上石质建筑排列组合: (封土)石祠堂石碑石阙石人石兽石柱,石柱,石兽,石阙,石祠堂,石碑,一、石祠堂 大约从秦代开始就有祠堂,对于天子称“庙”,对于平民称“堂”、“享堂”、“祠堂”。 最开始

5、是木质建筑,到了汉代出现了石祠堂,也是用画像石建成的。最早的是王莽时期的,其余都为东汉的。 目前在山东省发现的最多。 石祠堂的出现晚于土木结构的祠堂,是模仿后者而来,其中的石刻画像直接前身也是土木结构祠堂的装饰壁画。,1 山东嘉祥县武宅山武氏祠,其中包括了武梁祠、武荣祠和主人身份不明的左右室各一。 武荣是武梁的弟弟武开明的儿子,即武荣是武梁的侄子。,武荣祠,武梁祠,2 山东长清县的孝堂山郭氏石祠,是我国保存于地面上的最早的一座石祠堂,也是我国现存最好的一座汉代地面建筑。东西4.8米,南北2.08米。 整个石壁用厚20厘米的石块砌成,后壁两侧都有画像,还发现有摆放灵牌和祭祀品的石座。,北魏郦道元

6、的水经注中已有“孝子堂”之说,但未说明是何人,北齐时陇东王胡长仁在祠堂西山墙四外壁刻有一段感孝颂,文中有“孝子之堂”、“郭巨之堂”之说。所以,后人都称此祠为孝堂山郭氏祠。,另外,还有一些小祠堂,里面不能容纳人,其形状大小就像今天农村常见到的土地庙。 祠堂的大小可能与墓主人的地位高低有关。,二、石阙,大约从战国时期开始在大型建筑的前面建阙,一般都是两两相对。开始是为了便于楼观,大多数是土木建筑,后来慢慢的变成了象征性的建筑,并出现了石阙。 汉代是建阙的盛期,都城、宫殿、陵墓、祠庙、衙署、贵邸以及有一定地位的官民的墓地,都可按一定等级建阙。,在墓前建阙可能从西汉开始,建石阙则始于东汉,有的建在祠堂

7、前,有的直接建在封土堆前。 目前所知最早的石阙是四川梓橦的李业阙,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立,只剩残石。 石阙的高低与墓主人的身份有关,石阙上往往刻有精美的画像。 据统计,现存汉代石阙约28处,其中多数在四川省。,启母阙,为启母庙前的神道阙,东汉延光二年(123年), 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神道阙,即是启母阙。,武氏阙实测图,三、列兽,西汉霍去病墓前有石人石兽,但仅为个别现象,形制不够规格化。东汉时期普遍流行并成为定制。 东汉时期,许多大墓以及墓前的祠堂前设有石兽,主要有两种:狮子和辟邪。狮子的形态可能是从西域传来,辟邪实际上是以老虎的形象为范本,加上翅膀形成。,此外,还有石羊、石虎、石马。

8、除了石兽之外,还有石人。,四、石碑,东周时期,有两种东西叫石碑,一种是指在宫中、庭院内放置的直立之石,类似日晷的作用;一种是指墓葬下葬时用来悬棺用的,类似辘轳的功能。东汉时期的石碑来源于后者,可分为圭首碑和晕首碑两种,上面多有穿。,石碑的正面为碑阳,背面为碑阴,碑文记述墓主人的家世、经历、死亡日期,多作颂扬之辞。碑阴一般刻立碑的门生、故吏等的姓名。 早期墓志的形制类似石碑。,西晋刘宝墓志,第七节 黄河流域墓地的变化,据周礼春官记载族墓地又分为公墓和邦墓。公墓是国君、王室的墓地,往往包括国君周围的大贵族。邦墓是所谓国民的墓地,是按宗法关系来安排墓位的,所以既包括一般的平民,也包括一些大大小小的贵

9、族。 “族坟墓”制度到战国时期仍存在,例如洛阳中州路墓地,但到了汉代、尤其是汉武帝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西汉帝陵反映的族墓葬制度的破坏 西汉每座帝陵陵园旁边有大量陪葬墓。陪葬墓的出现说明族坟墓制度被破坏。 商周时期集中公墓制度应该是先王之墓居中,其余各代各居左右对称分布。 西汉时期,许多大臣本来应该与自己的族人埋在一起,但却要在西汉帝陵边作陪葬墓埋葬,破坏了族墓葬制度。,2、墓地买卖的出现 (1)在一个墓地中的墓葬,在墓穴的大小、随葬品的数量上往往非常接近。 (2)在同一个墓地的墓葬规模相当,但属于不同姓氏的人。 因为具有相同地位的人会买相同规模的墓地,故而出现这一情况。 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38年)的“杨量买山刻石”,全文是: 地节二年(正)月,巴州民杨量买山(即买墓地),值钱千百,作业示子孙,永保其毋替。,3、合葬方式及家族墓地 (1)战国时期一般是并穴合葬,汉武帝以后开始出现夫妇同穴合葬现象。,(2)东汉后期出现了一个墓中埋几代人的风俗。家族墓地往往延续数代。 往往一个墓群中出现一个或多个墓,可能是一个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