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第三单元重点内容回顾及随笔杂文的阅读方法1给加点的字注音自诩_残羹冷炙_ 脑髓_ 譬如_徘徊_ 孱头_ 蹩进_ 吝啬_履行_逊色_ 辜负_ 咄咄逼人_惶恐不安_ 休戚相关_杯皿_茎叶_ 追溯_ 稍纵即逝_参考答案:2.词语自诩:自夸。冠冕:很体面,有气派。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孱头:懦弱无能的人。国粹: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礼尚往来:礼仪交往中应当有来有往。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孤立无援:单独支撑局面,缺乏应有外援。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归根结蒂:归纳到
2、根子上;从根本上说。休戚相关:彼此间的忧喜祸福互相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十分密切。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推衍:推论衍义。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消磨:耗去。逐渐消失;度过闲暇时间。3.文学常识(1)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_,伟大的无产阶级_、_、革命家。著有小说集三部_,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_,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2)弗罗姆,_哲学家、社会学家。主要作品_,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3)蒙田(15331592)
3、,_文艺复兴后重要的思想家、散文家。著有_。(4)帕斯卡尔(16231662),_17世纪最具天才的成果卓著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作品有给外省人辩护等。(5)罗伯特富尔格姆,_当代作家、哲学家。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主要著作_。参考答案:(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2)美国爱的艺术(3)法国随笔集(4)法国(5)美国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四、第四单元重点内容回顾及古代人物传记的阅读(一)给加点的字注音。礼节甚倨_睨柱_
4、 汤镬_ 渑池_张目叱之_ 避匿_ 瑕疵_ 斋戒_肉袒负荆_ 衣褐_ 击缶_ 奏瑟_厩监_窥观_ 贿赂_ 姊妹_弓弩_ 地窖_ 仓廪_ 车辇_ 啮雪_喟然_范晔_ 逾侈_ 傅会_ 邓骘_ 动辄_迁徙_ 蟾蜍_ 契合_ 帷幄_ 驿站_ 骸骨_ 篆文_ 谗言_ 骄奢_参考答案:(二)文学常识11司马迁(前145前86?),字_,我国_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以其“_,_,_”的史识,创作了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被鲁迅誉为“_,_”。班固(3292年)
5、,字孟坚。_著名的史学家。班固立志继承父业,编写的_是我国第一部_体_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_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范晔(398445),字蔚宗,_人,历史学家。他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_,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_、陈寿的_并称为“前四史”。 参考答案:(三)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假字 可予不:(不,通“否”。) 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双手捧着。) 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接受朝拜和
6、处理政务的地方。)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11)请毕今日之马雚 马雚:通“欢”,欢聚(12)且单于信女 女,通“汝”,你(13)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14)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15)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2.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
7、:指给人看(请指示王) ;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2约束:古义:遵守约定(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3得罪:古义:得到惩处(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今义:冒犯4明年:古义:第二年(明年复攻赵);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前进:古义:上前进献(于是相如前进缶);今义:向前行进6宣言:古义:扬言(廉颇)宣言曰);今义:宣告,表示政府的公告7鄙贱: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今义:卑鄙下贱8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指地点(指以往十五都予赵);今义:表时间,从前,过去9因而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0亲戚古义: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
8、族亲属等;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成员11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2美人古义:妃嫔;今义:美貌女子1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14走古义:跑;今义:行。15去古义:离开;今义:跟“来”相对16.从容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17.不行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18.周密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9.3.一词多义1负 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9、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 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4幸 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则幸得脱(侥幸)5以 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相当于“而” )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 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6因 不如因而厚遇之
10、(由此,趁此)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7顾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顾吾念之(只不过) 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8.食(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3)廪食不至 食:粮食。(4)给其衣食 食:食物。9.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10.辟连辟公府不就(征召)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唇吻翕辟(开,打开)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辟邪说(排除,驳斥) 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11.
11、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岁征民间(征收) 12. 制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4.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 而相如庭斥之( 廷,在朝廷上 )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 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肉袒负荆(肉:把上身,作“袒”的状语)陵与卫律之罪,上通
12、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2)名词作动词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衣,穿;怀,怀里藏着) 乃前曰(前,上前)臣乃敢上璧(上:献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结网、用檠矫正弓弩)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3)动词的使动用法 归璧于赵(归,使归) 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整)(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单于壮其
13、节(壮,以为壮。)诚甘乐之(乐,以为乐。)(6)形容词作动词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作动,尊敬) 大王必欲急臣(急,逼迫) 秦王善为秦声(善,擅长,善于)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5.文言句式判断句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也) 我为赵将(为,译为“是”)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 拜送书于廷(于廷拜送书) 君幸于赵王(君于赵王幸) 使不辱于诸侯(使不于诸侯辱)为降虏于蛮夷。 (于蛮夷为降虏”)2.宾语前置句何以知之(以何)何以汝为见子卿尚复谁为乎信义安所见乎?3.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中心词定语者)
14、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被动句而君幸于赵王(于,被)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见犯乃死,重负国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皆为陛下所成就省略句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代词“之”) 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代词“之”) 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省略介词“于”) 请奉盆缶(于)秦王。(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请于秦王奉盆缶)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省略介词“于”)固定句式孰与 / 与孰:跟相比,哪一个(谁)更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 / 吾与徐公孰美 / 孰与君少长独哉:难道吗,表反问例:独畏廉将军哉【练习】
15、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国粹(cu)自诩(x)剔除(t)残羹冷炙(zh)B冠冕(gun) 譬如(p) 罪孽(ni) 休戚相关(q)C凝聚(nng) 辜负(g) 履行(l) 咄咄逼人(du)D俯瞰(kn) 濒临(bn) 推衍(yn) 归根结蒂(d)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和 “知识殿堂”,对图书馆崇敬有加,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遥远,百姓往往。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盖过了馆外的惊雷。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我们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A.敬而远之 振聋发
16、聩 异曲同工 B.望而生畏 振聋发聩 异曲同工C.望而生畏 震耳欲聋 殊途同归 D.敬而远之 震耳欲聋 殊途同归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B.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4
17、.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结构全不用钉 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加工工艺精密 简洁而典雅 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 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A B C D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游子作客他乡之情怀,佳节思亲之愁绪,可谓穷形尽相。古代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因此所以又叫茱萸节。茱萸入药,可用它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且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
18、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常有灾难;所以这天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去,序号是 和_。(2)画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_和_。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简括地说出了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地深刻而普遍地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其中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
19、谐与节律中,使人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整齐的步调、集中的意志。中国人由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往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
20、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
21、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
22、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
23、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
24、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C.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
25、境界和最终追求。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高智耀,河西人,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
26、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
27、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注释:“给复”是免除赋役的意思。下文“诏复海内儒士徭役”中的“复”同此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
28、/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B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C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D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2)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的名与字由父母所取,出生时即可有名,字则要在成年时取。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及笄礼时取字。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通过乡试者称为举人,通过会试者称为贡士。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
29、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D“至元五年”采用的是帝王年号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这种纪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智耀见识卓远,能力出众。他认为君王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针对西北藩王使者在奏问中提出的疑惑,他都能在皇帝面前一一奏对,让皇帝很满意。B高志耀为儒生请命,成效显著。他认为把儒生当作驱使的奴隶,自古以来没有这样的事,应根除这种现象。世祖听从了他的意见,数千儒生因此得益。C高志耀积极建言,深得圣心。他多次就儒学、儒生问题向君主进言,多能得到君主的认同。宪
30、宗还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D高志耀尽心国事,为国分忧。西北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做法存在疑惑,派使者入朝奏问,世祖寻求能回访西北藩王的使者,高志耀主动拜见,请求出使。(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5分)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5分)【参考答案】1.A(B项,“冠”应读“gun”;C项,“辜”应读“g”;D项,“蒂”应读“d”。)3D(解析: A项, 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仿造伪劣产品”,不合逻辑;C项,句式杂糅,去掉
31、“只属于”或“才会有”。)4. C(围绕“牢固”,围绕“美观”。接合的天衣无缝才能牢固结实,没有用钉才能用榫铆接合,由此排出前面三个句子的顺序。“不过多的雕琢”也就是天然,是概括特点,是评价,由此排出后面三个句子的顺序。)5.(1)(2)(2)D(原文中说“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层的意义和美”,并不意味着“礼乐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故D表述不当。)(3)A(B.“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属无中生有。C.“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不对,原文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7.(1)D (2)D “赵惠文王十六年”就采用的是王公年次纪年法。(3)C 张冠李戴,不是宪宗,是世祖认为他见识奇异,专铸官印交给他。(4)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拿高智耀回复太宗,(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得分点:“子孙之贤者”定语后置、“以对”、“遽”、省略的主语补出,句子通顺。)世祖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巡视各郡县甄选儒生,最终他甄选出的儒生有数千人。(得分点:“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离职员工离职后合作开发及保密协议
- 个人自建房产权转让协议(含土地及配套设施)
- 高端私立学校校长职位竞聘与委托管理服务合同
- 高纯辛醇生产线项目工程方案
- 校园霸凌安全教育剧本
- 文化旅游合伙人股权分配与旅游产品开发合同
- 真实公务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离婚后前配偶人寿保险合同解除协议
- 民航领域私下股权转让与航线优化协议
- 浙江自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苏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自主招聘4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绿化施肥基本知识培训课件
- 选调生培训课件
- 安全驾驶教育培训课件
-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A)(含解析)
- 2025北京京剧院招聘1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防护用品使用课件
- 日间手术课件
- 2025年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流程
- 海洋微塑料污染溯源分析-洞察及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